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媒体报道:“根據(北京)北師大學術委成員張曙光透露,本月5日他接到通知需要回校開會,是因為該校一位教授被告到教育部,被指控「反馬列主義」、「宣揚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搞亂青年人思想」;教育部批轉校方處理,校方要求學術委商議;
結果全體委員認為該封告狀信屬於無中生有,最後一致認定該老師「沒有政治問題」,反對處分。”!!!!
當今中國學生檢舉老師成風,但北師大頂住逆流,拒絕處分老師。這可是在中共統治的土地上,尚有這樣維護教師言論自由的的“校方”;相比之下,中原大學設在自由的台灣的土地上,竟然接受學生關於老師涉及政治的言論的舉報。嗚呼,真是天大的諷刺。
在黑暗中我們往往可以看見一點光明,在光明中我們也往往可以看到一點黑暗。
現在中原大學校方不僅不道歉,居然恐嚇教師說要用法律手段。然後散佈一些教師在課堂上的所謂“不當言論”,更有一些網友,也跟著覺得老師“確有不當言論”。這完全是打泥巴仗。
如果這位教師真的有很多“不當言論”,為何沒有台灣學生去舉報?為什麼過去沒有訓誡他?為什麼陸生舉報就雷厲風行?且,什麼叫“不當言論”,應當由法律來決定,校方憑什麼認定言論的正當與否?什麼叫“與課程無關的言論”?招老師的專業與病毒研究有關,提到武漢肺炎再自然不過。
中原大學校方拒不認錯,不僅可恥,而且無恥。
建議大家一人一通電話,打到中原大學去抗議;教育部也應當調查此案,對校方妨礙言論自由,校園民主的行為做出懲處。在台灣教書,豈能遵守中共的政治正確?豈有此理!
雷厲風行教育部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雄市第六選區無黨籍立委參選人吳佩蓉1104記者會後聲明稿
教育局今(4)日派員出席記者會,並於事後發稿,但該局說詞避重就輕、粉飾太平。
第一, 請教育局立即公布高雄市所有推動雙語教育的學校名單與課程類別,請請該局針對吉東國小外師疑因適應不良提前離職一事做出回應。同時,請將聘僱外師的工作收回局內辦理,不要增加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的行政負擔。
第二, 聘僱外資教學是韓市府推動雙語教育的一箭,迄今外師未聘足,教育局和委外招聘廠商難辭其咎,而教育局竟把責任推給教育部,說因「聘任外師需教育部同意、行政程序繁瑣」,這是在政策推動之前早已存在的問題,應該努力克服,而非爭功諉過。
第三, 事實上,苓洲國小招標的「108學年度高雄市國民中小學雙語重點學校聘僱外籍教師委託專業服務」早在7月10日決標,而中庄國小招標的「108學年度高雄市國民中小學雙語實驗課程外籍教師招聘管理服務勞務採購」在9月16日決標,雙語重點學校案決標迄今逾三個月,師資卻未補齊,明顯有疏失。
第四, 經會後詢問教育局官員有關外師員額招募不順情形,官員先稱是因委外的人力仲介廠商未更新最新訊息,實際上該公司在10月29日仍在其網站招聘高雄外語教師,數個月下來仍無法順利尋覓韓市長推動雙語教育第一年所需人才,第二年、第三年所需外師人數更多,第一年開天窗,之後窗戶恐怕也難關閉。
第五, 教育是百年大業,我們樂見教育局推動雙語教育,讓下一代能夠親近外國語言,身為教育工作的大家長,吳局長聘僱外師的經驗豐富,應該發揮所長與影響力,積極覓才,讓孩子的受教權獲得保障,也讓家長安心。
🎯【外師 人佇叨位? 雙語教育第一步 韓國瑜政策爆天坑】
高雄市第六選區立委參選人吳佩蓉今(4)日召開記者會,針對韓國瑜市長推動的雙語教育提出質疑。吳佩蓉表示,教育局將外師招聘管理作業交由幾所國小發包,但得標的人力仲介公司執行率不佳,擴編的外師人力不僅未補齊,甚至傳出有外師適應不良提前落跑事件。韓市長宣稱要雷厲風行、大力推動,且在其競選廣告自誇創辦全臺灣第一部中英文雙語教育,九個月下來,進度遲緩,第一步尚未邁開就已墜入天(錢)坑。
吳佩蓉表示,韓市長出席「校長聯席會議」時稱市府財政雖困難,仍擠出預算推動雙語教育,第一階段選擇24所國中小,1位外師負責3校,明年48校,讓高雄孩子接軌國際。教育局長吳榕峯則說,高雄市編列的雙語教育預算原是2700萬元,今年再增2000萬元,總共4700萬元投入「四箭齊發」計畫。殊不知,四箭中的「學校聘請外師」已發,卻未中的。據了解,美濃吉東國小負責雙語實驗課程的外師,可能因適應不良,跟市長一樣自行提前放寒假。
吳佩蓉說,9月5日韓市長在臉書貼文提到他上任以來,共有20所雙語實驗課程學校、16所雙語重點學校、擴聘20名外籍教師。就其所知,匡列的47位外籍教學人員迄今根本還沒到補齊。她要求韓市府公布,截至目前聘了幾位外師?
教育局執行外師招聘的流程是先將預算撥給學校,再由3間小學負責招標,包括5月27日公告,流標兩次,6月19日才順利決標的「高雄市108學年度外籍教師招聘管理服務勞務採購」,以及苓洲國小「108學年度高雄市國民中小學雙語重點學校聘僱外籍教師委託專業服務」、中庄國小「108學年度高雄市國民中小學雙語實驗課程外籍教師招聘管理服務勞務採購」。三案的預算金額合計264萬8100元,得標廠商均為「英美達文教」。
英美達10月29日在網站上公告徵求11名外師,對照教育局公布今年新增雙語實驗課程的學校,包括月美、橫山、旗山、坪頂國小,師資仍在招聘中。英美達負責高雄20幾所學校的招聘,找不到人選,徵才工作居然落到各校校長身上,即便順利找到,人選得送交英美達面試、聘任與管理。每聘請一位外師,要付6萬元的仲介費。從招聘現況來看,廠商執行率不佳,應該要予以解約或按日罰款,但至今沒見到教育局有任何積極作為,拿廠商沒皮條。
最離譜的是,英美達文教在勞動部的「私立就業服務機構從事跨國人力仲介服務品質評鑑」中,從103年到106年的成績多半是B級。104年度,它在占比42分的「品質管理」項目只拿到10分、占比32分的「顧客服務」拿到17分,總分43分,被評為C級,也就是最差的一級。教育局卻把重要的師資招募管理作業交給這家人力仲介業者去執行。
去年市長大選,韓市長承諾「如果我當高雄市長,我會雷厲風行,大力推動雙語教育」,很多家長對這項政見很有感。這學期迄今過了兩個多月,外師招聘並不順利。韓市長宣稱其重視雙語教育,執行成果卻是2266,只敢去早已推動雙語教育多年,早在2017年成為公立雙語小學的成功國小巡視參觀。
吳佩蓉表達其樂見市府投入資源和預算去創造雙語教育環境之意,然按照市府的規劃,一周排一堂課,由一名外師負責教幾所學校,學生能與外師互動,在課堂上開口說英文的機會仍是極少,成效恐怕很有限。
不論是坊間的補習班,或是私校,甚至是家教,外師的市場需求很大,而私校開出薪資條件多半比教育局更高。而亞洲其他國家同樣地也亟需英語教學人才,吳佩蓉憂心,在市場競爭下,台灣的低薪化,造成外師的流動率高,招募恐不容易。教育是百年大業,外師流動率高,現在還出現落跑疑雲,得標的仲介公司也無法把人力找齊,已經嚴重影響學生的受教權,吳佩蓉要求市府必須負起責任。
此外,吳佩蓉也認為,招聘作業該從制度面著手改善。從高雄的案例發現,教育局把重要政策的外師招聘發包作業丟給國小去執行,無疑加重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的負擔,而學校把案子交給人力仲介公司,成效很差。這樣的亂象不只出現在高雄,其他縣市也有類似狀況。
吳佩蓉表示,教育局將外師招募委託給人力仲介,主要是因卡在外師的居留證、工作證,以及學經歷與證照查驗的程序繁瑣。政府砸大錢辦雙語教育,卻把師資的把關,人力的招募交給仲介公司負責,這樣的政策品質堪慮。吳呼籲教育部、內政部與勞動部等部會要盡速擬定辦法或專責單位,減少基層在執行面的困擾。
吳佩蓉也質疑,行政院宣稱2030年將台灣打造為雙語國家,但配套作業與預算真的準備好了嗎?以高雄為例,一年砸4700萬元辦雙語教育,光仲介費至少佔了6%。每位外師年薪至少84萬元起跳(不含機票),聘20位就要1680萬元。
最後,吳佩蓉呼籲,現在因少子化,各校裁減師資員額,台灣培育的英語師資人才,也無法獲得充分的就業機會,雙語政策應該要讓本國籍教師高度參與,讓他們也能在職場貢獻所長。校方若重視口說能力,可以在招募條件訂出高標來聘用本國籍教師,讓外語師資有較長時間留校,學生也可有較多開口講英文的機會,才能打造更好的雙語教育環境,而非是讓人力仲介業藉此良機發大財。
#雙語教育
#雙語政策
#外師
#人力仲介
雷厲風行教育部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長知識小文2》
中國政權為了抑制非洲豬瘟,關閉了很多屠宰場,宛如「禁屠令」一般。關於「禁屠」,其實早年國民黨的禁屠故事非常有趣喔。
六年前寫了一篇文章,重貼出來讓大家重溫一下。當時候那篇文章,是因為馬英九第二任剛開始時,台灣雞隻隨即遇到H7N9禽流感的侵襲,並導致一位基層民眾的自殺。感傷之餘,特此寫就一篇文章,算是替那位基層民眾生命逝去的悼念。
==========
#速記「#禁屠」在台灣:悼那亡於「#禁宰活禽」的小民
在桃園從事傳統宰雞業的58歲葉先生,自從今年5月「禁宰活禽」政策實施後,生計無以為繼,連房租都繳不起,終至萬念俱灰。上禮拜,葉先生擺上一桌酒菜宴邀鄰友,隨後便手拿殺雞刀割腕自殺。
於是,馬邦伯政權的制度或政策殺人,再添一筆。難過之餘,心生速記一頁「台灣禁屠簡史」,以為只雞絮酒,聊表悼意與記錄。
◆ 禁屠百百款
此次「禁宰活禽」的雷厲風行,主要是農委會看準H7N9禽流感尾隨中國台商入台之「天賜良機」,強勢宣布傳統市場「禁宰活禽」(以土雞屠宰為主)政策將提前至5月17日實施。但早在2006年,農委會即曾希冀推出「禁宰」政策以禁絕禽流感。事實上,「禁宰活禽」政策是以衛生屠宰、低溫運輸與雞隻品牌建立等目標為理據,但由於,此政策有利於大型業者,對傳統現宰活禽業者卻可能產生衝擊,以致爭議四起而延宕多年。
其實「禁屠」牲畜活禽的理由相當多元,從宗教到環保生態等理由,不一而足。以宗教理由為例,中國唐代女帝武則天曾以全民崇佛之名,下了禁殺牲畜與禁補魚蝦的命令;又如日本江戶幕府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也因崇佛尊儒之故,而頒佈一道激進的動保法—「生類憐憫令」,皆是此類。當然,1975年蔣介石駕鶴西歸之後,為了讓台人也能「同體大悲」一番,據說也曾全台禁屠三日。
至於,早年臺灣傳統市場在農曆每月初三、十七兩天,禁止屠殺牲畜,所以休市。猜想此乃是民間普遍初一、十五拜拜,公司商家則是初二、十七拜拜,繁忙的大市過後,拜拜準備的多餘供品物資可滿足家庭多日需求,同時市場也可趁此二日公休。
當然,「#禁屠」的另一面則是「不吃肉」。事實上,隨著動物權觀念的推廣,「世界無肉日」(International Meatless Day)成為一種新興社會運動,直至2009年台灣也跟隨國際「全球週一無肉日」腳步,推廣無肉運動。教育部更曾發文國中小學推行「週一無肉」之素食減碳運動,但此政策美其名是鼓勵學生多菜少肉的健康減碳,但背後則是迎合馬英九喜愛的「新生活道德運動」—不斷把制度結構問題,轉化成個人道德的生活問題,如脫掉西裝搞節能節碳等。後來,高雄中山大學跟進,並推出每月六號為「無肉日」,禁止校內餐廳肉食供給,遂引起學生「假減碳之名,行剝奪飲食自決權」的指摘抗議。
不論阻絕供給源的禁屠,抑或從需求面的無肉抑制,早年台灣「豬公」(豬牛羊)可不是隨便任人宰割。同時,從「殺豬」過程,更可管窺一頁流亡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政權建設之歷程。
◆ 「#殺豬」與「中華民國」在台灣
國民黨政權流亡入台後,恐於中共威脅下的「政權存亡」焦慮,遂轉化成經濟上兩大目標:經濟穩定與資本積累。首先,穩定表現在對物價的高度控管一事上,如碼頭工人搬運費、三輪車資、腳踏車保管費、理髮、浴室、旅社、豬牛羊肉、洗染、縫紉、碾米與腳踏車等物價,皆是透由議價訂定。1959年的「八七水災」,限制物價專案小組,更頒行全台豬牛羊三牲禁屠八天、非禁屠日限制購買,透由限價、限購與禁屠進行肉價管控。
八天禁屠之後,每星期二跟五為全台的「無肉日」,期能以此政策「節省毛豬以供外銷」。由於1950年代末,美國對台美援始從無償改為貸款,並逐步終結之,國民黨政府被迫轉向出口外銷,以便賺取外匯填補財政缺口,成就後來的出口導向。同時,為了阻絕民間私宰規避「屠宰稅」,還設有「屠宰管理員」,這屠管員主掌的並非衛生問題,而是稅收多寡。
國民黨政權流亡來台後的「屠宰稅」,承襲著過去其在中國的包征制(tax farming system),亦即將此稅外包稅收商徵收,直至1952年才設立臨時約聘的屠管員進行收取。換言之,屠宰稅從包征制改由臨時的屠管員負責,意味著國民黨在台灣的基層統治已開始逐步深化,更是其在台灣社會扎根落腳的一個表徵;畢竟,當一個統治中樞對社會基層控管鞭長莫及之時,往往只能利用「外包收稅」的方式完成稅收汲取。
學者嘗言,當代國家打造(state building)常是透由戰爭過程中,為了有效汲取戰備物資—丁錢糧,而逐步鍛鍊出治理臂膀(administrative arms)。國民黨政權之所以能夠在台灣透由基層屠管員,而非前現代式的包稅商收稅,主要得力於國共內戰狀態在區隔著一個海峽後成為國境間戰爭,讓丁錢糧的盤剝成為可能,否則同一個土地上的內戰,任何的盤剝都將為對手創造出支持者。從國境間的戰爭狀態中,國民黨的治理臂膀便不斷地拓邊深根,國家政權建設(state building)也逐步完成,讓台灣成了國民黨政權成立後的最有效統治階段。
◆ #領18%的#屠宰管理員
由屠宰場屠宰,並非素食主義者的「禁屠令」,也非基於衛生安全之理由,純粹是為了禁絕「私屠」所造成的逃漏稅,例如1966年之時,省議員吳泉洝即曾提出質詢認為,屠宰管理員根本無能力瞭解豬隻有無疾病是否可供食用,應改為獸醫擔任才是。當年,若查獲私宰,則課以5倍處份,後來增加到10倍處份。根據統計,屬於地方稅的屠宰稅,曾占縣市財政整體收入10%以上,足見當年屠宰稅對政府之重要。
直至,1987年4月,屠宰稅終於停徵,走入歷史;此一歷史時間點,也剛好符應台灣內需消費社會逐步的形成。1980年代台幣被迫升值之後,出口型的工業資本陷入窘境,內需型的服務業則成為新興投資標的;例如,從1987年到1990的三年時間,台灣的批發零售餐飲業竟成長了十倍之譜。屠宰稅的停徵,也就間接說明了台灣稅收結構已毋須倚靠戰爭動員年代中,各種具備抑制消費而來的稅徵項目,反倒可逐步倚重鼓勵消費所造就的新興稅目。
當年,為了確實課徵以及防止逃漏屠宰稅,設有「屠宰管理員」職缺,屬於財政稅捐稽徵單位之編制外雇用人員,此乃由於過去國民黨政權的戰時體制,藉由權宜性的外掛體制外人員,不僅可創造出暫時安插之職缺養人,更可藉此讓已經過於臃腫的正式政府體制毫無節制地龐大。儘管,屠宰管理員一直跟政府陳情,要求將其納為稅捐機關的正式編制,但依舊是各憑本事轉入公職。一旦轉正之後,屠宰管理員的年資,即可跟胡志強等人一樣,將其黨工年資併計入公職年資,領取由納稅人補貼的18%退休優惠存款囉。
於是,看來是「禁屠」,書寫的卻是一頁台灣戰後發展變遷的縮影風景。
◆ 走筆至此
話說,人在公門好修行,但「公門」也是惡業造作最易之處。尤其,環顧馬邦伯政權的官員,幾乎其內心都不經意地流露出某種殖民優越心態,口頭上雖以善意或改革為名,但實則潛藏著「教化落後」或「提昇台巴子水平」之心態。是故,欠缺他者關懷的官員,往往成了以「政策」之名殺人的劊子手。不論是從H1N1疫苗、或公糧收購、以至當下的禁宰活禽等等,皆可見哀哀無告的草民身影,倒在政策背後的血泊之中。
或許,「禁宰活禽」政策不論基於衛生、或何種理由,遲早必須實施,但桃園的葉先生卻以性命告誡冷血官虎與社會,政策除了良窳與優劣之考量之外,是否也應該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多一點人性與溫柔的想像呢?!畢竟,在冷冰冰政策執行的最前線,都是一個個鮮活與有血有肉的小民啊?!
#禁屠 #無肉日
雷厲風行教育部 在 中國的城市廣州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講到政府給你看的, 這世界上還有哪國比中國更雷厲風行? ... 兩岸誰好誰壞已經一目瞭然, 當然要是有人愛被再教育/愛被言論審查的話也是個人自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