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整理了龍哥的作品,如果有疏漏再請大家補上。
電視劇
1979 《#吉星高照》
1980《#女嬌龍》
1986《#開張大吉》
1987《#紅瓦屋的笑聲》《#神醫華佗》
1988《#思慕的人》《#蚱蜢與公雞》
1990《#誤我青春二十年》
1991《#草地狀元》
1992《#廈門新娘》
1993《#邱罔舍與阿七仔》《#人間天堂》
1994《#牽手出頭天》
1995《#臺灣水滸傳》《#苦情花》《#愛在他鄉》《#今夜作夢也會笑》
1996《#臺灣演義》《#大家有緣》《#天公疼好人》
1997《#台獨份子》《#大姐當家》《#給我一個好男人》
1998《#千金媳婦萬金孫》《#深情孤女的願望》《#愛你入骨》
2000《#阿扁與阿珍》《#女生向前走》《#祝你幸福》《#飛龍在天》
2001《#嫁妝一牛車》《#北港香爐》《#春風》
2002《#負君千行淚》《#好運今年輪到我》
2003《#愛情風暴美麗99》《#少年史艷文》《#天下無雙吉祥如意》
2005《#舊情綿綿》
2006《#天長地久》《#愛》
2007《#濟公》
2008《#三明治先生》
2009《#開封有個包青天》
2010《#路邊董事長》
2011《#愛。回來》
2012《#溫柔的慈悲》《愛上巧克力》《 #牽手》《#回家》
2013《#天下女人心》《#含笑食堂》《#世間情》《#喇叭宏的悲喜曲》
2014《我的自由年代》《#阿母》《#神偶的孩子》
2015《@22K夢想高》《#珍珠人生》《三立華劇-料理高校生》《#黨良家之味》
2016《#聶小倩》《紫色大稻埕》《後菜鳥的燦爛時代》《High 5 制霸青春》《700歲旅程》《#直線七秒》
2017《三立華劇 - 極品絕配 The Perfect Match》《三立華劇 - 我的愛情不平凡 The Masked Lover》《花甲男孩轉大人 (電視劇)》《#甘味人生》
2018《雙城故事 A Taiwanese Tale of Two Cities》《#金家好媳婦》《@艾蜜麗的五件事》《#武大的小姐姐們》《#大齡室友》
2019《@菜頭梗的滋味》《@一千個晚安》《三立華劇—你有念大學嗎?》《#愛情白皮書》《#如果愛,重來》《用九柑仔店 Yong-Jiu Grocery Store》《@天堂的微笑》《#美味滿閣》《@忘川》
2020《#老姑婆的古董老菜單》《若是一個人》《#戒指流浪記》《金愛演真探團 LINE TV自製劇》《#三春記》
2021《#姊姊向前衝》《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媽,別鬧了》《神將少女-八家將》《愛的混混》
2022《@嘉慶君遊台灣》《#美麗人生》
電影
1980《新水蛙記》《大地勇士》
1989《0099大發財》
1999《天馬茶房》
2011《翻滾吧!阿信》《@愛》
2013《阿嬤的夢中情人》《@戀戀海灣》
2014《愛琳娜Elena》
2015《愛情算不算》 《#你好,再見》《@人生大廚》
2016《一萬公里的約定 10,000 Miles》
2017《紅衣小女孩 The Tag-Along2》《@三仔》《#復活愛》
2018《范保德 Father to Son》《花甲大人轉男孩(電影版)》《@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
2019《江湖無難事》《@陽光普照》
2020《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孤味 Little Big Women》《@阿添》
2021《@角頭-浪流連》《@複身犯》
音樂錄影帶
《相信愛》
微電影
2019《為了你,我要照顧好自己》
2021《用日常記住你》
龍劭華 #瀟灑人生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萬的網紅Julia 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加入我的私人通訊群組 Join my private messaging group: http://bit.ly/2skoNaf 數位聆聽:https://www.soundscape.net/a/13380 我們都有一個不能說出來的故事,旋繞思緒就快要精神分裂 你們都還好嗎? 聽完就不痛了 ...
阿慈柔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書推薦《#人慈》部落格文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如果有兩個星球,你認為自己住在哪一個?星球A:飛機墜機後,生存者禮讓最需要救援的人。星球B:事故發生後,生存者爭先恐後地往出口擠,不惜將他人踩在腳下。這個問題被用來問過許多學生,幾乎所有人都選了星球B。但事實是,我們住在星球A。這個世界真正面臨的威脅在於我們對人性太過悲觀。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humankind/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人慈》這本書的作者是歐洲最著名的年輕思想家之一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他是同時也是一位歷史學家、作家、記者。有鑑於報章媒體、政治宣傳、普羅大眾對於「人性」的偏誤解讀,他想透過這本書傳達一個核心訊息:「大部分的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相當正派的」。
作者在書中旁徵博引,以詳盡的事實和深入的查證,說明了人類無論是出於天性、身為孩童時、在無人島上、當戰爭爆發、當危機來襲,對於自己「好」的一面,有著強烈偏好。如果你至今仍然認為,人類就是天生自私、貪得無厭、陰險狡詐,那麼這本書絕對會讓你大為改觀。
這本書讓我感到大為驚喜的,是作者既大膽、又謹慎的考證態度,他勇於對歷史上知名的眾多案例(例如《蒼蠅王》、《史丹佛監獄實驗》、《米倫格爾電擊器實驗》)提出反面看法,而且其證據令人信服。在媒體慣用人性「惡」的一面吸引眼球的世界裡,這是一本思想激進的書,只不過是偏向人性「善」的那面光譜。這種書很罕見,卻彌足珍貴。
.
#人性本惡?三個精彩翻案
.
人類有考據的數萬年歷史以來,充滿了大大小小的衝突和鬥爭,我們也從故事裡看到領導人無論為了私利、國家的經濟、民族的情節而發動戰爭。難道,人類不就是天性好鬥嗎?只要有誘因存在,人們就會甘願殺得你死我活嗎?從歷史的考據裡面,我們會發現人性跟我們想得很不一樣:絕大部分的人不願意傷害另一個人。讓我們先從書中三個精彩的翻案來找到線索。
.
1.#蒼蠅王小說的翻案
.
《蒼蠅王》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在我國中的時候,老師也放過翻拍的影片當作社會科學的教材。內容大意是在說,因為飛機墜機,六個英國男孩漂流到一座無人島上,在沒有大人的情況得自立求生。過程發生了許多權力爭執、失去理智、弱肉強食的情節,最後只剩下兩個孩童倖存的故事。這個虛構故事在感嘆「人心的黑暗」,也被列為標準的社會教材讀物。
作者把持著一個懷疑的態度,他深入瞭解了虛構的《蒼蠅王》小說作者威廉.高汀(William Golding)的生平。作者發現高汀是一名有憂鬱傾向的酗酒者,他還會打小孩,他也曾說過:「我瞭解納粹,因為本質上來說我也是那一類」,這才讓作者明白,原來寫出《蒼蠅王》的作家是一個多麼不快樂的人。
因此,作者根據事實為主,追尋了一條實際發生過的類似案例,六名少年在太平洋落難,漂流到阿塔島(`Ata)的真實故事。這則故事跟小說大相逕庭,六名少年在荒島上發揮團結的本領,協調出遇到衝突的處理方式,還彼此在受傷時互相照顧。受困15個月後,六人獲救時仍氣色飽滿,而且士氣高漲地不可置信。真實版的《蒼蠅王》,其實是一個友情和忠誠的故事。
發現阿塔島生存的船長彼得.華納(Peter Warner):「人生教了我許多事,其中包括了一個經驗,就是你永遠要尋找人的善良光明面。」
.
2.#史丹佛監獄實驗的翻案
.
我讀過許多談到心理學的書籍,都喜歡引用一個知名的案例,那就是《史丹佛監獄實驗》。實驗主持人飛利浦.金巴多(Philip Zimbardo)教授把24名參加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12人當囚犯,12人當獄卒,觀察人類當囚犯的反應,以及擔任獄卒的人施加權力的表現。整個實驗因為囚犯精神狀態快速崩潰、獄卒施加的處罰越來越過火,結果實驗到第六天就被迫中止。
這個實驗的結論彷彿要告訴我們:「當你給予人們權力,他們就會開始為惡,發展出一些不人道的規則」。作者深入考察之後發現,這簡直是一場天大的騙局。實驗並不是任憑12名獄卒自己決定如何處以,而是金巴多本人直接給獄卒灌輸思想:「你們要創造一種挫折感,製造恐懼,要剝奪他們的個體性…」,最後獄卒定的17條規則裡,有11條根本是實驗團隊給予的意見。這簡直是引導式的邪惡。
你或許也會好奇,那如果是實驗團隊「完全不介入」的狀況會怎樣?兩個英國心理學家2002年在電視節目上複製了一次同樣的實驗,但這次沒有告訴獄卒該怎麼管理、該怎麼懲罰。結果呢?節目無聊到不行。第二天,獄卒把食物分給囚犯。第五天,一名囚犯提議設立民主制度。第六天,獄卒跟囚犯一起抽菸。最後一集,大部分人一起坐在沙發上消磨時間。這麼無聊的故事,難怪我們都沒聽過。
.
3.#電擊器實驗的翻案
.
還有一個更出名的《米倫格爾電擊器實驗》,目的是為了測試受測者,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受測者身為「老師」,當隔壁房間的「學生」答錯題目時,就要按下電擊器,懲罰坐在電椅上面的學生。「學生」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受電擊所發出的哭喊也是演出來的,但受測的「老師」並不知道,他們會「以為」這些電擊都是真的。
每一次學生答錯,懲罰的電壓伏特數就要提高,實驗主持人史丹利.米倫格爾(Stanley Milgram)教授會要求老師繼續施罰。120伏特時學生會開始喊痛,150伏特時尖叫並喊著退出實驗,200伏特時大叫大叫血管裡的血都凍住了!超過320伏特時開始撞牆並失去聲音。結果,有65%的受測者一路聽從指揮,開到了450伏特,幾乎是把學生電死的程度。實驗的結論幾乎告訴我們,只要有權威要求,連普通人都願意電死一個路人甲?
作者考核過後的翻案顯示了另一種事實。幾乎所有受測者都曾抗命,想要停手,但實驗方會加強壓力逼迫就範,從錄音檔聽起來更像是霸凌和脅迫。事後調查,只有一半的受測者認為隔壁的學生是真的在受苦,其他人覺得只是實驗效果。許多受試者也表示,因為他們真心「信任」米倫格爾教授的實驗對人類一定有幫助,所以即使當下不忍心,也願意咬著牙繼續做下去。
綜合以上三個翻案結果,大部分的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相當正派的,但引用作者所說的:「如果你催促地夠用力,給予足夠刺激、又拐又騙,許多人確實是有能力做惡。但是邪惡通常不是在表面之下,它是需要費盡功夫才能扯出來的。」邪惡得要披上善良的外衣才行。
.
#人怎麼會互相傷害?
.
所以,人真的是天性好鬥、殺得你死我活的物種嗎?綜觀歷史大小戰爭,這個說法似乎成立,但是當我們把尺度放到人與人面對面的相處,就是另一種樣貌。舉戰爭為例,兩軍人馬大動干戈的時候,所有人一定都是拔刀互砍、舉槍互射吧?在那種生死存亡的關頭,不是敵死,就是我亡了,不是嗎?
真實的戰爭傷亡統計很有意思,例如二戰英國陣亡的軍人死因中,10%是子彈和反坦克地雷;15%是詭雷、爆破和其他;75%是手榴彈、迫擊砲和空投炸彈。大部分的士兵都是隔個一定「距離」被殲滅的。真正喊著敵人是「害蟲」,一旦碰面就格殺毋論的,通常是離戰場最「遙遠」的政客和領導人。
根據研究,二戰的生存老兵超過一半從未殺過人,只有20%的軍人曾經擊發過武器。美國南北戰爭最激烈的蓋茨堡戰役中,回收的27,000把火槍,還裝有彈藥的比例達到90%。12,000把裝有兩顆彈藥,其中6000把超過三顆。但火槍設計成那樣,就是一次只能射出一顆子彈,那幹嘛裝那麼多顆子彈?因為大部分的士兵都『沒有』在試圖殺敵。人,打從心底不喜歡傷害另一個人。
.
#如何改善?三種範例
.
在這本書的下半部,作者有一則引述徹底震撼了我的思想。這句引言來自英國哲學家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伯蘭特.羅素(Bertrand Russell),他給未來世代這個建議:「當你學習任何東西或者思考任何哲學問題時,只該問自己事實有哪些,那些事實證明什麼是真實。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為如果別人信了就對社會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一意去看事實是什麼。」
這個非常理性的觀念,一開始相當很吸引我,但作者及時把我拉了回來。他提到除了探究事實之外,你本身「相信」什麼,才是以改善世界的動力來源。
第一種相信的力量,叫做「畢馬龍效應」。科學家做過一種實驗,把兩群同樣普通的老鼠,分別標示聰明和愚笨。請不知情的學生照顧老鼠,然後進行迷宮遊戲,看哪一組比較快逃出迷宮。結果聰明的那組獲勝,事後發現學生「相信」這些老鼠比較聰明,給予比較好也溫柔的待遇。同樣的實驗在一群小學生上進行,不知情的老師對聰明組的學生更關注、更鼓勵,事後結算成績,聰明組的孩子其智力表現提高了最多。
第二種相信的力量,叫做「魔像效應」。曾經有科學家在美國做過一個不道德的實驗,他把二十個孤兒分成兩組,跟其中一組說他們是善於表達的人,跟另外一組說他們注定要變成口吃者。這個實驗結果害得許多口吃組的受測孩童,一輩子患有語言障礙。這種效應常導致貧窮學生更加落後、無家可歸者失去希望、已經被孤立的青年人更加極端。
一如正面的期待能夠引發好的結果,負面的期待也能夠讓惡夢成真。接下來介紹書中三個真實世界的例子,來看看如何運用「相信」的力量,來改善我們的工作、教育和民主運作。
.
1.#論工作的內在動機
.
研究發現,外在誘因例如紅利會減低員工的內在動機和道德標準。給予外在誘因會獲得相等的回報:按照工時給付,就會增加更多的工時(無論是否裝忙)。按照發表數目給予稿費,就會得到更多的發表文章(無論品質優劣)。按照手術量來給付,手術就會更多(無論是否必要)。
荷蘭的最大的鄰里照護平台「博祖克」(Buurtzorg)採取逆向而行的策略,這個組織沒有業績目標或分紅,沒有管理階層,沒有客服中心。運作的自主權下放給每一個十二人的團隊,團隊自己定行程表,自行雇用同事。省去的營運費用和會議時間都回歸到團隊本身。
執行長喬斯.德.柏洛克(Jos de Blok)是從最基層出身的人,他相信員工內心會選擇做「正確」的事。他說傳統的管理階層「喜歡憑空想像一些計畫給那群工蜂做」,還說「拿掉管理階層,工作還是照常進行」,他認為讓團隊自我導向、動手執行腦中想法,是最實際的做法。博祖克沒有人資部,被評為最佳雇主;沒有行銷部,卻獲得最佳行銷獎。
(延伸資源:在台灣有「台灣居護」引進了這套照護模式)
.
2.#論教育的玩耍本質
.
自古以來,愈是聰明的動物愈會玩耍,玩耍更深植於人類天性當中。創造力和學習力來自於自由地玩耍,孩子會自然地渴望探索這個世界。當社會工業化之後,學校的體制越來越制式化,學生的課表被排滿,家長連下課的時間也不放過。最近針對十個國家的民調顯示,監獄囚犯待在戶外的時間比孩子還要多。研究也發現一個趨勢,孩子愈來愈覺得「自己的生命被他人所決定」。這是一個快要忘記怎麼「玩耍」的世代。
荷蘭的「阿哥拉」(Agora,希臘語「市集」的意思)是一個沒有年級、班級、教室的學校,也沒有功課和成績,一組學生團隊就只有配一位「輔導員」,但自主權在學生身上,他們自己決定要學什麼。整個學校就像一個主題樂園,學生透過玩耍和探索,找到自己當下有興趣的題目攻讀,學校提供對應的資源給他們學習。相較於傳統教育把孩童當植物灌溉,這所學校將孩童當「人」看待。
在這裡,與眾不同是常態,一千個學生就有一千種學習路徑。這裡幾乎找不到霸凌的蹤影,因為不以年齡和能力區隔孩童,沒有誰的進度會落後,沒有誰的表現太過突出,每個人都在綻放當下最好的自己。作者引述道:「玩耍的相反不是工作,玩耍的相反是抑鬱。」問題不是孩子能不能掌控自由,而是大人有沒有勇氣給他們自由?我們是否問過自己,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延伸閱讀:Agora: Meet the school with no classes, no classrooms and no curriculum,英文文章)
.
3.#論民主政體的模樣
.
作者提到,世界上愈來愈多的民主政體正遭受七種瘟疫侵襲:政黨持續腐化、公民不再信任彼此、少數人遭排除、選民失去興趣、貪贓枉法的政客、有錢人逃稅、人們發現當代民主充滿貧富不均(怎麼跟我住的地方這麼像!?)。但世界上有地方嘗試了解法,簡單到令人難以置信,卻很少上新聞(你應該猜得到為什麼)。
委內瑞拉的托雷斯市(Torres)的民選首長胡立歐.查維茲(Julio Chávez)選擇一種嶄新的信念,他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積極認真的公民」。他的競選政見只有一個,下放權力給所有托雷斯市民,而且他遵守了承諾。所有的政府集會邀請全體居民參加,不只是討論,還要決議城市所有預算的使用。
結果人們空前踴躍參與政治,在最需要的地方蓋起了住宅和學校,有效地鋪整馬路清掃街區。因為預算透明,大幅削減了貪污和權威的弊病。市民們還一起要求提高稅收,並且說道:「過去我們不瞭解市政稅要用來支付那麼多東西。」這個被稱為「參與式民主」的方式,深受民眾喜愛,卻鮮少在新聞上被提及。
(在台灣我還沒聽過類似的試營運模式,有人聽過嗎?)
.
後記:#相信善的一面
.
《人慈》是我今年讀過最意猶未盡的一本書,作者的大膽思想,配上嚴謹的查證,讓人讀來格外痛快。從這本書中,我也慢慢體認到,問題不是二元化的「人性本惡或本善」選擇題。反而,透過這些精采的正反論述,猶如偵探小說抽絲剝繭般的分析,我理解到的是人性真正的「複雜」。
如同現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這麼發達,如果只讓電腦演算法來判決,那麼歷久不衰的《蒼蠅王》人心黑暗論肯定佔據上風;《史丹佛監獄實驗》和《米倫格爾電擊器實驗》無以計數的論文和書籍引用,肯定讓演算法覺得這才是人性的真理。無數對人性帶有扭曲和偏誤的描寫佔據了媒體的版面。然而,事實呢?
這本書中段的畢馬龍和魔像效應教我們的就是,人們「相信」的事情往往會發展成「事實」,更是一個令人驚醒的提點。無論是書中獄卒和囚犯的故事、老師和學生的故事、老闆和員工的故事、父母和子女的故事,一再說明了:「當你把一個人當人看,他就會表現得像一個人。」反之。讀完這本書後,你可以踏實地選擇自己相信的那一面。
瞭解事實,讓我們得以明辨是非。擁有信念,才能以行動改變世界。原來,關於人性,我讀過的許多論點幾乎都是錯的。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所分心。只管去看,事實是什麼。然後在事實背後,找出值得相信的事情,讓它成為新的事實。這絕對是一本必讀之書。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KIND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z7sRHr
使用期限:9/12~9/18
.
感謝 時報出版|商業人文線 提供抽獎贈書
阿慈柔哥 在 翁琬柔 Joy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樂天派的公益合作文】
我小時候是吃阿嬤煮的菜長大的,懂事之後發現我阿嬤煮飯其實滿難吃的,加上家人的行程不太一樣,我們越來越少聚在一起吃飯,直到阿嬤住院之後,她是整層呼吸照護病房可以進食的病患,我那少爺爸爸收起懶散的性格,早中晚照三餐送餐給他老母吃,工作不忙的時候我會要爸爸不要跑一趟,由我買飯給阿嬤。
「阿嬤!今天的水餃好吃嗎?我是不是比較會買?明天買豆漿給你喝要不要?」為了要爭寵,我總是絞盡腦汁變換不一樣的菜色,有時候會跟爸爸、弟弟們約好在醫院,我們各自帶著自己買的餐點,一家人就在病房裡面評比東區的各種小吃,一道道美食,繫起了一家人的心。
疫情發生後,我大多數的時間都在紐約,卻沒有一天不想家、不想台灣,怕家人擔心,不敢要他們寄好吃的給我,也捨不得姊妹因為我的任性抱著紙箱在街上走。六月的時候樂天派跟我聯絡,第一句話就是:「琬柔想念台灣的味道了嗎?願不願意試試我們的油蔥醬、早餐飲?」激發了我的思鄉之情,後來收到了堅果先生的堅果跟堅果飲、老菜脯、真空包裝的紅棗銀耳湯、油蔥醬,拆包裹的時候,不只有種「我是台灣美食富翁」的幸福感,更真實感受到,接收到美食的瞬間,是可以有溫度的。
樂天派的老闆娘說,可惜我人在紐約,沒辦法吃到需要低溫配送的產品,不然她有更多自豪的商品等我以及歪嘴雞圖哥品嚐,但這批她寄給我試吃的,都是她自豪又健康的商品,拆包裹的時候我跟圖哥介紹:「這堅果是無添加,很健康喔!你吃過老菜脯嗎?拿來熬雞湯對身體超好!油蔥醬聽說拿來拌燙青菜很好吃!」吃垃圾食物長大的圖哥聽到健康二字就興趣缺缺離開現場,生怕我馬上逼他吃下一盤青菜。
過了幾天,我晚餐煮的量剛好,沒有剩菜,圖哥看NBA的時候嘴饞,我開了一罐堅果給他吃,我發誓我沒誇張,就那一場比賽的時間,他一口接一口把一整盒堅果吃光光!我警告他:「你不准再開了喔,這我還沒拍照。」結果我的警告似乎敵不過他的肚皮,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三罐堅果被他吃光,我不過吃個幾顆還會被他責罵:「那些是我要留到最後吃的,是我珍藏的口味!」(我亞洲人問號)
後來陸續給他吃了老菜脯雞湯、紅棗銀耳湯、油蔥醬(辣味!!!)拌飯,他每次都邊吃邊點頭,問我:「你可以教我這個中文是什麼嗎?台灣餐廳都會賣嗎?我下次回台灣要去吃。」傻子,樂天派網站上就買得到了啦!謝謝樂天派讓我們家的ABT知道健康的東西也能很好吃,也謝謝樂天派堅守「只賣自己想吃、敢吃的美食」的初衷,在網站上集結了各種令人放心的商品,中秋節到了,要送月餅、要訂高品質肉品來烤肉的人,都可以一次在樂天派解決。
樂天派跟我聯絡的時候正好是台灣疫情嚴重之際,我每天都在擔心台灣的家人,看到許多在社會角落的故事,每看一次就揪心一次,於是跟樂天派的老闆娘提議,這篇文章我的稿費可不可以請她直接捐給慈善團體,結果她不只一口答應捐給我長期捐助的 #弘道基金會 還說要加碼把美味的食物分享給需要的人,我喜歡這種有溫度的合作,謝謝每個願意關心台灣長者的人。
#美食訂購網址在留言區
#當然也有我讀者專屬的折扣碼
阿慈柔哥 在 Julia W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加入我的私人通訊群組
Join my private messaging group: http://bit.ly/2skoNaf
數位聆聽:https://www.soundscape.net/a/13380
我們都有一個不能說出來的故事,旋繞思緒就快要精神分裂
你們都還好嗎?
聽完就不痛了
哭完就好了
詞 / 曲 Written by Julia Wu / 剃刀蔣RAZOR
製作人 Produced by 剃刀蔣RAZOR
編曲人 Arranged by 史今SJIN
貝斯 Bass by 簡道生 Dawson Chien
吉他 Guitar by 翁光煒 Wico Weng
錄音 / 混音師 Recorded and Mixed by 陳文駿AJ Chen
錄音工作室 Recorded at Lights Up Studio
混音工作室 Mixing at 強力錄音室 Mega Force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 Mastered by Brian Paturalski
主演 Starring|
Julia 吳卓源
Kunda hsieh 謝坤達
導演 Director|2Chill
製片 Producer|王姿元 Wang Tzu Yuan
製片助理 P.A.|王新年Xinnian Wang
製片廠務 P.A.|周昀佑(阿三)Lgthree
攝影 D.O.P.|孤單山姆 SamLonely
跟焦師 Focus Puller|王奕儒 Yi Ru Wang
攝影助理 Camera Assistan|林昭汝(藍藍)Blue
攝影器材 Camera Equipment|王奕儒 Yi Ru Wang
燈光 Gaffer|孫大鈞 Sun Da Jun
燈光大助 Gaffer Best Boy|羅煒 LoWei
燈光助理 Gaffer Best Boy|張星培 Chang Hsing Pei
燈光器材 Lighting Equipment|
仙人掌影業CACTUS STUDIO
視動影像製作有限公司VISIONARY CREATURE TW
美術 Art Director|羅文璟Wenjing Lo
執行美術 Set Decorator|林怡柔Randolph Lin
美術助理 Art Assistant|廖群芳Otylia Liao
美術廠務 Art Assistant|李佳杰 LEE CHIA CHIEH
造型 Stylist|豆豆DouTung @漂亮東西GoodGoods
服裝助理 Clothing Assistant|李佩蓉Bella Lee
服裝製作 Costumer|愷Kai Hung
指甲造型 Nail Stylist|修Reeve
品牌協力 Brand Sponsorship|Recovery Design、AllSaints、KlassiC.
平面攝影師 Photographer |雷莫 Zemok
Ju 團隊 The Ju Team|
Julia經紀人 Artist Manager|李巧雯 Cherry Li
Julia妝髮 Hair & Make-up|平平 Naomipp
坤達團隊 Kunda Team|
坤達經紀人 Artist Manager|李米菓 Sandy Lee
坤達執行經紀 Executive Artist Manager|林俐寧 Li Ning Lin
坤達梳化 Make-up Artist|陳慈芳 Tzu Fang Chen
坤達髮型 Hairstylist|顏寶霖 Eason Yn
坤達司機 Driver|小柳哥 Nice Liu
剪接 Editor|陳仲宇(馬丁)Martin Tan@Backyardstudio
調光 Colorist|李芷璇(李子)Chih-Xuan, Lee
後期製作 Visual Effects|陳仲宇(馬丁)Martin Tan@Backyardstudio
合成 Compositing|陳仲宇(馬丁)Martin Tan@Backyardstudio
標準字設計 Logotype Design|施譯棋 YEECHI@Backyardstudio
字卡設計 Graphic Designer|施譯棋 YEECHI@Backyardstudio
場地協力 Venue|中山地下室 Allen、鄭先生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Felice饗樂 Pasta&Dessert
#精神分裂 #JuliaWu #坤達
---------------
Juli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uliaWuMusic
Julia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uliawu94
ChynaHouse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ynaHouseDigital
ChynaHous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hynahousedigita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H5ug_XP4E/hqdefault.jpg)
阿慈柔哥 在 HahaTai 哈哈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此實驗拍攝日為疫情升級前」
睽違一年,累積了對世界太多疑問的我們決定重啟《#哈哈台的十萬個為什麼》!這回由金童主導 #哈氏實驗室 為大家解開三個謎題,(一)為什麼學生都在養水晶寶寶?(二)為什麼心儀同學的外套總是特別香?(三)為什麼看到軟軟的東西就超想摸?為此我們邀請了高校女學生們、校草、看起來會欺負人的壞男人、歐巴桑歐吉桑,無限的水晶寶寶們,一起陪我們完成實驗!
本集乾爹娘:#蘭諾衣物柔軟芳香豆
全聯、家樂福、屈臣氏、康是美、寶雅…等各大通路都能買到
防疫期間請乖乖待在家,享受柔軟的網購:https://lihi1.com/qRthV
✔︎ 訂閱哈哈台頻道:http://bit.ly/HahaTai_subscribe
✔︎ 哈哈台成員們的社群:https://hahatai.soci.vip
【影片章節】
00:00 十萬個為什麼EP3
00:19 #15 為什麼學生超愛養水晶寶寶
01:51 #16 為什麼心儀同學的外套特別香?
04:31 #17 為什麼軟軟的東西就是讚?
05:01 為什麼是找阿姨吃「軟」飯?
05:41 為什麼俗諺說柿子挑「軟」的吃
06:34 軟的東西比較討喜嗎?
【製作團隊】
導演、剪接:金童|https://www.instagram.com/made.with.gold
業務、配音:旁白哥RJ|https://www.instagram.com/rueijie
社群:勞倫斯|https://www.instagram.com/lawrytw
製片:Karen|https://www.instagram.com/karen0922
執行製片、攝影:憫豪|https://www.instagram.com/minho4933
【實驗團隊】
某高校校草 關力壬
路邊毆吉桑 邱雲福
閒閒沒事的歐巴桑 范嚴之
高校女學生:
邱毓姍、 邱鈺慈、雷玉琳、孫瑋隸、簡妤庭
杜育瑄、李妤婕、陳汶伶、趙政媛、魏珍
阿姨 劉宜靜
看起來會吃軟飯的男子 Hans
愛欺負人的男子 孫鵬鎧|https://www.instagram.com/bill860510
白T男
江辰
Eddie|https://www.instagram.com/eddiellowy
恆河猴代表
FOX、安妮、Lawrence、Terry、祐正
小花、Emily、Luke、藝齡、Patty
/
🌿哈粉們想餵食或寄東西給哈哈台團隊的話 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164號8樓
業務需求請洽鑽石經理aka旁白哥RJ:sales@porticomedia.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ppq_zsQFRA/hqdefault.jpg)
阿慈柔哥 在 康士坦的變化球 KS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串流收聽
https://www.soundscape.net/a/13263
► 實體專輯
五大唱片|https://reurl.cc/l0LNlA
佳佳唱片|https://reurl.cc/5ogDVn
博客來 |https://reurl.cc/g8velL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ynyDd6
► 康士坦的變化球 KST
YouTube| https://reurl.cc/Xe55k3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onstantanch...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st_officials/
————————————————————
〈美好的事可不可以發生在我身上 Lucky As You 〉
毫無意外的旅程 做到一些不勞而獲的夢 看似幸運啊
毫無意外的旅程 平淡如水的愛情 看似安穩啊
毫無意外的旅程 得到一些可以任性的機會 看似自由啊
毫無意外的旅程 做到別人也想要做的事 看似精彩啊
但是事實上發生的從來沒想過
真正想要的都被別人拿走
沒決定太多事就這樣到了今天
然後接下來變成了硬撐的爛局
再打一劑希望麻醉了痛苦
只能進 不能退 扛不起 放不下
不得不走下去
我們半推半就的人生
沒有和你一樣被眷顧的未來
我們半推半就的人生
怎麼過啊 怎麼過啊
迷惘的靈魂啊 安靜地運轉吧
忍耐的靈魂啊 安靜地運轉吧
► 音樂製作團隊
詞 Lyrics|ARNY Wu
曲 Melody|康士坦的變化球 KST
製作 Producer|韓立康 GummyBearMan
編曲 Music Arrangement|康士坦的變化球 KST
和聲編寫 Backing Vocals Arrangement|ARNY Wu
人聲 Vocals|康士坦的變化球 KST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s|ARNY Wu、Creed Zhao
貝斯 Bass|陳佑祥 sionC
鼓組 Drums|張譯云 Gail米
合成器、取樣 Synthesizer、Sampling|侯啟泰 CT Hou、徐平 Ping Hsu
吉他錄音製作協力 Guitar Recording Co-Producer|陳威達 Wei Da Chen
配唱製作人 Vocal Producer| 顏靜萱 Ka Ka Yen @VH
製作助理 Assistant|趙宇晨
弦樂編寫 Strings Arrangement|劉涵 Hang Liu @隱分子、ARNY Wu
弦樂錄音 Strings|曜爆甘音樂工作室 Just Busy Music Studio
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蔡曜宇 Shuon Tsai、駱思云 Ssu- Yun Lo、陳奕勇 Yi- Yung Chen
第二小提琴 Second Violin|朱奕寧 Yi- Ning Ju、黃雨柔 Nala Huang、黃瑾諍 ChinCheng Huang
中提琴 Viola|甘威鵬 Weapon Gan、牟啟東 Wayne Mau
大提琴 Cello|劉涵 Hang Liu @隱分子、葉欲新 Shin Yeh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蔡周翰( Drums/ Vocals/ Guitars)、韓立康 GummyBearMan( Guitars/ Bass)、ARNY Wu( Guitars) 、楊敏奇 Micky Yang( Strings)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Lights up studio( Drums/ Guitars)、bb road studio( Vocals)、阿康工作室( Guitars/ Bass)、蠻好聽音樂工作社/ Pretty Good Music( Guitars) 、強力錄音室/ Mega Force Studios( Strings)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陳君豪 Howe
混音室 Mixing Studio| 成績好 Studio/ Goodgrade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內田孝弘 UCHIDA TAKAHIRO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FLAIR MASTERING WORKS
► 聲音的卡夫卡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發行
出品人|陳瑞凱
企劃宣傳協力|林子靖、鄭湘慈(睦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視覺|盧翊軒(見本生物)
藝人經紀|楊詩薇
► 影像製作團隊
導演 Director| 李毓琪
副導 Assistant Director| 李維珅
製片 Producer| 李婉甄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 陳品志、施俊弘
攝影師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劉哲均
跟焦手 Focus Puller| 程鼎暘
燈光師 Gaffer| 林大洋
燈光助理 Best Boy| 張玉璇、張鈞博
化妝 Makeup Artist| 王嘉瑩、楊繪錦、徐永青 (王嘉瑩特效化妝造型)
劇照 Still Photographer|林生偉
剪輯師 Editor|劉哲均
調光 Colorist|黃明偉(繼續映畫)
特效師 VFX Artist|陳品志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Dixon Drums、Tony哥、Kira、宏力音響、內湖污水處理廠、New Noise 音樂飾品實驗所、趙咖丼飯烏龍麵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7xF4UYrkq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