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海祭傳統祭典文化體驗營🔹🔶
每一族、每一個部落的文化皆不甚相同,而阿美族族的海祭又有著怎樣的祭儀文化與由來呢?讓我們一起參加、一起學習,用一整天的時間,從祭儀文化到樂舞學習,將活動的豐富內化成心裡的精彩❣️
☑️活動時間|2020.07.25(六)09:00-17:00
☑️活動地點|臺南市安南區海南段56號(安明路與安通路口)
☑️授課講師|臺南市灑舞部岸原舞團 阿琺思・希給宥 老師
☑️參加對象|不拘(額滿則以原住民優先錄取)
☑️預估人數|30人
☑️報名電話|林小姐 0929-131778
☑️更多資訊|臺南市原民運動發展協會 https://reurl.cc/xZmO64
☑️活動內容
08:50-09:00|報到
09:00-09:50|臺灣原住民傳統祭典文化的由來
09:50-10:40|阿美族傳統文化介紹
10:40-12:10|林投葉包糯米(編林投葉示範教學、蒸糯米飯)
12:10-13:00|午餐的約會(老師說故事時間-阿美族神話與傳說)
13:00-14:30|祭典樂舞示範表演與教學
14:30-15:20|展開魚網教學(撒網捕魚現場教學與體驗)
15:20-16:10|阿美族的祭儀文化與詮釋(特請 耆老全程使用阿美族語展開祭典)
16:10-17:00|撒網捕魚比賽(男子組,女子組,兒童組)
17:00|回家囉~
小提醒💡防疫不鬆懈,參加活動記得配戴口罩、保持安全防疫距離,現場也會採實名制登記唷~
#阿美族 #海祭
#Ingay資訊分享 #臺南活動 篇
ℹ️臉書搜尋「臺南活動」,可以快速找到Ingay與團隊為大家整理的在地活動資訊喔ℹ️
-----------------------------------------------------
Ingay報你知,我們有Line囉!!
大家趕快踴躍加起來,我們會在Line上提供有關原住民族、各類活動、包租代管、求職訓練等各種資訊~
➕Line請點 https://lin.ee/fykSmOb 或者搜尋「@ingaytali」❣️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及火神祭」介紹 訪問作者: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內容簡介: 2007年正名的撒奇萊雅族,分布於花蓮奇萊平原,受十九世紀末期加禮宛事件影響,族人的文化長期被隱沒在歷史洪流中。經實地口傳調查與研究,本書揭開撒奇萊雅族口傳神話與傳說之多元面...
阿美族 祭典 傳說 在 鐵打的貴婦 Stacie Chen 陳璧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處長的日常
#三進三退的震撼
#6歲小妹妹加油
#ㄧ生一定要參加一次的壯遊
#20200709白沙屯媽祖回鑾起駕
恭送白沙屯媽祖婆北港朝天宮回鑾起駕🙏
祈求天上聖母媽祖婆保佑 🙏
國泰民安🙏
風調雨順 🙏
今天凌晨陪著白沙屯媽與山邊媽回鑾起駕,稍早雷電頻頻帶來一陣甘霖,待儀式進行時雨已停,感恩媽祖婆體恤信徒們一路炎熱高溫行走的辛苦,為大家降溫舒聖🙏
據說每年三月二十二日天上聖母媽祖聖誕祭儀前必有陣雨,連續兩年參與祭典的我確實見證了這個事蹟,今天清晨路上雖然又是閃電又是雨,但心中明白,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果然抵達時雨停。🙏
《國指定重要民俗》
在文化部文資局的認定下, 全台共17則國指定重要民俗,北港朝天宮迎媽祖、 雲林六房媽過爐、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白沙屯媽祖婆進香、大甲媽祖進香繞境、口湖牽水車藏、東港迎王平安祭典、西港刈香、阿美族豐年祭典、褒忠亭義民節祭典、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金門迎城隍、鷄籠中元祭⋯⋯,媽祖的民俗傳承便有三,農曆三月瘋媽祖其來有自,白沙屯媽祖往北港朝天宮進香外,1988年前,大甲媽祖每年也至北港朝天宮進香,而最重要的便是三月十九 北港朝天宮 媽祖聖誕。
400公里的媽祖壯遊,為的就是這ㄧ刻(頌經祈福儀式)從04:30起陪著媽祖進行回鑾儀式,住持手持黃色名冊,唸著上萬名信徒的名字,在媽祖面前為每ㄧ個人祈福,估計2hr的時間,隨後並ㄧㄧ將每一張祈福名冊放進萬年火爐, 熊熊的火焰,如同傳說中的神奇,延續的焚紙只見火光不見煙霧⋯
《關於本港朝天宮僧侶住持》
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祖廟)是一座主要奉祀天上聖母的廟宇,1694年(清康熙33年),由樹璧和尚(臨濟正宗第34代)自福建省湄洲天后宮(朝天閣)迎請媽祖金身,於北港建廟收徒傳法。朝天宮被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自樹壁傳下17代禪宗法脈結束後,管理委員制取代原本僧侶管理系統,但至今仍聘請佛教僧侶任住持及駐廟法師。
7/8白沙屯媽駐駕北港朝天宮,及7/9回鑾起駕時,皆會進行ㄧ場「三進三退」的儀式,而這儀式也是整個媽祖壯遊最高潮,體現了媽祖繞境儀式的神聖與台灣宗教百年傳承的可貴,這兩天有幸參與了這兩場儀式,時至今日,心情仍難以言喻。
《關於三進三退抬轎儀式 》
「三進三退」儀式指的是在建築物前來回前進、後退三次的行轎模式,此儀式根據老一輩流傳下來的說法是為了向鎮宅神明或當地神靈行禮致意。在神明遶境出巡、進香等場合皆可看到三進三退的儀式,屬於神靈間的問安、行禮方式。
白沙屯媽祖鑾轎以正面面向北港朝天宮,三進三退後入廟,現場所有信眾跟著高喊:「進喔!進喔!進喔!」並熱烈歡呼、放禮炮來歡迎白沙屯媽祖。不只是現場的信眾,相信守在電腦、手機前看直播的網路香燈腳們也一樣感動。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222634
阿美族 祭典 傳說 在 阿米斯音樂節 Amis Music Festiv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阿米斯國度 入境心得 2】
我們來自高雄 ,經過朋友的介紹才知道阿米斯音樂節,這是第一次參加,度過了很美好的兩天,希望往後的每一屆都不缺席。
離開阿米斯音樂節的時候,像甫從一場溫暖甜蜜的夢境中醒來,帶著一種迷離卻滿足的情緒。
音樂節其實未如表定時間結束,太平洋的海風呼呼地吹,阿米斯國旗伴舞台上嘹亮的歌聲,在都蘭鼻的草原上飄揚。這一切太過美好,美好到容易讓人忘記,差一點,這裡迴盪的就不是歌聲、不是眾人滿足的笑臉,而是被垃圾場的惡臭或是毫無特色、充滿商業氣息的人造景點取代。
都蘭鼻,阿美族語為Pacifalan,上可追溯至史前時代,是族人傳說的祖登陸之地;考古學上的證據也指出此地與巨石、卑南、繩陶等史前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處被族人視為聖地,突出於太平洋上的小半島,先後遭台東縣政府、東管處劃定為垃圾掩埋場及BOT開發案預定地。美麗的事物總易招致覬覦的眼光,阿美族歌手Suming唱著:別在都蘭的土地上輕易地說著你愛我。如果愛總是伴隨著傷害,那麼,再傷害來臨前,別輕易說出口。部落青年牽起手,跳起傳統舞蹈;劇作家在都蘭鼻海岸留下遺書,跳海死諫,Pacifalan的美,才得以無瑕。為期兩天的音樂節,在山與海之間,各部落族人唱唱跳跳,彷彿那些與利益、財團間的抗爭對峙,都被他們一步一下,踩進Pacifalan的土壤裡,滋養出一朵朵美麗鮮豔的花。
音樂節的活動大致分為幾個場域各自進行,彼此間並不互相干擾。然而看似各自獨立進行,毫不關聯的節目,其實又以同樣的主題:土地與人、人與人的關係為圓心,串聯出一個密不可分的圓。沒有表定的節目單,觀眾在阿米斯國度內自在游動,駐足或離席都從容。一邊的都蘭鼻大草原在跳著每個部落的傳統舞蹈,祭祀的、防衛的、出征的、成年的、歡慶的,濃縮在數分鐘裡,演繹著部落的傳說,失落或喜悅。另一邊的都蘭小教室在講述著各種原住民議題,部落的文化,過去和未來、失去與傳承,說著他們的年齡階層、社會分工。傍著山,他們像依偎著母親的孩子,述說著自己遭遇的喜悲。很多不容易的事啊,聽著他們說著、跳著部落如何抵禦外侮或傳遞薪火,我想。島嶼的地震隆隆、颱風侵擾,還有部落外的、甚或是山的那一頭的,種種不懷好意窺探的眼環伺,活下去、傳承下去;找回遺失的、保護不願失去的,都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太平洋的浪起,又落下,搖擺成一首亙古傳唱至今的歌。都蘭鼻大舞台上Sangpuy的歌聲也似溫暖的海風,穿越史前時代,吹過荷治西治、明鄭清領日據,拂過金烏雲端山頂樹尖,吹進Pacifalan的大草原,眾人於是搖擺成波浪,與太平洋的浪相應和。夜晚,在各個表演者的歌聲中,大夥輕輕搖擺著手機燈海,來自幾億萬光年外的星子也在此匯集羅列,Pacifalan於是有了兩片閃耀的星光相互映照。
若是表演飽足了心靈,肚子卻餓了,都蘭國市集就是令人流連的好去處。手作飾物的攤位羅列著各種來自原住民手巧心慧的作品,配色鮮豔而不俗,精巧的小物總讓人掏錢掏得失去理智又心甘情願。原民風味的美食也教人忘了減肥為何物,懷著「腰圍漸寬終不悔」的決心,一攤一攤吃下去。我總覺得這個市集最可愛之處,倒不是商品有多吸引人或是山豬肉有多好吃(雖然真的好吃到現在邊打字邊快流下口水),而在於它呈現的本來就是部落族人生活的一部份。譬如吧,不管在排隊買山豬肉或是炸飛魚,常看見攤主自己準備了一大碗正在大快朵頤,兼以招待從隔壁攤跑來串門的親友。受到女生們歡迎的編髮攤位,等待的客人之中也總是參雜著幾位穿著傳統服飾的好姊妹,正等著編好頭髮以迎接太平洋不羈的海風。有幾位著傳統服飾的族人自成一圈,或坐或臥的談天喝酒吃東西;有幾位小孩蹲在沙地上饒具興味地不知研究著什麼;有的自在地唱起歌跳起舞,卻吸引了一群觀眾圍觀。就是這樣自然不造作,此時的都蘭大草原化身為原住民的客廳,好客的招待來自四面八方的好友們,用全身每一個細胞感受著原住民的生活。此刻,沒有人是局外人,大家都是阿米斯音樂國度裡,歡快享受音樂美食祭典的國民。
有那麼一些時刻,我的思緒會暫時抽離音樂節現場,飄到離天上的星星近一些的樹梢,瞇起眼遠遠的欣賞。有山依傍,有海遠颺,歌兒輕輕地唱,鈴鐺隨著舞步叮噹地響。是不是有那麼一個時刻,所有曾經守護著Pacifalan的祖靈們也坐在星子的鞦韆上,微笑地看著這一朵朵無懼艱難頑強盛開的花呢?草原過去一些兒的海浪仍然翻湧,這方的山林靜靜矗立,舞台上的歌聲悠遠綿長,多美好啊,此刻的Pacifalan,若是愛在此時輕易脫口而出,我想,也是情有可原的情不自禁了。
離開阿米斯音樂節像從一個甜蜜溫暖的夢境甦醒,那麼捨不得,那麼令人回味再三。太平洋腥甜的海風吹著,揚起了草原上的塵土,吹入心底,每個參加音樂節的人的心尖上,便長出了一塊最豐饒的思念,叫Pacifalan。
撰文 傅柏蓉 攝影 陳韋翰
🌺 募集中!2019阿米斯國度 入境心得 🌺
■ 投稿信箱|mitaideacrm@gmail.com
■ 截止時間|12月5日 (四) 23:59
■ 心得形式|信件以「阿米斯國度 入境心得」為標題,文章形式不拘,附帶照片,建議內容可簡述自己是誰、來自何方。
👉 凡被刊登至阿米斯音樂節粉絲專頁的心得,將可獲得一件今年 [文博會臺東物件採集攝影集]、[文博會地方誌 本地-臺東] 或 [阿米斯音樂節周邊商品]。
阿美族 祭典 傳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及火神祭」介紹
訪問作者: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內容簡介:
2007年正名的撒奇萊雅族,分布於花蓮奇萊平原,受十九世紀末期加禮宛事件影響,族人的文化長期被隱沒在歷史洪流中。經實地口傳調查與研究,本書揭開撒奇萊雅族口傳神話與傳說之多元面向,包括完整的故事分類,進一步看見撒奇萊雅族最深層的生命史。此外,對播粟祭、捕魚祭、收成祭、豐年祭與收藏祭等民族誌紀錄,以及為紀念加禮宛事件中喪生的頭目與族人而舉行的火神祭,皆有第一手的口傳採訪、踏查與記載,是了解撒奇萊雅族必備參考典籍。
本書特色:
1.台灣原住民十六族當中,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正名的第十三個原住民族。主要分佈於花蓮奇萊平原的撒奇萊雅族,十九世紀末期因受漢人壓迫發生加禮宛反抗事件,事件後族人逃逸融入阿美族之中,因此在日人後來的舊慣調查中無法被明顯辨識。80年代後,族人開始重新建立撒奇萊雅族口傳相關歷史與文化,終於在2007年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其中一族。本書即正名後的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之實地口傳調查。
2.2006年部落舉辦首次火神祭(Palamal),此為紀念加禮宛事件中喪生的頭目古穆夫婦,古穆頭目被後人尊為「火神」。除了一年四季的農漁祭儀──播粟祭、捕魚祭、收成祭、豐年祭與收藏祭之外,火神祭已成為撒奇萊雅族近代非常重要的祖靈祭典之一,也是造訪其部落不可錯失的原鄉深度旅遊,本書有極為詳盡的口傳與民族誌紀錄。
3.神人與巨人(阿里嘎該)傳說是花蓮地區非常重要的妖怪傳說,除了阿美族有相關傳說,撒奇萊雅族也廣為流傳族內的版本,神話與傳說反映的是一族原始心理與文化內涵的重要資產,本書採實地田野調查口傳文學,與文獻紀錄互相參照,是閱讀撒奇萊雅族文化不可缺的用典。
作者介紹: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南投縣信義鄉人,省立屏東師專史地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族籍:布農族巒社群卡豆諾蘭人,族名:達西烏拉彎.畢馬。曾任南投縣政府國語指導員、常民文化通訊輪值主編、原舞者布農樂舞顧問、南投縣史館諮詢委員、南投縣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現任台灣布農文化藝術團團長、南投縣布農文化學會顧問、《台灣源流》雜誌編輯、理事。學術研究包括台灣原住民文化、中國民俗學、中國民間宗教及其神話與傳說、中國佛寺歷史與文化、中國少數民族研究等。出版有【台灣原住民傳說】《布農族神話與傳說》(晨星文化)等十冊、《眾裡尋她:南投縣鄒族口傳文學與歷史》(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台灣書房)、《圖解台灣十二生肖誌》(晨星)等。2015年獲南投玉山文學貢獻獎。
阿美族 祭典 傳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布農族:與月亮的盟約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阿浪•滿拉旺(布農族作者)
本書特色:
布農族知多少?
‧美妙的八部合音pasibutbut
‧生活在1500公尺以上高山(所以小腿最粗壯)
‧「木刻畫曆」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的文字表徵
‧典型的父系社會
‧沒有最高信仰的神,但祭典最豐富
‧男女服裝辨識(附圖)
‧金曲歌后秀蘭瑪雅是布農族人
布農族神話與傳說
1. 與月亮的約定:布農族規範與祭典的起源
兩輪熾熱的太陽讓萬物萎靡,一對父子為了全人類的生存,合力將一個太陽射瞎成為月亮,並且與月亮有了神聖的約定,這就是布農族規範與祭典的美麗起源。
2. 布農之女阿朵兒:以機智勇氣與尊重治理部落
美如天仙的阿朵兒懷著身孕時,被阿美族人擄走為妻,請看她如何能以過人的機智與勇氣,帶領兒子迪樣回到故鄉?阿朵兒又為何幻化成夜鶯悲泣離迪樣而去?迪樣如何成為部落推崇的領導者?
3. 憤怒的百步蛇:以誓約化敵為友,融入服飾花色
布農族婦女帶回一隻小百步蛇,作為編織服飾的參考圖案,卻因為不知珍惜與一再說謊,引來雙方世代挾怨報復;幸好最後布農族人和百步蛇以智慧共同化解危機。
4. 獵人的信仰:「人定勝天」以致帶來死難
好強的獵人們不顧颱風侵襲冒險趕路而遇害,留給後人教訓:要嚴肅敬重大自然無窮的神祕力量,唯有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才是人類之福。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