第一次見到孟軒,是在 9m88 的訪問。她面前攤著筆電,好像隨時在回信,而我面前攤著檸檬塔,看起來就一副很不會工作的樣子。(後來學到,如果你想看起來很會工作,千萬不要點檸檬塔。要點鹹貝果或者有一層是蔬菜的三明治。然後把它們放在筆電旁邊。)
⠀
⠀
每隔幾週,辦公室就會收到孟軒的公司子皿寄來的新專輯,而且總是兩份,一份給我一份給涵。使我感覺不只孟軒,而是她整間公司的人都很會工作。在職業中,總會有那種定時定量捎來新訊的單位,讓你感覺自己安篤地被編織在圈子裡,像河流不因河道上石子的更迭而停止。子皿是河,我的信箱是石子。如果河不是這樣經過,石子便感覺不到自己身在河中 —— 認識孟軒之後,她們與我在我心中大概是這樣的關係。
⠀
⠀
所以,當我的私人信箱收到孟軒的來信,我有一種變成河的心情。
⠀
⠀
⠀
⠀
第一次見到宇寒⋯⋯呃其實我到現在還沒有實體見過宇寒。但第一次在我的圓裡感覺到她在,是四月在專頁上分享珂拉琪的訪問。寫到她與阿爆的創作帶給我的思考,衍伸到訪珂拉琪時的問題意識。大約在那篇貼文的分享與心情數都不再增加的某天,宇寒按了它讚,大概是「我看到了」的意思。
⠀
⠀
孟軒在信裡說,宇寒的新專輯正在尋找文案,而她想到你。我們約在某天下班後視訊,我穿著襯衫而她們穿 T 恤,使我看起來又更不會工作了。(後來學到,如果你想要看起來很會工作,那你千萬要很會下班。最好在七點半左右發個在餐廳或酒吧的動態。不要和上班一樣的打扮。)
⠀
⠀
我問宇寒為什麼想到我,她說那則動態真的碰到了她。「有些人看見用母語寫歌,就會停在這一點。但你繼續往下。」筆電前我有點慚愧,知道自己常只是一直問問題,然後在遇見答案前就不小心停止。最傷人的鍬子是沒有挖到底就已經心滿意足的鍬子,彷彿所有斲傷都沒有目的來賦予意義。我沒料到這次挖鑿迎來的意義是鑿開我和宇寒遇見的那個縫隙。
⠀
⠀
⠀
⠀
接下為這張新專輯《虛空現下》的文案撰寫,我的第一份稿子被退,但頗有所得。第一份稿子,我想像自己是早年台壓日本專輯隨歌詞本附上的導聆小冊,在主持音樂節目的電台 DJ 用老成口吻,寫一首 2001 年的歌如何讓他想起一首 1988 年的歌。我想我大概被少年時聽那些唱片的經驗召喚,下意識走向一個在暗中持手電筒的位置。
⠀
⠀
這不是宇寒要的。
⠀
⠀
收到退件後,她們告訴我,我可以更試著代入創作者的背景。那是我在第一次嘗試時避免自己去做的、套進第一人稱的位置。但其實,我早就一直在做這件事了:收到事件,飾演角色,那就是《一千七百種靠近》裡的罐頭們啊。
⠀
⠀
孟軒傳訊息來,說二稿她們讀到哭。其實她們有好多人,有子皿的另一個孟小孟,晏榕,宇寒自己。不知道是誰哭了,很想知道但沒有問。
⠀
⠀
總覺得,只有很不會工作的人才會問這個問題吧。
⠀
⠀
⠀
⠀
我真的問出口的問題,是我可不可以分享這次的寫作。畢竟,隨著專輯文案發送給各媒體,情理上編輯們會預設這些文字是作為歌手與整個團隊的發言,不再只屬於我。但我實在太喜歡這一次合作了。
⠀
⠀
孟軒很快回信,說當然沒問題啊,很期待。
⠀
⠀
我有一種被河好好地帶到海裡的心情。
⠀
⠀
宇寒的《虛空現下》,已經在九月發行了。這陣子點開相關新聞,總覺得很有趣,看見自己寫下的話語被放在博客來和誠品,YouTube MV 下的資訊欄,StreetVoice 的專輯說明,或者在新聞稿裡作為宇寒的發言。這難道就是九頭蛇成功滲透半個神盾局的感覺嗎?
⠀
⠀
有沒有一種到處都是蕭詒徽寫的東西的感覺呢。
⠀
⠀
Hail Hydra.
⠀
⠀
我想孟軒可能會期待我推薦這張作品的音樂。但,我對這張專輯的思考,已經全部都寫在文案裡了。
⠀
⠀
應該說,早在我聽完試聽帶、決定接下這份工作的時候,我就已經確定這不會只是工作而已,它將是我真正的想法,縱然無人知曉。
⠀
⠀
其實,我好像很少把工作只當成工作而已。這樣到底是很會工作還是很不會工作?
⠀
⠀
⠀
⠀
⠀
⠀
黃宇寒 Han 創作專輯《虛空現下》
2021 Sep. 全球上架 ➤➤ https://linktr.ee/ReturnToReality_han
⠀
⠀
我們記得在台上清澈地抱著吉他的黃宇寒,記得她以瀲灩嗓音把客語唱成各種曲風的晴天;所幸的是在第一張專輯將語言意識帶進作品並獲得注目之後,她自己隱隱也意識到大家記得的是她唱客語的歌,而非她的客語歌唱的是什麼。同樣懷著衝撞母語歌曲既定印象的企圖,《有時有日》裡她選擇在明亮的中高音域上讓大家知道她能將作品詮釋得清晰強壯,《虛空現下》則進一步正視母語歌曲入流行樂被迫多跨的一道起跑線:在確定自己能和強勢語言「做到一樣」之後,隨之要找出自己「之所以不同」的核心。
⠀
這兩年,她目睹了網路霸凌對自己所仰慕者的傷害,從一開始的激越憤怒,到無法獲得回應的無邊沉寂,在惡意與悲傷的黑洞邊緣,她訴說一道抵抗情緒引力的心靈運動軌跡。隨著曲序的推衍,新專輯以頗具爆發力的搖滾聲響揭序,一路從對鄉民語言攻擊的奮力質問,來到對已逝之人的深情憑弔,依照時序攤開面對悲劇的歷程,既是黃宇寒對自己止痛的呼告,也召喚所有為此感到無力者的共鳴。
⠀
新作中自疑、對社群世代被過度注視處境的提問,都蘊含當代生活的問題意識。一切恰如她依舊選擇把客語放進主流曲風的原因,是意識到母語使用者的生命場景,已經與傳統客家歌謠生發的所在不同。講客語的人也滑 IG,也有厭世代,也要面對社群時代的創傷。製作上,放下吉他的黃宇寒與四位樂手以創作營模式共同創作,彼此即時以樂句來往切磋,也完成了不同於第一張作品的 band sound 印象。她說,習慣自寫自唱的自己總被團員現場丟出的點子嚇到,深怕自己反應不及。
⠀
其實,在新專輯裡嚇到我們的是她。
⠀
⠀
⠀
▍現下 Living in the moment
https://youtu.be/0r_JRXOeu8Q
⠀
你有沒有算過,自己一天變成別人幾次?
⠀
不再有誰只擁有一張臉了。這個時代我們不得不花時間重新整理每一個自己,穿脫帳號如此容易,幾乎是一種無限試穿的權力。我們樂於、但也因而忽略試穿時的我們往往並不覺得那些衣服屬於自己,不知不覺,鏡子裡的你擺出不是你的表情也變得沒有關係。
⠀
該如何抵抗,擁有許多臉的每個人所醞釀的、沒有臉的惡意?黃宇寒從憤怒到詰問、再從共情回到對真實的思索 —— 我們都聽過無數次「把握當下」,卻不一定明白把握當下真正的意思,是對自己專心。
⠀
你多久沒有對自己專心?睽違兩年,黃宇寒帶來新專輯第一首歌,也帶著她對音樂的新理解,讓人跟著她的聲音輕輕想起:真誠從來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
對別人誠實,是一種美德。對自己誠實是一種自由。
⠀
⠀
⠀
▍社會現象 Social phenomenon
https://youtu.be/ox160KcTIZk
⠀
我們僅只是由我們的言語所構成的嗎?沒有人會同意。然而社群上位十五年,發表意見的成本與意見的殺傷力早不再對等,留言的重量輕得只剩一個 ENTER 鍵,每個人都像拿著手槍的嬰兒。
⠀
可怕的是,嬰兒不會知道自己是嬰兒。人們以為輕易批評的代價是由別人支付,然而,殘酷的話語總是在製造更殘酷的話語,受傷的人總是在製造傷得更重的人。你隨意傷害別人的時候,製造了一個總有一天也會隨意傷害你的世界。
⠀
以沉鬱密集的低音撥弦開場,銜接主歌偏執的壓抑,黃宇寒一反輕柔印象,以滿溢力量的搖滾編曲作為一種提醒。我們都想成為最正確的人,卻常常因此忘記對方是一個人,這首歌向每一個人宣示:你的正確並不賦予你傷害別人的權力。
⠀
⠀
⠀
▍下夜 Midnight
⠀
乍聽是最接近黃宇寒本色的民謠表達,〈下夜〉的主旋律在副歌隱隱與和弦拉鋸,靜靜抵達更為淒美的抒情。歌詞中描繪失眠情狀,指向新專輯在創作主題上面對的兩種巨大失語:個人之於整個社會無力改變的失語,以及生者與亡者之間、縱然千字萬句也沒有回聲的失語。面對巨大的靜默,她並不亟於立刻得到答案,也對每一個在深夜裡遲疑的人說:你並不需要為選擇等待感到懷疑。
⠀
與自己交談所花費的時間,永遠不是浪費。歌曲中段加入第二把吉他與第一把平靜地交談,法國號的聲響也為這份孤獨披上外套,黃宇寒吟詠傾訴的歌聲睡在她自己編寫的穩定和聲中,讓聽見的人慢下來,也告訴我們,緩慢並不等於不會抵達。
⠀
⠀
⠀
▍虛空 Fake
⠀
在網路上,你有百分之幾是自己?為什麼在這裡,你覺得你不完全是你也沒有關係?我們以為自己懂得虛擬世界的真真假假,漸漸學會披掛武裝登入上線,卻沒有意識到這一切領悟的可怕之處,是讓你自己也變成假的。
⠀
⠀
⠀
▍係無? Isn't it?
⠀
憂傷的是,我們對待比自己幸福的人時總是比較無情,無論他的幸福是否只是我們的想像。在明白傷害別人不是他者的本質之後,更要知道被傷害的對象也並不一定如他看起來那樣強壯。〈係無?〉蒼茫的編曲,建築起發聲求救卻沒有回應的空洞,也呈現當我們預設別人擁有如此遼闊,也許反而成為他們的荒蕪。
⠀
⠀
⠀
▍影戲人 Theatrical
⠀
沒有人真正關心,多半只是好奇。歷經前三曲對他人的思索,黃宇寒將目光拉回自己:身為公眾目光下的表演者,那些注視是真的想要了解,還是因為被娛樂而暫時停留?輕巧曲風,是面對自己或許僅是丑角的苦中做戲 —— 至少,自己的悲劇可能是別人的喜劇。
⠀
⠀
⠀
▍太陽系 Solar system
⠀
太陽給人強大的錯覺,彷彿發光發熱是理所當然。事實上每一種燃燒都是交易,太陽消耗自己的身體換成別人的光,卻因為太過耀眼而讓人忽略它的寂寞。日系搖滾聲響中,黃宇寒發揮她在高音域的清朗音質,化作對自己身邊每一顆太陽的呼告:我知道你的孤單,無論你有多明亮。
⠀
⠀
⠀
▍和天空問好 How are you?
⠀
那人已經永遠離開,不會再有任何回答。然而,就算最初沒有回應的這件事延長了我們的悲傷,漸漸的這一點卻反而變成一種慰藉,所有無聲的事物彷彿都藏有他的回答:花是他,天空是他,所有不會說話的東西都像他。因為與離去的人相像,所以我們願意對沒有生命的它們說話,於是一個人死了,世上其他東西卻活過來了。
⠀
⠀
⠀
▍夢 Dreaming of you
⠀
身邊的人選擇永遠離開,我們總覺得自己是被悲劇所剩下的那一方。但對離開的人而言,他們也一樣被悲劇所剩下,也在天空另一端嘗試碰觸我們的心。鍵盤使用空間感強烈的音色、減少配器數量,〈夢〉從離去者的角度發聲,將來不及傳達的話語寄託於夢中:我現在過得很好,唯一的願望是你也一樣。
⠀
⠀
⠀
▍繼續走吧 Keep going
⠀
夢的意義,在於給予生者睜開眼睛的力氣。在夢中重逢之後,我們不再被沒有說完的話所滯留,終於可以開始道別。人們總想像道別是一個瞬間,其實每一次道別都是綿延的過程,每往前走一步,只是再見的一點點 —— 但我們要走那每一小步,不只為了讓自己成為下一個自己,也為了讓對方成為下一個對方。
⠀
⠀
⠀
⠀
⠀
⠀
製作 & 發行 & 經紀_ 這哪位音樂工作室
專輯製作人_ 林易祺
專輯創作室_ 節律音樂
A&R 及企劃顧問_ 子 皿 In Utero
A&R 及企劃暨執行_ 這哪位音樂工作室
行銷宣傳_ 子皿
⠀
客語歌詞校正指導_ 邱新春
印尼歌詞用字指導_ 林財強
羅馬拼音翻譯_ 王興寶
文案_ 蕭詒徽
裝禎設計 & 插畫師_ 蔡尚儒
攝影師 & 造型_ 楊景雯
妝髮_ 洪振揚
⠀
發行日期_ 2021 年 9 月 1 日
實體發行代理_ 子皿
數位發行代理_ 派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9萬的網紅DeluCat 迪鹿,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小丑角色設定圖 • https://www.facebook.com/DeluCatTaiwan/photos/a.778783732181330/2409872309072456/?type=3&__tn__=-R ---------------------------------------...
長得丑活得久歌詞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Storyteller:【鳥鄉人 Olivier Cong】
2016 年某個柏林的傍晚,某間棟篤笑酒館裡,剛剛有個滑稽的小丑表演引得全場捧腹大笑,在觀眾殘餘的笑聲中,一張年輕的亞洲臉孔拿著結他走上台,人們覺得有點新奇,這個外表木訥、表情冷漠得會令人有厭世錯覺的男孩怎樣看也不像一個笑匠啊,難道他會突然語出驚人?
「有個傻子仰望天空,看到一隻渡鴉在飛翔,他說:『我要像他一樣』...... 他走進仙境裡尋找意義,然而三十年過去了,卻連一聲吶喊也沒有。這一切都值得嗎?這一切都值得嗎?我當天看到的究竟是渡鴉還是一隻黑色的信天翁飛過?」(翻譯自’’Searching for the Raven’’)
是一個靈魂渴望自由而內心飄泊混沌的異鄉人才擁有的歌聲,配以時而激昂的撥弦和時而幽怨的指彈,最後以幾聲虛空得像深山野鳥的口哨作結 ⋯⋯ 這在任何人眼中也不可能是棟篤笑表演,甚至讓某些聽眾感觸流淚,但台上的男孩依舊面不改容,沒有因觀眾欣賞而顯露愉悅,也沒有因陷入情緒中而憂愁,還是一貫的對外界抽離 ── 這,就是 Olivier Cong,江逸天。
〖一個想變成烏鴉的男孩 〗
身為獨立唱作人的Olivier經常會被人問及幾個問題:「為甚麼不唱中文歌?」、「為甚麼不夾 Band?」、「為甚麼不試試 Pop 或者搖滾?」⋯⋯ 人們總是反覆地給意見,說他「應該」有甚麼想法,「應該」嘗試甚麼,他始終保持一臉無所謂沒感覺的樣子,一邊堅持著音樂不需要分種類,也不要有定型和公式,繼續奉行著自我。
他自我得就連問他創作靈感也可以回答「不知道」,完全不像其他歌手創作人般準備了滿滿的感受和經歷分享──就像「這首歌是我失戀的時候寫給自己的」或者是「這首歌是在悼念小時候陪伴我成長的小狗」,他完全不是一個表演者,是一個音樂家,甚或乎是個被音樂耽誤的哲學家。
沒有人可以限制另一個人應該做出甚麼舉動或有怎樣的感受,Olivier 從來不曾想在歌曲裡渲染任何哀傷,也並不在於表達或發洩任何情緒,他寫的歌詞以敘事口吻來內省,像極了一個人閉關在房間裡不見天日地在牆上寫字的結晶品。這樣的 Olivier 很讓人聯想起卡繆《異鄉人》,裡面的主角莫梭即使在母親過世時並不感到特別悲傷,他說:「這世上沒有任何人有權為她哭泣。」同樣地,Olivier 也厭惡他人強加在自己身上的價值觀。
「請別站在我墳前哭泣,請別站在我墳前傷心,我不在那也未曾睡去 ⋯⋯ 當你在早晨靜謐中醒來,我會從沉默的鳥群裡,飛起留下, 一瞬身影。」(《風茫》)
〖在一個景仰蜂鳥的世界〗
世人喜歡把蜂鳥形容為為了突破自我,縱使力量再微弱,也緊握拳頭努力追求夢想的存在,而在這個設定中,Olivier 大概永遠不會成為主流或是大眾推崇的對象,但這也不見得是他想要的, 2018 年才回來香港的他慨嘆做表演藝術不能維持生計,要同時兼顧做監製編曲和作曲,但他卻因此決定停止接工作,要留時間做「自己的事」。
莊子對惠子說:「南方有鳥叫鳳凰,從南往北一路翱翔,遇到梧桐才會歇息,只吃竹子開的花,只喝山泉水。有一天,鳳凰遇到貓頭鷹,貓頭鷹嘴裏銜著腐臭的老鼠,以為鳳凰要爭食,拼命作出威脅的姿態。」你以為我要搶奪你的相位嗎?殊不知它在我眼裏不過一隻死老鼠而已。
〖沒有盡頭、沒有意義地飛翔〗
「我們走進樹林的那一天,沒有地圖,我們在裡面等待著,找尋睿智和真理,我們不都是擁有太多自由而迷路的靈魂嗎?」(翻譯自 “The Day We Walked into the Woods, without a Map”)
移民熱潮出現,Olivier有不少朋友都走了,當中不乏從來未去過外地的人,被問及會不會也想回英國,他表示不會抗拒去英國,但不是「返」英國,可能是半年幾個月的時間。自從讀了爸爸的信,他就開始思考「家鄉」是甚麼,是香港嗎?但是他又長期生活在英國,在歐洲穿梭,染了一身西方人的自我和隨性,那麼擁有一半毛里裘斯華裔血統的他的家鄉就是毛里裘斯了嗎?但就連他爸爸每次回鄉都是只為了探親,而且每次回去又少了一個人 ⋯⋯ 對此,他一如既往得沒有答案。
就像風中的一片葉子 。
Storyteller:Olivier Cong 江逸天 @oliviercong
Illusatrator:Matthew Kam @matthewkam
Text:木由@debutante.sight
#EveryoneisStoryteller #睡前故事 #Storyteller #OlivierCong #oliviercong #MatthewKam #matthewkam #木由 #debutantesight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 成為 Storyteller Reading Club 會員, 接收最新一期 Newsletter :
https://bit.ly/2VembZA
你知道嗎?7月30日是國際友誼日,而 8月1日則是國際 Friend zone 日 ⋯⋯ 原來,Friend zone 這個字來自《F.R.I.E.N.D.S》這套經典電視劇,角色之一 Ross 被友人笑指成為了 Rachel 的 Friend zone 的市長,久而久之,大家便用 Friend zone 來形容一些無法成為戀人的友人關係 ⋯⋯
StoryTeller 新一期 Newsletter 以「朋友」為主題,講述不同與「友誼」有關的故事 ⋯⋯ 內容包括一位資深愛情玩家與炮友的專訪故事;我們亦訪問了本地 Vintage 小店,看看經典電視劇《F.R.I.E.N.D.S》如何影響店主的設計觀,還有新嘗試的故事形式及選書推介。內容非常豐富,已訂閱的讀者敬請留意電郵信箱。錯過了寄送日也不要緊,我們可以為近日訂閱的讀者補寄 Newsletter ,請立即成為我們的會員吧:)
#國際友誼日 #StoryTellerNewsletter #Friendzone #StoryTeller七月電子報 #friends #friendzone
長得丑活得久歌詞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竹最熱血運動盛事 辛丑梅竹正式開打
睽違已久的梅竹賽重磅回歸!110年辛丑梅竹本周正式開打,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主辦,展開各式球類、橋棋藝與棒壘競賽。今年同時也是陽明交大合校後的首場運動賽事,兩校區隊員寒假期間即積極進行寒訓,精彩可期!
因應防疫,5日在陽明交大中正堂舉辦的開幕式僅邀請貴賓、選手代表出席,即使少了觀眾熱情助陣,仍不減選手的興奮之情,因兩校選手們已鍛鍊許久,準備在賽事中大放異彩,如同辛丑梅竹主題曲「梅竹英雄」歌詞所言「空氣沸騰著青春血液,點起我們的戰火,迎接勝利;我們從不回頭,渴望能成為梅竹英雄,日以繼夜只為了這個光榮」。
今年因為爭議與討論無法有效協調,清華大學行政主管於開幕式缺席。陽明交大林奇宏校長特別請現場觀眾舉起雙手鼓掌,感謝辛苦的梅籌委員,雖然最終結果不是大家所預期的,仍感謝整個籌備過程中付出心力的委員們。清大與陽明交大兩位校長對於梅竹賽都有共同的理念,即「梅竹賽是學生自發性的活動」,也是學生參與、籌組大型重要活動的歷練。梅竹賽自民國58年正式舉辦至今,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競爭是賽事重要的一環,但過程中學生面對了未來進入社會後會遇到的真實狀況也是一種學習。今年所有賽事會依照既定賽程進行,歡迎所有競爭的好夥伴共同參與,也希望大家在帶些遺憾的辛丑梅竹中,能獲得最大的歡樂、最大的收穫。
辛丑梅竹正式賽原定項目有:桌球、羽球、棋藝、網球、棒球、女籃、男籃、橋藝、男排、女排,各記點一點。表演賽有撞球、女桌、劍道、圍棋、飛鏢、射箭、壘球。
109年庚子梅竹賽因新冠肺炎疫情停辦,今年為了讓選手與觀眾都能在令人安心的環境下享受比賽,大場賽事觀眾席皆以梅花座相隔,入場採實名制、測量體溫,觀賞比賽時也需全程配戴口罩。無法親臨現場的觀眾也不用失望,開幕、閉幕與正式賽皆有轉播,詳情請見辛丑梅竹官網:https://meichu.games/2021/
#
長得丑活得久歌詞 在 DeluCat 迪鹿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小丑角色設定圖 •
https://www.facebook.com/DeluCatTaiwan/photos/a.778783732181330/2409872309072456/?type=3&__tn__=-R
----------------------------------------------------------
• 作曲/編曲/作詞/演唱/PV繪製- 迪鹿DeluCat(我) •
✧YouTube 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DeluCats
✧Facebook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DeluCatTaiwa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elucatofficial/
✧哔哩哔哩:http://space.bilibili.com/2117788
✧Plurk 噗浪: http://www.plurk.com/meowmi96
✧DeviantART: http://delucat.deviantart.com/
►商業合作請洽:2010delucat@gmail.com
----------------------------------------------------------
• 編曲混音 - 夜貓嵐 LAAM •
✧Facebook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laamyoru/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8gJiz3JfG9L5m7tDQDy1Q
----------------------------------------------------------
• 人聲混音/和聲編寫 - Yuku Man •
✧Facebook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ukuMixingStudio/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46ZEuW0KOWDfnyfO_KDuw
✧哔哩哔哩:https://space.bilibili.com/5324815/
----------------------------------------------------------
• OFF Vocal / 純音樂伴奏 / カラオケ •
https://youtu.be/5BRWDSSTeVM
----------------------------------------------------------
• 歌詞 Lyrics •
✧曲:Remind Me Who I Am (提醒我,我是誰)
不把真心獻上 對誰都偽裝
因怕被誰 所傷
看似無憂是嗎?卻在事實上 脆弱像盤散沙
拆開金屬做的外表 抹上微笑
重製成新模樣 又一遍 又一遍
如果連 過去也給抹滅
「我」會不會就消失不見?又一遍…
=====
( 第二段 )
就用粗劣的謊 把笑容獻上 為將誰給點亮
腦內齒輪 已逐漸崩毀
快忘了 鏡中的是誰
機械的嘴 嚐不出甜
Remind Me Who I Am! (提醒我,我是誰!)
( 間奏 )
如果連 過去也給抹滅
「我」會不會就消失不見?
我可以 分擔不安傷悲
請你繼續待在我身邊 久一點…
腦內齒輪已崩毀
快忘了過去的是誰
機械的嘴嚐出鮮甜
Remind Me Who I Am (提醒我,我是誰)
----------------------------------------------------------
【PV意味解釋 Q&A】
Q1-1:曲子中小丑一直發出的「來」到底是啥意思?那是甚麼音效?
A1-1:有招喚女主過「來」,也有指責女主說「Lie(謊)」的意思。
那是我的聲音,錄完之後再調高音高做出來的。
Q1-2:我可以把那個「來」設定成手機訊息通知聲嗎?
A1-2:可以,也謝謝你喜歡我的聲音 XD
***
Q2:PV中魚缸頭是「金魚腦」的意思嗎?
A2:把旁人都畫成魚缸頭,意思是「在女主眼裡,旁人都像魚一樣無法真正溝通」,
但在繪製時沒注意到這樣會讓人第一連想到的是金魚腦 (汗
***
Q3:為什麼要形容腦內有齒輪?為何女主在餐桌旁吃下的都是金屬?
A3:人在情緒極度低落時,是會感覺自己像被設定好模式在進行日常活動的機器人 或上發條才會動的人偶般行屍走肉的度日、且會不管吃什麼都感覺不出味道的。
***
Q4:安排跟女主長的一樣的小丑這角色,想表達的是什麼?
A4:小丑是女主想成為的樣子,而她理想的樣子也是指引著她的聲音。
***
Q5:PV故事結局是什麼?女主被救起時是開心還是悲傷?最後一段畫面是指她走出來了,還是又輪迴了一遍呢?
A5:結局到底如何,講得太明白就不有趣了。
結果是美滿還是悲劇,留給大家想像空間吧!
但我可以肯定的說,這故事跟 "精神分裂" 一點關係都沒有。
***
Q6:PV中的女主是迪鹿嗎?髮型好像。
A6:今後的原創曲PV中的角色,很多都會長的跟迪鹿很像喔!
因為自己是演唱者,所以想把自己的角色形象也融入到PV中。
把它當成是迪鹿穿著不同的戲服在PV中演出就行了。
也就是說在PV中演出的是我,但曲子意境與涵義不一定代表我這個人。
要把PV中的角色當成迪鹿也行,當成其他人看也行。
***
Q7:我可以在哪裡看到迪鹿的音樂製作過程呢?
A7:所有製作過程與編曲練習,我都會發在第二頻道喔→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BU0t6q6dtYyCgYiznjh3w
我還是學習中的菜鳥,目前編曲能力還不足,只到能做出第二頻道中的DEMO的那種程度,
目前是完成DEMO後,再委託認識的混音師與他的朋友編寫編曲的和聲,使作品更加完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qnt3q0pgi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