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的品質,取決於同理的能力】
「你根本不懂!」
「你不要以為你什麼都懂好不好?」
「我跟你講過了,你到底有沒有在聽?」
「我不想談了,你永遠都不懂!」
頻繁爭吵的伴侶之間,無論是因為何事爭吵,總是圍繞著「#不被理解」的感覺,因此伴隨著失落、受傷、委屈和難過。爭吵反而沒有辦法達到共識,吵完以後很容易忘記上次是為了什麼主題而吵,只是記得最近吵架頻繁,而且吵得很不愉快。
因為吵架內容容易淡忘,但是吵完的感受卻是深深烙印。
這種沒有共識的爭吵,後來總是在吵著論述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立場、自己的邏輯和意見,而當兩個人都同時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就容易不斷打斷對方的話,或是反駁。重複著打斷、反駁、辯駁、爭執,最後就會發現,其實兩個人都沒有在「聽對方說話」,如果有在聽,也不過是在「找可以反駁的點」,然後「加以反駁」或是「 立馬打斷」,直到有一方或是雙方都精疲力盡,決定不再溝通為止。
我們都希望被了解,被深深了解,而不是「我知道你意思,但是!…」。
每一個「#但是」,都意味著「#我不同意你」,而比較敏感的人,聽到「但是」,就會感覺像是「你不同意、你也不想聽我的想法、你根本不想了解、你覺得你才是對的、你要我放棄我的想法、你希望吵贏我、你覺得你無法接受我的看法、我的看法對你來說不重要、你希望我都要聽你的、你認為我是錯的、我的感覺也是因為錯誤想法而生、我的感覺根本不必要、你希望我改變我的想法、你希望我放棄我的想法、這樣我就會改變我的感受、然後我們就不會吵架。」
#這不是溝通,#這是強迫對方接受你的想法。
可是當事人可能覺得他很「努力在溝通」,因為他很費力地在用各式各樣的角度、例子、論點去說明他的想法,拼命地想要說服你。
而大多數這樣的當事人,都以為自己很開放、很有心要溝通、很民主、很愛對方,所以他才會說這麼多力氣再溝通。
感情卻在一次次這樣沒有交集的對話當中,漸行漸遠。
「#聽見對方說的話」是一件費力的事情,尤其是在吵架的時候,可是卻是讓溝通成功的必要關係。我們都需要有意識地暫停我們自己想講的話,按奈自己想要反駁的衝動,壓著自己想要抨擊的想法,放下想要否定對方觀點的慾望,有意識地暫時拿掉「我怎樣我怎樣」,刻意地去「#聽對方到底要講什麼」。
如果你試著這樣做,你甚至會發現,對方一直在重複類似的話。
因為我們都習慣了不斷重複類似的內容,深怕對方聽不見。這是我們長期溝通無效留下的副作用。
這時候會讓人不耐煩,卻忽略了這是因為長期不被聽見的習得效果。
我們都需要練習同理,同理的意思就是「我不是你、我無法代替你的位子,感受你的經歷,但我願意全力去了解你的感受」。
例如:
面對一個在指責你的妻子,除了防衛辯駁,能否同理他的受傷?
面對一個在說謊的孩子,除了生氣失望,能否同理他的害怕?
面對一個屢屢失敗的伴侶,除了恨鐵不成鋼,能否同理他的自卑?
面對一個動不動提分手的人,除了不耐,能否同理他的不安?
面對一個說話不算話的朋友,除了惱怒,能否同理他的孤單?
面對一個過度控制的父母,除了氣憤,能否同理他的私心和不捨?
同理很難,因為那就像承認對方是對的,而自己是錯的似的。其實不會的,你可以同理,但不失去自己的看法。你要先同理,才能把距離拉近,才有機會講出自己的想法,然後被聽見。
#關係的品質,#取決於同理的能力。 沒有同理的話,你講得再大聲,對方也聽不見。
文/許嬰寧心理師
圖/pexels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387396471414017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
「關係的品質」的推薦目錄:
- 關於關係的品質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關係的品質 在 郭莉芳 X 理財講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關係的品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關係的品質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關係的品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關係的品質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關係的品質 在 個人中心人本主義5-4|【心理小學堂#20】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關係的品質 在 #而是重新檢視彼此的關係品質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關係的品質 在 資訊分享意願與購買意願對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Mobile01 為 的評價
關係的品質 在 郭莉芳 X 理財講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原子習慣
微小的習慣會像滾雪球般滾出大改變,無論是好習慣或壞習慣皆然。
如《原子效應》說的:「做出好百分之一或糟百分之一的選擇,在當下似乎沒差,但是經過橫越一生的時間放大,便會決定你是怎麼樣的人,或是你能成為怎麼樣的人。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大家一起來練習改變一下:
1.每天睡前讀 20 分鐘書,不滑手機
2.檢視每天的花費清單,避免花不必要的錢
3.不要平常不運動,每到週末狂運動
4.人際關係的品質,也是一種「複利」的結果
5.不要怕累怕懶,週末撥出幾個小時培養夢想
6.在意吃進去的每一口食物,不懂營養就買書自學
關係的品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週末書房:推廣「正念」】
#上週抽中《媽媽,你還愛我嗎?》恭喜兩位幸運兒:@Xiao-qi Zhou、@Lena Lin
#為推廣正念文末有抽獎活動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與
在孩子遇到焦慮或煩躁或睡不著時
我總帶著孩子靜心
藉由靜心
讓孩子回到正念之中
正念
意即此刻,正在,的,念頭(時間)
每個人都是有靈性的
只是我們被所有的生活瑣事給困住了
靈性也就被覆蓋了
每個人都能感知所有想連結的親人與孩子
只是我們太重視自己理想中的結果了
以致於感知的能力被執念給左右了
每個人都是自由的
都有選擇自己想望的能力
只是我們太想要所有人都幸福了
以致於忽犧牲了自己的渴望
該如何讓自己回到靈性
該如何讓自己回到感知
該如何讓自己回到自由之軀
正念可以做到
之前推薦了不少關於正念的書
適合疫期間
v自己在家細細閱讀
隨著疫情慢慢緩解
大家看過書之後
是時候來親身來一趟正念工作坊
進入群體
來一場實體的正念的練習了
「當下的力量-正念減壓工作坊」/長耳兔主辦
講師是胡展誥
我每天讀他的文章
也熟識他
他上課的好口碑
早已從學員口中獲得鑑定
展誥是個個性可愛又坦率的心理師
上課風趣幽默
又不失溫暖
因為他本身就是個極其細緻的人
因此對待他人
總是特別的細緻體貼
這樣的心理師帶領的正念工作坊
是我極為推崇的
因為完全一致
一致
才能讓人安定
一致
才能帶給人真誠
很高興展誥心理師終於要在南部(高雄)辦一場許多人都不得其門而入的正念工作坊
特別推薦給南部的朋友
想學習如何正念
務必前往
底下為正念工作坊活動訊息
「當下的力量-正念減壓工作坊」
講師:胡展誥老師
活動地點:高雄市
時間:2021/12/04(六),9:00am-4:15pm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1204
說明:
身為人類的我們大腦總是持續不斷地思考、分析,製造了無數的痛苦,也產生了對於生活的焦慮。 讓我們來學習如何能專注自我而不被支離破碎的心念所控制住,幫自己培養極其細微的覺察力,練習只是客觀的觀察,既不下任何的定論也不辯解、不分析,體驗既專注又放鬆的生活指引,讓心流落入日常。 這是一場不能單用大腦來學習的工作坊,需要您主動加入並積極鍛鍊。
▍活動簡介
你的生活總是忙到暈頭轉向,根本沒有時間好好休息。
你時常感覺到心情煩躁,只想要遠離這一切。
你是否感受到自己處在焦慮緊張的狀態下,很難專注。
你對於自己沒有自信,很常鑽牛角尖。
對生活周遭的一切總是提不起勁。
對他人或自己時常感到憤怒失望。
上述清單只要有得到您一部分的共鳴,您不用獨自承擔,本場工作坊將告訴您正念減壓的相關理論基礎,帶給您擁有正念生活的好處,提供您開啟優質生活的一把鑰匙。
對於想減緩工作及生活帶給我的焦慮急迫感以及想打造理想生活所具備的心理狀態的您千萬不要錯過!
▍課程內涵
掌握正念的基礎概念,了解正念與生活的連結
深入理解壓力的本質,學習更適合自己的紓壓方式
透過正念練習,緩解人際\生活\工作的壓力
將正念融入生活,提升職場與人際關係的品質
本工作坊將藉由課程講述、小組練習及大組分享,來學習正念帶給我們生活的優勢之處及如何把正念放入日常中,時刻觀察自己內外的狀態,進而達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及生活品質。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1204
────────────────
「週末書房‧「當下的力量-正念減壓工作坊」抽獎「折扣碼」活動
1. 參加資格:所有粉絲
2. 參加辦法:
✅ 在『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粉專上按追蹤
✅ 將此文章”公開”分享,並寫下「終於等到「當下的力量-正念減壓工作坊」了」等字樣
✅ 在此篇文章底下留言「每個人都需要正念+原因(例如:每個人都需要正念,因為生孩子太吵,隨時正念,有助於教養孩子)
符合以上三個動作,隨機抽出兩個名額,各獲得「當下的力量-正念減壓工作坊」折扣碼,可於報名該活動時使用。
活動期限:即日起至8/27(五)23:59 止。於8/28(六)的「週末書房」公布幸運得獎名單。
得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小編,即可獲得「正念工作坊」活動折扣碼喔。
關係的品質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387396471414017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就有機會抽中 《收入不平等》 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9.8.7 - 2019.8.14
👏感謝 時報出版 提供2⃣️本贈書!
-
--------------BOOKWALKER電子書平台-------------------
新會員免費註冊首購享79折 → https://pse.is/JEXAR
★《收入不平等》系列套書→ https://pse.is/JSAFK
20元折價券序號領取:【cxdcHSIKEc3r3sOm1IE】
※兌換方式:登入BW會員至「個人專頁」→「取得折價券&折價券明細」→「輸入序號」兌換
-----------------------------------------------------------
►超級歪:「所以我說在座的各位......還是早點投胎吧!」
►本集語錄:「要打造一個更好的社會,核心慨念就是縮減貧富差距,因為貧富差距與社會關係的品質密切相關。我們究竟是想營造互助、互惠的社會氛圍,還是讓大家各自為敵、針鋒相對?」
►本集重點節錄:
1.貧富差距擴大的四大影響:地位焦慮、精神疾病、自戀文化、行為成癮
2.人類過去25萬年內有24萬年的時間都是活在平等社會裡
3.不是能力決定社會地位,而是出生社會地位影響了能力
4.追求經濟成長無法提升生活滿意度、造成生態危機
5.扭轉貧富不均的兩個方案:所得重分配、經濟民主
-
本集關鍵字:
#不平等 #社會評價威脅 #精神疾病 #社會梯度 #支配行為系統 #憂鬱症 #內控性格 #外控性格 #水逆 #自戀 #精神變態量表 #老鼠樂園實驗 #行為成癮 #狩獵採集 #道德 #人性 #功績主義 #新自由主義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所得重分配 #經濟民主 #蒙德拉貢
本集推薦書目:
Richard Wilkinson, Kate Pickett《社會不平等》
Robert B. Reich《拯救資本主義》
Richard Wolff《勞工自主企業》
關係的品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僅剩最後"1"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常常會有學生或者是朋友,帶著很大的困擾問我,他要怎麼樣讓自己的訊息,是別人比較容易接受的?
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困難呢?原因很簡單,他常常會覺得同樣的客觀事實,他在表達的時候,別人往往給他很負面的反應。
而同樣的一件事,換成另外一個人,跟同樣的對象表達;對方的反應卻是很好的。他始終不知道這中間的差別在哪裡。
那當然在我自己的工作跟生活裡,我也不止一次跟我的朋友、跟我的個案,來探討這樣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當中,往往我都還沒有真的去深入,他跟別人發生了什麼事;只光我跟他之間的互動,似乎我就已經看見了答案。
其中有一個例子是這樣哦,帶著這樣的困擾的一個朋友,他跟我約了一個時間通電話,他想要跟我好好的聊一聊。
我們原本是約晚上8點的時間,那通常我跟任何人約通電話的時間,我一定會在這之前,把自己安頓好;讓我自己身心是在一個可以很安靜、可以很專心的狀況底下,來等這通電話。
結果我等著等著,我在7點55分的時候,我就收到了,我這位約定好的朋友的一個訊息。他告訴我因為今天晚上跟客戶吃飯,所以呢,他必須要晚一點給我電話。
這對我的朋友來說,可能只是發生在他生命裡面的一件事情、一個客觀事實。所以,他也很貼心的在7點55告訴我,他必須要晚一點才能打電話給我。
可是他可能忘記了,從我的角度、從一個訊息接收者的角度。他事實上只是告訴我一個,我根本沒有辦法去做任何事情,我只能「被動接受」的一個事實;叫做我必須等他的電話。
你可能聽到這邊會很好奇哦,那難道還有別的說法嗎?你可以聽聽看,如果是我,我可能會這麼說。
我會發訊息給對方說:「不好意思,原本今天我們約8點要通電話;可現在我發現啊,我跟客戶吃飯,可能必須要晚個15分鐘,才能打電話給你。不知道你可以嗎?」
你可以想想看喔,這樣的一個訊息,跟前面他直接告訴我:「我現在在跟客戶吃飯,所以晚點才能給你電話。」
你覺得這兩個訊息,在客觀來看是不是都在講同樣一件事?但是,從你的主觀經驗,如果你是那個被告知這件事情的人,你覺得哪一個訊息,在你的主觀感受上,會比較能夠接受?
如果都一樣要等對方15分鐘,才能接到電話。你覺得是第一個訊息,會讓你比較開心;還是第二個訊息,會讓你比較開心呢?
我想這個答案已經很清楚了,如果是第一個訊息,你會有一種「你被告知」,你只能摸著鼻子接受的感覺。那任何人在這種狀況底下,一定會有情緒。
可是,如果是第二個訊息呢?第二個訊息是一種「徵詢」。
雖然結果都是要等你15分鐘,可是當你是用一種「徵詢」的態度的時候;你想想看,換成是你或者是你的對象,會不會比較容易接受呢?
其實我想對很多人來說,這中間細微的差別,當你是接收訊息的人的時候,你可能可以很快的感覺到,這其中的差別。
但是當你是釋放訊息的人的時候,往往我們就沒有做到這一點細膩。然而這一點細膩,往往就是為什麼你的訊息,會被別人翻白眼;甚至於,別人會給你臉色看,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我想你聽到這裡,不管在你的工作,還是在你的生活裡面。當你要告訴別人一件事情的時候,你究竟帶給別人的感覺,是你只是一種「告知」,別人不得不接受;還是一種「徵詢」?
雖然對對方來說,客觀的事實跟結果都是一樣,他必須要配合你。但是你希望別人,在沒有負面情緒的狀況底下接受,還是一肚子的火,然後還是得接受你的訊息呢?
我想我很難告訴你,一個什麼叫做「標準正確」的答案。但是當你回想到,你自己的人際關係,或者是為什麼別人都有貴人,而你總是孤軍奮戰?
當你想到這一點的時候,或許你可以先從看看自己給別人的訊息,究竟只是「告知」,還是讓別人覺得你有尊重他的「徵詢」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分享的內容。往往我們的人際關係的品質,關鍵在於我們回應別人訊息的能力。
你的回應能力越好、你的回應越適當,那你的人際關係自然就越好。所以如果你想要在「回應力」這方面,有所前進的話;我們近期的『人際回應力』課程,在5月3號開課。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期課程名額也在倒數了。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關係的品質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腦霧 「鄭醫師!我的腦袋總是混混沌沌、暈暈重重的,明明一覺起來還是覺得累,大腦好不清爽,總是無法集中精神,我是不是失智了?」
.
「鄭醫師!如果有天我罹患失智,大腦開始萎縮,這個病目前無法逆轉,我該怎麼做,才能在還沒失智前,就開始做好大腦保護工作?」
.
「#失智」這個疾病在全球發生率節節攀升,但因為多半發生時,大腦已經產生病變,所以這幾乎是令人聞之色變的議題。
.
在我臨床執業生涯中,每每被病人問及這些問題,我就在思索:站在預防醫學的角度,我們是不是可以再試著往前一些,在青、壯、中年時,就將大腦重度使用的生活,做更好的日常調校;更早開始,就幫助大家理解「#大腦三原力 — #專注、#記憶、#思考理解力」的重要性,和腦原力失調後會產生的「#腦霧現象」(Brain Fog);並從最基本的日常做起,讓大腦三原力及時覺醒!
.
透過消除腦霧,提升工作、生活、人際關係的品質,也同時預防未來發生失智的可能!一舉數得!
--------------------------------
#腦霧量表小測驗 http://bit.ly/2xhju9Q
.
1.平時拿手熟練的事,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完成,還不見得做的好。
2.覺得靜不下來或煩躁不安,無法集中精神做該做的事。
3.別人交代的事,轉頭就忘,或是,有件事要告訴某人,可是一看見他,就全忘了。
4.常常找不到經常需要使用的東西(手機、錢包、鑰匙…)。
5.和別人溝通時,無法精準表達意思,搞不清楚自己想說些什麼,也無法順利理解他人的意思。
6.生活或工作上,需要動腦思考時,想不出好點子,思緒緩慢、混沌,要做決定時,覺得困難。
7.覺得身體疲勞,怎麼睡都睡不飽,頭腦暈暈重重,很不清爽。
8.日常生活變得提不起勁,興致缺缺,要打起精神做該做的事,感覺很辛苦。
9.覺得身體不舒服,包含任何一項:頭痛、頭暈、視力模糊、耳鳴、腦鳴、頭脹,或頭重腳輕。
10.因為上述所提到的問題,已經造成您在工作上,或日常生活中,或和他人相處時的困擾。
.
🔸每題答案都有四等級,0:幾乎沒有, 1:有時候, 2:經常, 3:總是
🔸總分數在0至30分,分數越高表示腦霧越嚴重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
**追蹤「神經很有事團隊」
🔹鄭淳予醫師:https://goo.gl/NSdFdL
🔹汪雅惠護理長:https://goo.gl/TkbTXg
🔹謝劭玟物理治療師:https://goo.gl/mzmcoe
🔹賴宜婷護理師:https://goo.gl/RM7gg9
🔹楊筱薇護理師:https://goo.gl/25KxZ9
🔹汪俐彣事務長:https://goo.gl/d22Aat
🔹賴通䇇視覺工程師:https://goo.gl/rXxuYe
.
#你腦霧了嗎 #神經很有事 #健忘失神 #腦當機 #鄭淳予醫師 #健忘 #失神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關係的品質 在 #而是重新檢視彼此的關係品質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而是重新檢視彼此的關係品質. 對家長和老師們討論親子\師生溝通技巧時,最難的往往不是技巧本身,而是內在堆積已久的情緒:… See more. ... <看更多>
關係的品質 在 資訊分享意願與購買意願對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Mobile01 為 的推薦與評價
本研究採便利抽樣法,. 採書面問卷對Mobile01 3C 產品論壇之成員進行抽樣調查,共回收有效樣本. 155 份,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網站關係品質、社群成員對資訊分. 享 ... ... <看更多>
關係的品質 在 個人中心人本主義5-4|【心理小學堂#20】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理解一個人的生命經驗#靠近自己的感受和經驗#如何增進 關係的品質 #理解一個人00:00:00 如何成為一個「人」00:18:22 關係品質 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