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為恆溫系統,冬天若沒有寒流來襲水溫大約在24-26度,甚至比陸溫還高,穿上5mm防寒衣或3mm防寒衣加背心,是非常舒服的😂
但上岸吹到風會比較冷,所以建議隨身帶個防風外套,一上岸立刻保暖😘
#冬潛
#潛水
#綠島
「防寒衣 3mm 5mm」的推薦目錄:
- 關於防寒衣 3mm 5mm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防寒衣 3mm 5mm 在 阿瑪 - Surfing Life in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防寒衣 3mm 5mm 在 [心得] 乾式防寒衣不再遙不可及- 看板DivingSport 的評價
- 關於防寒衣 3mm 5mm 在 有人在水溫~17~20之間~穿過7MM或者5MM防寒衣下水過嗎? 的評價
- 關於防寒衣 3mm 5mm 在 MERMAN 量身定做防寒衣2mm/3mm/5mm -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防寒衣 3mm 5mm 在 Aropec 5mm半乾式防寒衣商品介紹DS-5B134M - YouTube 的評價
防寒衣 3mm 5mm 在 阿瑪 - Surfing Life in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防寒衣挑選 & 挑戰冬天大作戰」
夏蟬不語冰,隨著時節更迭
熱鬧的海灘遊客漸漸散去
屬於真正衝浪人的季節即將來臨
你/妳準備好了嗎?
當寒流來襲氣溫降至8度
出門大衣暖爐圍巾,溫泉旅館大排長龍
何必人擠人呢?
#海就是最舒服的大眾池
台灣北端最冷的二月海溫平均17.6度
#全球第二大暖流系統黑潮經過台灣東部
台東成功二月平均海溫23度以上
南部恆春半島則是暖泉24.6度
#這時候岸上8度
為防止時間長失溫,我們需要wetsuit
海水在衣服與身體之間
透過體溫加熱達到保暖效果
#防寒衣不是萬能
當身體能量燃燒不足將無法維持體溫
適度補充能量才有燃料可以燒🔥
「防寒衣挑選重點」
#分為內外材質
#外層彈性布料幫助活動性
除了防水進入
在關節與延展處給予更多的彈性布料
可提升運動機能
也是衝浪與潛水用的最大差異性
#內層布料盡可能延長體溫散失速度
各廠家有不同設計用以最大程度提高空氣含量
因為空氣是最好的隔熱素材之一
在有限的面積下塞進最大體積的空氣
可達到防止體溫逸散效果
例如常見的火布
更有甚者如Patagonia做了類似絨毛內裡
#厚度
為兼顧活動性與保暖機能
一般2/3即可
前面的數字是2mm指關節處厚度
後面3mm指核心軀幹處的厚度
#基本款式
背心/背心連身短褲/背心連身長褲/半身/長袖短褲/短袖短褲/短袖長褲/全身式
網美取向挖背開胸比露的多不在此限
拍照好看用的冬天別開玩笑
運用上彈性最大是「半身式」
春夏秋冬皆可用
再搭配背心長/短褲就可以自行組裝全身型
對於四處找浪挺好用
#膠縫細節
布料接縫處的膠縫可防止新海水的進入
高級貨通常正反兩面都上膠縫
幾千元的基本款就只有外部
其他細節包括
手腳處是否有「彈性環」封住海水進出
拉鍊不容易密封
套頭款式穿脫困難但更有保暖完整性
顏色或轉印花紋,在布料上內建的壽命更長久
#合身性
很常被提出來的問題:
"防寒衣尺寸要怎麼挑?"
"很難穿脫好討厭耶!"
"反正都會進水,有必要很貼身嗎?"
依照經驗來說
鬆緊問題看個人(太緊可能時間不長...)
如果尺寸過鬆會造成大量海水在防寒衣內
影響
重量轉移造成運動時累贅
水量多不容易加熱
海水進出量大無法形成保暖效果
至於很難穿,請愛用各種塑膠袋(有套安全)
皮質要特別注意指甲摳破問題
潛水店有黑膠可以買
稍為點一下防止破損無限擴大
特殊身材尺寸的浪人可考慮訂製
#購買小建議
台灣的冬天,主要寒冷來源是「風」
風吹拂會快速帶走體表溫度
(包括未被覆蓋的體表)
前面提到台灣海溫普遍高
與其非常在意內層的保暖材質好壞
不如挑外層皮質涵蓋範圍大的款式
更有效防止風吹帶走熱量
缺點是皮質活動性沒有彈性布好
可按照以下兩點挑選
1,所在地區
2,浪點特色
家鄉浪點決定防寒衣的價格
可憐的北海岸浪人錢包都要夠扎實
全配選到頂,3/5mm+全身火布+半身皮質
即便如此手腳都還會刺痛
餐廳有浪時那個海溫+風吹真的很機歪
宜蘭浪人是幸福的,店家現貨隨便挑都不會錯
西部無黑潮主流,海溫較低需要高配點
東部南部半身背心就很夠啦
#經驗分享
#防寒衣是耗材
無特殊需求不用在單品上砸大錢投資
將預算分散
#多備幾種款式對應不同浪點天候是更好選擇
也別在初期
還不確定能不能熬過冬天就讓自己血本無歸
這跟原味內衣不一樣,穿過不會漲價....
橡膠製品放著都會自然氧化
喪失彈性或膠縫處斷裂都影響保暖性
通常一件穿兩個冬天就差不多
#第一個冬天是精神時光屋
與夏天相比,冬天有更多需要注意的
#海象浪況變化更多端
#體能與安全須知常識的要求
#浪點判斷與移動距離拉長
#羊肉爐與各種火鍋的能量補給需求
#裝備的多樣性
#各種考驗帶來的心志磨練
#革命情感的友誼建立
渡過一個冬天後,當脫下厚重的防寒衣那瞬間
滑水輕鬆了
追浪快了
連考試都100分
不管在體能上,心智上
都不再是夏天初接觸衝浪的那個小菜雞
請好好把握人生衝浪的第一個冬天
回憶跟酸甜苦辣樣樣嘗過
如果已經是第N年冬天,應該能完美體會
#冬天才是真浪人季節
原本只想打一兩句話靠北冬天怎麼還不來
不知不覺又長篇大論廢話一堆
只是簡單皮毛分享
有問題或疑惑歡迎分享提出
堅持,淬鍊過的美好只有走過的你明白
防寒衣 3mm 5mm 在 有人在水溫~17~20之間~穿過7MM或者5MM防寒衣下水過嗎? 的推薦與評價
防寒衣 每1mm厚度在水面上有1~1.5公斤的浮力。 所以3mm->5mm 多配2-3kg。 5mm 我確定可以擋21-25度,但是17-20度就是另一個級距,隨個人體質,防寒衣的 ... ... <看更多>
防寒衣 3mm 5mm 在 MERMAN 量身定做防寒衣2mm/3mm/5mm -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MERMAN 量身定做防寒衣2mm/3mm/5mm - - 嘿!提醒海人們該是時候訂做防寒衣啦!剛好迎接冬天潛季!!! - -即日起~ 10/5 結單,請於結單日前完成丈量 ... ... <看更多>
防寒衣 3mm 5mm 在 [心得] 乾式防寒衣不再遙不可及- 看板DivingSport 的推薦與評價
東北角從八月底開始水溫常低於25度後,潛起來就不是那麼舒服了
PADI教材有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如果潛水中會感到冷 那麼潛水就不有趣了』
對於這段話深有同感
這之後嘗試加了背心頭套、電能發熱衣,最終撐到11月份
水溫低於20度實在太冷,還是走向乾式防寒衣的路線
在我印象中,乾式防寒衣是高不可攀的,價位6萬-13萬之間
直到實際做了功課才知道早已不是如此高貴:
可以說兩萬台幣左右就有不少選擇
在確定價位是可接受的之後,如何在琳琅滿目的乾衣中選擇
適合自己的就是個難題,因為中文資料真的非常少,身邊有乾衣
的人也是屈指可數,只好到國外的論壇爬資料
另外之前曾看過水下三十米有一集介紹乾衣的,沒看過的板友可看看: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338624137009933
對乾衣有興趣的人可先考量這幾點:
1.秋冬是否會繼續潛水
對我來說答案是肯定的,東北角偶有浪平的日子,只要能克服溫度障礙
魚群又多又大隻,也不用再人擠人排隊下海
2.是否很怕冷
不太怕冷的人,以6mm以上的溼式或半乾式防寒衣繼續潛水也是不少
(但其實半乾式的價位已接近便宜的乾式防寒衣
怕冷的人穿上乾衣會看到新世界
3.以後是否有可能去低溫水域國家潛水
我今年為了看Mola和manta ray去了一趟印尼藍夢島,水溫18度穿5mm溼衣
直發抖,每支下水都是煎熬
雖說一件乾衣可以解決上面三個難題,但繼續往下看就會知道乾衣
也會帶來新的難題
一件理想的乾衣最好是便宜、保暖、穿脫方便、堅韌耐磨、重量輕、浮力小..
但實際上這些優點很難同時兼顧,因此乾衣的選擇上有幾個大項:
1.材質:
Neoprene(氯丁橡膠)
這材質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也就是溼衣的材料
在溼衣上的Neoprene含有許多空隙,由於溼衣內外壓是平衡的不會有問題
但在乾衣上會由於內外壓差而導致很大的壓縮,直接影響了浮力和保暖性
為了解決這問題,許多新式的乾衣都採用了
Compressed neoprene (預壓縮氯丁橡膠): 以高壓縮的方式將原本例如8mm的
氯丁橡膠壓縮為4mm厚度,這能增加防水性、堅韌性、與舒適性,且由於空隙
都被壓縮了,上述問題就變得不明顯
另一種則為Crushed neoprene (重構式氯丁橡膠): 經過特殊程序將氯丁橡膠
的結構改變成另一種材質,更薄、更堅韌、以及更小的浮力,這種材質的價位
是氯丁橡膠中最高的,兼具了氯丁橡膠與薄膜式的優點
各家廠商有自己的製程技術與材質命名,但大致不脫以上兩種,
價位上便宜的乾衣多為neoprene,但在高端的乾衣上也能看到
總結Neoprene材質的優點有:
堅固耐磨、阻隔低水溫不需再穿底衣、更合身較流線型與很大的延展性
缺點則為:
重量很重、在夏天穿會很想死、較難穿脫、需要更多配重(+4~8KG)
Membrane(薄膜式)
最常聽到的薄膜式材質為Trilaminate(三層板):由三層材質組合而成,以達到
防水。這只是一個通稱,許多廠商有自己的專利,使用更多層的材質來組合。
薄膜式的潛水衣本身並不具保暖功能,主要是提供防水性,保暖則由底衣來
達成,好處是在不同水溫潛水時,只需要改變底衣的厚度,壞處為底衣是
一個額外開銷
其優點為:
重量輕、好清洗且易乾、穿脫容易、可適應不同溫度水域
缺點為:
較不耐磨,拉伸性差
杜邦有一種合成纖維叫做Kevlar,強度為鋼鐵五倍,密度則為鋼鐵的五分之一
常被用於防彈背心、防割手套上,現也被拿來製成乾式潛水衣,它解決了薄膜
式較不耐磨的缺點,但價錢上則不便宜
2.前開式或後開式:
前開式:
防水拉鍊開口在前面因此可自己穿脫,大致上是易穿難脫,如果有考量一定要
自己來的人只能選前開式
後開式:
防水拉鍊開口在後面,大致上易脫難穿,沒別人幫助下幾乎不可能開關拉鍊,
外觀上可能較好看些,便宜款式的乾式防寒衣幾乎都是做後開式
3.腳部防水選擇:
Socks(襪式):
襪式的材質通常和你選擇的乾衣材質相同,不太有合不合腳的問題,就像市售
襪子通常只有一個Size,而乾衣依身材至少分三個Size,所以不用擔心襪式的
合腳問題
襪式外面還需要穿套鞋,我自己是沿用原有的套鞋就行了,雖然塞下去有點緊
優點是沒有合腳問題、沒有空氣跑到腳的問題、外面的套鞋壞了換掉就好
缺點暫時想不到,至少我很滿意襪式
Boots(靴式):
靴式則最好先試穿過,否則萬一不合腳會很麻煩
萬一磨損破洞了需要整件乾衣一起送修,友人的乾衣是靴式的他極度不推
他的情況是靴子尺寸很合,但當腳比身體高時空氣會跑到靴子裡,造成踢水
的空踢感
4.防水封口:
一件乾衣通常有脖子和手腕兩處防水封口,極低溫的水域還需要考量一起的
乾式頭套和手套,乾式頭套標榜潛完連頭髮都是乾的,但我買來測試後覺得
舒適性實在太差無法推薦。
脖子封口的舒適性則十分重要,購買前務必考量清楚,主要材質有以下三種:
Neoprene(氯丁橡膠):
優點是堅固耐強拉,缺點是較另兩種材質來說延展性差,亦即難穿脫
我選擇的乾衣脖子封口就是此種材質,十分後悔,脫不下來時都覺得快死在
這件乾衣裡了
Latex(乳膠):
優點是便宜、延展性好、封口性強
缺點是時間久了容易鬆、容易拉破、覺得太緊
Silicone(矽膠):
最舒適、容易更換、最佳封口
缺點是矽膠很難和其他材質黏合,因此需要環狀系統,但也因為環狀系統
的關係,就算破了在更換上也十分容易
從以下影片可了解到更換有多方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jb3-9ungK8
封口可能的話請選矽膠>乳膠>氯丁橡膠,但有環狀系統的乾衣通常較貴
==== 以上是簡略介紹分隔線 ====
水下三十米中介紹的乾衣都是薄膜式的,如果你嚮往裡面提到的優點
像是寬鬆好穿脫、夏天冬天都穿同一件、輕便好攜帶、易乾
請一定要選薄模式,我自己選了neoprene已後悔,且薄膜式並沒有貴
很多
節目中那兩件都很輕,有一件不到1KG (當然四元素價位也是非凡的..
我這件則為2.9KG,且封口和衣服同材質,這並非絕對,
有些neoprene材質的乾衣就並非搭配neoprene封口
Neoprene封口買來後無法直接穿上,友人直接穿上的後果是臉紅脖子粗
他用自己的脖子潛了N次來完成擴孔
參考國外論壇正確做法是先找圓柱狀的東西來做擴孔:
擴了一個禮拜後才能讓我的大頭穿過那個小洞,但脫下時還是很想死
相較之下乳膠和矽膠封口可直接修剪封口大小來適合自己頭圍,且材質
上本身也有較大延展性可穿過頭部。
這件neoprene也並非沒有優點,相較於寬鬆的薄膜式,我第一次下水時
並未出現很多人提到的空氣在乾衣裡跑來跑去的問題,整個潛水控制上
和溼衣相去不遠,排氣閥是自動調節式的,我只要設定好就會自動維持
乾衣內的空氣量,潛深當身體感受到擠壓時再點充,整趟潛水過程中
BCD是備而不用,即可達到中性浮力。
水溫19度下潛水感覺非常舒適,潛完裡面稍微流汗。
如果這件乾衣的脖子封口是其他材質,基本上我可以給到85分了。
在此次乾衣購買前我並未進行過試穿,查好尺寸表直接網購,寄送時間
約為兩週,由於乾衣多於歐美等高緯度國家銷售,走海運到台灣兩週屬於
合理時間,雖說網站都支持退換貨,但這個時間和運費...
請一定事先作好功課,一次買對,多看乾衣網站評比也有幫助例如:
https://www.scubadiving.com/scubalab-best-scuba-drysuits-reviewed
測試團隊針對穿脫容易/舒適性/封口舒適性與防水能力/浮力/充排氣閥..
等做了一系列測試,並選出2019年的testers choice
先寫到這 想到再補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6.223.7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ivingSport/M.1573748822.A.B62.html
※ 編輯: jacokon (122.116.223.71 臺灣), 11/15/2019 01:14: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30NSBKSha4
※ 編輯: jacokon (1.161.245.15 臺灣), 11/17/2019 13:53:4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