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的花園~玉山塔塔加的玉山杜鵑
睽違兩年,今年的玉山杜鵑花況燦爛,雖沒有2019年的大爆發,但此刻麟趾山、鹿林山的玉山杜鵑滿開,仍然值得喜歡登山健行的朋友們,把握時間上山大飽眼福一番。
也許有人會用每隔幾年來形容高山杜鵑的盛開花況,但是今年至今百花齊放,以櫻花來講,我還是認為一月的寒冬「休眠」是主要關鍵,連帶的杜鵑花苞,此刻也紛紛甦醒而陸續綻放。
最早盛開的玉山杜鵑是從阿里山展開,在三月下旬的花季期間,整個遊樂區內都可見到玉山杜鵑碩大的身影,那盛開的花況有如巨大的彩球。如今在玉山國家公園的塔塔加遊憩區和新中橫公路,鹿林山、麟趾山、東埔山及大鐵杉步道沿線,都可見到滿開的玉山杜鵑。
塔塔加的玉山杜鵑,本週應該是滿開的巔峰了,再來就會進入落花凋謝的階段,然後玉山杜鵑盛開的高度,就會往更高的海拔推進。
現在從阿里山沿著台18線公路,一路往終點塔塔加前進,阿里山往自忠的路段有零星分布,過了鹿林神木之後,玉山杜鵑就會出現在公路的上下邊坡,因為上東埔的停車位容易爆滿,建議可以從塔塔加遊客中心出發,不只停車方便,也可經由東埔大草原接上楠梓仙溪林道,很快就到大鐵杉了。
大鐵杉附近滿開的玉山杜鵑剩下不多,建議選擇麟趾山口往玉山登山口的古道,在進入黑森林前,就可見到數量最多、面積最廣的玉山杜鵑,其次才是鹿林山白木林這一段。
分享的塔塔加玉山杜鵑是4月7日的現場實景,我也是背著攝影器材負重登頂(三機三鏡),雖然行囊沉重,但來到眾神的花園,一切的揮汗疲累都化為無形了。
接下來,換合歡山準備接棒了。歡迎分享交流!
阿里山新高山登山口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許一條,縱貫原住民文化與土地的山徑 》
過年到,代表上山的日子又近了,最近的大行程都和布農的族人們息息相關,隨著認識的族人越來越多,跟隨著他們的腳步一起進入山裡,讓我有著比起純粹的美與自我實踐外,更多來自文化與記憶的收穫。
有時我想著,如果要有一條,縱貫臺灣的原住民山徑,那它會是什麼樣子呢?
接觸原住民文化尚淺的我,僅能靠著聽聞過的片段知識,粗略拼湊出模糊的樣貌。偶然間,我聽聞畢生鑽研台灣山岳歷史的鄭安睎教授,與古道專家伍元和老師,早已對這樣一條路,有自己的想法。看完他們的規劃後,我讚嘆不已:原來還真的可以從烏來出發,走進台灣最美的群山,經過泰雅、賽德克、布農、鄒族、卡那卡那富、拉阿魯哇、魯凱、排灣等族的傳統領域與當代部落,貫串清代與日治時代的道路,依循著歷史的脈絡,最後抵達屏東新開(近枋寮)。
不知道要讀過多少書、做過多少研究,才能像他們一樣信手拈來,就能透過雙腳的旅途,引出屬於台灣山林中最深刻的靈魂與記憶,編織出一條富含詩意與底蘊的傳承之路?
假如有這麼一天,這麼一條誕生自各族古老道路系統的山徑,被族人們與老師聯手重新整理、串接起來,那麼一趟縱貫臺灣的偉大旅程,將會是這樣子的:
───
從新北市烏來福山往南開啟的遙遠旅途,會先經過泰雅族被日本人拓寬成警備道的姻親道路,巴福越嶺古道,在傍晚抵達拉拉山。翌日,告別巴陵的民宿後,在沒車的小小的產業道路上漫步,迂迴抵達秀巒部落下榻。接著,在名聞遐邇的霞喀羅古道養老登山口,告別因為想輕鬆一小段而搭乘的部落接駁車,沿著古道緩緩推行至廢棄的白石駐在所,在此度過遠離人煙的山中第三夜。
第四天一早起床,繼續沿古道西行,抵達田村台駐在所後接上霞喀羅古道支線,蜿蜒向南走去,在高嶺接上民國後開闢的大鹿林道東支線後,順著主線在傍晚抵達觀霧森林遊樂區,Check in後洗去二日沒洗澡的疲憊。再來,海拔將緩緩下降,順著從觀霧延伸的北坑溪古道來到雪霸國家公園的雪見遊憩區;一身重裝與來自烏來的打招呼對答嚇壞不知情的遊客後,在遊客中心前搭上泰雅族北勢群部落的接駁車,到天狗、象鼻等部落待上一宿,聽聽族人講著那些在雪山山脈上翻山越嶺的故事,回憶著五天以來走過的路。
第六天的旅程經由馬那邦隘勇線跨越大安溪,從雙崎接上出雲稍來警備線後,跟著隘勇線來到大雪山社區,感受這裡的生態之美、見證林業的滄桑。行程滿一週之際,將路經白冷,從谷關七雄的白毛山東側山腹切過,穿越阿冷山隘勇線進入南投,來到惠蓀林場入口附近的清流部落。緊接著,這條山徑會繼續沿著隘勇線直上守城大山附近,輕裝來回這海拔2420公尺的邑治第一山後,陡下到賽德克族的土地,在台14線上度過第二週首夜,也正式告別了雪山山脈,短暫踏上中央山脈一隅。
翻過萬大隘勇線後,接著是霧社萬大警備道路,而後從曲冰開始進入布農族卓社群領域,到武界過一夜,再繼續沿著濁水溪谷地山腰上的部落聯絡道,經巴庫拉斯來到地利村,關門古道暨丹大林道的起始之地。第十一天開始,山徑從人倫部落進入玉山山脈,沿著人倫警備道翻進郡大溪谷,沿著中之線警備道拜訪一個又一個的布農族巒、郡社群祖居地,聽著族人講著不到百年前的遷村過往。三天後,離烏來出發日方滿二週,我們會由觀高抵達著名的八通關古道,在這個林業與日本古道交錯的紅檜造林地間沈沈睡去。
第三週開始,山徑進入最高潮,由八通關駐在所往玉山主峰攀去,經1926年所闢建的登山道登上台灣之巔,感受日本人帶來這座島上的登山文化如何流變至今,成為台灣的登山記憶。第十七天,告別東埔山莊,進入阿里山山脈,從特富野古道開始陡下整整1500公尺後,來到鄒族的特富野部落,接受族人們的款待,感受屬於鄒族的熱情。翌日,從鄒族南北縱貫古道翻越茶山至那瑪夏,又回到布農族的領地中;爾後由那瑪夏道路或者小林、高中兩條林道,進入南橫公路寶來一帶,由寶來順著名的六龜警備道再次登上中央山脈尾稜,經藤枝二集團後紮營於其中的駐在所上,感受過去此地日原衝突的緊張餘韻。
出發滿三個禮拜的日子,山徑會進入魯凱族的領域,並來到正在努力爭取自我認同的歐布諾伙族所在的萬山部落下榻。稍事休息後,山徑又繼續啟程往南,經由魯凱族道路系統拜訪大社、德文、霧台等部落,三天後抵達位於小鬼湖林道行車終點的阿禮,其道路前身是通往知本的知本越嶺道,於魯凱石板屋民宿中度過沁爽的一晚。接著順部落舊路自稜線下底世界遺產潛力點舊好茶,與居住在此的老獵人學習魯凱族傳統智慧。爾後,渡過隘寮南溪,進入台灣第二大族排灣族的家鄉,在排灣族舊社道路系統中悠遊,到訪舊筏灣、舊平和、舊德文等部落,又過了三日,在來義部落舉杯回顧這整整一個月以來,台灣頭走到台灣尾的百里長路。
最後,路經舊古樓、老七佳等排灣族部落後,接上四百年一瞬的浸水營古道,下抵枋寮附近的屏東新開,為這一趟長達32天,縱貫古今的奇幻之旅,劃下完美的句點。
-──
這是一條以臺灣原住民文化為主體的步行綠道,為時一個多月的旅程,緊緊扣和著各地歷史脈絡,走過自原住民、清代、日本人乃至於中華民國時期的路,讓老人家的身影再次鮮活的躍然晚輩眼中。而管理綠道的族人,也可以因為回到各個舊部落,重新賦予土地屬於各個民族的溫度與驕傲,甚至為在地創造新的產業可能與收入。這是一種再創造,將在地族人與屬於自己的土地連結起來,並且透過分享傳統的生活與智慧,支持自己的生活,同時也讓原住民文化的根,得以再次深深紮入土地之中。
試想,那些進入部落的夜晚,無論新舊,若是少了屬於土地的族人,在火邊的分享與傳承,一起舉杯高歌、大口吃肉,那行程將會有多苦澀而空洞——沒有高山的大景舒適,卻有著郊山的濕熱與長程縱走的疲憊,讓人不知道完成這一條路,能有怎麼樣的收穫?
這一天遠嗎?其實不然。
今年原民會有一筆上千萬的研究經費,想擘劃一條屬於原住民的山徑。
伍元和老師也已經成立自己的粉專「 伍元走古道」,準備一展自己數十年所學。
就讓我們一起期待,這樣一個足以代表台灣山林與文化,台灣頭走到台灣尾,從800到3952,覽盡四大山脈,從四百年前走到今天的路,成為台灣原住民、登山文化與山岳觀光的美麗未來吧!
————
*悠遊古道注意事項:
1. 沿途會進入各族原住民傳統領域,務必尊重在地原住民的權益與隱私
2. 綠道上有不少舊社與考古遺址,有許多被列為文化資產,也請尊重原住民或配合相關法令,得以進入
阿里山新高山登山口 在 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另累父親節禮物--玉山登頂啟示錄】
(2020/8/8 父親節大禮:玉山主峰+北峰)
2020/8/8父親節,玉山登頂成功,竟然,玉山主峰與玉山北峰,都幸運解鎖了?!
事前準備,臨機應變,安全第一,且看且走,順勢隨緣,趨吉避凶,天時地利人和,天氣地氣人氣,天助自助人助,有辛酸煎熬,有喜悅興奮,高潮迭起,像極了愛情XD
愛父親,也愛天地,更是愛台灣啦!
回想起來,真的很不容易:
1幸運: 竟然抽得到!
2幸運: 竟然出大景!
3幸運: 竟然看得到銀河流星!
4幸運: 竟然連玉山北峰都解鎖!
5幸運: 竟然是父親節的禮物!
6幸運: 老弱婦孺雜牌軍竟然全部成功登頂且健康平安無傷!
其實,成功,得來不易!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氣,最關鍵!
地氣,要適應!
人氣,要正向!
福氣,運氣,決定在人的氣!
事前的充分準備,
風險的預防控管,
當下的臨機應變,
團隊的氣氛營造,
彼此的關懷互助...
天助自助人助,是真理!
親身經歷,感受體驗,玉山全程的點點滴滴後才知道,網路上一批批玉山登頂美照後的真相,其實是:
玉山,永遠都在!
風險,無常,也永遠都存在!
不要輕易嘗試,除非,身心靈,都準備好了!
成功,光鮮亮麗,從來不是輕鬆簡單的事!
平安,不出意外,從來不是意想之外!
醫師壓陣當醫護志工,全程神經緊繃注意戒護,超累,超有感!
登玉山主峰,其實沒流什麼汗,
衝北峰跑回排雲,才算有運動到,倒是流了不少汗,
戒護壓陣,倒是從頭到尾,冒冷汗XD
*
【8/7 登頂前一夜 8pm 】
我親眼肉眼看到了,玉山上的「銀河」,「星雲」?
睡不着,起來尿尿,天啊…
我看見了滿天星,還有流星,還有...
我的媽呀,
阿母,我真的又看到小時候肉眼就看到的銀河了!
我都快哭了!
台灣好美好美好美,
玉山行,好值得!
*Day 1
【8/6 高雄開車嘉義高鐵接人阿里山公路到東埔山莊】
開始年休啦,颱風遠離,雨也停...
進入玉山國家公園,幸運造訪各景點,西望阿里山山脈的晚霞,玉山山脈明天見,誠心祈求護國山神:
出大景出大景出大景XD...
晚安...
* Day 2
【8/7東埔山莊到塔塔加遊客中心報到刷身份證】
很早起床,一夜難睡,大通舖鼾聲此起彼落。
東埔山莊出發到塔塔加報到。
團員搭接駁車,我用跑的,到玉山登山口,3.6K,大概只有這段可以跑了,
感恩山神,希望繼續出大景,出大景...
*【8/7 玉山登山口走到排雲山莊】
報平安,玉山排雲山莊到了!氣溫8度C.
最後,還是接受了午後雷陣雨的洗禮,幫隊友多揹了一個背包,也還是流汗了。
不過,一切順利平安。
7pm要睡覺,預計8/8, 1am起床,
父親節,看玉山日出,希望山神繼續保佑: 出大景出大景.....
*【8/7 登山口走8.5公里到排雲山莊】
5點吃晚餐,看美麗玉山晚霞,雨過天晴,7點要睡覺熄燈。
預計8/8 01:30am早餐,2am 起登,裝備都清點好了,希望看到日出東方,玉山頂 0-2度C,晚安。
*Day 3
【8/8 02:40排雲山莊起登,攻頂玉山主峰】
排雲山莊大通舖,還是一夜鼾聲協奏曲,幾乎沒睡。早餐倒是豐富營養。
02:40出發上坡後,就壓陣守護隊員。
隊員,沿路都有放棄危機。最後,還是循循善誘鼓勵,最後,一起成功登頂。
報平安,台灣最高點到了,愛台灣,也是愛到最高點!
登頂成功了,雖然,最後一名,
因為,壓陣,帶了一位要放棄的隊友也登頂成功了! 等拍照囉。
*【8/8 10:30排雲山莊到玉山登山口】
恭喜,全員登頂成功,平安下山才是真成功!不離不棄,天時地利人和,山神保佑。
壓陣最後一組登頂,
玉山登頂照,
配合家長隊員導演擺出各種姿勢,
哪一張來當大頭貼比較好?
*跳起來那張應該有3956公尺高了?
*
是誰想到用這種方式來慶祝父親節?
真的是太特別/操了!
讓人終身難忘!
感恩祝福 父親節快樂!
*
第一次登頂玉山主峰,還有玉山北峰了!
其實,玉山北峰景色更美!
玉山的美景,也要從北峰看最美。
護送玉山登頂成功隊友下山到北峰三叉路口,報備隊長後,06:50出發下衝,09:50 跑回排雲山裝:
輕鬆衝下幾百米玉山碎石坡,穿越北峰下黑森林,再登山北峰三角點,造訪玉山氣象站,與站長朋友一起回程,狗爬數百米碎石坡,再從玉山交叉路口一路跑回排雲山莊,依約10點前回山莊會合,繼續壓隊戒護,啟程,平安回到玉山登山口。
在玉山登山道上,看到有人用「跑」的爬玉山,山友紛紛投予異樣的眼神,其實,對我的神人朋友們,只是小菜一碟XD
【登山越野風險應變SWOT 分析】2020/8/9
「蔡主任好,你的玉山北峰攻頂照片喔...」
玉山北峰頂上,新認識的新朋友,有誰認識?
感恩他們,從我line ID傳來了,我珍貴的玉山北峰照片。
也感恩他們讓我同行,避免迷路黑森林,加速了跑回排雲的時間。
如果,沒有遇上他們,我早就放棄了獨衝北峰了!
因為,誰說爬山沒有危險?
風險控管,安全意識,平安要擺第一!
在玉山主峰頂下到北峰叉路口前,
腦中已經快速決策好幾遍了,
【登山越野風險應變SWOT 分析】:
S :
我的體力還夠(戒護最後隊員登主峰,一滴汗都沒流),耐力強,速度快,無高山缺氧症候。
W:
手機快沒電(後來也沒電),時間不太夠(06:50下衝,要10:00前集合排雲),一瓶600CC水補給,陡降陡升,很操肌力。
O:
難得老天賜福,好天氣,出大景,1. 天氣晴 2. 無風雨 3. 地標明顯。
T:
1. 雖然,陡降爬升U字型地標明顯,但是 北峰黑森林,第一次跑,很怕迷路。
2. 沒同伴,判斷力很重要,南側是斷崖,不能衝太快。北側是未知森林,絕對不能誤入歧途。
3.數百米碎石坡,下衝技巧快,但,回程陡爬很費肌力與心肺,水份會不會不夠,太陽已升,汗水會不會流更多,更不能慌,穩定性很重要...
觀察北峰間路徑至少還有2組山友,在北峰叉路口,當下,快速決策,策略:
1. 就先快速下衝碎石坡200公尺,爭取時間,看看自己體能速度,太慢就回撤。
2. 再追上前方400公尺山友,問問前方還有多少山友可同行。
3. 如果,人煙稀少,時間太慢,就放棄,安全第一。
陸續遇上上兩組山友,說還有最後一組在峰頂,就小心翼翼,繼續認路往前衝。
就這樣,
且戰且走策略,
隨時應變撤退策略,
最後,狗爬式,衝上了北峰頂,遇上了這群好朋友,跟氣象站主剛喝完了咖啡。
「我可以跟您們同行,一起下山嗎? 我第一次來,怕迷路...」
「好啊...
不過,我們也是第一次來..」
哈,無論如何,
出外打拼靠朋友,一起努力總比單打獨鬥好。
感恩 台灣山友,都好有素質。
*感恩 Yu Hsun Li...
*
雖然,回程黑森林,真的有一段,「一起迷路」了!
還好,30秒內,就分頭探察,一起找到了真正的回排雲「回家」的路XD
*感恩 台灣山友,都好有素質。
一起回到叉路口,我的登山杖還在風口鐵籠處,也沒有被偷走了。
*
昨天新聞說,一早5點多站主貼文,有山友擅闖進氣象站辦公室的,不是他們,也不是我XD
因為5-6點,我還在玉山主峰前,戒護鼓勵最後一名隊員最後也登頂成功。
我的足跡,出現在玉山北峰與叉路口來回,是06:50-09:00間。
阿里山新高山登山口 在 1930年代新高山(玉山)阿里山登山口 的推薦與評價
1930年代新高山(玉山)阿里山登山口. Vincent Wang 和其他932 人. 933. 11. 109. 陳凱劭. 阿里山新高登山口に於ける記念撮影,昭和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