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任愛的喇叭手,不讓癌變上身】
這部由白癡公主領銜主演的微電影:https://bit.ly/2XjmoeX
裡頭,Amanda化身愛的喇叭手,盡心盡力搭配神乎其技,展開唇槍舌戰為歷任男友服務,結果竟癌症上身,這讓欣西亞想到,自從我開放性健康線上諮詢服務以來,時常有許多讀者問我:「口愛是否會罹患癌症?」「擔心男性清潔不徹底,害怕導致性病或子宮頸癌,因此對於性愛無法盡情享受其中」,在這裡我要開門見山地回答大家:
📌性愛本身是美好且健康的,不安全的性行為才可能讓你曝露於罹癌與染病的風險之中。
我們都知道全程使用保險套可以預防性病傳播和降低罹癌風險,但百密總有一疏,當進行吃吃的愛,若請對方先戴套你再展開唇槍舌戰,有人嫌麻煩,有人則認為影響性愛情趣,而在我協助的個案當中,有些老二天生容易怯場,一戴上保險套就覺得像套了緊箍咒,立刻被打回原形,還沒開工已經GG。因此要如何行使安全、愉悅的性和預防疾病,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HPV人類乳突病毒,可導致子宮頸癌、頭頸癌、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菜花等疾病。
✅人的一生感染機率高達八成,而且不分男女,性行為為主要傳染途徑,但藉由體液、粘膜和皮膚傷口也能相互感染。
✅即使是單一性伴侶, 也有近6成機率可能感染HPV,一生中累計3~6位性伴侶感染HPV的風險約高達9成。
✅意即:只要有親密接觸,即使性生活單純的人也有可能互相傳染,美國流行病學研究推估,約每2對單一性伴侶的情侶/夫妻會有1對感染。
然而各位也不用過度害怕,欣西亞這裡有預防HPV三大關鍵:「安全性行為」、「女性定期接受抹片檢查」和「男女依醫囑接種HPV疫苗」,提供給大家。
我們都知道施行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但這也要看對方願不願意配合。而說到子宮頸抹片檢查,雖然政府每年有提供30歲以上的女性做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但抹片並無法真正預防HPV病毒感染,再者,有的女生也未必會做。
以欣西亞自己為例,就曾因為工作繁忙而忘記檢查,有些人則因為害怕抹片檢查的尷尬不適,乾脆省略不做,守護健康不完善之餘,若真得到HPV,錯失治療黃金時間不說,還讓自己在成為隱形傳播者,實在得不償失。雖然女性在得到HPV後有超過60%的人可產生抗體,但男性卻只有10%,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年紀越大,感染高致癌型HPV並罹患子宮頸癌前病變的風險就越高。
✅研究指出,當女性持續改染高致癌型別HPV,以22~32歲的女性來說,十年後變成重度子宮頸癌前病變風險為13.6%,以40~50歲的女性來說,則攀升到21.1%。
✅雖然提出的數據讓我們為罹癌聞之色變,但90%以上的子宮頸癌其實是可以預防的,施打HPV疫苗有機會預防如第16、18型等高致癌型別。
因此,兩性共同依醫囑施打HPV疫苗成了一種更積極的方式,而且也能更有效預防子宮頸癌。
現在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共同推出「懂HPV更懂你」#HPV衛教友善診所,它涵蓋六大科別:家醫科、婦產科、泌尿科、感染科、耳鼻喉科、小兒科諮詢,目前全台超過250+間診所響應,由具備「專業度、溝通力、同理心」的醫護人員,提供民眾最親切友善的HPV衛教諮詢看診體驗。
性愛一場是美好而健康的旅程,想要完全擁抱性福,守護自我健康,保護他人安全,才能讓我們在床上享受愉悅而無後顧之憂,鼓勵大家多多利用HPV衛教諮詢(📍全台HPV衛教友善診所:https://bit.ly/3jUK5TN )落實接種HPV疫苗,才能放心遨遊兩性世界,開開心心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現在,為了回饋影迷,7-ELEVEN 提供限量100份的$250商品卡,等著大家領取哦!
活動訊息如下:
《活動期間:9/13-10/15》
需於期間內完成以下三步驟才符合參加資格
STEP 1️⃣:前往HPV衛教友善診所拍下諮詢照片
STEP 2️⃣:留下個人基本資料👉 https://bit.ly/3tuObVM
STEP 3️⃣:等待審核拿好禮 #限量100份先來先贏
HPV衛教友善診所 傳送門👉https://bit.ly/3jUK5TN
全台250+,一定能選到離你最近的那一家!
#愛的喇叭手 #做愛的事癌別礙事
#HPV #八成與你有關 #HumanPapillomavirus
#子宮頸癌 #頭頸癌 #外陰癌 #陰道癌 #肛門癌 #菜花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美商默沙東公益贊助
開心 果 上身 線上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少講出來的負能量 #當我目睹了有個孩子叫Jivan滾......
前幾天發生了一件事,到現在還是耿耿於懷,不知道自己是否處理得恰當。
我認為,自己是個不怕孩子去碰撞的母親,過去我寫過文章,在公共遊樂空間,若是孩子不覺得他人的行為對他造成了負面影響,譬如在插隊、拿走玩具,而能夠迅速轉換自己的焦點和心情,不一般見識,去找其它讓他快樂的事物的話,只要沒有動手,那麼我是沒有必要介入孩子的遊戲天地的。硬要孩子去「面對」,去為自己伸張正義,對某些內向的孩子,反而會製造他更多心理上的壓力。
畢竟,在玩的是孩子,倘若孩子真的感覺不好了,他也要學著反抗,生性害羞不敢替自己出頭的話,至少要體悟到自己已被侵犯,試著和信任的大人說明,尋求幫助。這是我相信的,不需要強迫孩子在「大人劃定的界線」上作出反應,他必須在引導與規範的學習中,慢慢建立自己的感知。
_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傍晚,我帶Jivan和Mira在遊樂區玩,那裡有一艘超大的海盜船,船身是一個開放無門的房間,約是一個車庫的大小,還有三個圓形的洞作為窗。因為我們來過多次,所以我坐在草地上,保持距離地看著孩子。
「媽媽!」Jivan已經鑽進船身,從洞口開心地向我揮手,笑很甜。我投以微笑說聲哈嘍,然後視線轉走,看向爬著繩索的Mira。一會兒,Jivan哭著跑回來我身邊。
「媽媽……那個哥哥說我不能進去船的裡面」,他說。
「但是你不一定要聽他的啊,這裡是屬於大家的,大家都能玩」,我回。
「可是他很兇說『最後一次機會,出去』,然後就把我推出來」,他重說一次時,聽起來好傷心,還說了有另外一個小女生也被趕出來。
這時候,我肯定Jivan會求助,和皺眉對方推人之外,心境上沒有太大的起伏,確認Jivan沒有做出不當的行為後,我問他:「那裡面有其他人了,你為什麼還想要在裡面玩?」他說:「因為我也喜歡在船裡啊!」我又問他:「那,現在還想進去玩嗎?」他點點頭,我說:「那就去吧,我跟你一起去看看怎麼回事。」
那個哥哥(給他起個G吧)和其他兩個同夥,大約是九歲十歲的年紀,已經出了船身,靠在一旁玩沙。Jivan先是指認推他的人,然後我示意他「沒事,進去吧」。我站在約一公尺半的距離看,他們沒有注意到我。
G發現了「自己的基地」又被同一個男孩進入,直接從窗戶做出不舒服的聲音和瞪大眼睛,「恐嚇」地要Jivan離開,Jivan僵住在裡頭沒動,接著,G就把頭貼至窗口,伸出指頭,除了比劃「weg(滾)!」的手勢外,我清楚地聽到他同時也兇狠地說了這個字。
這個舉止,瞬間點爆了我……又氣又想哭,憑什麼我的孩子要被這樣對待!如果我放任不管,我的孩子就有可能會成為在非母語國家的被霸凌者!當時我是這樣擔心受怕的,我自己沒關係,對於他人的輕蔑態度,我可以視為是對方的不成熟和心理狀態問題,但是對於會在這個國家受教交友的孩子而言,他是否能心態健全地成長、未來在班上群體生活的應對,我是萬萬不樂見孩子忍氣吞聲,被迫地要「消化」他人的不公平對待,甚至逐漸失去快樂的能力。
我沒有多想,一句「為什麼!」就脫口而出,很大聲。一方面氣憤填膺,一方面是腦袋理智地意識到接下來我要用不熟稔地德文替自己的孩子辯駁。手幾乎是顫抖的。
G和夥伴們抬頭看見我站在一旁。我再問了一次:「Warum muss er weg gehen? (為什麼他需要離開?)」我想起了自己教學時氣起來的模樣,是很難得很難得的板起臉孔了。說得如此大聲,我也很希望G的父母「聽聲現身」,至少來看看怎麼回事,然後我們可以談開來,機會教育之類的,因為,我完、完、全、全不想直接面對他人的孩子,這是權力的不對等,就像在教學時處理孩子們的衝突,是絕對不會讓孩子單獨面對另一個孩子的家長的。
好的,這幾個孩子是沒有父母看管的……。我等了幾秒鐘,G收起幫派氣息的臉色,扯謊說:「我沒有說」,我說:「我就站在這裡,我全部都看到也聽到了,你叫『我兒子』離開。」他不說話,意識到原來我是「the mother」,夥伴們趕緊澄清:「我沒說」,我說:「我知道你們沒有,是他(G)。」
我看著G嚴肅地說:「這裡是屬於大家的遊戲空間,我們都能夠『一起』享用,不是嗎?」天殺的,我頭腦當時超忙的,要說明立場,又要想單字想句型,還不能詞窮卡彈……G還是沒說話,夥伴們則是點點頭,最後我說了一句:「Sei nett, bitte(請善待他人), Dank!(謝謝)」
謝謝孩子們的理解與合作後,我便離開了現場,對於剛剛發生的一切既尷尬(因為周圍也有不少人,然後還聽到我的破德文),又感到氣憤(自己孩子被欺負,對方家長放縱)。沈澱下來之後,我甚至很矛盾地覺得,自己既勇敢(總算挺身而出),卻又太不理性(怎麼腎上腺素突然飆那麼高地大聲說話)……我為我的情緒而糾結著,怎麼到了德國,會慌了剛剛好的教養。
如果我當時真的好聲好氣地走到G旁邊,蹲下和他說明,他是否能意識到他的行為已經過分而停止對比他小的孩子「霸凌」?他對於這個膚色不同、德文說起來怪怪的女子又有幾分不以為意?又或者,我如果直接「說服」Jivan別進去船裡頭玩,不也是在助長G的霸道?然而,以G熟練地手勢和角頭老大式的口吻,我想這不是他第一次對他人無禮。
晚上我和Ra說時,Ra安慰我說他覺得我處理的很好了,這樣父母不管的孩子,只能由社會來教育,但問題就是,現在的社會,許多人已經不想插手去管他人的孩子,因為在荷蘭,就曾經發生過多起,父母因為保護自己的孩子而訓斥他人孩子,然後被他人孩子的親友圍毆的事件……(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會霸凌人的孩子原生家庭就已有狀況)(另外,指出他人錯誤時的態度和說話方法也不易控制得宜)。所以,Ra最後是跟我說,他也怕我必須承擔風險,對於面對不理智的、無法做好家教的父母來說,這很有可能是惹禍上身。
Jivan睡前,我特別把他叫來,跟他再說了一次傍晚發生的事:「媽媽跟你說,無論如何,千萬不能像G那樣對其他小孩說話,還有,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和爸爸都會保護你,但是,你也要記得,要保護你自己,懂嗎?」
說這句「媽媽會保護你」的話時,我也是在安頓自己的身心的。
_
在異鄉生活容不容易就不用多說了,為了另一半的職涯發展願意放下過去的自己,為了孩子也願意勇敢,更願意為了未來而虛心學習。文化上的差異,語言上的隔閡,和風土民情衍伸的社交障礙,即便到了德國快兩年了(一年全關在家就是了……),我還是會心灰意冷,有時就是不免會陷入「為什麼要到這裡被別人當次等公民呢?」「就因為語言問題所以要被狗眼看人低?」「我的孩子怎會跟著傻傻的媽媽一起吃虧」的情緒裡……
即便這次事件並非歸因於「歧視」,但很多時候遇到類似事件,我是那種會想要避開衝突,而把苦往心裡吞的人。這樣,孩子將來該如何維護自身的權益,不被人軟土深掘呢......
我很少動怒或失望的,相信只要努力總會豁然開朗的,而那些沒說出口的難受,也真的只有在一次又一次對自己的信心喊話中,能稍微掩飾掉一些些。我不避諱地給孩子看到我的恐懼、不知所措和眼淚,但只要孩子求援了,做母親的,當然也就堅毅地捍衛這個家。比起學科上知識的學習,更期許自己,能扶植孩子的道德素養,使他們的小小心靈,長成一顆柔軟卻又強韌的麥粒。
#思考對孩子最適合而非最好的教養
#照片紀錄了幾種簡單好準備的居家小活動
開心 果 上身 線上看 在 精算媽咪的家計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離職七個月,巨大轉變》
自從去年十二月底因為疫情影響不得已放棄上班族身分之後把所以焦慮、擔心、害怕轉成工作動力。
.
跳不出舒適圈就無法迎接新的身份,於是我決定很多嘗試,會的技能先拿來賺錢,不會的技能就去學會或是做中學,直接執行。
.
我的身分漸漸開始多元起來,成為媽咪/podcaster/自媒體人/講者/作家/新公司合夥人/顧問。
.
我每天習慣著排好排滿行程,腦袋裡面的沒有一刻停下來,規劃活動、編寫課綱、免費共學、免費讀書會、錄製節目、邀請來賓、管理平台、行銷、寫專欄、線上課程、想策略、談廠商還有擬合約跟管帳。
.
當然因為沒有老闆了還要自負盈虧,管孩子的生活需求,吃喝拉撒,加上身上隨時都有一隻小猴子爬來爬去。
.
昨天孩子趁我做PPT的時候在我身後倒光整瓶粉底液弄得全身都是,還有蜜粉噴到沙發上,超難洗的~
.
先生下班回家還會特別在意玩具有沒有收好、地板有沒有沙沙的,#媽媽根本就是超人啊!
.
有一個媽媽跟我說「如果我當年放棄生小孩,我就是副總了,但是因為生孩子所以不能立刻到任,公司等不了就只好讓位,坐完月子也就離開了。」
.
我身邊很多這樣的媽咪,一個比一個厲害。
.
我真的很佩服生兩三個小孩的媽媽,超厲害的,每一個都是時間管理達人,我現在的合作對象也很多都是媽媽,很強的媽媽們。
雖然我現在的社群是免費的,但我希望能提供一個平台生態讓每個媽媽都能在裡面彼此貢獻知識和技能、大家都能賺到錢。
.
一個學習圈、一個經濟生態,跟身邊的人學習而不是跟一個很厲害但是永遠見不到人無法一起討論的講師學習。
.
這件事情真的好不容易啊~~而且很難賺到大錢、因為平台維護、人力成本都很高,但是又不能收費太高,應該不至於賠錢但很需要靠理想支撐....
.
但如果一起工作的媽咪們都能開心的付出、發現自我價值同時陪伴孩子長大還能賺到錢,那多好啊!
.
困難度高,但是我們一起就有可能做到,不急著看到改變,只要持續的往前、令人充滿期待。
.
講座,課程,邀稿或任何合作,請來信:
Sandy2family@gmail.com
.
《我很有收穫,想贊助精算媽咪》
https://core.newebpay.com/EPG/sandytwo/T64DkR
.
#精算媽咪 #媽咪共學系統 #人生就是這麼值得期待 #讓女人實踐理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