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如何向世界分享台灣所擁有的未來性?
在台灣,我們常聽到隱形冠軍,但這些令人引以為傲的產業能量,又該以什麼面貌被看見呢?
自2019年8月開始籌備的「Taiwan HYPE」,即將在11/17 於TCCF 創意內容大會登場!
謝謝水哥 李英宏 aka DJ Didilong 為「Taiwan HYPE」動畫擔任音樂與聲音設計,以及 XU KAI XIANG 風格生猛的插畫,轉譯台灣的誠心敬意與人情味,將信仰文化中祭祀的「五牲」-- 雞、豬、魚、鴨、魷魚混種創造新生,成為跨文化科技的載體,同時,與台灣特有的「注音符號」「ㄊ、ㄨ、ㄏ、ㄆ」為設計元素,在視覺上,彷彿看見輪廓中不同屬性的動物特徵,共構成為新物種。
在這場屬於台灣的重要文化科技慶典,我們將以最具誠意的方式,精心呈現來自島上的豐沛產物,熱鬧亮相。
👍🦿🦾🧟♂️🦑🐟🐷🐔🦆
#了解展覽 👉https://reurl.cc/LdeYYe
文化內容策進院 Taiwan Creative Content Agency
【#TCCF創意內容大會:Taiwan HYPE】
日期|11/17 - 11/21
時間|10:00 - 21:00
地點|台北信義威秀廣場
#TaiwanHYPE #ㄊㄨㄏㄆ
#混種 #新物種
#未來宮廟 #創意大拜拜
少 少 siu siu Divooe Zein Architects 自然洋行建築團隊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Hao-Jhe LIAO 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服科中心 拚 場 piànn-tiûnn 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服科中心 科藝很可以Arts@ITRI 李文政Lee,wen-cheng 顧廣毅 - Kuang-Yi Ku 資策會 #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 Dimension Plus 無氏製作 MINIWIZ 文化部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國發會 Gogoro Taiwan Pinkoi KKday O S E N S E光禾感知科技 INSTO Taiwan Arc Codementor Tron Future Tech Inc. AccuHit 愛酷智能科技 LUDO 媽咪口袋健康助手 RelaJet Tech 洞見未來科技 Surreal Education Turing Chain Limited ADENOVO 哇哇科技 Appier #IOEIntelligentTechnology
塞特知識- 將知識傳播到每個角落 雜學校 ZA SHARE SHOPLINE
隱形冠軍特徵 在 織田紀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幾位朋友發訊息過來,討論了台灣企業的普遍狀況。相關內容就不予置評,但為了避免昨晚發文造成解讀文字上有所偏頗,還是清楚的寫一篇文,分享自己的看法。
台灣企業給不出好的薪水「嗎」?我覺得從市場、經濟、現實面來看,並不能概括是的說「幾乎都不行」,但大部份的公司,事實上連生存都很困難了,更遑論要給出什麼像樣的薪水。除了,迫於就業市場的威權,例如公司從事科技產品的研發,要聘請一位資深高階工程師,薪資最少沒個十萬一個月是很難請到人。這是迫於市場機制不得不就範的現況。
我坦言,近期碰到的新鮮人,清一色都勸他們不要妄想走行銷、企劃或業務這條路。現在這年代,這條路要做出頭,做出好的成績與收穫,會跟付出呈現巨大不對稱的狀態。但,如果是一位能做好前端或後端,甚至是演算法的工程師,年資稍微長一點,又有自己獨立做出的作品(專案),薪資肯定不會差到哪邊去。從獵人頭公司手上滿是工程師的缺,就很清楚市場往哪傾斜。
回過頭來,除了市場機制限制某些特定職業必須給予高薪才能請到夠資格、夠專業、夠經驗的人才之外,其他職務呢?像是行銷、行政、企劃、倉管、業務、採購等?有機會年收破百嗎?當然有機會,只不過那也只限至於某些特定大型公司,規模必然得大、營收必然得高、利潤當然也得夠驚人,這類公司才有機會給上像樣薪資。不過都到這種程度的公司,要的也不是一般小老百姓,沒個三頭六臂(學歷要高、經歷漂亮、背景強大)也不大容易進去。
這時,現實地方在於「台灣多數中小企業,除了本身默默的做,屬於隱形冠軍那一種之外,很多企業年營收能破千萬就很不容易。一間年營收破千萬的公司,毛利可能三百萬左右,一間公司的人力薪資每個月不可能超過二十萬,超過了連淨利都沒了。」這是現實,多數中小企業不論是哪一行的,年營收破千萬,或是來個兩三千萬,都不代表他扣掉生產成本後的毛利,能給出一個像樣的薪資水平。
薪資給多了,公司沒淨利,公司碰上一次淡季,可能半年的獲利全給吐回去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前則貼文提到,「要留人,還是不願意留人」的議題。選擇權必然在公司經營者手上,公司沒有足夠獲利的狀況下,留不留人已經不是他能選擇,而是公司能不能生存才是最現實狀況。可是,台灣偏偏就是很多這類型的公司,問題到底出在哪?
有人說市場太小、有人說消費力不足?有人說毛利過低沒競爭力,不論是什麼,現實就是台灣中小企業要擠出足夠的毛利養人,有其挑戰。 反觀大陸的企業,應該不用多說了,能跨海出來找人,甚至透過國際的獵人頭公司,一般來講也不是泛泛之輩,通常不是巨型互聯網公司,要不就是巨型軟體、產品製造、品牌消費性商品公司等,只有這類公司會跨海到台灣,甚至向全球各地求才。
既然公司都具一定規模以上,能給的也都是所謂的「Global Pay」,以全球化的高度來作為敘薪標準。這比較起台灣多數企業而言,根本不在同一個量級上。 台灣有很多企業默默賺著很多錢,很小氣也是事實。像是我老弟所處的XX發營建公司,在最賺時一年營收幾百億,毛利是多少我想應該很多人心裡都有底,但老弟身為一位監工兼業務,一年要破百也不過是妄想。所以後來,他才轉做房屋仲介,賣多少抽多少,至少有個制度在,有個夢可以拼,想說靠著努力與時間的付出就有機會換得年薪百萬。事實上,他在那幾年證明了這件事情,可房市一掉下來,又立刻被打回原點。
我自己曾經創業過,很清楚知道當市場瀰漫著一堆掙錢、拼命生存要賺錢活下去的公司,能給出的薪資肯定不好看。這所謂的不好看,有時還真會貼近挑戰年輕人底線22K這檔事,可這也是台灣多數企業掙扎中求生存的現實。畢竟,不管是大陸或台灣,企業能不能具備一定程度獲利能力,再來撐大營收,這一直是門大哉問。
拿我比較熟悉的數位媒體來講,現在檯面上的幾大知名媒體,月營收沒破個一千萬可能接下來就得面臨裁員,這點現實肯定優先反映到員工普遍錄取薪資不會高上面。 一間兩百人規模的公司,每個人薪資加上水費、電費、電話費、房租等,以五萬來計算,一個月就是一千萬的支出,營收一千萬剛好打平。
但其他開銷不用算嗎?像是行銷、頻寬、硬體維護、保險(勞健保)還有其他像是文具、郵費、應收款、代墊款等,各式各樣開銷算下去,媒體公司單月賺一千萬,肯定賠錢,更不用講先期一堆設備攤提,例如攝影機、攝影棚相關器材、各類作業用電腦等,全部加上去再扣一扣,公司的淨利肯定難看到不行。
兩百人的公司要做一千萬營收有沒有難度?說實話光靠拉廣告還真是有點辛苦,至少要做到兩千五百萬左右才行。一千萬都是個挑戰了,兩千五百萬會不會很硬?當然對某些媒體來講肯定硬到不行。
營收受限,毛利有限,淨利還不能為負的前提下,從財務角度分析與評估,再怎麼樣調整制度與結構,不論經營者有多想重金禮聘高階專業人才,這也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有時候想想,或許不是台灣企業不願意留下這些好的人才,而是沒有能力留下來。
畢竟,這是市場機制運作多年下來,結構僵化後的現實,即使再不願意,也只有少部分的人因為企業迫不得已的需求能吃到職務紅利(例如資深工程師),其他的人能分得自然就少掉很多。
或許,未來大陸型(並不是指中國)的企業還是會依然強勢,尤其在網際網路被行動裝置猛烈加持的年代,大陸型企業可以橫跨多處(一個國家夠多省份、夠多人口、夠多內需)去搶商機,而像我們這種海島型的特徵,只有不停地往外走、向外探求機會,並且做足區域在地化(接地氣),才能累積出夠多厚實的基礎實力。不然只是在自家海島內做,能做得實在有限,企業發展的限制不是來自於外部,而是自家人先在地理環境有點小,而競爭密度又極高的狀態下互相廝殺著,資源還沒累積夠就先全部耗光光了。
一如過去台灣優勢在於國際貿易(進口或出口都是到國外搞BD),現在還是如此。以前靠著走出台灣,拼出三十多年前的榮景,我想也許三十年後的現在,更該因應全球化趨勢,台灣企業得走出這塊小島,才能賺全世界的錢,將台灣的人才好好的發揮並且留下來(這邊的留下是指意識形態上的,可能人才到處去各國開發以及扎根,但能回頭強化台灣企業的競爭實力)。
文章整理於諾利嘉官網:http://user37292.psee.io/ANT8A
隱形冠軍特徵 在 飆股基因's post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youtu.be/HbVHEW8f6tg 來源:孫慶龍之隱形冠軍Youtube 【小編筆記】反彈加碼還是逃命 ... 漲緩跌為空頭特徵,原因是多頭市場大多數投資人都賺 ... <看更多>
隱形冠軍特徵 在 飆股基因's post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youtu.be/HbVHEW8f6tg 來源:孫慶龍之隱形冠軍Youtube 【小編筆記】反彈加碼還是逃命 ... 漲緩跌為空頭特徵,原因是多頭市場大多數投資人都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