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在 Clubhouse 開房,讓小學、國中高中生(簡單說就是 18 以下的)舉手上來參與討論,現在的年輕人使用社群和科技習慣與認知的話題,每次開這個房都有新的收穫,因為台上如我、台灣迷因等都是過三十歲的不同族群了,對他們真誠(可能也是會保留吧,不過我覺得算是很真誠了)的分享也感覺意義非凡,因為家裡的親戚有年輕的都不會跟我們說這些。
比如現在的國高中生可能有一大部分人不用 line 溝通,而是 Messenger 這件事(但是他們的臉書黏著度卻沒有 IG 高),提到 messenger 會用 msg 的簡稱,部分上來分享及投稿的國高中生說,因為 msg 可以看到對方在打字中,群組也可以看到誰已讀。
有些人覺得 line 已經是長輩平台了(驚!)但還是很多人分享說他們仍然是在用 line,覺得比較方便,有些人是習慣私密的事用 IG 的私訊,聽起來好像很複雜,會有人覺得幹嘛分這麼多用一個不就好了,所以只能說是使用習慣的不同。
幾場聽下來,幾乎沒有一個社群媒體是他們沒有在用的,只是使用頻率與黏著度吧,IG 還是最多人在用的。
抖音的話題也是我們最常問的,雖然我也常看 TikTok,但幾乎都是看國外的人分享,也沒有自己拍,抖音的群族在台灣來說的確是比較年輕,所以我們也一直都想了解他們喜歡看什麼、與使用習慣。
很多事情年輕人瞭解的程度其實不亞於我們,但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他們不了解,就像他們也覺得我們會不了解他們的習慣一樣,身為一個社群行銷的研究者,能打破這樣的距離直接對談,而且沒有保留,更知道未來要怎麼在網路上和年輕族群對話。
其實我們也曾經是這樣的年紀,雖然當時網路沒有這麼多平台和熱潮,但是其實都差不多,只是有時候時間久了長大了,就會忘了那段日子吧,昨天開房到一半也想起來以前用無名打心情文還會鎖密,班上同學加無名還要一一幫他們取名字,或是一個班會開一個專屬的無名把大家都加進來...(還有會寫新聞台,現在還有人記得新聞台嗎?)只是平台現在不同了而已。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長輩 打字 習慣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學生時期英文還算不錯,出了社會後一年比一年退化的感覺?😂
其實我五歲的時候就被家人送去英語補習班一路上到國中畢業。或許是因為一開始學習過程很快樂,所以從來不覺得讀英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是當我來到日本後,由於生活上幾乎用不到英文,程度大概已經退回幼幼班。最可怕的是,因長期習慣日語發音,有些英文的發音我得花上很大的力氣才能說出。而且還常常不小心講成片假名,打字時已經不知道怎麼拼那個單字。
為了讓自己有練習英文的機會,我盡可能的每年到不同國家獨自旅行。現在雖然無法出國,不過我找到了一個在線上也能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最近只要一有空,連預約都不用預約,直接在全天無限制堂數的Native Camp找適合的老師上課。(還有讓小孩開心上課的卡通人物講師選擇!)
真的沒想到有一天竟然能和其他國家的人用英文聊韓劇聊的超級起勁,雖然最初因為我不知道老師講的那齣韓劇的英文片名是什麼而陷入雞同鴨講的狀況,不過秀出劇照後我們就整個聊開了。😂
這個線上平台很方便的地方在於無需綁約,上課時間長短還能自己決定,就算只有五分鐘也ok。能大大增加學習動力,而不是反而有種被時間綁住的感覺。
誠心推薦給想利用瑣碎時間與這段在家重新體會日常的日子裡,想重拾學習英文動力及快樂的人!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我的使用體驗心得:
https://vov1232001.pixnet.net/blog/post/69721110
Ps:目前有在做免費體驗7天課程活動喔!
#除非你在外商上班或大學全英語授課
長輩 打字 習慣 在 台籍女子在德國的吱吱喳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要來講一個有點嚴肅的話題-網路公審現象。
(第一張照片是我第一次收到可用的長輩圖😂)
上禮拜在德國的網路創作者圈中,有一件事引起了一陣小騷動,雖然當事人不是我,但是心中也燃起了一把悶火。
一個網路創作者願意分享自己在異地的所見所聞和生活經驗,不管是拍影片、寫文章、攝影、投稿⋯⋯⋯都需要花時間和精力搜集資料、撰文等,也不見得每一次分享都能賺錢或有什麼回報,所以最大的目的都只是想把自己看到以及知道的呈現給大家。
德國很大,每一個邦有各自的法律、文化、腔調、用字、節慶、習俗、飲食習慣⋯⋯⋯⋯⋯⋯⋯甚至在同一個邦裡,不同城市也會出現差異,每個在德國的台灣人,都有可能看見德國各種不同的面相。或許以德國來比喻會讓人覺得太遙遠而無法體會,不如就以台灣來說吧!一樣都是在台灣的台灣人,台北人認知的台灣和高雄人、台中人、台南人就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再把範圍縮小,我是台北人,我就以台北市為例,我是中山區人,天母區、大安區、南港區、大同區、萬華區⋯⋯⋯的台北人所看到的台北,跟我也會不同,加上不同家庭、成長背景、職業、專業、學歷⋯⋯⋯⋯各種因素參雜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視野和人生體驗,這樣的情況,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一樣。也許一篇文章中,作者的認知、經驗你/妳不認同,那可以直接關掉不看就好,真的不需要給出任何貶低他人的字眼,『只是來短期交換的吧』、『一定沒小孩吧』、『見識這麼膚淺還敢投稿啊』⋯⋯⋯⋯⋯⋯
『住德國不夠久所以不配談論德國』我也遇過在德國生活幾十年,但是永遠躲在自己的小圈圈,連德文都七零八落,只會用一句:我住德國幾十年了!來塑造優越感,這種人就比較配?!
『沒有小孩所以不能談論教育』,這種概念、邏輯就是一個沒有小孩的兒科醫生不能醫小孩;沒有得過癌症的醫生不能醫癌症;沒有生產過的醫生不能當婦產科醫生。
看著這些留言,一方面替這位作者感到心疼,想著作者挑燈夜戰,一字一句地鑽研,興高采烈地分享,所有的努力可以在一瞬間被底下那些完全沒付出的人一口否決,一方面也想問問留這些話的人:「你們這麼做有讓你們比較高級嗎?」
需要靠貶低他人來突顯自己高人一等,這種人也不是什麼好貨。
當中不少也是在德國的台灣人,雖說人不親土親,但是在那當下看到的卻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然後呢?!所有創作者為了不想再給自己找麻煩,於是一一噤聲,或是繼續分享,但是又怕惹禍上身,所以每天都發一些無關痛癢的自拍照、食物照⋯⋯⋯⋯⋯
我可以很老實的說,我有時候也會有這種想法,我幹嘛要花時間寫文章,寫完還要擔心被罵被攻擊被公審?!我大可以發發食物照、美景照就好啊!反正我日子照過,何必再分享什麼議題?!這樣的風氣繼續下去,只會將越來越多網路創作者的熱忱消磨殆盡,然後從此一片死寂,或是網路上只會有一種被特定族群「允許」的聲音,這是大家想要的結果嗎?
也不是說非得認同作者的任何觀點不可,但是該尊重吧!
伏爾泰最著名的那句話: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想要享受言論自由和民主,首先必須擁有言論自由和民主的涵養。
剛好我稍微認識這個作者,所以當我看到她的遭遇時,其實心裡不太舒服,這些隨隨便便就來噴兩句的酸民們,我不確定你們還有沒有一點同理心,如果換成你們的朋友、女朋友、老婆、女兒、姐妹被人這樣對待,你們心情如何?也許對你們來說,只是一個陌生人,而且隔著手機/電腦螢幕,用鍵盤打打字,不痛不癢,但是在螢幕後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哭會笑有感覺的人,也是別人的女兒、姐妹和朋友。
哎~我真的是人很好,還願意開導網路酸民,我的邏輯明明就告訴我:酸民如果還有良心、能理解這些的話,他們哪還會當酸民啊😮💨
其實真的不要罵酸民良心被狗吃了,根本沒有狗會要吃他們的良心,就沒這東西,狗還要吃他們良心是想被餓死嗎!!!!!
#德國生活 #德國日常 #心地好一點霸凌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