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末是英國的Bank Holiday,每次Bank Holiday 就是各家電商的折扣時間,通常要買貴一點的東西就是趁現在了!
介紹一下我買來用了差不多一年左右的美容儀。
1. TriPollar X :
TriPollar 是以色列的美容儀器品牌,算是射頻美容儀器的領頭角色。
主要以RF多極射頻專利技術為訴求。射頻能量能深入真皮層,促進膠原蛋白增生。
這品牌的儀器型號很多,當初購買前搜尋了很久的資料才選了 X ,因為當時X 是採用較新的第四代雙頻率多極射技術,白話來說就是可以時間更短,加熱效果更快,對沒什麼耐心的我,就多了一點吸引力。
我覺得這台緊緻肌膚的效果蠻明顯的,每次用一半時,我就能明顯地感覺用完的半臉肌膚有點緊緊的感覺,而且用完洗完臉都會感覺皮膚摸起來很滑嫩。對於已經40+的我,雖然覺得用儀器很麻煩,但我會為了一直想要感受到皮膚緊緊的感覺,每週最少用個2~3次。雖然有點麻煩,但為了抓住那不停流失的膠原蛋白啊!這應該是我最常使用的美容儀了!
使用時要搭配專屬凝膠,但只要塗非常薄一層就好了啊!使用時還要注意手部要不停畫圈移動,才不會過熱燙傷喔!不過現在已經有出更新的儀器VX,是射頻+微電流雙效的技術,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適合肉肉臉預防臉肉土石流,缺點是要插電,比較不順手。
2.Nuface
NuFACE 這台大家暱稱青蛙機的美容儀,具有美國FDA認證,大概是最普遍的機器了吧!利用微電流的刺激按摩,讓肌肉恢復彈性,消水腫的效果很立即明顯,而且用完臉不會過熱發紅,使用時間也比較短,很適合在妝前使用。
兩段式的電流,高檔在臉上真的蠻有感的,大家請先從低檔開始試用喔!一樣也要搭配凝膠使用(但據說可以買其他蘆薈膠代替,TriPollar就一定要用品牌自出的凝膠喔!)
這台是充電式,我覺得使用時不會有一條線纏來纏去真的是方便多了!不過因為我本身臉部不是很會浮腫的體質,所以使用頻率就沒有 X 來得頻繁。通常都在需要出門見人的早上,化妝前用個5分鐘全臉嚕一下,嚕完皮膚也是會覺得滑溜感加分喔!
缺點:凝膠超快就乾了,使用時我會另外準備一瓶噴霧的保濕花水或溫泉水,噴在乾掉的地方。
以上兩個儀器,我都是在 CurrentBody 買的,Bank Holiday 通常會有折扣,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3. BeGlow TIA:
Beglow 是英國品牌,好像比較沒有那麼有名。當初因為看到它可愛的外型,這粉色超級美,又3機一體,覺得很方便就買來試試看。(疫情症候群之一就是忍不住在網路灑錢😅)
具備洗臉機(可更換的硅膠刷頭)+導入儀(金屬面)+雙脈衝修容功能(背面,小臉按摩)
這款機器摸起來的手感特別好,而且充電式方便使用,完全防水,如果家裡有浴缸,邊泡澡邊慢慢保養,實在是太舒服了!(可惜我家沒有浴缸💔)
硅膠刷頭是磁吸式的,更換非常方便,刷頭的觸感也很精緻,一年更換一次即可(可單買)。洗完臉確實感覺肌膚潔淨但不過度清潔的乾淨感。
最喜歡的是導入的功能,搭配面膜,邊敷臉邊用金屬面輕輕導入,方便又快速就效果加成!
兩個按鍵同時按下去是啟動背面的修容功能。會感覺明顯的震動,給臉部來個小臉運動。
如果有上面兩種機器的話,這款的小臉功能會覺得比較不明顯。但是三機一體又不用搭配凝膠,方便性真的大勝,通常旅行時我會帶的機器就是這台了!
這台我是在 LOOKFANTASTIC 買的喔!
不知道大家也有用美容儀的習慣嗎?其實我現在還有一個口袋名單,但實在太貴了,應該不太可能下手🤣因為我常常長痘痘又想抗老,又有身體肌肉常酸痛的困擾,發現 #Currentbody 有
一台 Dermalux Flex MD 的專業級 LED therapy 機器,除了臉部可以使用外,還可以使用在身體,但是一台要 £1895!乖乖,可能要先中樂透才買得起了😆
<<<<<<<<<<<<<<<<<<<<<<<<<<
❤️我和D的故事,目前更新到第四章,追起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969540753154264&id=220913834683650
羅馬尼亞少年D的倫敦奮鬥史👇👇👇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926703197438020&id=220913834683650
彩妝/畫作專業相關 IG 在這裡👇👇👇
https://instagram.com/vickylin.makeup?igshid=i1pq5q0jrp6l
想看更多五四三生活+Couchi庫奇😸IG 追起來👇👇👇https://instagram.com/vickylinnomakeup?igshid=i6ufzopydepk
不常更新,但還是有參考價值的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_VGRtQozkKu3NL9faf20w
#london
#londoner
#londonlife
#vickylin
#makeupartist
#makeupartistlife
#TripollarX
#Nuface
#Beglow
#currentbody
#lookfantastic
#林韋綺
#倫敦日常
#彩妝人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Marc Y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ection IV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4.2.1 Circuits Electrical Energy and Electromotive Force...
電流庫倫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技人文講座(趙坤茂)
夢想無界的晶片傳奇
(圖為示意。路透)
擦身而過的路人嘀咕著,這突如其來的陣雨若是落在水庫該有多好。曾幾何時,不只路人關心民生用水,就連全球產經新聞近日也關注台灣的嚴峻旱情,尤其是攸關半導體晶片生產的竹科、中科與南科,鄰近水庫的即時水情更是動見觀瞻,唯恐缺水將影響製程,讓晶片缺貨更加惡化。
晶片是積體電路成品的別稱,依功能可區分為處理器晶片、記憶體晶片、系統晶片、特定用途晶片等,應用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任何需要運算、存取、通訊、感測、顯影等功用的電子裝置。
六十年前,時尚雜誌《生活》報導了仙童半導體所開發的晶片,內含四顆可開關、放大和改變電流的電晶體,而今晶片已可塞入數百億顆電晶體。仙童半導體更輕薄的電子元件,當年曾協助阿波羅登月計畫,而今人人隨身的智慧型手機,運算力已遠勝阿波羅十一號登月時所使用的電腦。
高登.摩爾(Gordon Moore)是仙童半導體的創始員工,後來共同創辦了英特爾。他觀察到晶片裡的電晶體個數,在時間軸上呈現指數增長的趨勢。初期成長每年倍增,而從七○年代起,一顆晶片所能容納的電晶體個數每兩年倍增,這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儘管近年來元件愈做愈小,製程挑戰愈來愈大,但藉由極紫外光微影及三維晶片堆疊整合等技術克服難關,柳暗花明又一村,摩爾定律大致持續守恆至今,著實令人讚嘆。
隨著晶片內電晶體數量的指數增長,其單位價格也呈現指數衰減的趨勢。如果汽車工業維持類似的發展趨勢,股東會紀念品可能就是一部超跑了。倍數增長的威力後勁十足,假設存款一千元,每兩年倍增一次,經過六十年卅次倍增,存款就超過一兆元。而且只要再兩年,就可超過兩兆元,兩年間存款增量相當於先前累積數十年的總量。
另一方面,就經濟面考量的摩爾第二定律指出,晶片設備成本大約每四年倍增。五十幾年前英特爾草創時,一部晶片設備僅一萬二千美元,而今動輒上億美元。故當台積電和英特爾宣布將在亞利桑那州設廠時,投資金額皆以百億美元計。愈來愈高的資本支出,得靠相對增長的獲利才足以支撐,所幸兩國的護國神山都是勇冠群倫的佼佼者,相信必能再創高峰。
晶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未來從奈米製程進階到次奈米或皮米等級時,恐將受制於原子大小的物理極限及市場規模的投資瓶頸。摩爾定律早晚走入歷史,但人類夢想的傳奇將永無止境。(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電流庫倫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詩聲字 x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吳音寧〈台客少年雞冠頭〉
精瘦著上身
寬大的垮褲露出
白色內褲。重擊的鼓聲
麥克風唱到倒,沒關係
撿起來再唱,這真是
感人的一刻啊!呦、呦、呦
我這樣rap有沒有很誠懇
台中的廢party,倉庫搖滾
嬉哈小巷,暗夜裡有「寫手」(註1)
這牆那牆的心事交流
約翰藍儂、陳達、黃克林
台客的始祖是濁水溪公社
Bob Marley的黑人捲髮
魔幻的底層旋律線,提示是:
遙遙無期或已是歷史
不過誰想那麼遠、那麼深
有滷肉飯吃就要偷笑
有大麻high,就要high、high、high
送貨的少年家,修水管、念書
浪費一點點米糧的閒雜人等
臭味相投,台客一起
大樓底租間練團室
音飆下去,什麼都可以放棄
什麼都會忘記
(但維持熱血不是件容易的事)(註2)
雞冠頭主唱跳上舞台
甩一把汗,灌一口台啤
指向明滅的七彩霓虹燈
轉呀轉的地下pub擠成一團
吉他、bass、鞭炮、水桶
無敵鐵金剛就要組裝
吶喊的波浪中,接下來這首歌
送給快要去當兵的阿榮:
「二十歲生日快樂 我們等你回來喔!」
(但維持熱血不是件簡單的事)
歡呼!倒立!翻滾沒有目的
便秘的人生需要吶喊排泄
需要音樂像汗水流出 聲嘶力竭後,散場
走入一條凌亂的街 抓一抓屁股,掏一掏口袋
還剩下最後的一百塊
總是肚子餓了
台客少年昂起脖子
雞冠頭迎向
清晨些許落寞的曙光
咕咕咕――嘆口氣
對自己低聲唱到:「你需要的是一個龐克樂團
和很多的好朋友……」
註:
1.「寫手」是塗鴉客的另一種稱呼。
2. 括弧所引,出自「半導體樂團」的同名歌曲。島嶼中部地區的搖滾少
年們,曾聚集成「廢人幫」。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吳音寧 創作
#林依儂 手寫,Instagram: writingxphotography
#呂侑芃 賞析
※特約撰稿人 侑芃 賞析
「什麼是南方?」從絕對位置來看,台灣的經緯度大約是東經119~120度,北緯則是21到25度;然而倘若你真的用經緯度和人談論「南方」,恐怕得到的會是對方骨碌碌地轉給你看的白眼球。
那麼,什麼是南方呢?在台灣每逢端午節便會出現「粽子戰南北」的風潮,就連滷肉飯跟肉臊飯都有南北爭霸戰。身為桃園與台中的混血孩子,對於自身的認同一直都是北部人。直到大學最後一學期去了北京當了交換生,在與同學交談的過程中聽到一句:「聽你說話,你是打南方來的吧?」,詫異良久,再三忖度後才真正體認到要如何區分「南」與「北」,端看你拿什麼作為標準。我們都處在北半球當中的南方,至少這是在地圖上能夠獲得肯認的。生長在燠熱的島嶼,台灣的四季彷彿只存在於四季豆的名裡,當夏日蒞臨,我們個個都是南部人。
回到這首名為〈台客少年雞冠頭〉的詩吧!
「台客」一詞讓我想起小學時流行台客舞,彼時心智還未臻成熟的我,將「很台」視作一種鄙視人的形容,同學間也把這當作訕笑的用語,偶然被父親聽見我嚷嚷,「什麼叫台客?」爸爸不以為然地說。「台灣人就是台灣人,哪來什麼台客?」他些許慍怒的語句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
很台有什麼不好呢?
吳音寧在詩中提及了許多對樂壇影響甚巨的歌手,她輕輕提起的任何一個人名,背後都蘊藏著豐滿且沈甸甸的故事。
陳達的《思想起》,是從高中老師在音樂課堂上播放鄭怡的《月琴》認識的,「再唱一段思想起」,唱了陳達終其一生都在努力以月琴續寫的南方之鄉——恆春;黃克林的《倒退嚕》,融入牽亡魂的唸詞,拜請拜請,寄託了民間信仰,生老病死視作日常,輕快的旋律,讓人忘卻「人生很難」,轉而想起了「生活很南」。
台灣沒有Beatles,每逢夏天便迎來了mosquitos,我們有Betel nuts(檳榔),對不起周杰倫我不配mojito,有時喝莎莎亞套維士比,或是美女圖案的津津蘆筍汁。
當Beatles高唱yesterday,我們喊的是「明仔日的氣力」,台灣版的Redbull,不能給你一對翅膀飛翔,但應許了明天的力氣。
詩人在詩裡提及了大麻,我想台灣的大麻應當是檳榔吧?閃爍的霓虹燈鑲嵌在玻璃櫥窗,有時是檳榔西施,有時是檳榔阿公,購買時別忘了當個檳…檳…有…禮…的…檳友。(按:近年流行的粉絲專頁「財哥專業檳榔攤」習慣以刪節號發文)
小學時曾屁顛屁顛地跟著開大卡車的舅舅上工,只見他咀嚼紅色的口香糖,身上流著熱汗,嘴裡含著紅血,出於好奇,我拿了一顆沒加石灰的檳榔,輕輕咀嚼,生澀的青汁在嘴裡爆開,舌頭產生了奇異的麻痺感,不知該嚥下去還是吐出來,紅燈一閃,遂模仿舅舅一口呸在白色塑膠杯裡。
《漂向北方》唱著老家的椰子樹,無法讓我產生共感,我把檳榔樹視為台灣的椰子樹。據說檳榔是用來提神用的,走在台灣大學的椰林大道,曾獵奇地想著自己其實是走在並排的檳榔樹。
想起去年參加一場知名的音樂祭,雙腳實實地卡在糊成一團的泥巴,跌了一大跤,用手支撐住,手機浸染上草味十足的土壤,我不喜歡接地氣,於是我用手當作接地,把樂團的電流串連在一起。
正巧草東沒有派對在台上唱著:「怎麼會,怎麼會,都變成了一灘爛泥……」
我與原本素不相識的人們對上了眼,然後相視而笑。大雨滂沱之後,困在泥濘裡的人們,倒像是天降甘霖之後,獲得解放的農民,一根根挺拔在土裡。
閃靈樂團,隔壁樂迷分給我一疊金紙,猶豫了半秒,便跟著金屬樂音向上潑灑;吳音寧筆下的雞冠頭讓我想起林昶佐,長髮甩甩,拋開立委身份,狂放的臉譜在音樂裡與我們同在。當最後一聲鼓落下,台下的樂迷藉著不需言說的默契,伴隨著微雨,撿拾方才撒下的熱情抖擻,反覆彎腰起身的我們像是插秧的農人,爛泥也能開出一遍花園。
詩的敘述方式如蒙太奇,文字中並沒有直接寫出太多南方的線索,卻透過玩樂團少年的意象,通透地傳達了專屬於台灣的「氣口」。鐵牛運功散的阿榮被框在電視裡,電話亭縈繞的關心,永遠當不完的兵,這大概是所有役男的夢魘?
從音樂祭回程的路上「列車不停開,奔向南方的風」林憶蓮如此唱著,「南國的風吹來我漸漸了解,答案一直攏在我心內」隨機播放的音樂自個開始接龍,我則不自覺地唱起長途夜車。
「時間是六點半/到站的長途夜車/下車的現在/我是回來的人」
天色漸漸亮,南方的孩子,你到家了嗎?
#詩聲字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台客少年雞冠頭
電流庫倫 在 Marc Yam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ection IV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4.2.1 Circuits
Electrical Energy and Electromotive Forc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6JueNr_zK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