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個好消息給愛讀書的朋友❣
台中的 大朋友 小朋友 也一起來看書吧~❤
📚每借5本書 可以蓋一點📚
點數可以兌換各種文具跟生活用品喔
去年的疫情讓我破了在圖書館借書的紀錄
開學了🎉也開始繼續看書了
#閱讀大富翁多讀點書
#台中市立圖書館
閱讀大富翁點數 在 洪小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瘋閱讀】『尋寶少年隊~第一神獸』(附尋寶桌遊遊戲組)
8月才剛發行的『尋寶少年隊』為創作『七十二變』和『神通小諸葛』...等多部作品的知名作家孫家裕的最新作品,故事描述一群少年參加考古夏令營時意外召喚出玉鐲裡的神獸,之後又因故來到上海博物館,沒想到才剛到上海就遇上古物被盜事件!!為了找出被盜的古物,“尋寶少年隊”就此誕生,開始一連串尋回寶物的刺激行動。小龍一翻開書後立刻沉浸在書中故事劇情裡,最近很著迷於推理故事、這本書的尋寶過程正好吸引了小龍,看到小龍入迷的模樣、龍媽也跟著看,果然一開始就會停不下來。故事進展的節奏非常快速,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也非常清楚、就算不擅長推理也能跟著故事脈絡一同進展,故事主角們的個性以及幽默有趣的對話讓人在閱讀時樂不可支;除了幽默有趣外在故事裡尋寶過程中還一點一滴的介紹到上海的歷史、經濟、宗教、美食、古蹟,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孩子們在無形中理解到地理景色、歷史遺跡、文化藝術...知識,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學習效果更好。
龍媽和小龍把『尋寶少年隊』看完一陣子了,趁著今天小龍沒有安排活動一起玩書中附贈的桌遊遊戲。【尋寶桌遊趣】裡面的配件有4張人物卡、10張神獸卡、4個角色棋和1個骰子,小龍一看到書最後有桌遊的遊戲卡就忍不住要拆下來分類,然後母子倆為了搶主角神獸“頂呱呱”的角色棋喬好久🤣桌遊遊戲的方式也非常簡單,和大富翁一樣是選定角色棋後、每人依序擲骰子後依照點數前進,走到的方格並完成方格的指令、最先達成任務者就是贏家。
『尋寶少年隊』適合6~12歲的孩子閱讀也很適合親子共讀,除了閱讀外還能和朋友及家人一起享用玩桌遊遊戲的樂趣~
作者:孫家裕
出版社:幼福
傳送門
博客來:https://reurl.cc/Wd5NX5
誠品:https://reurl.cc/Y1yngl
閱讀大富翁點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aby Life
如何引導孩子的數學思維?
張麗芬老師提到有一個研究生就調查父母親會利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機會提供幼兒數學經驗,結果發現,父母親會使用很多機會,例如教孩子認得生活用品上的數字(遙控器、計算機、磁鐵、車牌、門牌或招牌上的數字),唸數字(例如從1念到100),倒數(例如從10念到1),念唱含有數字的歌謠,點數東西(樓梯、車子的輪胎、糖果、錢幣、卡片、骰子的點數),理解順序概念,請孩子計算錢幣,加減運算概念的生活事件等。而這些活動就是孩子平常就在做的事情,通常也是孩子有興趣的。
另外,孩子在遊戲時,也會使用很多數學能力,例如有研究觀察孩子在玩時的情形,發現孩子有46%的時間在進行與數學有關的遊戲,例如把東西分類、點數手邊的物品、或探索形狀。其實,我們的環境中充滿了與數學概念有關的事件,爸爸媽媽只要能辨認出這些機會,就可以加以引導。
放輕鬆、保持好玩的心態
相信爸爸媽媽對適合孩子學習的數學內容已經有些了解,接下來就是要用什麼態度和技巧來引導孩子呢?
在心態上,首先,請了解,你不必是數學奇才,才有能力教孩子學數學。請不用擔心自己的數學不好要怎麼教,孩子需要的是能促進他們數學興趣的成人。
而且你本身就是孩子的學習楷模,如果你本身對數學的態度是負面的,別忘了,也會把這種態度傳給孩子。所以首先,你要認為它是好玩的,也要讓孩子覺得:數學是可以玩的,數學是有趣的。學習時間長短不是最主要的考量,也不必硬性規定每天一定要有多少「數學時間」,這樣才不會對你和孩子造成壓力。
張麗芬老師提議可以試試以下做法:
1.有興趣的活動和遊戲
玩和遊戲是孩子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式,孩子都喜歡和爸爸媽媽玩遊戲,所以爸爸媽媽不用擔心遊戲是不是有教育性,只要隨著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讓孩子對數學好奇,體會數學的樂趣,而不是苦差事。
有些遊戲很適合和孩子一起玩,例如一副紙牌就可以玩很多遊戲,比大小、抽鬼牌、接龍、撿紅點等。還有一些盤面遊戲,例如大蛇棋,大富翁,也可以讓孩子學習認讀數字、點數、數字之間的關係等。數學本來就可以和許多活動結合,如果能利用孩子有興趣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加入數學的原素,也能水到渠成。
此外,研究發現,在孩子有興趣的閱讀繪本故事中,適時介紹數學概念或數學語言,就可以增加孩子的數學能力。下次在念故事書給孩子聽時試試看,例如「毛毛蟲吃了3個李子,讓我們來數數看是不是3個,1,2,3,真的有3個李子!」也拉著孩子的手數數看,「他們排隊要去游泳,誰排第一個?」。
2.讓孩子主導,先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本來就對很多事情很好奇,拿到玩具時,不免先把玩一番,玩具本來就有很多玩法,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玩法,父母親不妨先看看他到底怎麼玩,從孩子的玩法去推敲他目前的所知所能,了解他可能知道什麼,再作引導。
父母親不必急著告訴他要怎麼玩,也不必太急著看到玩玩具的成果,有時太著急反倒適得其反,不只帶給自己不必要的壓力,也減少讓孩子玩的興趣。要記得學習的主角是孩子,多點耐心,跟隨孩子的歩調,讓他主導,先滿足他的好奇心,再適時給建議。
3.讓孩子透過實際操作和具體經驗來學習
數學是抽象概念,而抽象概念是很難用語言直接教給另一個人,更別提對象是個小小孩。數學概念會用符號表示,但是這些符號對孩子而言有如另一種語言,如果沒有賦與意義,往往不容易了解或記住。所以如果你說了半天,孩子還是似懂非懂時,試試看把積木、花片或任何可以取得的東西拿出來,讓孩子透過實際操作和具體經驗來學習,孩子的印象會特別深刻。
這倒不是說爸爸媽媽必須去買所謂能開發孩子數學能力的昂貴益智教具,實際上不用特地買昂貴的教具,家裡隨手可得的用品就可以。另外,有些父母親會禁止孩子用手指頭計算,因為太慢了,但是孩子還是會偷偷把手背在背後算,事實上,孩子的學習是從具體進到半具體,然後才是抽象概念!
現今市面上也有許多幫助孩子學習數學概念的影片或電腦遊戲,估且不論孩子有沒有能力操作電腦,電腦螢幕上的圖片雖然吸引人,不過那也只是半具體的圖片,與其讓孩子看著電腦上的蘋果比較大小,不如拿出真正的蘋果,不只能實際看到大小,還能感受到重量與香味,還能嚐一嚐,孩子也能得到比較多資訊。
4.從生活中學習數學,也將數學使用於生活中
生活裡自然就提供了很多學習數學的機會與活動,例如生活中的購物、分東西、收玩具等,而且是對孩子有意義的學習機會,有意義的情境下的學習效果更大。透過這些活動也會讓孩子了解,數學與生活是有相關的。
例如,烤餅乾活動中就有很多數學與科學概念,要拿幾個雞蛋?秤多少麵粉?加幾杯水?放幾匙糖?先做那個歩驟?再做那個歩驟?要把餅乾作成什麼形狀?烤幾分鐘?烤好的餅乾打算要分給誰?孩子還能親眼看到從材料變成餅乾的過程,過程中各種材料的變化就是最好的科學經驗,而且最好的莫過於做完後還能立即享用,孩子一定喜歡。所以數學就存在生活環境中,只要你能留意,並把握孩子有興趣的時機,自然地加以引導就可以。
推薦書籍
最後,張麗芬老師熱心地推薦可參考書籍,希望對爸爸媽媽引導孩子學數學有幫助:
游雅婷譯(2007) 《樂在學習的腦》 台北市:遠流
陳筱宛譯(2010)《寶寶也是哲學家:幼兒學習與思考的驚奇發現》台北市:商周
張麗芬
現任:臺南大學幼教系副教授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相關研究專案:
1. 學前幼兒數學能力發展與成長之長期研究(2011-2013)
2. 情境與父母對學前幼兒計算策略的影響(2008-2009)
3. 結合圖畫書與數學以提升幼兒的數學能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2007-2008)
【更多內容請見2013年4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http://mag.udn.com/…/%E5%A6%82%E4%BD%95%E6%BF%80%E7%99%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