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賽道念起“快字訣”
2021-06-10 09:35:37 中國青年報
作為最先喊出“All in AI”口號的互聯網公司,百度試圖通過Apollo無人駕駛項目讓AI技術落地。集度汽車CEO夏一平表示,為了將百度核心的AI技術打磨成產品和服務,集度汽車確定了三大產品DNA——機器人化、情感化、未來感。
“新玩家”在智慧汽車時代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但以高級別自動駕駛為目標的智慧駕駛,成了所有人爭相佈局的戰略高地。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也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駕駛市場。圖為在北京街頭行駛的百度自動駕駛汽車。視覺中國供圖
汽車圈悄悄出現了許多新面孔。而對於集度汽車CEO夏一平來說,從招募團隊到推動品牌建設、新車落地,千頭萬緒的工作都在等著他和同事去完成。
這位前摩拜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感慨說,造車要比當初在摩拜單車還要累。夏一平告訴記者,一方面,智慧汽車的電路板、零部件要複雜得多;另一方面,在科技公司集體搶跑智慧汽車賽道的背景下,只有迅速組建一支強大的人才隊伍,才能保住自己的領先狀態。
今年上海車展前後,夏一平面試了兩三百人,面試經常從上午9點安排到晚上9點,幾乎每天都有四五個人入職。
“未來5年集度汽車將投入500億人民幣,同時將在今年三季度開始對外融資。”據他透露,5月底,集度汽車首款產品的外觀、內飾設計選型和方向已基本確定。目前新車已進入3D建模的研發階段,預計將於2022年北京車展時亮相並接受預定。
今年以來,百度、小米、大疆等科技公司先後官宣跨界造車。一時間,從資本市場到招聘青年人才,“跨界造車熱”引發了各方的強烈關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新玩家將與中國汽車市場一起,進入新一輪激烈的淘汰賽。
瞄準自動駕駛的靶心,三大DNA藏著集度的哪些野心
今年1月11日,百度宣佈組建智慧汽車公司——集度汽車,正式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
夏一平介紹說,從3月2日完成註冊到現在,集度在短短3個月內做了許多事情,“包括產品設計、品牌建設、工程研發以及與吉利在產品外觀設計上合作,都在快速推進中。我們希望以更高效的方式,把最好的科技通過好產品帶給使用者。”
儘管資本市場已顯示出對“跨界造車”的推崇,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國內汽車市場“馬太效應”凸顯,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已經十分激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教授認為,汽車作為大宗商品,占家庭支出的份額較大,消費者往往更依賴品牌效應。“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跨界造車的新玩家如果想從傳統車企手中搶得客戶,必須先要下大功夫建立品牌信任。”
在夏一平看來,由於電動化領域已經出現了競爭同質化現象,在未來3-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核心壁壘一定是智慧化。他說:“汽車智慧化競爭不局限於產品形態,而是整個新能源汽車底層技術的競爭。從汽車底盤、電機結構到其他硬體控制器,甚至到軟體以及應用層面,汽車將會完成一次從頭到尾、由內及外的重構,而這種重構將會讓未來汽車智慧化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事實上,雖然智慧電動車已經是被資本市場追捧的寵兒,但距離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尚有距離。全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判斷稱,不少智能電動車還沒能對智慧手機形成足夠的錯位競爭優勢,“比方說,很多智慧車機系統的實際體驗還不如車主就在車內安裝個手機支架。”
“未來3-5年內,汽車智慧化的競爭也可以看作是無人化的競爭。”夏一平篤定地說,智慧汽車在汽車軟硬體、平臺技術上帶來的變革,實際上是通往無人化的橋樑。
他將智慧汽車與智慧手機的發展歷程進行對比後發現,無論產品複雜程度有多大的區別,行業競爭都會從單一的比拼硬體水準,發展為智慧化生態的競爭。“你會發現,晶片能力、軟體能力、雲端大資料分析能力、AI人工智慧能力以及用戶生態,都成了智慧手機企業必備的核心競爭力。我們認為,同樣的邏輯也將適用于智慧汽車行業。”
作為最先喊出“All in AI”口號的互聯網公司,百度不僅在人工智慧領域持續投入了8年,也曾試圖通過Apollo無人駕駛項目讓AI技術在汽車圈落地。但在今年百度一季度財報會後,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修正了Apollo計畫的航向。
他將Apollo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應用寄希望於三大領域:一是為主機廠商提供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二是通過集度汽車整合百度自動駕駛方面的創新,親自下場造車,與吉利合作把最先進的技術第一時間推向市場;三是打造Robotaxi(自動駕駛計程車)。
按照這一說法,集度汽車的首款產品會把Apollo的智慧化能力賦能于吉利的浩瀚架構之上,“端到端”地整合百度自動駕駛方面的創新。
“為什麼我們有信心把最先進的技術第一時間推向市場?就是因為我們的產品將‘端到端’地深度整合Apollo先進的自動駕駛能力。”夏一平介紹說,自動駕駛所需要的車對端的超算平臺、演算法、高精地圖以及智駕雲,在Apollo中一應俱全,而這就是集度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事實上,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也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駕駛市場。據IDC預測,2035年全球智慧駕駛汽車產業規模將突破1.2萬億美元,中國智慧駕駛汽車規模也將超過2000億美元。
“汽車發展為智慧終端機已經是大勢所趨,而這將帶來一個巨大的市場蛋糕。”資深媒體人、汽車行業分析人士楊小林直言,隨著新玩家參與“跨界造車”,智慧科技與汽車製造這兩個原本並不相關的產業被緊密聯繫在一起,有望形成一個更龐大的汽車產業鏈。
從汽車到AI出行機器人, 智慧黑科技離我們還有多遠
如果說智慧手機的普及敲開了移動互聯網經濟大門,智慧電動車也將為“傳統工業經濟+數字經濟”融合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
“當車擁有了AI的大腦,TA,就是機器人。”是夏一平在集度汽車內部經常講的一句話。
不久前,李彥宏與夏一平和團隊一起參與了集度汽車首款產品的內外飾評審。李彥宏在總結時說:“機器人式的未來感設計非常與眾不同。一方面代表了更前沿的用戶體驗,另一方面也能很好的承載百度阿波羅的先進技術能力。”
“他希望把百度過去積累的自動駕駛核心能力落地,變成可靠的產品提供給使用者。”夏一平表示,為了將百度核心的AI技術和能力打磨成產品和服務,集度汽車確定了三大產品DNA——機器人化、情感化、未來感。
在他看來,“機器人化”就是要改變現有的人車對話模式。“比方說,今後智慧汽車可以瞭解你日常的使用習慣,甚至能夠幫助你定制更好的駕乘體驗。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們要在產品交互甚至外觀、內飾上進行大膽創新。”
由於汽車駕駛場景具有封閉、高交互等特點,一旦實現自動駕駛,人車交互就會擁有更大的想像空間。“汽車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人類和外界連結的重要終端。”經濟學家馬光遠預測稱,智慧汽車有可能成為與智慧手機相媲美的新一代智慧終端機。
夏一平介紹說,所謂“情感化”就是在賦予汽車AI智慧大腦後,集度汽車的產品要與使用者形成一定的感情連結。“我們希望用戶能夠即時感知到,這輛車像朋友一樣照顧你。”
此外,集度汽車要將充滿“未來感”的設計理念注入整個產品的設計中。用夏一平的話形容就是,“要讓大家一眼認出這是集度造的車”。
“智慧電動車不僅是電子消費品,也是零部件繁多、工藝複雜的工業產品。”新能源汽車獨立研究員曹廣平提醒說,智慧電動車會給用戶帶來煥然一新的使用功能、使用內容和使用體驗,但與之相對的是,未來汽車產業在研發、設計驗證、軟體、AI 支援、代工生產、出行資料和平臺運營等環節上均將迎來洗牌。
夏一平也坦言,目前將整個AI能力載入到汽車上的成本仍然非常高,不可能讓所有新車都具備最先進的自動駕駛能力。他認為,目前整個智慧汽車市場還處於逐步增長的初級階段,還沒到一個純增量的爆發階段。
“不過我相信,未來兩到三年內,汽車的核心成本還會往下降。智慧汽車也不會停留在低價位競爭的階段。”夏一平介紹說,集度汽車的首款產品瞄準了90後、95後甚至00後使用者,預計產品定價不低於20萬元。
“年輕人喜歡非常有未來感、高級感的車,對科技產品也非常喜愛。所以說接下來就是技術競爭的時代,我們的產品必須能夠快速反覆運算,才能不被市場和年輕用戶拋下。”據他透露,首款車上市後,集度汽車計畫每年為消費者推出一款新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此前預測稱,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總銷量預計會達到2630萬輛,將呈現緩慢增長態勢。未來5年汽車市場將會穩定增長,2025年汽車銷量有望達到3000萬輛。
從動輒數百萬元一輛的頂級豪車,到幾萬元就能拿下的代步車,中國汽車市場具有明顯的多元化特徵。隨著汽車的內延和外延不斷延伸,一家家科技公司被吸納進來。
由於原本主營業務的不同,這些“新玩家”在智慧車時代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例如,華為、OPPO等手機大廠大多以智能座艙為切入點;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大多以適配車內資訊服務為主;而眼下的百度、小米和此前的蔚來、小鵬則是直接下場造車。不過,以高級別自動駕駛為目標的智慧駕駛,成為所有人爭相佈局的戰略高地。
中國汽車業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但在智慧汽車的賽道上,競爭才剛剛開始。有分析認為,自動駕駛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毋庸置疑的是,這將是一場持久戰,推廣智慧駕駛、重塑汽車產業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
資料來源:https://auto.sina.com.cn/news/hy/2021-06-10/detail-ikqcfnca0190630.shtml?cre=tianyi&mod=pcpager_tech&loc=17&r=0&rfunc=42&tj=cxvertical_pc_pager_spt&tr=145
電子資訊智慧製造與服務型 機器人 應用推動 計 畫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促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巴西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
2021-05-28 01:00:00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鄧國慶
當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正面臨全新機遇,以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創新發展日新月異,加速向實體經濟領域滲透融合,深刻改變了各行業的發展理念與生產方式,帶來生產力的又一次飛躍。
在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在工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需求的帶動下,以全面感知、智慧優化、安全穩固為特徵的工業互聯網應運而生,正在不斷顛覆傳統製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壯大。
政府出臺《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畫》
為了更好把握工業互聯網發展重要機遇,促進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巴西聖保羅州政府出臺了《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畫》(以下簡稱《行動計畫》),旨在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加快先進製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推動產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重塑工業生產製造和服務體系,實現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
州政府計畫設立工業互聯網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援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同時加大信貸扶持力度,鼓勵銀行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積極探索開發資料資產等質押貸款業務,聚焦工業互聯網發展,為相關企業提供擔保及金融服務;拓展針對性保險服務,支援保險公司根據工業互聯網需求開發相應的保險產品。
鼓勵企業跨界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行動計畫》鼓勵本地企業開展跨界合作,實現技術資源優勢互補,加快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研發。支援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等聯合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在電子資訊、汽車、航空航太、智慧成套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新能源裝備、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整合相關資源,打造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平臺,促進製造業資源要素和產業體系全域性優化,推進企業智慧化技術改造,打造一批智慧化生產線、數位化車間、智慧工廠等。
該計畫強調,要進一步強化企業對人工智慧、區塊鏈、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探索。推動企業圍繞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研發設計,進一步提升高性能網路設備、工業晶片與智慧模組、智慧感測器、工業機器人、高端工業軟體等關鍵軟硬體產品的自主提供能力。鼓勵企業依託工業互聯網開展金融、保險、物流等跨領域融通和商業模式創新,打造資料智慧服務、產融結合、智慧物流、平臺經濟等新服務業態。同時,加快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法規體系,建立健全工業大資料共用體制機制,促進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
資料來源:http://m.stdaily.com/guoji/xinwen/2021-05/27/content_1140826.shtml
電子資訊智慧製造與服務型 機器人 應用推動 計 畫 在 昱創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月6日舉行的「台日照護機器人交流會」,
台日都面臨高齡社會,
照護機器人是未來照護長者的主流,
服務型機器人的創新應用在不同領域逐漸成形。
#人工智慧
AIoT數位轉型策略與實務 博客來購買: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5914?loc=P_0001_007
AIoT的現在與未來Ted演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XRPlaUk0s&t=4s
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協助企業數位轉型 https://www.facebook.com/APAC.AIOT/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3448-2021-rob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