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的阿拉斯加州並不平靜:美國發生 56 年以來的最強震!
美國境內上一次規模超過 8 的紀錄,是同樣發生在阿留申群島地區規模 8.7 的強震。
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的資料顯示,此次為 32.2 公里深的淺源地震,震央位於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島附近,慶幸的是,震央位置人口不多,目前沒有傷亡與重大災情的消息傳出。
#地質與歷史地震資訊
阿留申群島位於太平洋北側,與臺灣同樣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 是 #北美洲板塊 與 #太平洋板塊 的交界處,由太平洋板塊向北隱沒至北美洲板塊下方,形成了長達 4000 公里的 #阿留申海溝。
此處為聚合型板塊邊界,地震與火山活動相當頻繁,也是大型地震的好發地,20 世紀期間,阿留申群島發生多次規模 8.5 以上的強震。
其中, 阿留申群島於 1946 年 4 月1 日發生的規模 8.1 強震,甚至引起了影響整個太平洋區域的海嘯,造成夏威夷地區一百六十多人死亡,並催生了今日的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Pacific Tsunami Warning Center,簡稱PTWC)。
#臺灣需要擔心海嘯嗎?
7 月29 日主震發生後,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曾對鄰近地區發布海嘯警報,目前警報均已陸續解除。
我國氣象局指出,雖然該地震有機會在太平洋地區引起海嘯,但對臺灣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而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的海嘯模擬結果也顯示,地震引起的浪潮抵達臺灣時,影響小於 0.3 公尺。
參考資料:
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阿拉斯加州規模8.2地震報告
https://earthquake.usgs.gov/....../ak0219neiszm/region-info
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2021日7月29日海嘯警報
https://www.tsunami.gov/?p=PAAQ/2021/07/29/qwzteb/1/WEAK51
______________
*本文轉載自 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
_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阿留申群島形成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EP61照片補充:關於阿拉斯加地震,阿留申群島的火山地景與自然生態
記得前幾天才跟大家回顧阿拉斯加位於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上的位置,誰知道才沒過幾天,就真的發生大地震啦 😱
這次的震央位在安克拉治西南邊800公里的海域,芮氏規模8.2,距離多數聚落非常遙遠,因此並沒有造成大太影響,除了少數靠海的城鎮有發布海嘯警報,但並沒有造成任何災情,在安克拉治(震度2級)幾乎沒有感覺,連我都是看了新聞才知道有地震的 😂 過去一天來收到了非常多朋友的私訊和留言關心,在這裡衷心感謝大家~ 😭😭😭
這次地震受到的關注度很高,主要是因為它已經是過去幾十年來的最大規模,而前一次正是造成131人喪生的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規模9.2)。該次地震與後續的海嘯造成嚴重損失,有些聚落幾乎全毀,是阿拉斯加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不過在那之後,阿拉斯加的地震防護措施提升非常多,也有完善的應變計劃,整個州比起當年來說已經變得堅韌不少。
話說回來,也就是因為有如此旺盛的地層活動,才創造出阿留申群島豐富而壯麗的地景!因此這次的圖片分享,就讓我們來看看被火山活動加上各種自然營力塑造的阿留申地景和生態吧~!
1. 前往埃達克島路上見到的Isanotski Volcano,海拔2,471公尺,位在Unimak島上。阿留申群島的火山屬於層狀火山(Stratovolcano),由黏著度較高的岩漿層層疊上,形成極度霸氣、不可一世的圓錐山體,頂上終年積雪,是群島中辨識度最高的地標。不過也因為這裡天氣詭譎,想要見到完整的山頭真的得看運氣。
2. Loran Station附近號稱全島最美秘境的海灣,以及背後全島最高峰 Mt Moffett 火山(高1196公尺)。Mt Moffett山頂大多時間雲霧縹緲,在我停留的四天期間從來沒有現身過,整個神聖不可侵犯的感覺(但據說少數訪客有攻頂過)。
3. 羽扇豆(Lupine),因為鍾肇政小說以及衍生電影歌曲的影響,在華人世界裡以「魯冰花」之名廣為人知。在阿拉斯加屬於原生種,生命力非常強,尤其能在沙地上生長,因此在埃達克島上到處都能見到,也為逐漸凋零成廢墟的島上海軍宿舍區(背景)增添一些柔美。
4. 另一個地點看到的魯冰花,真的是不管在什麼地方都可以當攝影作品的前景使用!
5. Kuluk Bay(前景),島上主要的設施都位於此區,擁有(天氣好的時候)優美的沙灘,往北延伸則轉為沿岸,一路到島上北端的Clam Lagoon與Mt. Adagdak。
6. 白頭海鵰(Bald Eagle,學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不只在埃達克島上常見,在美國的國徽、鈔票與文宣品上也都能見到,號稱是美國的「國鳥」。埃達克島上的白頭海鵰們,可以說是資源利用的專家,不但常常守在溪流出口等待又大又肥的鮭魚出現,還會撿拾海豹們沒吃完的蛤蜊。
7. 從Loran Station(右側)看島上第一高峰Mt Moffett,照片中的貨車是民宿老闆帶我逛島使用的交通工具,一般的小客車在崎嶇的島上很難行駛。
8. 比較典型的阿留申群島風景,山頭往往被雲霧深鎖著,陰鬱而且罕有人跡。
9. 日漸破敗的Quonset Hut,以及周圍典型的島上植被。埃達克島風大加上土壤生產力低,美軍在此種植聖誕樹之前,島上並沒有喬木生長,幾乎所有地方都是被灌木覆蓋著,林相非常單一。
10. 帝王一般的存在、阿留申群島第一高峰,Shishaldin volcano,海拔2857公尺,位在Unimak島上。記得離開那天沿路幾乎都是多雲,本來不指望能看到山頭便決定小睡一番,後來是被空服員叫醒,才得以拍下Shishaldin volcano突出於雲表之上的英姿。
【EP61 冰火齊發、臨危受命的北美最前線:阿留申群島】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第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 #山本五十六 #日軍佔領 #阿留申戰役 #海軍航空基地 #冷戰軍備競賽 #核子武器 #羽扇豆 #阿留申盾蕨 #白頭海鵰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阿拉斯加 #美國
阿留申群島形成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EP61搭配服用地圖:阿留申群島
真的是畫了這張圖,才深刻感受到這條弧線有多麽優美!
這張圖可以讓我們看到,阿留申群島的地質其實和台灣有幾分相似——同樣位在環太平洋火山帶上,也同樣是一個海洋板塊沒入一個大陸板塊、擠壓加上火山作用形成的島鏈,一邊是較淺的大陸棚(白令陸棚),另一邊則是較深的海槽與海盆。幾乎可以說是把台灣順時針轉90度,就會出現和阿留申群島東部類似的地質剖面!而到了島上,看到安山岩組成的高聳火山,馬上會讓人想到台灣的九份金瓜石一帶。
除了地形,氣候上來說阿留申和台灣也有個不可思議的相似之處:年雨量都高達2,000mm以上!這個數字,在大部分地區相對乾燥的美國來說是誇張的多,也讓阿留申名列全美國降雨量最高的地方之一。
而在地理分區上,阿留申群島內部被分為六大群島,其中除了最西邊的科爾多曼群島屬於俄羅斯之外,其他都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境內。雖然整個島弧長接近2,000公里,這些島的面積全部加起來,也只有台灣的一半大左右,再加上惡劣的氣候以及生產力不高的土地,這裡的居住人口並不多——俄羅斯殖民開始之前大概就只有40,000人,分散在這數十座島嶼上;隨著資源逐漸枯竭、殖民者帶來的傳染病,以及美國統治之後大量人口外移(包括戰爭期間強制遷離),目前人口只剩約8,000人,其中超過一半住在主要城鎮Unalaska(荷蘭港)。
雖然整體來說不是適宜人居之地,阿留申群島的重要戰略位置,使得它在過去幾十年一直被當成北美的前線——從二次大戰期間反攻日本,到冷戰期間對抗蘇聯皆是如此。按照目前的國際情勢來看,阿留申的重要性可能很快又要上升了吧?
更多關於阿留申的故事,以及讓主廚覺得「挖到寶」一般的旅行經歷,快去聽ep.61唷~
【EP61 冰火齊發、臨危受命的北美最前線:阿留申群島】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第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 #山本五十六 #日軍佔領 #阿留申戰役 #海軍航空基地 #冷戰軍備競賽 #核子武器 #羽扇豆 #阿留申盾蕨 #白頭海鵰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阿拉斯加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