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推動委員會正式成軍 公有非公用土地活化及促參招商全面啟動
今日上午由我擔任召集人的「高雄市政府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推動委員會」召開本年度第1次正式會議,這是市府團隊重新啟動高雄市促參案的新契機,日前在市議會總質詢期間承蒙邱俊憲等議員關心,其邁市長已宣示設定明年度促參案件民間投資金額100億元之目標,這也是今日成軍的促參委員會的重大任務!
回顧近幾年市府推動促參業務,曾有輝煌亮麗表現,104~107年各年度民間投資金額均達百億等級招商成果,連續4年榮獲財政部頒發年度招商卓越獎,但可能近兩年受到大環境影響,108年招商成果76.5億元,本年度又遭逢COVID-19疫情衝擊,今年招商成效僅約4.76億元。值此國內外經濟環境不佳的嚴峻局勢之際,這也是我力促既有市府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協調推動小組(促參委員會前身)改組的原因,昔日促參小組的組成由府內各局處首長擔任,缺乏外部業界的專業顧問提供諮詢,不管是促參小組或是促參委員會,其任務都是扮演市府內部的促參溝通協調平台,輔助個案進行重要招商決策,所以我告訴幕僚機關財政局,必須透過改組轉型為委員會型式,聘請業界熟悉促參BOT、都市更新及公有土地開發實務及市場行銷的外部委員高手,提供最貼近市場、最接地氣的專業諮詢。
本次特別邀請到任職政府機關的財政部促參司李建賢司長、國產署游適銘副署長、業界的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于俊明秘書長、仲量聯行趙正義總經理、台灣金融研訓院黃崇哲院長及專長法律、估價等方面的金玉瑩所長、蕭麗敏所長等黃金陣容來擔任促參推動委員會委員,讓我們備感光榮,在此也拜託各位委員不吝指教,出席會議的諸位委員均一再強調財務計畫的重要性,具有財務可行性的案件未來才有招商成功的機會。
容我再重申一次,本府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推動委員會改組重新啟動,具有相當歷史意義,我們透過這次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推動委員會重新啟動,展望明年目標,希望達成促參簽約成績是100億元以上,期待市府同仁一起努力,藉由外部委員會的指導,我們容易接觸到業界的訊息,提升服務系統,營造有利的招商條件,這才是成功之道。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
#公有非公用土地
陳其邁 Chen Chi-Mai
國有財產e點靈
陳玉敏財政部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一則獨家新聞…真無加稅需求?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圖/財政部長蘇建榮表示,我國因應疫情增加政府支出,但目前財政穩健,「沒有加稅的需求」。聯合報系資料照)
因應疫情經濟,各國都砸大錢。歐美日投入以GDP的十%計算,馬來西亞達十六%(雖然至今發出僅二%)。錢哪裡來,舉債與增稅雙管齊下。
財政部日前提出四項方案,包括未來一年要以一兆台幣低利融資協助廠商,另以一百億元與民間資本聯合創投。四家綜合報紙無不報導這則新聞,卻僅有聯合報沈婉玉呈現的財政部長蘇建榮「無加稅需求」,會讓國人想到「稅」的問題,另三報並無一處提及。聯合報的標題足以提醒讀者,英美、歐盟、澳洲等稅收已占GDP三至四成多的國家,都在考慮或醞釀加稅因應疫情。《經濟學人》呼籲各國「抓住這個時刻」,減少各國給予化石燃料近五千億美元的補助,引入足額的碳稅,拯救人類維護地球。
那麼,稅收僅占GDP不到十四%的台灣,無論是因應疫情經濟,或是降溫自救,真的「無加稅需求」嗎?
五月廿八日在「疫情引發新思維與契機論壇」,疾病管制局首任局長張鴻仁說,這次防疫成績優秀,但「台灣醫療體系量能不足」也是事實。現在若不未雨綢繆,來日再有嚴峻的疫情,恐怕疲於奔命。這則新聞協助社會思考,進而因應即將到來的挑戰,也是僅有聯合報陳雨鑫報導。醫療體系資源不足,除了增加健保費,另一個來源不就是必須由財政部增加稅收,然後從稅收移轉挹注嗎?
五月三日,聯合報賴于榛、蔡晉宇、卜敏正三位記者再次獨家披露,重大刑案精神鑑定依照現行規定,本來就可以延請一位以上的醫師鑑定,但監察委員王幼玲與立法委員王婉諭說,由於「預算不足」,很多時候根本連鑑定都沒有做。這就使得不檢討預算欠缺,卻提出「一個醫師就夠嗎」的行政院,輕則是不知道預算不夠而有「何不食肉糜」之譏,重則是推諉卸責的怠忽職守。
楊竣傑(今周刊)整理的資料顯示,行政院審核通過的「2017-2021國民心理健康促進計畫」,四年來「預算與人力並未增加」,國人人均心理健康支出○.七五美元,是世衛組織將近兩百會員國人均二.五美元的三分之一不到!台灣社區關懷訪視員過去十三年來都是九十六人,但二○一三至一九年,社區病友已從二萬多人增至四萬多人,社關員一位負責從二一三位增至四三四位,而衛福部若要兌現蔡英文的競選計畫,應該是一比八十!
從疫情的經濟救急,到建立社會安全網及救人救環境的降溫減碳,沒有一個項目不需要大錢,政府不善用各種時機,讓國人知道箇中利害,不行。請不要再說「無加稅需求」。
陳玉敏財政部 在 蔡易餘 家己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漁民開心!等待多年終於拿到國有養殖地的身分證了~
過去嘉義縣沿海鄉鎮大部分位於嚴重地層下陷區,為解決國有土地承租養殖魚塭多年來放租問題,這二年來易餘積極與財政部國產署多次開會協商,今天終於發出首批三十張國有養殖地租約契約書,未來會持續收件,並審核尚未完成的申請案件。
拿到契約書的漁民,接下來對於水權、資材補助優惠、加入漁保和災損補助,就可獲得相關的保障,布袋鎮長陳鳳梅、議員蔡瑋傑也非常重視這個案子,今天首發也讓鄉親知道這個限制,政府是有在逐步鬆綁的,只要漁民證明82年7月21日前實際使用漁塭地,經過會勘審核通過即可拿到這份契約書,希望符合相關規定的鄉親可至公所辦理。
特別感謝國產署署長曾國基、南區分署長黃莉莉、嘉義辦事處主任李玉敏的大力協助,也因為如此,今天現場養殖戶給予最大的掌聲,希望先拿到租約的漁民能夠愛護魚塭,愛護國有土地,一起提升布袋經濟的發展。
#長年問題
#努力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