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電池再利用】
#EV電池用來電網級儲能 #傳統車廠動起來
電動車(EV)內的鋰離子電池使用壽命約為八年,在電池失去20%的容量後就需進行更換,代表這些退役的EV電池仍有80%容量可以使用,若安裝於電網等級的儲能設備做循環利用,能降低相關產業的成本與碳排。雖然目前尚未獲得市場的大量關注,#但麥肯錫公司與麻省理工學院的新研究認為,隨著EV產業規模的擴充與新創公司的投入,這項應用是有經濟效益的。
▉主流車廠的目光
首先,MIT的研究表明,二次利用電池(second-life battery,以下簡稱二次電池)的商業化仍有些挑戰需要克服:技術面來看,從EV卸下的鋰離子電池若要重複使用,需進行大量測試和升級,以確保電池在新環境中的性能穩定;還需搭配經濟誘因,即穩定的電池供應、電池需求與資本,初生的二次電池市場才能取得成功。隨著EV市場規模擴大,主流車廠的電池研發部門也慢慢找到門路,例如:
1⃣通用汽車(GM)替新一代鋰離子動力電池組「Ultium」建立了循環供應鏈,將電池第二生命周期的應用納入Ultium電池組的設計裡。
2⃣日產汽車(Nissan)是2015年第一批在電網級儲能設備(連接電網的太陽能發電廠)中試用二次EV電池的車廠之一。過去電動車廠進行固定式儲能業務最知名的公司是Tesla,但其儲能設備使用的都是新電池,而非二次電池。
3⃣BMW也在2015年與太平洋瓦斯電力公司(PG&E)合作,進行18個月的供需測試,簡單來說,PG&E透過互連網向BMW送出將電網降載的信號,BMW會選擇若干EV停止充電,等降載結束,車輛再繼續充電。BMW也提供二次電池給PG&E做電網級太陽能的儲能利用。
4⃣德國的戴姆勒(Daimler AG)在2015年宣布,計劃在德國呂嫩市(Lunen)與一家回收公司共同建造13Mwh的二次電池存儲能裝置。戴姆勒的子公司Mercedes-Benz Energy去年則與中國最大EV製造商的北京電動汽車合作,興建了一個以退役EV電池建構的儲能系統。
5⃣美國電動卡車新創商Rivian與加州電動巴士製造商Proterra沒有直接涉足儲能,但從初始設計就讓EV電池易於報廢,使二次利用變得容易,也就是一種從源頭著手的循環經濟模式。
▉兩份報告的經濟效益研究
EV製造商並不是唯一關注二次電池的公司,越來越多的項目開發商(project developer)也開始利用二次電池的儲能功能來降低電網級儲能設備的成本。相較於早期用於家庭住宅等小型離網儲能設施,二次電池似乎已邁向一塊新大陸,準備用在連結電網的儲能系統上。
MIT研究員Ian Mathews 在《Applied Energy》期刊上發表的研究以及其他五位MIT同事得出的結論是:以電網級的太陽能備用儲能裝置,作為鋰離子電池第二生命週期的應用是有利潤的,由於角色並不吃重(備用),使用壽命可達十年或更長。
MIT的研究結果,是基於對一個「假想中」的2.5MW電網級太陽能電廠進行的嚴格模擬,假設該電場位於加州,考量下面三種情形:1. 只蓋電場、2.蓋電場 + 新電池做為儲能設備、3.蓋電場 + 以80%容量二次電池做為儲能設備。研究結果發現,若以新電池做為儲能設備(選項2)無法產生利潤,#可是若二次電池低於原始電池價格的60%,搭配良好的管理系統,二次電池與2.5MW太陽能項目的結合,就會是一項有利可圖的投資。
另一個來自麥肯錫公司的獨立研究則發現,到2020年代中期,#二次電池可比新電池減少30%到70%的成本;且到2030年,二次電池的年度供應量可望超過一億度,可滿足該年度全球儲能預測需求的一半。但麥肯錫和MIT的研究均指出,需解決若干技術面的挑戰,才能成功釋放二次電池的供應量,例如將不同型號EV的電池,統合到同一個儲存系統中,目前還有一些障礙要克服。
▉新創公司蓄勢待發
為了推動該領域的發展,總部位於加州的幾間新創公司RePurpose Energy、Smartville Energy和ReJoule分別從加州能源委員會電力投資計劃(EPIC)獲得200萬至300萬美元的補助,它們的使命是使EV電池能重複利用於低成本、永續的太陽能儲能系統中。
★RePurpose:快速體檢與安全性
這間誕生於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由Jae Wan Park教授領導的新創,把重點放在準確、迅速地拆卸大部分由Nissan出產的EV電池,然後使用新的控制原件重新組裝。
根據RePurpose的計算,只要更換鋰電池組(battery)中退化最嚴重的電池芯(cell),二次電池可在電動車以外重複使用長達12年,但首先必須在系統中找到損壞的cell。RePurpose開發出可在約一分鐘內跑完檢測電池退化程度的方法,傳統的測試過程需要一整天。
另外,#安全性是影響投資二次電池產業的最大障礙之一。RePurpose開發了一種「非破壞性滅火系統」,可以偵測到即將發生故障的電池組,然後防止該電池過熱,過程不會損壞任何電子組件。減輕投資者的風險總是可以增加投資意願。
★Smartville:翻新不同型號電池的挑戰
Smartville不像RePurpose和產業的其他玩家一樣選擇加快電池測試過程,其專門設計的電源轉換器為保持電池系統的健康,反而放慢測試速度。由於電池的「健康檢查」需要在幾週內多次對電池進行充電放電,因此還可從測試過程獲得銷售電力服務的額外收入。此外,公司的控制原件與電力設計可以將來自不同車輛、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所有EV電池,連同電力耦合(power-coupling)格式全部整合到同一種模組設計中,再透過調節過程提高各別電池的均一化程度,因此解決EV電池組型號眾多的困境,這項技術對產業能否規模化而言非常重要。。
★ReJoule:從源頭下手
ReJoule採用一種技術,讓電池的第二生命在它仍於電動車中就已佈線。透過在新電池上安裝ReJoule的技術,可以優化電池系統的生命週期,使之壽命更長。一旦電池管理系統被植入電動車中,就可以即時(real-time)衡量電池的健康狀況,使電池從第一生命週期(EV)過渡到第二生命週期(儲能)的程序精簡許多,因為不需要額外的測試,也不需要將電池從EV中取出,再運送到特定的測試中心,測試完成後再將電池運輸到第二次使用的環境,過渡程序可以更順暢,達成產業的流線化。
因為電池所需礦物原料的開採、精煉,以及電池的模組化與製程,都需大量耗能,若能通過二次使用的電池緩解新電池的市場需求,就可以減排大量溫室氣體以及舒緩稀有礦產的需求。
▉資料來源
MIT報告(摘要):https://reurl.cc/1xV3q8
麥肯錫公司報告(摘要):https://reurl.cc/lVWgA9
新聞報導:https://reurl.cc/7X87mD、https://reurl.cc/pdNrAZ
圖片改自
Capgemini
離子植入氣體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MIT 科技評論》12/22
* 【麻省理工能源計劃主任:能源危機迫在眉睫,哪些技術最關鍵?】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的增長,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為了應對日益迫在眉睫的全球氣候變暖,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也刻不容緩。
2006 年,麻省理工學院發起了一項能源倡議(MITEI),旨在開發突破性技術,通過創建低碳和無碳(比如太陽能、核能等)的解決方案來有效和可持續地滿足全球能源需求,減緩氣候變化。Robert Armstrong 博士作為該倡議的主任,推動了與多家能源巨頭的合作落地,截至目前,多家跨國公司都是該倡議的會員單位。在該倡議的框架下,到底什麼技術能在未來重整全球的能源系統,塑造未來的世界呢?
Armstrong 在 EmTech China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為世人描繪未來能源的藍圖。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Simone Schuerle:用磁場控制納米機器人抗癌 | EmTech現場】20 世紀 60 年代,科幻片《神奇旅程》(Fantastic Voyage)第一次向人們描繪了這樣的場景:利用微縮科技進入人體內部修復受損的細胞。隨著科技的發展,該影片裡的很多猜想現在都已實現。
納米醫療技術專家、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Simone Schuerle 就曾發明過一種由 3D 打印而成的、可受外部磁場操控的微型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向腫瘤等病變組織輸送納米顆粒藥物,實現更精准的標靶給藥。
這種技術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它又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在全球新興科技峰會的講台上,Schuerle 現身說法,分享了自己和她所帶領的團隊在這個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並展望了納米醫療技術光明的未來。
* 【如何養活未來的91億人口?解決方案或許不在農村,而在城市】據聯合國的最新預測,2050 年世界人口將從今天的 68 億增加到 91 億,即在今天的數字上增加三分之一。
人口增長的絕大部分將來自發展中國家。預計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人口增速最快(增長高達 108%,即 9.1 億人),東亞和東南亞人口增速最為緩慢(增長 11%,即 2.28 億人)。到 2050 年,全世界居住在城市或城區的人口將從今天的 49% 增至 70% 左右。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到 2050 年,水果、堅果和蔬菜等 「健康」 食物的生產,產量需要提高約 95%,糧食產量必須增長 70%,才能給全球人口提供充分的健康飲食。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全球可耕地面積已經到達了理論極限。
* 【新研究證實:女性頻繁染髮將會增加患乳腺癌風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些女生時常會羨慕西方人的金髮碧眼,天生自然卷的人會羨慕別人黑長直的秀髮。不管男生女生,在追求美的方式上,總是多種多樣,比如化妝、戴美瞳、假髮、燙染頭髮等。其中,關於女性經常使用的染髮劑是否可能導致癌症,是近幾十年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的話題。
近日,一項基於 45,000 多名女性醫療記錄的研究發現,永久染髮劑與乳腺癌(尤其是黑人女性)之間呈正相關。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癌症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IJC)上,該研究表明,經常使用永久染髮劑的女性可能將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提高,其中黑人女性患乳腺癌幾率比不經常使用染髮劑染髮的黑人女性高出 60%。
這個結果其實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聽說,頻繁染燙頭髮是對人體有害的,我們也會擔心永久染髮劑和直發劑中的化學物質可能會致癌。
* 【NASA資助重測月球亮度,要將精度提高到99%以上】月亮到底有多亮?
人們或許因為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對它的研究很充分,所以會覺得月球的亮度應該是一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但是,你錯了。
人們通常觀測月球的方式都是在地球上通過大氣層來進行的,這樣就產生了很多的乾擾,讓月球表面反射的陽光量無法以超過 97% 的準確度進行計算。
而現在,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計劃,他們要利用一架可在高空飛行的 NASA ER-2 飛機進行觀測。這架飛機的飛行高度可達 21.3千公尺(70,000 英尺),這差不多是商用民航客機巡航高度的兩倍。
* 【12/20日波音載人飛船首飛遭遇失敗!SpaceX領先半步,遲來的私營載人航天時代】近日因 737 Max 客機停產深陷困境的波音公司在航天領域再遭打擊,醖釀近10 年、由波音開發的 Starliner 載人飛船首次飛行即遭遇失敗。
台北時間12 月 20 日晚上 7 點 36 分,一枚宇宙神 5 號火箭在美國肯尼迪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中心發射升空。經過多次延期的波音 Starliner 載人飛船正式開始首次無人測試飛行。
運載火箭將飛船送上預定高度後船箭正常分離。但 Starliner 飛船在後續利用自身發動機點火的過程中出現意外,在火箭升空 1 小時後,任務組表示飛船未能進入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所需的預定軌道。
* 【基因編輯高清細節首次被捕獲,新工具改進CRISPR系統的不足 】12 月 18 日《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 Structural basis of DNA targeting by a transposon-encoded CRISPR-Cas system 的新研究,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捕獲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工具的首批圖像。
該團隊在霍亂弧菌中發現了一種獨特的「跳躍基因」,其可以在不引入 DNA 斷裂的情況下往基因組中插入大量的遺傳有效載荷,研究人員以此開發了一個新的基因編輯工具,稱為 INTEGRATE(Insertion of transposable elements by guide RNA-assisted targeting)。
* 【曾協助確認「金州殺手」,這家DNA系譜網站被美執法系統關聯公司收購】數字 DNA 數據庫時代,還有什麼是可以永遠保密的?
美國知名系譜網站之一 GEDmatch 近日宣佈,網站已經被新東家、法醫基因組公司 Verogen 收購。
兩年前,GEDmatch 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系譜網站,只有大約 100 萬名「DNA 偵探愛好者」知道它,他們通過該網站來完善自己的家譜。現年 81歲 的Curtis Rogers 和 68 歲的 John Olson 在 2010 年創辦了 GEDmatch 網站,最初,他們兩個人運營這個網站,編寫算法來幫助親屬們找到對方,而且採用免費、公開的形式。總之,這是一個和諧的地方。
然而到了 2018 年 4 月,這一切都改變了。當時有消息稱,警方利用 GEDmatch 網站確定了 40 年前金州殺人案的一名嫌疑人。
* 【東京大學機器人學會修理自己,可節省大量維修時間】機器人身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仿人關節,這在讓它們更靈活的同時,也意味著要鉚更多的螺絲釘。
這給維護人員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必須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檢查和維修,給機器人擰螺絲。
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 Takayuki Murooka、Kei Okada 和 Masayuki Inaba 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經過一系列研究之後,他們教會了機器人自己擰緊螺絲,而且,機器人還順便學會在自己背上安了一個掛鈎,方便人們掛包包。
* 【精確度超過94%!仿生神經元芯片可植入體內智能起搏】科學家一直在嘗試模仿大腦,但尚未實現仿生單個神經元。英國巴斯大學物理學教授 Alain Nogaret 及同事研發了一種仿生神經元電行為的硅芯片,他們設計了微電路模仿離子通道,後者可以像神經元一樣整合原始神經刺激並做出響應。
研究認為,這種仿生神經元芯片能夠模仿大腦神經細胞傳遞信號的機理,有望用於治療癱瘓以及阿爾茲海默症這類腦退化病症等慢性病和致命性疾病。
該研究發表在近日的《自然 - 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 【 「智慧紐約」設計師Hassan Adekoya:智慧城市要提高效率,更要保證平等】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正在重構現代城市。作為這個領域的先行者,紐約市怎麼做的呢?紐約市城市規劃部門的首席設計師Hassan Adekoya 博士認為,對於紐約這顆永不入睡的 「大蘋果」 來說,智慧城市既要提高政策制定的效率,更要保證城市裡每一位市民都平等地享受城市發展帶來的紅利。
全世界的城市都在努力提高宜居性,紐約也是如此。Adekoya 認為,維持城市吸引力的關鍵在於提供高品質的基礎設施。在今天,這意味著最新的技術在交通、醫療、居住等所有領域內的應用。而智能決策正在成為決定紐約這座不夜城未來投資方向和資源分配的關鍵。
離子植入氣體 在 奇普島之半導體歷險-單元4-5 離子植入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奇普島之半導體歷險-單元4-5 離子植入.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4.25K subscribers. Subscribe. <__slot-el>. Subscribe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