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陽明山上竟然種過茶!我們爬山走的古道,就是以前採茶姑娘走的路!新書《草山紅》由歷史學者陳志豪結合史料和田野調查,蒐集種茶的阿公阿嬤說往事,帶你重返草山兩百年茶金時光。
原來陽明山雲霧繚繞適合種茶,又距離淡水港近有地利之便,連外國人都聞香而來,現在苗圃裡還保有茶樹,「草山紅」的甘醇滋味即將重現!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9548/
陳志豪歷史 在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故事臺灣史]
今天博客來我總策畫的《故事臺灣史》四冊66折!
我不治臺灣史,但我是個臺灣人,
理解臺灣史是我的責任,而不只是知識上的追求。
以前在「故事」網站當主編的時候,
我就起心動念要來寫一套給臺灣人的第一套臺灣史。
什麼是「第一套」?
就是有了基本的閱讀能力以後,
就應該認識的概念,
適合所有對臺灣史有興趣的讀者。
第一冊《故事臺灣史1:10個翻轉臺灣的關鍵時刻》
第二冊《故事臺灣史2:22個改變臺灣的關鍵人物》
第三冊《故事臺灣史3:20個奠基臺灣的關鍵地點》
第四冊《故事臺灣史4:22個代表臺灣的關鍵事物》
透過時間、人物、地點和事物立體的構築臺灣史,
是一套符合新時代臺灣少年的歷史作品。
食、衣、住、行、育、樂,甚至從玉山、眷村、鐵路、自行車、制服……的歷史,無所不包。
由於我無法包辦所有的知識,
所以第一本由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吳密察院長、
第二本由國立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的許佩賢教授、
第三本由國立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的陳志豪教授
第四本由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的陳文松教授
審定。
前兩本出版的時候我還在「故事」團隊擔任主編,
後兩本則是我到中央大學中文系任教。
給下一代的歷史相當重要,
臺灣史觀,
從小建立。
目前我正在著手進行下一套的編輯,
拭目以待。
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901?loc=P_0001_013
這套書的推薦者:
宋怡慧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呂紹理 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許佩賢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陳文松 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陳志豪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芳明 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陳進金 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陳耀昌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黃震南 藏書家
劉昭儀 水牛書店×我愛你學田負責人
蔡依橙 醫師
蔣竹山 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所長
鄭清鴻 前衛出版社主編
蕭宇辰 臺灣吧營運長兼創意總監
謝仕淵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
陳志豪歷史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以紀實的採訪文學得名,而她最為世界所知作品之一,是對於車諾比核電事件的記錄與報導。
在《車諾比的聲音》一書中,她這樣描述寫作此書的理念:
「車諾比在我看來是一段歷史新章的開端,它所代表的不僅是所知,同時也是預知,因為我們開始懂得去質疑原本認識的自己與熟悉的世界。」
「談論過去或未來,我們往往習慣將主觀的時間概念加諸這兩個詞語之上。然而,車諾比核災爆發後,首當其衝的正是時間概念的崩解。飄散至世界各地的放射性同位素長期殘留在環境中,需要等上五萬、十萬、二十萬年,甚至更多時間才會消失……和人類的壽命相比,放射性同位素是恆久而不滅的。我們能懂什麼?我們真有能力洞悉未知的恐懼背後隱含哪些意義嗎?」
「我蒐羅、記錄平凡的情感、思緒和話語,試圖藉此看見一個人的日常,一睹普通老百姓的平凡人生。只是這裡的一切──不論是事件,或就此定居的人民──都非比尋常。車諾比對他們而言,既非隱喻,亦非符號,而是他們的家園。在藝術創作中,世界末日和各種天崩地裂的科技浩劫已是陳腔濫調,但我們卻時至今日才領悟,原來真實人生遠比藝術作品所表現的還要曲折離奇。」
「一般來說,一起事件至少得過個五十年才會被歸入歷史,但這件事我們必須趁著人證物證都還在,加緊腳步盡快追查始末……」
透過她的筆,人們聽見了災民的聲音,那些一度遭到官方壓抑的真實經歷。比如以下這個故事:
「我想要作證…… 」
「事情過去已經十個年頭了,但至今我依然每天活在陰影底下。一直到今天,始終揮之不去。我們全家住在普里皮亞季,這座城市現在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雖然不是什麼作家,不過我是過來人。事情是這樣的,我從頭說給您聽。」
「我們小老百姓,本來過著平凡的日子,和其他人一樣,每天上班下班,領著勉強餬口的薪水,一年出門度假一次,結婚生小孩。我們的生活完全是普通人的寫照。可是一夕之間,我們卻淪為人盡皆知的車諾比災民、怪胎、世人熱議的話題。現在想當個一般人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們回不去原本的生活了,旁人看待我們的眼光也都不一樣了。人家見到我們便問:那裡很恐怖嗎?核電廠燒起來是什麼樣子?你看到了什麼?你還能生小孩嗎?你太太沒拋棄你嗎?事發 後的那段時間,我們變得好像稀有的展示品……即使是今天,民眾只要一聽見『車諾比災民』, 就跟聽到警報聲響一樣,立即轉頭望過來說:『你從那裡來的啊!』 」
「這些都是我一開始的感受……我們失去的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一整個人生…… 」
「爆炸後第三天我們搬離開家,當時反應爐的火還沒有撲滅……我記得有位朋友說:『這就是反應爐的味道。』那股氣味不是文字可以形容的,但民眾對災情的認識卻是從報紙上讀來的。車諾比變成了恐怖的禁地,政府對這件事竟只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我們必須了解這樁事故, 因為這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我只談自己的經歷,還有我親眼目睹的真相……」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收音機廣播宣布:『不准帶貓!』我女兒聽到之後,稀里嘩啦哭了起來。她害怕失去心愛的小貓,怕得連話都說不清楚。於是我們把貓裝進行李箱,可是牠待不住,鑽出來把所有人抓得遍體鱗傷。廣播又說:『不准帶任何東西!』所以我什麼都不拿,只打算帶一件東西。就那麼一件!我要把公寓的門板拆下來帶走,這扇門不能留下……大門再用木板封起來就好了……」
「我家的門……是我們的平安符,是我們的傳家寶。我爸走的時候就是躺在這扇門板上。這個習俗打哪來的我不清楚。不是各地都會這樣做。按照我媽的說法,在我們家鄉只要人往生了,一定得把遺體安放在死者家的門板上,直到入殮為止。當初我爸躺在門板上,我徹夜守在他的身邊。我們家門一整晚就這麼讓它開著。除此之外,這塊門板上滿滿的刻痕,記錄了我的成長過程──從一年級、二年級、七年級,一直到入伍前……旁邊就是我兒子的成長紀錄,還有我女兒的……這塊門板就像一部年代久遠的書,記錄了我們全家老小的一生。您說我怎麼能不帶上它?」
「鄰居有車,所以我拜託他:『你就幫幫忙吧!』他指了指自己的頭,意思是說:『老兄,你頭腦壞啦!』不過我還是趁夜騎著摩托車穿越森林把門運了出來。那已經是兩年後的事了。當時我家已經讓人洗劫一空。警察以為我是上門趁火打劫的竊賊,一邊追捕我,一邊喊:『我們要開槍了!』沒想到搬自己家的門竟然會被當成小偷……」
「後來我老婆和女兒的身上都長滿了五戈比 那麼大的黑斑……時有時無,說痛也不會……於是我送她們進醫院檢查。我問醫生:『檢查結果怎樣?』對方卻回:『結果不是給你看的。』我說:『不給我要給誰?』」
「那時候身邊的人都以為自己死定了……說什麼到了二○○○年白俄羅斯人肯定會全部死光光。核電廠出事當天,我女兒才剛滿六歲。我原本以為她什麼都不懂,但我哄她睡覺時,她都會在我耳邊輕悄悄地說:『爸爸,我還小,我不想死。』只要一見到幼兒園裡穿著白衣的保母或是餐廳的廚師,她整個人就歇斯底里了起來:『我不要去醫院!我不想死!』她最討厭白色了,所以我們只好連新家的白色窗簾都換掉。」
「您能想像七個小女孩清一色都沒有頭髮的畫面嗎?她們一間病房就是七個人……不行,夠了!我不說了。一談起這件事,總覺得心裡有個聲音在提醒我:『你這個叛徒!』因為我必須用旁人的角度去描述自己女兒的痛苦……有一次老婆從醫院回到家,情緒崩潰:『我寧可她死一死算了,也不要讓她承受那麼多折磨。不然讓我死好了!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我受不了了,夠了!我不想再說了!我沒辦法再繼續說下去。我真的不行了!」
「小棺材送來之前,我們把她放在我爸躺過的那張門板上……那口棺材小得像是裝洋娃娃的盒子,像一只盒子……我要站出來作證,因為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奪走了我女兒的性命,可是政府卻要我們閉嘴。說什麼科學尚未證實,也沒有任何資料顯示核災會致人於死,還說得等上好幾百年才能斷定。但是,我的生命短暫,等不了那麼久……請您記下我的告白……至少請您記下:我的女兒叫卡嘉,小卡嘉,過世的時候她才七歲。」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陳志豪譯,《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貓頭鷹出版,2018。
▎博客來☞http://bit.ly/2LRn0kh
#說書 #閱讀日常 #核能 #科技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HBO拍的車諾比也很值得一看
陳志豪歷史 在 【專訪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陳志豪教授01】--為什麼要 ... 的相關結果
去年九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的專任助理教授陳志豪老師,將其對於陽明山茶業歷史的調查研究,改寫為《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 ... ... <看更多>
陳志豪歷史 在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的相關結果
檢索策略:"陳志豪".au;檢索結果共 217 筆資料 檢視檢索歷史. 在搜尋的結果範圍內查詢: ... 研究生:陳志豪. 指導教授:王丕中 ... 研究生:陳志豪. 指導教授:黃瀅瑛. ... <看更多>
陳志豪歷史 在 系所成員 - 臺灣史研究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的相關結果
陳志豪. 助理教授 最高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 授課領域:歷史地理研究、臺灣歷史與文化、清代臺灣史料解析、臺灣史料與研究法、清代臺灣開發史專題研究、臺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