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週末小故事 |
一
巴黎一個專賣墨西哥手工民俗手工家飾的品牌在他們的網站上寫著:「因為在國外生活,才想要有自己家鄉的感覺和裝飾。」這是他們品牌創立的初衷。
離開台灣才發現平日裡唾手可得的小吃有多美味而開始試著做出家鄉味料理。今天中午第一次嘗試做麻油香菇油飯,才知道以前不喜歡吃的蝦米是家鄉味的重要元素。因為在國外生活,想要有家鄉的味道,每個人都會變得很強,下次挑戰肉圓!
---------------------------------------------------
二
女兒昨日突然提起二年前和我一位台灣朋友的對話。
女兒:「阿姨,如果我喜歡一個人,要怎麼接近他?」
友人想了想之後說:「妳可以假裝數學不懂,然後去問他。」
女兒:「可是我數學都會啊!」
友人:「那國語好了。」
媽媽在一旁聽到馬上制止:「請不要教我女兒裝笨或是裝弱來取悅異性。」
---------------------------------------------------
三
週末晚上邊打毛線,邊陪家人看電視。外子和女兒看著一個叫「漢堡問答」的節目,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有趣問題。
節目中主持人突然問來賓:「台灣的喪禮上會出現什麼表演?」我本來低著頭打毛線,趕緊抬起頭看電視,主持人繼續說:「1,人偶戲。2,皮影戲。3,脫衣舞。」
答案是3,電視此時附上一張台灣電子花車的照片,主持人繼續說:「這是八〇年代台灣黑社會為了吸引更多人來送葬的方式。」身為台灣人,我只知道電子花車的絢麗卻不知道電子花車的起源,愧~
*下圖:昨日路過二家火車模型專賣店,各種新式、老式火車模型都有。不用鐵道迷,我光看櫥窗就被迷住了~
電子花車喪禮 在 艾蜜莉-自由之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場喪禮的花費,要多少錢才算合理?」
艾蜜莉曾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至今,我仍然覺得…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因為喪禮的花費,真的是可高可低,
目前台灣民眾的治喪費用,約在30萬元左右,
但也聽過百萬,甚至花費千萬的葬禮。
而我信奉基督教,崇尚簡單,
像是電子花車、孝女白琴、燒庫銀,都可以省去,
當然也必須考慮到宗教習俗、長輩觀感等等問題。
千萬不要因為葬禮,而傷了親族之前的和氣!
(聽過看過不少邊辦喪事邊吵架的情節)
電子花車喪禮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有一天你死了,你希望家人為你怎麼做呢?
昨天報紙上出現一則許多殯葬業者集資刊登的大版面廣告,內容是在說,政府一直推動環保葬(花葬、樹葬、海葬...這類可讓土地重複使用的作法),會讓「清明節消失」。
殯葬業者們另外主張:
1. 環保葬並不真的環保。骨灰不會真的消失在土壤中。
2. 環保葬是把親人的遺體當作廢棄物在清理
3. 環保葬不設立墓碑,以後就找不到親人的遺體在哪
其實早在百年之前,台灣醫界的精神導師蔣渭水醫師,就努力透過各種活動,要打破台灣人的迷信舊習。他們創辦的文化協會透過各地的「文化演講」、「讀報社」、「活動寫真班」(電影巡迴隊)等活動,除了宣揚新文化以外,也努力希望破除各種迷信、革除舊社會只在乎「形式主義」的陋習。
甚至蔣渭水自己的父母親過世時,他在喪禮上是直接拒絕使用金銀紙燭、花車牲禮、燒紙錢、放銀紙這些做法。
慎終追遠是一個讓人不忘本的觀念,但難道只有透過金銀紙燭、花車牲禮、燒紙錢、放銀紙、電子花車、盛大浮誇的儀式和土葬才能彰顯這樣的觀念嗎?
一個人死後,會怎麼樣被記住,跟他活著的時候做了些什麼應該比較有關,反而跟他死了被葬在哪裡比較無關吧...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就直接把我燒一燒,不管用樹葬還是花葬都好。台灣的土地已經夠小了,我不想要我都死了還佔用了活人的一大堆空間跟資源。
如果不是突然發生什麼意外死掉,而是可以預期自己的死亡將至的話,與其給我一個死後的告別式,那不如讓我辦一個生前的告別式。讓我好好跟所有我在乎的人見個面,對我有恩的跟他們說聲謝謝、我曾辜負人的說聲對不起、對我愛的人們說聲我愛你,和每個我在乎的人說聲再見。
這就是我覺得最圓滿的人生結局。
至少我就看過有些業者辦的生前告別式很厲害,環保許多,而且還是賺得到錢。至於這些只會灑大錢刊廣告講些謬論的殯葬業者,恩,你們如果只能靠複雜的儀式跟不環保的葬禮賺錢,那被時代淘汰也很合理啊。
--
一天不到 5 元,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backme.tw/ref/GsHuB/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www.medpartner.club
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醫師線上提問(每天回覆但不即時喔):
http://line.me/ti/p/%40wyt389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