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的網路調查*,不知道大家可以忍受到那裡?(這問題應該是針對異性戀,所以才會寫異性好友,其他性取向的朋友可以把這裡的「異性好友」想像成「有可能跟他發展關係的對象」)。
你呢,你可以接受到幾分?(我總覺得這個和你愛他的程度有關⋯⋯)
*圖片來源: https://pttweb.tw/s/2USprj
——
最近在讀相關文獻,所以另外補充幾個研究
1.國內外研究[1][2]發現,相較於一對一關係的伴侶,開放式關係伴侶伴侶比較能夠忍受自己的伴侶和其他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親密行為。
[1]Mogilski, J. K., Reeve, S. D., Nicolas, S. C., Donaldson, S. H., Mitchell, V. E., & Welling, L. L. (2019). Jealousy, consent, and compersion within monogamous and consensually non-monogamous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8(6), 1811-1828.
[2]康依婷, 陳敬堯, 朱均虹, 管昱翔, 張書渝, & 綦珮如. (2019). 台灣成年早期未婚者多重親密關係態度之分析. 輔導與諮商學報, 41(1), 55-76.
2.可是這並不代表開放式關係的當事人並不會吃醋,一些質性研究結果發現[3][4][5][6],不論是同性戀或者是異性戀的開放式關係,嫉妒吃醋甚至是欺騙在開放式關係當中仍然會出現。
[3] 蔡伊婷(2009) .性解放的出路?異性戀坦誠的多重伴侶關係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4]陳敬堯 (2021) .男同志多重伴侶關係互動經驗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5] 陳建勳(2017).「做」一段開放式關係:男同志的性愛慾衝突與協商經驗探析[未發表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6]許欣瑞(2014).同志開放/多重關係中的誠信與語言實踐策略 [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開放式關係 諮 商 在 張忘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另一半不好,怎麼改變他?】
⠀⠀
這幾次在Clubhous上跟 張國洋 許庭韶諮商心理師 一起回答問題,忽然發現有個問題的出現頻率很高。
⠀⠀
當然,問題的面貌跟敘述可能不太一樣,但簡單來說,問題的核心就是
⠀⠀
『我覺得另一半不好,我該怎麼改變對方?』
⠀⠀
但我老實說,這題我能力不足,實在無法回答。因為這題的答案大概都是大家不想聽的:我們不要改變對方,因為人只能改變自己。
⠀⠀
不過當然,這個答案大家通常不會買單。但細細想過後,我自己覺得這個可以分兩個階段來解答。當然,我的答案不是正確答案,就僅供參考。
⠀⠀
1.剛開始交往階段,就覺得不行
⠀⠀
如果剛開始交往,你就有這個想法,那我覺得最簡單的方式真的是分手。畢竟除了投入成本低以外,這時通常我們都還對於對方充滿想像。
⠀⠀
但如果這時你就能感覺到就對方有你不能接受的點,那我真的建議果斷放手。因為這代表就算還在熱戀期,你都能感受到價值觀不合,那麼等到開始進入深度相處時,這絕對是很大一根刺。
⠀⠀
之前也有個好友,大概交往第二個月就覺得跟對方的金錢觀不太合。但最後又磨了快一年,爭吵只是越來越多,對方不但不改,還直接說我自己賺錢,又不是花你的,你憑什麼管,最後分得蠻難看的...。
⠀⠀
所以如果才剛在一起,我真的勸離不勸合
⠀⠀
2.進入長期關係,才發現各種不合
⠀⠀
這階段可能是準備要結婚了,或甚至是結婚後才發現跟對方沒有很合。
⠀⠀
我個人覺得,這時候通常比較尷尬。但我覺得可以思考一件事情,那就是對方會不會願意跟你一起解決這件事情。
⠀⠀
舉例來說,找到諮商師或心理師尋求幫助,或是兩個人不斷去找處理問題的共識,而不是只能偏向一邊。
⠀⠀
但如果對方的態度不是想跟你一起努力,而是一點也不在意這件事情。那我覺得這時候可能就可以思考,如果這個人一輩子就這樣,那麼你真的要跟這樣的人相處一輩子嗎?
⠀⠀
聽起來還是勸離不勸合,但我可能會請大家思考另一個點,那就是當初這個人吸引你的是什麼?
⠀⠀
昨天剛好庭韶心理師講了一個故事我覺得很喜歡,我們就假定故事的主角是小明吧。
⠀⠀
有個朋友問小明,你覺得你老婆有什麼缺點,小明說這缺點多的跟星星一樣。接著朋友又追問,那你老婆的優點呢?小明說說我老婆的優點就像太陽一樣。
⠀⠀
接著朋友不解,覺得既然缺點這麼多,優點只有一個,怎麼還會想跟她結婚呢?小明說,因為太陽出來,星星就都看不見了。
⠀⠀
我想這當然有點太理想,但如果我們能夠在事前就排除掉自己絕對不行的缺點,並且找到一個對方身上你真的很愛的特點,那麼我想相處起來都很愉悅的。
⠀⠀
這邊話題一轉,我覺得就跟我家狗女兒一樣,雖然我常常覺得她魯小小很煩,在家不能獨處,會一直跑來撞你,還會尿床。
⠀⠀
但每當回家,她開心的來迎接我。還有當我在工作的時候,她偶爾來頂我一下,又或是出門運動,看著她在草地奔馳,我就覺得我被她療癒了。
⠀⠀
但如果我養隻貓,也許我可以享受到安靜,愛乾淨,可能貓還可以自己找樂子。但我就沒辦法跟牠有很多互動,或是帶牠出門玩。
⠀⠀
你說有好壞對錯嗎,我必須說絕對沒有,只是你選擇了什麼,並且接受了什麼。當然,你可以說這個跟人又不一樣,貓跟狗可以一起養啊。
⠀⠀
但我必須老實說,要是伴侶能接受,開放式關係其實是一個好解答,但這畢竟還是不為大多數人接受。不過我覺得,也許可以思考一下伴侶到底是什麼。
⠀⠀
我以前覺得,既然是一個能跟你度過人生的人,那就應該要面面俱到。我想找個興趣愛好跟我一樣的人,生活習慣一樣,愛情和人生的價值都一樣等等。但我發現這根本不太可能。
⠀⠀
後來我發現,伴侶雖然要相處一生,但不代表需要滿足我的所有期待。例如我家女神喜歡學習,但不喜歡去上課。但我喜歡上課,我出門上課的時候,可以找朋友一起。想打電動的時候,有打電動的朋友。
⠀⠀
而我把許多期待分開之後,才發現自己把很多重擔都放在了伴侶身上。如果我們要找一個伴侶滿足我們所有期待,也許我們也要問問自己,我們也能夠滿足對方的所有期待嗎?
⠀⠀
其實我自己也不行,於是我就釋懷了,後來我只想著如何讓彼此只在重要的事情上取得共識,其他的時間都自在就好,也因為這樣,我覺得有空間的關係才能更加長久。
⠀⠀
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延續簡報中的兩個問題,你的伴侶到底吸引你的是哪個部份呢?這個部分還在嘛?或是說,這個點還能讓你悸動嗎?
⠀⠀
另外就是你的伴侶讓你過不去的又是哪個部份呢?如果這個卻點一輩子都不會改,你能接受嗎?
⠀⠀
如果兩者都是,那麼我們當然能夠繼續努力。但如果有其中一項不行,那麼我覺得你該考慮的可能不是改變對方,而是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
⠀⠀
當你發現,你對於關係的期待和對方不同時,我想不如就放過對方,也放過自己吧。
⠀⠀
另外關於結婚這件事情,我之前有寫另一個文章,歡迎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chwanshing/posts/1553472471475935/
⠀⠀
#忘形流簡報
#為什麼勸離不勸和
#不是要人劈腿
#只希望大家也能思考想要的關係
#如果我們養的本來就是狗
#你又何苦要對方變成貓
開放式關係 諮 商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木的小事町 #木的談曖昧
曖昧讓人受盡委屈~找不到相愛的證據(音樂下🎵
進入親密關係前的曖昧,是快樂又心動的時刻;但若處在這樣的關係過長,也不禁懷疑,對方究竟有沒有要跟自己繼續發展呢?又或是只是喜歡享受這種曖昧不清、又不必給承諾的關係之中?
你心中也有「難道~~~我就是傳說中的備胎嗎!!」的疑惑嗎🤔
歡迎右滑看圖文,或是繼續往下看文章唷
/
🌟如何定義備胎關係
備胎(Back-Burner)的意思是「有意圖的維繫一段潛在的、未來有可能會發展為親密、性關係的關係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認為可以繼續跟對方有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不急於現在立刻昇華為伴侶關係,讓彼此的關係有更多、或其他的發展空間,因而保持這種曖昧、模糊的氛圍。
也許你很享受這種曖昧的氛圍,而也不太確定被當成備胎,有什麼不好,下面幾點是心理學家整理出關於備胎,你需要知道的部分。
/
📍你可能不是唯一一個
備胎與親密關係之間的差別,在於「承諾」。
僅維持這種曖昧又模糊的關係,不需要給予彼此承諾、獨佔性、專一性,也因此對於尚不想要被關係綁住的人,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
但若對於已經希望繼續發展親密關係的人來說,便會顯得有些不公平與吃虧,在繼續維持這段關係之前,也許也可以思考看看自己目前想要的關係模式為何。
/
若對方正處於一段親密關係....
📍對方的伴侶很有可能不知道你的存在
研究顯示,有32%的人表示他們的伴侶對於他們的備胎完全不知情;有41%的人表示他們的伴侶可能知道一些端倪,但可能不知道全部。
備胎關係與一般友情的差異,是備胎關係較不會被「明說」,在伴侶之間也可能是「不能說的秘密」;而相較於友情的光明正大,判斷友情與曖昧的備胎最簡單的方法,也可以從對方是否能夠正大光明的說出你的存在為標準之一。
📍對方並非想要放棄目前這段親密關係
若你維持曖昧的對象,你會想要繼續跟他發展下去,也觀察到對方和他的伴侶似乎已經沒有什麼火花與互動,因此你假設,他與伴侶之間也許已經沒有什麼承諾可言了,也對你們這段關係抱有進展的希望。
但研究也顯示,有發展備胎關係的人,並不一定表示他們想要放棄現在的親密關係,意思是,對方並沒有想要與伴侶結束親密關係,但他同時也希望能夠繼續保有備胎這種曖昧不明的關係狀態(aka 什麼都想要的意思XD)。
/
🌟該如何確認這只是友情亦或是被當成備胎
每個人對於人際界線的定義不同,跟異性(對自己有性吸引力的一方)相處的過程中,有些無意的動作,也可能被過度解釋:
👉🏻也許你只是想跟對方做為朋友,但對方對你的意思可能不僅僅如此
👉🏻而若對對方有意思,但也擔心自己是否只是對方眾多備胎之一
📣木的建議,人心難測,直接攤牌溝通吧!
我們永遠也無法真正了解他人的心思為何,也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究竟是否被當成備胎(只有當事者才清楚)。
若在關係中,你很喜歡對方,很享受這樣曖昧的氛圍,同時也想要繼續跟對方發展為親密關係,也許也可以在單獨兩人時,詢問對方對於親密關係的想法,了解對方目前想要的關係狀態是否跟自己一致,也能評估自己是否要繼續這段關係唷!
/
最後,木的想說,關係有很多種形式,重要的是,彼此之間是否能對於關係抱有一致的價值觀(例如:同意彼此有開放交友的空間、不那麼認真談感情等),避免雙方受傷。
當然,談到親密關係,難免的會因兩人之間的熱度不同而感到受傷與失望,這時候也記得找身旁信任的好友說一說,釐清自己的想法、也好好照顧受傷的情緒,你永遠值得更好!
/
參考文獻:
🔅Dibble, J. L., Drouin, M., Aune, K. S., & Boller, R. R. (2015). Simmering on the back burner: Communication with and disclosure of relationship alternative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63(3), 329-344.
🔅5 Facts About Back-Burner Relationships. Psychology toda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love-online/201606/5-facts-about-back-burner-relationships
#備胎 #備胎關係 #BackBurner #relationship #關係 #曖昧 #親密關係 #人際界線 #關係經營 #溝通 #承諾 #開放交友 #開放式關係 #諮商心理 #諮商心理師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