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熱門新聞是關於,「某學生唸大學,父母明明有能力,卻為了訓練她獨立而不付四十萬學費,導致她覺得負擔大不想唸大學,甚至抱怨看清父母這件事。」
底下有人認為...
「父母只會生不會養,讓小孩沒出社會就承受這麼大壓力。」
「有問過小孩願意來到這世上過嗎?小孩根本是父母自私下的決定。」
也有人認為...
「都大學了本該獨立,要靠自己,養這種小孩不如不要養。」
「小孩被寵壞了,以後鐵定會啃老的,我大學就半工半讀,現在還不是活得很好。」
我老婆看完問我,「小孩如果要唸大學了,你付不付?」
我笑著說,「付阿,當爸之後哪一次沒付清的!」(默默留下兩滴淚)
但我話鋒一轉,「可醜話也說在先,爸爸同時也很膚淺,我可以心甘情願,但你不可以理所當然。」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麻煩巴結一點,我不用小孩科科考第一、樣樣一級棒,但千萬不要一副理所當然我欠你的態度,這樣爸爸會生氣氣喔!
二十二年前我高中畢業,考上一間私立大學,當時家裡經濟狀況很不好,雖然父母叫我不用擔心好好念書,但當我一手將學費單遞給母親,她一手遞來一疊藍色紙鈔時,我的心真的在滴血,因為我知道,那是她辛苦打零工存來的。
我念了一學期,就決定休學去報考職業軍人,當時我心裡盤算著,「吃、喝、住都在軍中,除了花不到什麼錢之外,一個月還有三萬多可以幫助家裡,這對一個書念不好,又沒什麼才能的年輕人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無奈兩老聽了都非常反對,我父親還嗆說,「你敢休學就斷絕父子關係,說家裡在窮也會想辦法讓我唸完大學。」
我知道你們一定有辦法,
但我就不想要你們為了我這麼苦!
你們照顧了我十八年,
在我心中,只有感激未曾埋怨。
當兵轉眼過了幾年,有天吃飯時我半開玩笑問父親,「我休學你可以現省四、五十萬也,幹嘛硬要阻止我?」
父親停頓了一下,放下筷子緩緩說,「心疼你這麼懂事啊,你要是討錢討的理智氣壯一點,你不休學我也逼你休。」
我們父子倆對看了一眼,
彼此都笑了出來。
我母親有天看完八點檔後,臉色沈重的問我,「你看電視演的,這些小孩為了財產吵成這樣,你覺得媽以後走了,留給你們姊弟的該怎麼分阿?」
我輕笑道,「你還會活很久,把錢花在自己身上就對了 ,花光我也不介意,因為那本來就是你跟老爸打拼得來的。」
成年後,父母主動給的、願意幫的,要惜福。不願的,你想想,那本來就不屬於我們的東西,幹嘛爭、幹嘛搶?
也許有人認為,父母要生我們之前,難道不應該準備足夠的資源嗎?父母親有問過自己,是否願意來到這個世上嗎?
話要說到這地步,「你們不也可以拒絕來到這世上?」死賴在媽媽肚子裡的又是誰?
其實這些話,都在傷害彼此的心。
我確實沒有詢問過孩子的意見,就把他們生了下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彌補這件事,但在我有生之年,絕對會盡全力的去愛他們保護好他們,好讓他們不曾後悔的來到我身邊。
生活不易,前方的道路更是崎嶇不平,能有父母在前方替我們闢山鑿路,讓後方的我們可以安穩地走上一回,是多麼幸福的事,但做人子女在後方看著汗流浹背的他們,難道都不會捨不得?主動開始搬起旁邊的碎石,遞上一壺涼茶,很難嗎?
我非常願意替小孩付學費,但如果他也能主動說,「爸,對不起,我能力不夠,你可以先幫我出一半嗎?剩下的我自己來。」
老實說,此生已無憾。
對不起,父母要的就是一句...
【我可以心甘情願,但你不能理所當然。】
同時也有8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6的網紅Bradley說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買了 24 本 GaryVee 的新書《Twelve and a Half: Leveraging the Emotional Ingredients Necessary for Business Success》 我瘋了嗎? 沒有,它有可能是我最好的投資! 本視頻中提到:GaryVee、N...
零工經濟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學生煩惱要怎麼避課請假的時候,想想暑假寒假不跟家人拿錢你要怎麼過生活?打零工?做23k薪水一輩子?
還是趁可以讀書的時候多學技能、多充實知識、多獨立,畢業後你就不會後悔
當初沒有好好學第二第三把刷子苟活,在學校的時候你可以盡情玩、大膽嘗試不曾嘗試過的新鮮事,出社會後不可能讓你試試看這個那個,顛覆傳統幾乎在企業是不可能的,我現在的職場上的技能也不是全部學校教我,而是課後時間磨出來的,你可以用小聰明過生活但不是一輩子都依靠小聰明,你可以不踏出舒適圈但出社會後就必須踏出舒適圈,為何不在可以有師長、家人還可以陪伴你的時間勇於嘗試新事物,除了公職人員軍警以外不要肖想第一份工作能養活全家,除非身兼多職不要命的工作….我只想說當學生很好,可以允許你上課時分心想天馬行空的事情但要記得你要有過人的意志力跟運氣才能達成夢想,台灣景氣不是太好,加上疫情這幾年經濟絕對不會馬上好起來,做那些不曾有人敢嘗試的事物,以後你會很吃香,你會是那個圈子的領頭羊!開學第一週先給你們鼓勵🙏🏽
零工經濟書 在 VO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攝影之聲》線上專題推出!
《攝影之聲》關鍵字線上專題系列,每期由客座主編規劃影像與視覺領域的重要詞彙,邀請多位研究者共筆,透過不同角度詮釋書寫當代影像論題。本期由影像研究者謝佩君擔任客座主編,首期主題「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每周二、四推出更新,歡迎追蹤閱讀!
專題連結|https://bit.ly/vop-keyword
███ 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
導言──謝佩君|客座主編
創立於世紀之末的美國外送平台Seamless,名實相符地是一則新自由主義式社會關係的寓言。以無縫接軌(seamless)作為品牌精神,和台灣現正風行的所有外送程式一樣,主打使用者從慾望到滿足過程的一氣呵成:我們可以躺著滑動手指於各家餐廳的菜色圖片間,點選、付款,接著等待外送員(gig worker)將餐點無接觸地送至家門外後,再附上一張即拍的照片作為送抵的證明。簡單又直覺,我們沒有發現線上點餐的自由,僅是將個體活動時空壓縮地複寫至市場──我們連躺著放空都可以消費,而零工經濟(Gig Economy)成就於我們壓榨自己的休閒時間(或是因經濟狀況犧牲休閒時間),在沒有基本工時、工會或保險的狀態下製造並滿足需求。從無縫接軌的角度來看,影像是「以時間根絕空間」障礙的資本共犯,既是索引也召喚著或點或滑或長按的反射動作,當它平順運行時我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一如無縫接軌作為新自由主義的理性與意識形態。
「學術是關於認識世界的普遍任務」,批判與媒介理論學者沃克(McKenzie Wark)曾這麼說過。她將普遍定義為尋常、共享,甚至是粗鄙的形容詞,任務是時而帶著遊戲性質的勞動,而認識作為動詞,既是普遍之所以可能的條件,也是一種饒富趣味的任務。借鏡沃克將學術祛魅並重新賦予其社會實踐動能的論述,本專題「#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試圖將普遍一詞的公共意義擴延並轉化至家常,除了在疫情下居家辦公(Work from Home)成為新社會基準、公與私範疇並置且模糊的時刻,思考以家常為原點作為公眾實踐的可能外,也企圖以家常一字的意涵──日常、取材平易且頻繁使用──對上述影像無縫接軌地媒介於公於私的日常生活,提供十二個出自慣常口語的詞彙作為批判工具。因此,「家常任務」試圖認識的世界,不只是我們以第一人稱視角,以智慧型手機、筆電或平板,接受通知、點取、瀏覽並溝通交換的世界;同時也針對充斥於我們生活中之語言:以線上、視訊或梗圖等作為條件的日常經驗。例如,小說家言叔夏在〈回家的方式〉一文裡討論居家辦公,將進入Google Meet前的麥克風與鏡頭測試比擬作玄關的鏡子,視訊鏡頭下和鏡子前的我們一樣忍不住有著整理儀容的反射動作,毫不反抗地將自己投入畫面之中成為等待定義的主體。
馬克思主義文化批評家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在1975年出版《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的序言裡,提及寫作緣由的個人層面:當他於二戰結束返回劍橋時,遇到也甫從前線歸來的朋友,兩人不約而同地,對眼前的新世界說出:「事實上,我們不再說著相同的語言。」世界大戰造成的斷裂,在短短四年半裡,急遽體現在對話中同一詞語的不同價值與興趣導向。援引威廉斯的體察,「家常任務」關注的是何以在新千禧後:「我們總說著相同的語言。」在這20多年裡,為什麼如數位、媒介或影像等詞彙仿若通貨,跨越地理疆界、國境文化,成為我們可交換可溝通的共享語言?如何理解這加速度過程中,語言流轉於多民族、多文化間之抵抗與連貫性、干擾或對比的歷史?從這方面來說,語言也顯露了它與生俱來的異質性;換言之,從來沒有純血的語言。
因此,本專題的七位作者邀請讀者在這無縫的語言生產鏈按下暫停鍵,以詞彙作為問題的切入點,透過家常的例子檢視數位世界的歷史與其概念流變,並剖析數位技術與影像生產、詮釋間的相互關係;或者,更重要地,以詞彙為單位,進行一場認識數位技術與影像生產政治性的練習:當數位物件同質化在我們眼前,它們是如何被渴求、辨識且描述?並進而被定義、處理以及認識?透過上述的提問,「家常任務」企圖承接威廉斯在上世紀的目標:以關鍵詞闡明文化如何是歷史的表徵,意即,在「創造屬於我們的語言與歷史時」,探尋一組詞彙──「去改變任何必須的改變」。
_____________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vopmagazine.com
_____________
#影像 #數位 #科技與技術 #新自由主義 #數據視覺化
#要素型媒介 #感覺中樞 #介面 #解殖 #文化分析 #平台 #投影
#謝佩君 #王柏偉 #徐詩雨 #陳琬尹 #楊子樵 #鄭安齊 #關鍵詞
零工經濟書 在 Bradley說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買了 24 本 GaryVee 的新書《Twelve and a Half: Leveraging the Emotional Ingredients Necessary for Business Success》
我瘋了嗎?
沒有,它有可能是我最好的投資!
本視頻中提到:GaryVee、NFT、VeeFriends、VeeCon 等等。
🔥 在 幣安 交易所交易 (全世界最大交易所,取得手續費折抵)
https://accounts.binance.me/zh-TW/register?ref=P9H7RJYN
🔥 在 Max 交易所交易(台幣出入金首選,取得手續費折抵)
https://max.maicoin.com/signup?r=3ab27dfa
🔥FTX Pro(玩以太坊、Solana鏈首選)
https://ftx.com/#a=40291297
🔥FTX(舊Blockfolio)美金賺取8%!
以零手續費交易比特幣、狗狗幣與其他加密貨幣。當您進行價值 10 美元的交易時使用我的推薦代碼並獲得免費硬幣。
https://link.blockfolio.com/9dzp/58d03a11
🔥CELSIUS BTC 賺取6.2% 並且贏得 50 美元的免費 BTC!
https://celsiusnetwork.app.link/194077575c
推薦碼:194077575c
時間軸
0:00 開場
0:30 GaryVee直播精華
2:05 影片大綱
2:41 VeeFriends
3:20 NFT潛在投報率
4:32 Twelve and a Half 簡介
5:04 還能買書嗎?
5:44 為什麼只買24本
6:00 多餘的書怎麼處理?
6:55 片尾彩蛋
訂閱以追蹤更多加密貨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c/BradleyChung?sub_confirmation=1
👇►►► 我的社群連結 ◄◄◄👇
✅ 追蹤我的 TWITTER: https://twitter.com/yuchanchung8211
✅ 追蹤我的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radleychung6666/
✅ 追蹤我的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radley.chung.58910
CREDITS: Content inspired by Income Series
https://youtu.be/SleOtDAfO8w
CREDITS: Content inspired by GaryVee
https://youtu.be/BGnNE79FPlw
---
⚠️免責聲明:請注意,我的媒體內容只是我的個人意見,內容僅供參考,不得作為財務、法律或投資建議。 加密貨幣是非常高風險的投資,可能帶來相當大的損失風險,在投資之前,請務必深入鑽研並諮詢專業人士。
#Crypto #Bitcoin #NFT #Blockchain #Altcoin #Decentralized #CryptoNews #Investing #Ethereum #Ripple #Binance #Cardano #Litecoin #BullRun #PassiveIncome #StockMarket
零工經濟書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病態社會裡還能游刃有餘的人,算不上真的健康。」–印度哲學家 克里希那穆提 Jiddu Krishnamurti
'It is no measure of health to be well adjusted to a profoundly sick society.'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2026770244143300 就有機會抽《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8.6 - 2021.8.13
👍 感謝 康健出版 提供2本贈書
-
本集關鍵字:
Robert Sapolsky | 壓力賀爾蒙 | Richard Wilkinson | Paul Gilbert | 屈從反應 | John Cacioppo | 片段甦醒 | 集體歸屬感 | 社交處方 | Isabel Behncke | Edward O. Wilson | 親生命性 | 流行病學 | 白廳研究 | 合作社| 加拿大原住民 |Michael Chandler | 達悟族 | 零工經濟 | 抗憂鬱 | 未來感
-
推薦閱讀:
Richard Wilkinson, Kate Pickett《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
Andrew Solomon《正午惡魔:憂鬱症的全面圖像》
Iain Ferguson《精神疾病製造商:資本社會如何剝奪你的快樂?》
零工經濟書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 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有話,用聽的|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有話線上講》街友優先打疫苗❓
.
台灣疫情逐漸趨緩之際,台北車站的街友爆發群聚感染,共有 8 人確診。台北市長#柯文哲 認為,街友防疫太難處理,乾脆優先接種 #疫苗,疫情指揮中心也同意讓街友專案造冊施打。北市社會局表示,預估約有 700 人符合資格。
.
街友優先施打引發一片討論聲浪,有些網友質疑「街友憑什麼先打疫苗?」,也有人指責街友不戴口罩又喜歡群聚,也不注重衛生措施,本身就是防疫破口。
.
但真的是這樣嗎?街友染疫都是不乖乖防疫的自作自受?疫情讓街友們遭遇哪些風險和衝擊?以街頭為家的他們,面臨 #三級警戒 的自主封城該如何生活?長期關注街友議題的 NGO #人生百味 共同創辦人 #巫彥德,為我們解答。
.
▎疫情壟罩下的街頭人生
對於網路上的批評聲浪,巫彥德認為並非大眾對街友的惡意,而是不理解街友在疫情下的處境,或僅憑著片面資訊做出的判斷。他舉例,像是街友不戴口罩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防疫物資,讓他們不得不節約使用。另外,也有些人其實有精神障礙,無法理解為何要戴口罩等規定的意義。
.
疫情爆發之後,街友的基本需求受到全方位的衝擊。街友們仰賴的發餐點和飲水機,都為了防疫被迫關閉。網咖停業、速食店和超商取消內用,使街友失去過夜的棲身之所,就連平時洗澡和如廁的公共場館也不復開放。巫彥德表示,公共空間其實是很多人維生的地方,關閉這些場所讓原本勉強過得去的人,只能向下墜落。
.
疫情影響了許多人的工作和生活,街友受到的打擊比多數人有過之而無不及。舉牌和洗碗等打零工的機會消失,讓以此維生的街友陷入經濟來源斷絕的窘境。一般人回到家可以暫時脫下口罩喘息,但住在街上的街友們,卻連短暫脫下口罩都會怕被指責為防疫破口。
.
沒有手機的街友們,在餐廳取消內用後,也隨之喪失在店內看電視和報紙的機會,導致他們面對一日三變的疫情,有著巨大的資訊落差。多數人能收看疫情記者會,上網搜尋防疫資訊,但街友往往連三級警戒要延長都不知道。巫彥德指出目前防疫資訊的傳遞,很少考量到弱勢者,像是「居家隔離單是什麼?要從哪裡拿?」這種基本資訊,街友們都不容易取得。
.
▎外國怎麼做?
去年就爆發疫情的國家,更早認知街友的艱難處境,並採取措施降低他們的染疫風險。英國疫苗與免疫聯合委員會(JCVI)指出,街友有很高的比例健康狀況不佳,缺乏醫療服務,而且不容易追蹤接觸史,所以建議優先施打疫苗。衛生大臣 Matt Hancock 也同意,將街友排入第六類「處於潛在健康風險」的施打類別。
.
除了打疫苗,英國也補助旅館讓街友住宿,德國柏林則興建 450 個床位的庇護所,用來安置街友。丹麥更撥款 550 萬丹麥克朗(約 2472 萬台幣)給 NGO,為街友提供發餐和住宿等服務,並成立機動小組幫街友做病毒篩檢。
.
不僅其他國家,高雄市社會局在 5 月底就提供旅館的單人房讓街友居住,避免群聚感染。如何協助街友做好防疫措施,不只能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更是完善全民防疫體系,讓台灣盡早走出疫情的重要一環。
.
採訪、編輯|許純鳳、汪彥成
照片|多多益善,何宇軒攝
💬 週一到週四晚間八點,歡迎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 AI 中文字幕與校對服務。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 AI 更多學習機會,謝謝!
___
更多新聞與資訊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零工經濟書 在 政策分析- 零工經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人們利用各類型的網上平台快速作即時工作配對,使 零工經濟 平台涵蓋的工種更多元化,更令「零工」逐漸擴展至中產階級及白領的工作。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 ... ... <看更多>
零工經濟書 在 安麗創世代 的推薦與評價
... 人生大部分時間卻未必能保障我們的一生一起經營多角化人生 透過兼職創業,建構穩定收入來源《 零工經濟 來了》 書籍 資訊▷▷https://pse.is/BNPHB #啃好書補腦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