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週大雨不停,打開電視不是國手場邊八卦,就是南部因雨導致的災情。齋主從沒有淹水的經驗,但光是看著畫面中泡水的家具和相關硬體,就覺得損失雖重,但更折磨的是精神。
有人說就算南部日降雨量是1000mm,用平均時雨量去算也不到50mm,何以導致這麼嚴重的淹水? 並且詢問台北市都有78mm了,難道其他地方做不來嗎?
齋主對防汛真的外行。不過多年前曾在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的出版品中讀到,台北市的街廓面積中,約莫只有4%左右的面積能直接透水進入土壤,剩下的96%水量都直接進入到城市的排洪系統。
這是相當驚人的排水量。通常以台北這種規模的城市來說,雨水和汙水是分流的,換言之你家新大樓除了接民生汙水之外,也有要接雨水管線的需求。而這些規劃老舊公寓肯定不具備,因此老舊公寓街廓的排水需求,肯定全部算在公共區域(道路、公園、水溝)之上。更為困難的是確保水管暢通,畢竟你家淋浴間都可能被頭髮堵塞了,大排水管沒有總是暢通的道理。
至於山區,我不認為有甚麼方法能解決。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育是一回事,但雨勢大到能鬆動邊坡上的石頭,甚至造成土石流時,真的已經不是防洪的問題了。
我記得多年前曾有某個颱風導致山區土石流等災情,時任總統馬英九面對媒體鏡頭說道:「政府已經於颱風警報時宣導數次,請當地居民先行避難,但居民拒絕。」小時候我也對著鏡頭問父親,何以這些居民要選擇居住在如此危險的地方? 當然後來我知道經濟條件是首要問題,但反過來問,如果整治當地環境的成本,遠遠高過搬遷居民的費用時,我們又該怎麼做?
我感到無奈的是,這兩週某縣市淹水時,幾乎沒有學者或媒體提到,政府和學界長期在乎的「超抽地下水」議題。
想來,嘴地下水大概又要被人罵沒同理心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的網紅張秀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為何四維路與興達路的工作井開了又封、封了又開? 快車道無法通行,交通維護不佳,導致市民用路權利受損! 而且還將施工用具放在綠地上,當成自家倉庫擺放,這樣真的可以嗎? 造成市民觀感不好,對城市美學扣分之外,還讓破壞植物生長。 二、綠地上的矮燈具壞了,服務處要請關單位維修,綠地由土木科負責,但一問...
防汛道路是道路嗎 在 郭國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降級微解封
#台灣燈塔四極點你收集了嗎?
國文呼籲政府,積極維護「台灣四極燈塔」之一的「#七股國聖燈塔🗼」並推展觀光!
臺南 #七股區 的「國聖港燈塔 🗼」又稱「七股燈塔」是台灣燈塔四極點中最西邊的燈塔。歷經三次遷址重建,見證了海岸線倒退及商港的興衰,具有重要的地理、歷史及文化意義。但因長期受東北季風與海潮侵蝕,如今外表鏽蝕不堪。國文上午特別邀集 #雲嘉南風管處、#航港局、#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以及 #七股區公所 進行「國聖燈塔觀光優化會勘」。呼籲政府應在不破壞燈塔助航功能的前提下,積極建置基礎建設及推展觀光。
「極西點」的 #國聖港燈塔 具有象徵性的歷史意義且與 #頂頭額沙洲 相鄰,地點位置也因風吹沙的關係而形成了積沙地貌的特殊地景,每年都吸引不少觀光客前來拍照、打卡甚至拍攝婚紗,更是許多網美IG打卡的私房景點。因此是台南沿海很有潛力的觀光特點。但相較於「極北點」的 #富貴角燈塔、「極東點」的 #三貂角燈塔 及「極南點」的 #鵝鑾鼻燈塔,觀光設施維護與建設上卻是嚴重不足,與極大落差。
國文認為,現代的🗼「燈塔」首要任務是 #助航 功能,但也能兼具觀光。以下提出幾點建議:
(1)交通道路:希望第六河川局能積極改善加強防汛的道路品質與指標告示引導等。聯外部分則請市府與風管處來協商。
(2)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政府應積極在特殊地景及觀星條件的前提,完善基礎建設。提升台南西濱觀光的裙帶效益。例如透過設置解說牌,與完善規劃讓民眾得以充分了解這裡的歷史文化脈絡,更讓台灣的極西燈塔發揮真正的觀光價值與潛能。
#夕陽約會的浪漫秘境
#台灣四大極點漫遊打卡景點
#國文在七股
防汛道路是道路嗎 在 黃家齊:年輕世代,做事實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二屆第五次定期會 #水務局
#茄苳溪下游治理_並辦理防汛作業
民眾向家齊反應茄苳溪位在永安路 #星見橋 下游的左岸護岸過低,造成過去幾年發生大雨時河水漫延,不只淹毀農業設施、農作物淹,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地農友的生命安全。
家齊會同水務局現場會勘,水務局將依照河川治理線,重新建設新的護岸,並在上面施作防汛道路。
家齊也要求水務局必須同步完善設計,一併打造環河步道、腳踏車道、或生態公園,造福更多居民,也有利於水巡隊巡查及相關單位辦理防汛作業;在預防未來的極端氣候,更要提前規劃部屬。
#配合生態工法_整治南崁溪河道
#南崁溪 每逢大雨過後溪水迅速退去,就會有成千上萬的死魚曝屍河道(https://reurl.cc/MZxkxL 、https://reurl.cc/2bkoRO)。上會期我就質詢過這件事,後續水務局也邀了魚類專家 #曾晴賢 教授至現場踏查,做出多項建議。
半年過去,水務局啟動了嗎?改善了嗎?
家齊主張:河道整治必須要兼顧工法、兼顧棲地環境,才能留給子孫一條有魚、有鳥的美麗溪流,水務局的腳步有必要加快!
#明確傳達汙水下水道施工資訊
水務局「後巷留出75公分就可以施作汙水管工程」的說詞,讓許多民眾配合施工。施工前才發現原來是兩邊的住戶都要各退縮75公分,加總起來後巷要騰出150公分才能施作。
訊息的誤差,也讓民眾不滿,覺得好像被騙了。
家齊要求,水務局對外的資料必須避免語意不清、造成誤會,要讓民眾先有充份的心理準備,避免造成事後才被政府突襲的感受。
防汛道路是道路嗎 在 張秀華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為何四維路與興達路的工作井開了又封、封了又開?
快車道無法通行,交通維護不佳,導致市民用路權利受損!
而且還將施工用具放在綠地上,當成自家倉庫擺放,這樣真的可以嗎?
造成市民觀感不好,對城市美學扣分之外,還讓破壞植物生長。
二、綠地上的矮燈具壞了,服務處要請關單位維修,綠地由土木科負責,但一問之下才知道燈具是由養工科負責,這樣的權責劃分,連我們都不清楚了,更何況是市民呢?
三、會勘A卻鋪設成B?
中央排水溝防汛道路AC路面破損,到A地會勘,之後卻鋪設B地?
會勘破損最嚴重的A地卻沒有鋪設,這到底是?
上述三項問題,藉由質詢希望工務處長能夠盡速解決,盡市府監督之責!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7sTvMLUbi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6it5ufhO-aXgG9bfOxbDL8O4H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