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把你蠢哭了嗎?》
我原來以為這是一本處理人際關係與情緒管理相關的書. 開始閱讀了以後才發現, 整本書是在解釋人類的大腦- 一台及其精密卻又原始的機器
根據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蘭所提出的理論, 他把大腦分成三層:
爬蟲腦 (底層): 這是最基礎的部分, 從幾億年前的生物繁衍就開始運作, 負責維持基礎的生命功能, 引發戰或逃的立即反應
哺乳腦 (中層) : 隨著生命的進化, 哺乳類開始發展輸了更複雜到大腦部份, 出現了邊緣系統 (海馬迴與杏仁核), 下視丘 (分泌激素與控制自律神經系統)
靈長類腦 (上層) : 這屬於最高級的大腦區塊, 擁有思考, 判斷, 語言的能力, 大腦皮質的構造發展是生物 (特別是人類) 最後衍生出來高級腦
縱使過了幾億年的演化, 人類主宰了地球, 發展了高度文明, 甚至還有能力進一步探索地外生命, 但是以時間而言, 靈長腦 (新腦) 出現的時間尚短, 人類很大一部分的行為在本能上仍然受爬蟲腦 (舊腦) 驅動, 而夾在兩者之間的哺乳腦 (中腦) , 則是裡外不是人, 常常會因為新舊腦的拉扯而崩潰..
所以作者將大腦比喻成我們家裡的電腦: 你的機器大概是二三十年前的型號, 可是在這之間你不斷的給它安裝了新的系統, 甚至不斷升級. 可是偏偏機器的運作方式常常會跟新軟體相互牴觸, 同時電腦內建的的演算法還會依照本身對於使用者喜好的判斷來直接執行所有功能… 如此混亂的結果常常導致機器過熱, 效能變慢, 甚至自動關機. 沒錯, 我們的大腦就是一個這麼複雜而又矛盾的器官, 因此解釋了我們在思想行為上為什麼常常有這麼多不合裡的狀況出現
大腦的高級指揮系統相當是位於金字塔的頂端, 負責支配人體一切的活動, 但是這個系統及其耗能與脆弱, 同時來自於底層腦的基礎運作模式不亦改變, 需要很大的力量方能將其掌握. 只要高層腦在能量不足或是受到外在影響的狀況之下, 底能腦的生存本能操控就會干擾到高層腦的主導
例如我們為什麼會暈車? 當我們在行走 (甚至是騎腳踏車) 時, 透過外周運動系統 (高級腦) 與本體感受器官 (低級腦) 的協同運作, 大腦很明確的知道是我們自身在活動. 但是當我們坐在交通工具上時, 感覺訊號輸入就完全不同了, 我們的高級腦知道我們在移動, 但是偏偏我們的低級腦並沒有接收到任何運動的命令. 兩者之間出現了資訊的落差, 身體當下判斷: 你明明雙腳沒有移動, 但是大腦接受到的訊號卻是身體在改變位置!? 唯一的可能就是你因為中毒而產生了幻覺, 所以第一時間, 爬蟲腦會讓你嘔吐, 趕快把吃進了什麼有毒的物質排出體外! 雖然對於確切暈船暈車的原因, 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確認, 但是目前這是一個普遍被接受的看法
你看看你看看, 這就是人類高級大腦所犯的低級錯誤…
人類為什麼這麼喜歡甜食? 因為大腦唯一的能量來源就是葡萄糖, 大腦只佔了人類體重的2%, 但是卻使用了我們每天五分之一以上的能量, 而且都是糖類.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低血糖時會想睡覺, 運動甚至會昏倒. 所以當我們肚子極度飢餓時, 腦袋裡面絕對不會想著要吃清粥小菜會是水煮雞胸肉, 腦海裡面一定想的是炸雞薯條火鍋比薩之類的食物. 因為這是生物的本能, 能吃盡量吃, 誰知道下一餐是什麼時候? 因此當你吃到垃圾食物時, 多巴胺會分泌讓你覺得滿足, 而你受到獎勵了以後, 吃甜食的行為就會一再重複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我們的大餐明明已經吃撐了, 但看到飯後甜食總是可以再來一點. 因為即使胃已經被填飽了, 大腦 (高級腦) 辨識出甜食是可以讓人滿足的, 因此忽視了胃 (爬蟲腦) 發出已經吃飽了訊號, 接下來就是一球又一球的冰淇淋…
接下來談到了記憶. 我們一定會有這樣的機會: 有時一閃神, 突然忘了我是來這幹嘛的? 我幹嘛要說這一句話?
我們的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互相依存, 但有時也會彼此干擾. 根據研究, 我們對於短期記憶的容量有限, 一般來說當下只能同時記憶四件不同的東西, 當再有新資訊進來時, 只好把前面四項東西裡面比較不重要的清掉, 以容納新記憶進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下子處理太多事物比較容易出錯 (但是四件東西不一定要是單獨的, 我們可以把同樣性質的歸類在同一件裡面, 因此可以延展記憶能力, 這也是很多超強記憶訓練方法的原理)
同樣的道理, 長期記憶的形成需要靠大腦形成一個有序的”編碼”, 假如這個編碼越有效率, 那麼我們越不容易忘記. 就如同我們的手機或是身分證號碼, 前面一定是區域碼, 到城市碼, 最後銜接到生日之類的, 所以我們在手機電話可以自選號碼都只剩最後幾位數. 所以手機號碼是可以透露一些資訊的. 短期記憶先是儲存在海馬迴之中, 接著會被移往皮質區域. 基本上假如長期記憶形成了, 就不會被遺忘.. 可使為什麼我們就是有的時候偏偏要回憶起某些東西的時候死活都想不起來呢?
取決於記憶的方式, 也就是如何「編碼」
在”身體學習比大腦記憶更有效” 這一書裡面也強調了: 假如我們在記憶某些東西的時候, 配合上了情緒, 甚至是五感, 會讓我們的記憶更加的深刻, 同時在未來提取記憶時也會更加快速!
在這裡, 又再度提到了睡眠. 睡覺是身體休息的說法顯然已經滿足不了科學家, 因為一些勞力工作者每天回到家裡倒頭就睡, 平均是八個小時; 可是假如我們一天都宅在家, 什麼事也沒做, 基本上也會需要七到八個小時的睡眠. 因此科學家研究發現, 睡眠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就是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這也是為什麼睡眠不足的比較健忘, 甚至熬夜, 有睡眠障礙的人較易罹患老年癡呆症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的兩個章節討論到了人類完全不同的兩個反應: 疑神疑鬼與自我感覺良好
我們為什麼會對特定的事物感到害怕? 因為它有”威脅”. 我們的爬蟲腦為了維持生存, 因此會對具有威脅的事物感到害怕. 在史前時代, 人類必須對所有可能危害生命的威脅有所警覺, 不然就無法存活.. 同時, 人類的大腦傾向於以簡單的方式運作, 只要一有風吹草動, 就會開啟自保的本能, 如此才能在嚴苛的自然環境中維持生存. 但當今社會, 真正足以影響存亡的挑戰已經大幅減少, 但是在大腦深處這一個原始的本能依舊存在: 你會先感到害怕, 以便於在腦內先行計畫出解套方案. 但是, 特別對於某些個性特別敏感的人而言, 就會感到極度的焦慮以及缺乏安全感
但是反過來說, 人們也酷愛害怕的感覺! 回憶一下看恐怖電影, 坐雲霄飛車, 或是高空跳傘之類的活動. 因為當我們安然度過了一次挑戰以後, 多巴胺會大量分泌, 進而使人上癮. 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極限運動家樂此不疲的挑戰他們的極限
如何判定智商? 從以前到現在所有的智力測驗有有局限性, 而且我們往往發現, 一般來說我們認定智商很高的天才, 很大一部分是生活白痴. 在另一個方面來說, 越有成就的人, 會因為本身知識與資訊的累積, 更加的沒有自信 (仿冒者綜合症); 而偏偏一知半解的人, 說話則會越大聲 (唐寧. 庫格效應)
人類是群體的動物, 所以假如我們可以贏得更多人的認同, 那麼也代表在團體裡面的地位更加的鞏固. 因此絕大多數人想在短期之內搏人眼球, 就會使用誇張的方式表達自己, 越多人關注 (不管好的壞的), 越能提升自我效能; 反過來說很多專家會非常低調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人們會對於賣弄知識的人懷有敵意或是存有懷疑, 也就更加的不敢發表意見, 或是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支持
我們的記憶是會被大腦所篡改的!
為了讓人類有效益的面對每一天的生活, 大腦會把過去負面或是不利的記憶淡化, 讓人振作起精神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在很多關於過去記憶的實驗中, 專家發現人們口述的回憶與實際上發生的兜不攏. 這個有可能是因為在平時, 我們在當下所有接收到的訊息, 本身就會被大腦經過一定程度的加工才形成了認知, 更不用說是回憶. 每一次我們回憶起同樣一件事時, 記憶都會被竄改掉一點點, 時間一久, 回憶就會與事實越離越遠… 心理學家認為大腦自我修改記憶的原因是由於在人類的社會中, 自我價值與成就感是支持自己有勇氣探索與發展的重要原因. 所以自我感覺良好, 原來是身不由己的啊…
人類是群居動物, 孔武有力的尼安德塔人被我們智人老祖滅族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偏向單打獨鬥, 而智人則是群體合作. 為了能夠更加的與人共同生活, 我們的大腦 (特別是新腦) 偏愛讓人喜歡, 畢竟假如被群體拋下就有可能會獨自而亡. 因此, 我們天生不善於拒絕別人! 有時面對了一個天花亂墜的推銷, 我們就是會莫名其妙地購買一些我們明明不需要的東西… 因為拒絕了別人, 對方會難過 (即使我們並沒有明確意識到這一點…) . 因此有很多的銷售技巧, 就是利用了這一種反應, 特別是對於意志力比較弱的人, 格外容易上當! 也就是說, 很多時候大腦會強迫我們委屈自己, 作出妥協, 目的是讓他人喜愛我們
因為這本書裡面有一些資訊, 我在別的書中已經看過了, 原以為心得不會寫太多, 但是裡面有好多很有趣的部分值得分享,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長. 可是我覺得有一點美中不足的是: 作者提出了大腦的這些矛盾之後, 並沒有告訴我們要如何來避免所產生的問題. 如果可以像 “端粒效應” 或是 “為什麼要睡覺” 這些書在每一個主題的最後, 提供讀者對應方式的具體建議就更好了
不過還是一本科普價值滿滿的書, 大大推薦~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朝聖台灣:燒王船、迎媽祖,一位攝影記者的三十年祭典行腳」介紹 訪問作者:陳逸宏 內容簡介: 神明欽點的攝影師 陳逸宏 三十年庶民信仰影像全記錄 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的信仰參與, 世紀瘟疫籠罩,最閃耀的人性光芒。 從燒王船到媽祖遶境進香, 身兼攝影記者與拱天宮志...
長期記憶形成 在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研院院士張石麟老師因心臟痼疾在今年3月9日與世長辭,今天學校為張老師舉辦了紀念會,賀陳弘校長、陳力俊前校長、陳文村前校長,以及曾經與張老師共事、關係深厚的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同事都前來致意。
許多與張老師相處過、各系所的清華師生、職員,也齊聚一堂,緬懷張老師生前言行。哲人已遠,但張老師謙和溫煦、平易近人的形象深植人心。
張石麟老師是世界知名的X光射線結晶學科學家,且投身同步輻射光源設施籌建以及人才培育計畫,是台灣科技發展的重要推手。
賀陳弘校長致詞時表示,張老師是個開朗、豁達的人,熱中於籃球運動,面對球場上的衝撞、挫折毫不畏懼。張老師曾說,沒有挫折就不叫研究。
「傑出的研究成果是無畏挫折、突破瓶頸而來,張石麟教授面對挫折且勇往直前,成就了許多科技上的突破。」賀陳弘校長說。
張石麟老師在清華35年,培育了1百餘位的碩、博士。他的第一位博班畢業生湯茂竹博士,向張老師的照片鞠躬後才致詞。
他說,張老師是他生命中的貴人,有了老師的提攜,他才有機會攻讀博士。張老師花了很多時間與學生一起研究,與家人相處時間相對就少了,他很感謝老師家人的成全。
湯茂竹博士話鋒一轉,對著張夫人說:「老師最愛的其實還是師母,其次才是我們這些學生。」全場熱烈鼓掌。
在張石麟老師任職研發長、副校長期間,擔任他秘書長達8年的劉美宜小姐說,張石麟老師是溫文儒雅、待人寬容的主管,處事細膩、戮力以赴,卻不求名利。「你看看他研究筆記、會議記錄的註記好整齊,都是他自己寫的。」劉美宜小姐翻著現場張老師的手稿說。
紀念會最後播放了張石麟老師在2013年同步輻射光源啟用20週年致詞的聲音,原聲重現,彷彿老師不曾離開。
張石麟老師的夫人彭令梅女士致詞感謝大家舉辦紀念會,張老師過世後許多人來跟她分享張老師有多麼好,也很想念他。知道張老師長存這麼多人心中,真的很感激。
📖同步輻射小辭典
張石麟老師對台灣最大的貢獻是致力於同步輻射技術的推進。
同步輻射是什麼呢?簡單地說,是一種超級光源、一種連續波段的電磁波,涵蓋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及X光等。
👉同步輻射幫助人類看清膜蛋白結構,因此看到失智症的病因,進而研發藥物。
👉同步輻射幫助人類看到果蠅儲存長期記憶的細胞,解碼長期記憶形成的機制。
👉同步輻射幫助人類發掘恐龍胚胎所保存數千萬年的有機物質,掀起恐龍胚胎學的研究熱潮。
👉同步輻射還可以運用在開發更有效率、符合經濟效益的燃料電池。
長期記憶形成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茲海默氏症患者新福音 失去的記憶可找回>
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是最常見的神經性退化疾病之一,在美國,影響遍及5百萬居民,患病後可能會失憶、情緒起伏不定、人格特質改變,甚至失去正常辨認的能力,對於患者和其身邊的親友而言,造成心理和情緒層面的雙重打擊;但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腦部研究所的科學家有最新發現,他們為早期阿茲海默氏症患者開啟一道曙光。
長期記憶存在哪?
他們發現,有方法能回復腦中失去的記憶,這篇論文刊載於《eLife》科學期刊中,科學家指出,長期記憶儲存的方式和原本認為的不大相同。傳統神經科學的觀點,記憶是儲存在大腦的「突觸」(用來連接神經元的接頭),而突觸會因為阿茲海默氏症而受到損害。
如此一來,神經元與大腦儲存記憶的區塊(如海馬迴)失去聯繫,便無法持續儲存記憶;然而,UCLA的神經生物學家格藍斯曼(David Glanzman)找到了其他線索,根據對海蛞蝓的深入研究發現,並非所有長期記憶都儲存在突觸中。
格藍斯曼說:「這聽起來很瘋狂,但有實驗證明這是事實。神經系統可以逐漸重建失去聯繫功能的突觸,如果我們能復原聯繫的功能,失去的記憶自然而然會回來。我知道這很難,但絕非不可能。」
以海蛞蝓來做實驗
為了更了解學習和記憶在腦中如何運行,研究團隊觀察「海蛞蝓」(Aplysia)的防禦反應,當牠感受到外界力量時,牠會把腮收起來並觸發多處神經元,釋放紫色的汁液來保護自己,這就是從神經元發出的命令;而之所以會選擇海蛞蝓,是因為他的神經元很大、數量又少,研究起來更清楚且方便。
研究者利用輕微的電擊來試圖提升牠的反應速度,沒想到這個效果可以持續好幾天,意即海蛞蝓把這個反應儲存作為長期記憶的一部分,電擊同時會使神經系統釋放血清素,一種能保護神經元、防止腦受損害的賀爾蒙。
神經系統釋放血清素,還可以刺激突觸的生長與連接,在長期記憶形成期間,大腦產生新突觸和新的蛋白質,但如果這個過程被打斷,蛋白質的合成會失敗,長期記憶也無法形成;所以,必須要先抑制蛋白質的突觸,等長期記憶形成24小時後,就不容易被中斷。格藍斯曼表示,這個原理在海蛞蝓身上和人類腦中都適用。
他們將海蛞蝓的神經細胞放在培養皿中,實驗後發現即使記憶消失,突觸和突觸間的聯繫仍會持續形成,在記憶形成24小時後加入蛋白質合成的抑制劑,也會產生相同的情況;然而,如果先添加血清素、再加入蛋白質合成的抑制劑,突觸就會停止生長,記憶也會被消除。
這篇論文的新聞稿提到,「血清素會刺激記憶重新鞏固,蛋白質合成抑制劑就會在這個時候消除神經元內的記憶。」
因此,他們重複地用同一隻海蛞蝓做實驗並給予電擊,發現他的記憶逐漸回復,消失的突觸連結又再度出現,由於不清楚實驗中的外在干預造成哪個突觸被摧毀、哪個復原,他們假設記憶不是儲存在突觸裡。
找回失去的記憶
普遍認為早期阿茲海默氏症,患者腦中突觸會受到很大的破壞,被破壞的數量和失去記憶的嚴重性又有密切關聯,若假設記憶儲存在突觸中,這些被破壞的突觸裡所儲存的記憶應該就永久消除了。但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突觸可以被修復,已經被消除的記憶是可以找回的。
即使這個研究還在初步階段,對阿茲海默氏症治療給予了指標性的新發現,如果記憶不是儲存在突觸上,可能是儲存在神經元的細胞核中,那麼阿茲海默氏症之所以會造成失憶,可能就和突觸損壞沒有直接的關聯。
格藍斯曼表示,只要神經元尚未壞死,記憶就不會完全消除,只要在患病初期,神經元功能尚未受損前接受治療,有機會能回復消失的記憶。這篇論文的撰寫者也說,若經實驗確認,未來這個研究結果還可以幫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患者。
更多國際新聞,請參考風傳媒看天下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4c294215-8fcc-11e4-9ff2-…/…
長期記憶形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朝聖台灣:燒王船、迎媽祖,一位攝影記者的三十年祭典行腳」介紹
訪問作者:陳逸宏
內容簡介:
神明欽點的攝影師 陳逸宏
三十年庶民信仰影像全記錄
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的信仰參與,
世紀瘟疫籠罩,最閃耀的人性光芒。
從燒王船到媽祖遶境進香,
身兼攝影記者與拱天宮志工的陳逸宏,
用三十載光陰與數以萬計的影像,
為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記錄下最珍貴的感動與瞬間。
三年一次、千萬王船平安祭,最震撼視覺的火焰儀式高潮;
步行超過三百公里、數萬信眾瘋媽祖,全台最龐大的進香隊伍;
還有外人鮮少參與,深入鄉野的白沙屯二媽遊庄,首度披露……
橫跨台灣兩大民間信仰的廟會記錄,
影像與故事交織的庶民信仰紀行,
帶你一同深入台灣人的百年記憶。
◆ ◆ ◆
信仰有如空氣。在太平盛世、健康安定的時候,不覺得可貴;但當世紀疫情肆虐全球、奪走成千上萬生命,人們陷入恐慌時,敬天畏神、對生命保持謙卑的信仰,帶來安定人心的龐大力量。
王爺信仰的燒王船祭典,源自古代為了對抗瘟疫的儀式。從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到白沙屯媽祖進香,之所以形成台灣最龐大的長途進香隊伍,是先人渡海來台,面對各種生命挑戰所依賴的生存護佑傳統。
不論是燒王船或遶境進香,廟會活動與宗教儀式是先人長期生活智慧的累積,也是台灣民間信仰的歷史軌跡。對此台灣兩大最重要的民間信仰活動,本書作者陳逸宏跨越30年最近距離的影像拍攝,忠實保存三十年來的演變記錄。介於傳統和現代之間,如何從過去留下的信仰傳統,重新因應社會需求因時制宜,陳逸宏用鏡頭反映時代的軌跡,也用鏡頭提出了他的思考。
作者簡介:攝影.口述/陳逸宏
同時具有攝影記者、東港東隆宮王爺公子民、白沙屯拱天宮媽祖香燈腳三個身分。
1967年出生於台灣屏東東港。13歲在父親(台北市攝影學會成員)的耳濡目染之下,第一次開始接觸底片相機,從此踏上攝影人生。從小喜歡去廟裡看剪黏和神像,床頭書是《山海經》跟《封神榜》。談戀愛時很少在約會,都在衝廟會。
曾任職蘋果日報副刊攝影記者14年,主跑旅遊與美食。時尚、人像、婚紗、美食、商品,都曾是他鏡頭下的主角。30歲之後,或許是歲月的洗禮,或許是神明的召喚,他開始全心全意記錄廟會與祭典。曾獲多次新聞攝影比賽生活民俗類大獎,亦舉辦過多次攝影個展,經常參與各地民俗與文化類記錄片平面攝影與製作統籌。現為陳逸宏攝影工作室(EyeShot Photo Studio)負責人。
【平面攝影】
《發現肯園》、《揉美的力量》、《市長的口袋食堂》、《家在蘆竹湳》等書。
【展覽】
「祭特洛伊‧本事紀」、「近未來的交陪」、「出社會: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
【獲獎記錄】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 生命紀錄類.首獎」。
作者粉絲頁: 陳逸宏的逸想視界 The Image world of Y.H.Chen
出版社粉絲頁: 一葦文思 Gate Books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長期記憶形成 在 老王愛說笑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融資打死不退變贏家?台股三陽開泰下周戰缺口貨櫃航運戰大量前高!IC設計漲價風吹不停,驅動IC飆漲先創高!茂迪旭日東昇,讓我做妳的太陽?2021/03/12【老王不只三分鐘】
01:30 美股四大指數這兩天都大漲,盤勢真的變化好快啊~
11:42 港股一樣守住季均線,現在連5日跟10日均線也站上了,接下來該怎樣觀察?
13:24 陸股這兩天也是大反彈,但小編知道要站回四條均線才會翻多!
18:49 回到台股,昨天站上三條短期均線形成三陽開泰果然就大漲了!接下來就是要挑戰空方缺口了吧?
38:16 台股這兩天的大漲反彈,是不是晶圓代工三雄回神大漲帶動的?
48:07 記憶體族群也是之前跌比較重,這兩天也是反彈上來,可以幫我們分析一下嗎?
56:10 小編有觀察到這禮拜有個族群好像發動了,就是太陽能!旭日要東昇了嗎?
01:03:45 今天盤面上驅動IC族群表現也很強勢,還會再往上嗎?
01:15:15 禮拜二的貨櫃航運,觀眾都說你沒什麼分析到,今天要認真講了吧?
#浦惠投顧 #老王不只三分鐘 #老王給你問 #老王愛說笑 #分析師老王 #台股
歡迎按讚臉書粉專,一天一篇免費財經解析:https://www.facebook.com/pg/winnstock
浦惠投顧官網:https://www.inclusion.com.tw/
-----------------------------------------------------------
※王倚隆(老王)為浦惠證券投顧分析師,本影片僅為心得分享且不收費,本資料僅提供參考,投資時應審慎評估!不對非特定人推薦買賣任何指數或股票買賣點位,投資請務必獨立思考操作,任何損失概與本頻道、本公司、本人無責。※
長期記憶形成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0萬個為甚麼人人都發夢 夢境其實係垃圾訊息 唔記得反而係好事? (果籽 Apple daily)
美國《赫芬頓郵報》曾載文,分析總結記不住夢的奧秘。據報道研究發現,的確很容易會不記得夢境。睡醒後5分鐘,夢的內容記憶會減少50%,15分鐘後,夢的細節會遺忘90%。睡覺的時候,並非大腦所有區域都同時在休息。其中,海馬體是最後才休息的區域之一。
對於將訊息由短期記憶移動至長期記憶而言,海馬體是關鍵區域,其重要作用是將經歷的事件形成新記憶。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神經科學家安德里隆表示,如果海馬體最遲睡覺,它很有可能會是最遲醒來。當你在睡夢中醒來,如果海馬體未清醒,你的大腦就沒有辦法將夢的短期記憶保存,難以記得夢的內容。安德里隆更指出,單一方向的溝通可以令記憶從海馬體發送到腦皮層作為長期保存,但新訊息就可能不能登錄海馬體。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發夢 #十萬個為甚麼 #海馬體 #記憶力 #美國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