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海綿城市 請從雲林彰化開始!
⠀⠀⠀⠀
從很久以前我已經鄭重呼籲政府一定要重視 #地層下陷 的問題,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到,其實所有的交通、公共運輸建設,包括高鐵、台鐵、公路…等等,還有農業、工業的發展,包括現在國際最關注的半導體產業、農田水利…等等,通通都要考慮地層下陷的問題。
⠀⠀⠀⠀
在台灣,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地方,是在濁水溪的兩岸,也就是 #雲林與彰化 兩大縣,對高鐵、台鐵、公路來說,雲彰兩縣是重要的樞紐,南下北上都要經過,更何況,雲林是全國最大米倉、蔬果第一運銷、養豬大縣,也有全國最大石化園區、還有科技工業園區…等等,全台灣人要吃的糧食蔬果,都從雲林出發,因此政府應該更重視雲彰地層下陷的問題。
⠀⠀⠀⠀
單就雲林來說,地層下陷從海邊開始,慢慢蔓延到山邊,有辦法恢復嗎?沒有!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建築工法可以恢復地層下陷,只能想辦法減緩。而減緩的方法,首先必須先減少使用地下水,就要從「地面水」資源來全方位規劃。
⠀⠀⠀⠀
而今年的乾旱缺水,地面水供應出現大缺口,#工業與農業互相搶水,變成國家必須重視的危機!
⠀⠀⠀⠀
台灣降雨越來越極端,這幾年來的統計,北部的雨量逐年增加、天數卻減少,這表示降雨強度越來越強;而中南部的雨量與天數卻都是減少的。雨量與天數的極端化,再加上地形險峻,地面水很快就往大海奔流而去,越來越不容易留存,國家應該有什麼樣的規劃?
⠀⠀⠀⠀
之前已經有跟大家說過,台灣水資源不應該只靠水庫來撐,伏流水是另一種水源,我在兩年前已經爭取前瞻基礎建設經費來建設,藉由擷取濁水溪河床下的伏流水,匯到林內淨水場處理,來解雲林的渴!但現在遇到一個大問題,#一條溪流有好多單位在管,水資源建設反而延宕,這是政府可以先來解決的困難!
⠀⠀⠀⠀
除了溪流水源,政府在要求工業、農業要多用地面水之時,也應該規劃「#海綿城市」大計,應該要從雲彰兩大農業縣開始做,幾年前我們已經跟農委會開始討論、施作,像是斗六大圳這樣的工程,要進一步規劃雲林的埤圳;在都市地區,也要規劃多區域的蓄水工程,像是學校操場、停車場、道路街道施作相關工法,整個城市變成像是海綿一樣,把路過的水盡可能地留下來,才能穩定水量、精準用水!
⠀⠀⠀⠀
當台灣要往國際發展、要更有競爭力時,農業要更穩定,昨天參加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的記者會,希望政府要更重視地層下陷與水資源問題。
⠀⠀⠀⠀
⬆️ 建設雲林ing ⬆️
✅ 建國骨力請您鼓勵
雲林地層下陷解決方法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月紫丁香舉辦志工訓練「永不間續的愛」課程,在環境永續的營造議題上,邀請到環境保護的超級專家-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教授擔任講師,課中分享許多關於台灣的環境問題,如多雨卻缺水、超抽地下水、土壤液化區地震危機等,以及因應的改善方法。把課程摘要跟粉絲朋友們分享,大家一起來關心台灣,一同關心我們所居住的環境。
【105年志工教育訓練---環境永續的營造】(上)
講師:前內政部長 李鴻源教授
今天的題目是「如何讓政府變聰明?」,現今存在的兩大問題是「全球化」與「全球暖化」,全球化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自己活下來;全球暖化告訴我們氣候已經變了,我們不可能再用過去的方式自以為自己可以活下來。此外,臺灣還有一個更大的挑戰,就是我們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很多政治人物把他炒作成統一或獨立,但其實這並不是是非題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選擇題,不管你的立場是甚麼,我們都要有智慧跟他維持一個競爭與合作的關係,這才是我們臺灣人應該要有的智慧。
臺灣是世界上少數一個島上有超過100座接近4000米的高山,中央山脈幫我們擋住了颱風,之後的西南氣流帶來水氣,一次可達到2000毫米,比起日本每次颱風只能帶來300毫米多出很多,臺灣一年有900億噸的雨水,相當於2條黃河流域的降水量,但是我們的河川特別陡,是長江黃河流域的100倍陡,所以我們根本留不住水,所以臺灣有一個諷刺的稱號就是「多雨的缺水國」。有句話叫「風調雨順」,但臺灣不是發生水災就是發生旱災,許多人都害怕水災,因為有畫面、有實際死傷人數,但可怕的其實是旱災,每次的死亡人數遠超過水災。台灣水庫數量已滿,台灣主要水庫有50座,一年可蓄81噸的水,但水庫已經淤掉1/3,現台灣一年缺20億噸水,到2030年水庫將淤掉一半,一年將缺40億噸水。
臺灣超抽地下水,使得1/10西部平原1800平方公里陷到海平面以下;臺灣沿海有沿岸堤,每一座造價都是以百萬台幣在算的,我們是用黃金保護我們的海岸,讓人去養殖海膽、石斑,但我們投入的社會成本遠超過他們賺的錢,此外,我們30年來把沿海地下海水層全部抽光,使得海水倒灌,屏東沿海抽出的水已經變成鹹水,臺灣的穀倉未來面臨海平面上升時,土攘可能會鹽化,超抽地下水土壤加速鹽化,將造成沒有植物可以種得出來的情況,所以氣候變遷有個難題是「糧食安全」的缺乏,現今能種得物種可能經過十年就再也種不出來,臺灣因為超抽地下水的關係,情況比其他國家來得糟糕。以往地層下陷的部分在沿海,所以我們沒有感覺,現在已經擴張到彰化、雲林,高鐵地基使地層下陷8公分,高鐵已經累積下陷超過70幾公分,不過這問題經政府努力已經解決。
(....未完待續,下篇分享土壤液化區地震危機問題及因應)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www.lilac.org.tw/
雲林地層下陷解決方法 在 李進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愛上雲林的十二個方法 1
邁向綠能首都 – 國家級陽光大電廠
根據工業技術研究院「太陽光電資訊網」歷年統計資料顯示,雲林縣平均日照3.51小時全國第一,平均每單位(kW)的太陽能板每日發電度數可達3.66度以上,換算每年發電度數高達1,300度,最適合太陽能發電。爭取設置太陽光電專區,引進國際太陽能大廠進駐雲林是他的重要施政目標。
我們將全力推動國家級的太陽光電專區計劃,落實綠色能源的新經濟主軸。一次徹底解決四個問題:第一,國家級的「地層下陷」問題;第二,創造無污染的乾淨能源;第三,同時帶動太陽能產業鏈及綠能周邊產業,如觀光休閒、環境教育、溫室栽培;第四促進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雲林要延續蘇治芬縣長農業首都的基本定位,也要追求綠能首都的雙定位。台中有精密科技園區,雲林要有陽光產業園區,讓陽光產業在雲林昇起。雲林要帶頭向德國學習,德國目標2050年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80%。
雲林地層下陷解決方法 在 解決雲林地層下陷張麗善邀學者座談|華視新聞20210429 的推薦與評價
為了 解決地層下陷 的問題, 雲林 縣長張麗善邀請水利專家,討論 地層下陷 和水資源 ... 方法 。https://news.cts.com.tw/cts/life/202104/202104292040526.h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