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該怎麼說的一週,終於也熬到禮拜六了。
因為自己一直還在趕圖,其實現在就是一直被死線追趕的後期
(就是之前寫過,前面自己若尚稱悠哉的話,
現在就是一直喊著來不及啦來不及啦要一直跑的那時期惹...XD)
最近既然還要撥一部分時間拿去應付兒子,
剩下的時間我只能奮力追趕進度了。
不過跟朋友聊天又覺得,此時還能如常的工作,還能喊忙,
好像已經應該感恩惜福。
好吧我要感恩這雞飛狗跳中還能工作的人生。(雙手合十)
樓下冰箱一直有很多備糧,米麵也不缺,
所以就算老人家被我們嚴禁出門採買,
婆婆還是一直能變出食物。(簡直是魔法師)
(一直說要線上幫忙買肉買菜結果都還沒用到)
而溫ㄤ每天的生活樂趣根本就是線上訂餐和購物,
今天訂這個明天吃那個,這件事好像讓他很興奮。
所以我也並沒有廚房團團轉,只要還有食物能訂總之死不了。
每天出門的時機頂多就是倒垃圾跟下樓取餐
(餐還總是請外送員掛在樓下機車上)
最近的生活比較讓人沮喪的感覺就是,
好像每天睜開眼都有一種「唉今天又只能這樣過了」的無期待感。
然後滑一下手機新聞,再嘆一下氣。
覺得有點漫長,好像還一直看不到盡頭。
不過既然大家都在同艘船上,你很慘,我也沒有比較好,
沒有人是局外人,那種同島一命的感覺,也是滿特別的。
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一起面對現實,
一起相信,一切都會恢復的!!
正常的日子!一定會回來的!!
還好孩子每天還是嘻嘻哈哈的。
雖然我得一直找東西給他玩,
一直要回應他的「麻吉麻吉~~~」
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爸媽要工作時感覺放他自己玩好像有點寂寞,
我還問朋友說兩個以上孩子會不會比較好,
可以兩個放去旁邊吵,
他們都說不會,吵鬧是一定的,
然後就是一直吵架一直告狀,然後一起處罰.....(無限迴圈)
恩,好的,感覺也是另一種煩。(舒心)
我只願毛哥也能慢慢體會那種
一個人沈浸在自己世界,沒人打擾的樂趣。
不過這禮拜下來,他自己好像有幾個固定活動定下來惹,
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半小時電視或電動時間,
午餐晚餐飯後休息一下我會跟他打一下躲避球當運動
下午玩沙,睡前看書。中間再穿插一些有的沒的。
好像一天也就這樣過了。
就紀錄一下這難得的時光吧。
(我家目前最持久的居家玩具是動力沙,超推!)
(之後我再來撥空整理一下近期書單)
(家有中班左右孩子的爸媽有什麼好招,
也歡迎與我分享啊~~~)
我自己除了畫圖倒是有個新樂子
就是剛好爆發三級警戒之前,朋友送我兩隻柑橘鳳蝶幼蟲。
(因為她知道我家有種金桔XD)
我把牠們放在我電腦桌前,
(毛哥還幫他們取了名字,一隻叫「小毛毛」,
一隻叫「不吃葉毛」。(因為這隻剛來我們家一直不吃葉子XD)。)
我幫他們每天換一枝新葉子。
圖畫一畫,看毛毛蟲專心啃食葉子的模樣,真的很療癒,
一暝大一寸,養著也很有成就感(溫ㄤ說牠們也長太快了吧!)
嘿嘿我可是看著他們蛻了二次皮呢!
我前天還很驚奇跟溫ㄤ說:
「欸欸你看牠們長大,連大便也變好大!!」
結果被他ㄘㄟ了一眼說:「廢話~!」
雖然好像理所當然,但能親眼見證可還是覺得很新奇呢~~~
養變態生物真是充滿樂趣,不只是變大而已,是長相會一直變。
(牠們現在還是鳥大便色,之後會變成綠色喔!!!)
朋友之前養到變成鳳蝶,我可是全心期待著那一刻啊!!
如果成功我一定來分享我的毛蟲日記!XD
(但查資料發現,也不是每隻毛蟲結了蛹都能順利變成蝴蝶,
所以如果我之後沒再提就別問了,我會桑心啊~~~)
(有人想問這個嗎大家比較關注疫情進展吧哈哈哈)
我們很乖,你們有沒有也很乖沒事都待在家?
這個週末很關鍵,如果大家都能幾近完美的自主封城,
切斷病毒傳播鍊,
應該就有望看到確診人數慢慢數字下降,
早日迎來自由了吧~~~!(樂觀)
一起守住!
但願一切快點過去,
大家到時都能一起笑著回望這段不太妙的時光。
電腦數字變大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蘋果日報紙本謝幕
2021.5.17
0.
我想記錄這件事情的發生時間 2021年5月17日,蘋果日報將出版最後一天的紙本報紙,從實體通路中謝幕。這篇文長,會從新聞媒體的數位轉型,新媒體平台與演算法的競爭,來討論這件事情。
一樣的,我想先聊這件事情的發生。
蘋果日報在 5月14日,發了一封公開信,宣布會在 5月17日最後一次發行紙本,於 2021年5月18日後停刊,不再發行紙本報紙。
蘋果日報 曾經在台灣是與 自由時報 互爭發行量第一的報紙媒體,在iPhone 3G 開賣的2008年,發行量達 50萬份,而依照他公開信的內容,目前發行量僅約10萬份。
蘋果日報紙本停刊,這在台灣的社群媒體發展,和傳統媒體競爭中,是一個很重要的事件。
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記錄一下台灣媒體發展的重要時刻
1.
自媒體的時代中夾生存的傳統媒體
先簡單談一下自媒體時代,發聲有多容易。
我們在談自媒體,談的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媒體。但我們忘了談一件事情,那就是媒體也慢慢地就像一個人一樣,在社群平台上面有個數字—追蹤數。一起在這裏追求著觸及和流量,以及影響力。
那些媒體所打造的組織,仰靠著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設備。但現在你只要打開臉書,或是打開 Youtube,按幾個鍵,走完一段大約三分鐘的程序,你就可以開始一趟自媒體之旅。有一個媒體的名稱,在上面寫寫字,按下送出後,就會傳到非常多人的面前。
就像你現在所看到的這篇文章,和這一個自媒體。
在稱作「研究生」的這個自媒體裡面,我是記者,也是編輯,還是個主筆。這個媒體廣編不分離,我還要自己談廣告,接業配。唯一一個我不用做的事情,就是通路。因為臉書幫我處理好這件事情,我不需要去煩惱,要如何把訊息傳達到閱聽人手上。當然,我會面臨一些其他更麻煩的問題,這個部分我們稍後再說。
「通路」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是一個沒有經歷過傳統媒體產製流程的人,很難想像的一件事情。
2.
傳統媒體的產製成本
我當年還是新聞所的學生時,帶著一群高中生參加聯合報新聞營。大家對於走到一個報社,會驚呼的,不是總經理,也不是總編輯,更不是那一堆名為「編輯台」的電腦。因為那些都太抽象了。
對,大家最興奮的,是龐大的印刷機器。
一個報紙的產製過程,並不是在把「文章按下送出」後就結束。要送印,送印完後要派報。在凌晨有一群人開著車把報紙送到你家附近的某個橋下,以便躲雨。然後送報員再去橋下領取那些報紙,挨家挨戶的配送報紙。當然啦,現在已經很少人在訂報,報紙最後沒有到你的信箱,可能是到附近的便利商店。
這個過程,用現在的網路語言講,大概就是「把你的文章,經過演算法後,在臉書牆上出現」。這一句話說得簡單,但在傳統報紙中,卻是要一群人每天在凌晨完成的事。
我希望大家不要誤會,運用臉書傳送資訊內容,讓文章在幾秒鐘後就能傳遞到全世界臉書使用者面前,並不是沒有成本。裡面有大量的工程師,維護機器的人員,甚至是網路的鋪設等等。他一樣有很多的費用會產生。只是當你在運營自媒體的時候,不用去想這些事情,因為「平台」已經幫你想好了。
我在學校教媒體創作時,第一堂課我會跟學生聊這件事情:「在十五年前,我還坐在這間教室裡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新聞記者時,我們談採訪,聊編輯,學報導,操作技術。但是沒有一堂課會告訴你,要如何開一間報社,怎麼開一家電視台。但現在,這堂課在台大發生了,我們這堂課,就是要你從零開始做一個自己的媒體,從品牌定位,編輯台的規劃開始做起。」
為什麼十五年前做不到的事情,現在能做到?因為通路。當通路的成本降下來了,甚至是所謂的「系統化」,在發行一個自媒體的過程中,少了很多的事情要做。那些,可能是新世代的媒體人,想都沒想過的事情。
我本來想聊電視和 Youtube 媒體產製流程的關係。不過因為這篇文章已經夠長了,留待之後有相關事件,再一起討論。
接下來,我想切入一個很重要的議題:當媒體在網路上只剩下品牌。
3.
當媒體只剩下品牌
當我們在談「自媒體」的時候,常常只看到一個面向,就是「品牌本身在網路上也是個媒體」。但我想邀請大家看到另一個面向,就是「媒體在這些平台上,也只剩下品牌」。
在一個臉書平台的演算法推播,或是 Youtube 去推播一則影片,又或者是你用 Google 去搜尋一則新聞。媒體的內容,跟其他網路內容,其實長得沒什麼兩樣。
對,就是一樣的,臉書貼文只有一種介面,Youtube 影片也只有一種介面。差別只是他有沒有把這個「品牌」,塑造出一個「媒體的形象」,或是「新聞的形象」。
如果我說「 東森新聞」是個媒體,你可能點頭如搗蒜。但我如果說「 卡提諾狂新聞」是個媒體呢?你可以會想一下,最後大概會告訴我,不是吧,他是個娛樂粉專。
那請問「眼球中央電視台 」是媒體嗎?「志祺七七」是新聞嗎?還是那只是「視網膜 Retina」和「張志祺」的個人品牌?「niusnews 妞新聞」,「小日子」,「PopDaily 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他分別是用什麼樣的角色出現在你眼前?
試著想一件事情,在一個分眾的時代,一群人坐在咖啡廳聊天,都沒有辦法的定義出什麼是媒體,那麼平台的演算法能做到這件事情嗎?或是說,你期待他幫你做到這件事情嗎?
這邊我要先說一下,媒體存在的價值和企業品牌,個人品牌,和政府機構之類的「自媒體」相比,他們的確在資源上和社會意義上有很大的差異。但我想讓大家思考的是,或許這些所謂的「傳統媒體」有著不一樣的使命在,但是當他放在「臉書」「Youtube」這些平台上的時候,他們對平台來說,對閱聽人來說,差異可能比你想的小很多。
十五年前,如果你想要得到一個疫情的訊息,可能會打開電視,或是去買份報紙。但現在,你可能會打開臉書或是 Youtube,又或是Google 一下,聽聽 Clubhouse 。想一下你的確診資訊是從哪來的?是「蘋果日報」「聯合報」「TVBS」這類的傳統媒體嗎?還是從哪個政治人物的粉專看到的呢?或是「衛福部」自己開的直播?
講一下我的好了,我的主要資訊來源是「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以及這個自媒體的作者兼編輯兼總主筆及Clubhouse製作人,人稱林氏璧的孔醫師。
如果放在十年前,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個非常荒謬的事情,「什麼?你聽一個教你玩日本的部落客告訴你防疫?你怎麼不看電視呢?」
但我可以相當有信心的說,雖然聽起來好像違和感很重,但十年後的現在非常多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麼,而且不會質疑這個合理性。
是的,蘋果日報的競爭對手,不只是大家腦中想像的其他媒體。還有政府官方的自媒體,還包括了一個在疫情下轉行的「日本旅遊部落客」。
4.
你的新聞不是我的新聞
傳統媒體碰到數位轉型時,還面臨到一個挑戰,就是人力資源的重新調配,和演算法的競爭。
在網路上你應該會常看到這樣的留言「媒體都沒新聞報了嗎?幹嘛寫這個。」這句話看似憤怒有道理,但應該不少新聞從業人員,只能看著這句話苦笑。
一家報社,每天都會有非常多的新聞。如果你有經歷過在早餐店翻報紙的年代,可能也有跟我一樣的訓練 — 運用十分鐘吃早餐的時間,看完兩份報紙。
一份報紙最重要的新聞,稱作「頭版頭」。他的意思是,在一整份報紙裡面的第一頁,最上面,寫在報紙名稱附近的新聞。這一則新聞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他意味著「這份媒體為昨日一整天,選出來最重要的事件。」裡面有著價值觀判斷和意識形態。換句話說,換個媒體,或是換個媒體的老闆,甚至是換個總編輯,可能都會選出不同的事件。在十幾年前念大眾傳播科系的學生們,都受過這樣的訓練 — 比報。比報訓練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分析各家報紙對於「頭版頭」新聞的選擇。
好,我們現在把傳統「頭版頭」新聞的概念,放在臉書上,會變成什麼呢?
我在課堂上,或是去各大學演講討論「網路媒體識讀」的時候,會告訴學生一個重要觀念「編輯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一項是運用符號和編輯的手法,來決定什麼新聞應該要被看到。而這項工作,現在的競爭對手往往不是人,而是演算法。」
首先,大家不用去質疑「重要新聞沒人報」這件事情。如果你有機會走去便利商店,買一份報紙,你可能會覺得很陌生。「奇怪了?怎麼跟我平常看到的新聞差這麼多?」
以前的媒體,大家是一起看到頭條新聞的,但你在臉書上看到的內容卻完全不是。
這麼說吧,媒體選出來最重要的新聞,放在「頭版頭」,會在你買報紙的當下強迫看到。但是放在臉書上,你可能對他無感,就滑過去了。臉書會判斷這則新聞「大家比較沒興趣」,於是觸及就變低,更少人看到了。
反而是那些會被認為「媒體都沒新聞報了嗎?幹嘛寫這個。」的新聞,本來可能只是在報紙裡面的一個小角落的奇聞軼事。你在吃早餐的十分鐘可能根本沒機會翻到,但是因為在網路上「大家用手指投票」的結果,讓臉書認為這是個很多人有興趣的文章,所以才會被你看到。
所以下一次要抱怨的時候,可以把對象轉移到臉書身上,因為媒體的總編輯,可能有跟你有一樣的無奈感。
久而久之,大家也對這件事情有更強的認知。一則重要的新聞,以前媒體可以用很大的力量來推播。可以放在頭版頭,可以發號外,可以大篇幅報導。但現在,他除了下一個「臉書跟你都會一起被騙的標」,或是花大筆錢下廣告之外。幾乎沒有路可以走。
就像上一節所說的,媒體不只要跟媒體搶流量,在這平台上,他要跟所有人搶流量。就算他要下廣告,競爭對手也不只是媒體,更多的是房地產,電商,甚至是網紅業配之類的,以前不會被拿來相提並論,曾經是八竿子打不著的競爭對手。
5.
大家還看報紙嗎?
回到本質的問題,大家還看報紙嗎?如果報紙的工作是要及時傳遞新聞,那個「及時」可能無法挑戰更「即時」的網路。試想假設你買報紙的目的不是為了新聞,那是為了什麼?
很多人說傳統媒體都不做數位轉型,這個問題我很難給出明確的論述。因為的確,在傳統媒體轉型做網路的初期,有很多試行錯誤 (Trial and Error) 都發生過。現實中,有非常多失敗的轉型案例,但整體而言大部分的傳統媒體,都有或多或少的轉型成功。所以我們在討論的不是「蘋果日報」這個品牌要收掉了,而是「紙本型態」要在新一波的媒體的典範轉移中成為過去式。
蘋果日報在這一次發的公開信中提到:「數位洪流超乎我們想像,尤其是Google、Facebook等數位平台的壟斷,造成廣告資源的大量流失,對紙媒不啻是沈痛打擊。」
這一段話,很多人認為是搪塞之詞,但他的確也說出了現在媒體的挑戰。這邊,我想邀請大家站在更高的維度來看這件事情。
在二十年前,如果你想要「下廣告」,廣告大概會「下在媒體」上。原因很簡單,因為媒體扮演的角色,是大家獲得資訊的來源。但是現在,大家獲得資訊的來源是哪裡呢?網路還沒起飛,手機還沒普及之前,媒體幾乎壟斷了大家的消息來源。電子媒體因為「媒體的近用性」和「使用頻譜公共財」等因素,扮演了許多重大新聞的傳遞角色。
但現在,你早上睜開眼睛,是打開蘋果日報的官網,公共電視的頻道嗎?還是跟我一樣,看 LINE,刷 IG,看臉書,滑 Youtube 呢?
如果在這些平台上,媒體只剩下品牌,要爭你的眼球得跟其他自媒體平起平坐,獲得演算法的青睞。那麼他也是一個跟你和我一樣,想獲得發語權得看人臉色的單位。
即便他的品牌價值,影響力,依舊在民眾的心中高居不下。但很遺憾的,他的廣告收入來源,得和其他的自媒體分享。還有更令他們的心煩的是,利潤要上繳給他的上游平台:臉書和 Google。
6.
傳播技術與我們
要討論新聞和新聞傳播,勢必得討論傳播技術的發展。在還沒有紙很貴的時候,我們寫的字都很短。當紙越來越便宜,我們也用更長的句子,來留存並傳遞訊息。從詩,到詞,到曲,乃至後來的小說散文。
大家可以想一下我現在寫的這篇文章,在兩百年前,要多的精簡的寫下,才有機會被傳播出去。但現在我可以這樣一直打一直打,打成一篇臉書長文,完全不用考量用紙成本。這就是一種傳播技術的進步,改變了傳播的方式。
以前要寫一篇新聞報導,老師會告訴你:「把最重要的事情寫在最前面,用倒金字塔方式撰寫。」背後當然有很多原因,這些原因中甚至包含了技術問題:因為編輯覺得你文章太長的時候,可以直接把最後一段拿掉。
但現在寫文章呢?
在報紙的年代,標題印在那邊直接進眼球。你對標題有興趣時,可以花半秒鐘的時間移動眼球,開始讀文章。對於一個閱聽人來講,「從標題到閱讀文章」的時間成本極低無比。但在臉書的世界,從按下標題,到你開始舒服的讀文章,要經歷非常多的時間。你的時間成本變高了,自然而然,吸睛的標題就變得無比重要。
當寫文章的時候,如果你把重點都在第一段全部寫完了,大家拿到資訊拍拍屁股就走。就以前的觀點來說,會覺得無所謂,訊息有傳遞到就滿足了。但現在不一樣,如果大家看完第一段就走,演算法會判定這是個大家不想看的文章,於是就不幫你傳播,「只讓少數人看到這篇文章」。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對吧?但其實這背後有很多轉變跟著發生。
在課堂上,因為學生創作的載體在網路上,所以我絕對不會要他們用所謂的倒金字塔方式寫作。在做影片的時候,也不會教他們慢慢鋪陳。演算法是現實的,在你還沒建立風格之前,要跟他競爭,是相當辛苦的一件事情。
連在學校教課,都要打破過往的寫作模式,媒體裡面要做的轉變,大家可想而知。
一篇適合放在「報紙載體」的文章,和適合放在「網路為載體」的文章,絕對是不一樣的。閱讀習慣的不同,載體特性的不同,甚至是廣告擺放方式的不同,大大地影響了媒體的產製過程。
如果你認為「反正就一篇文章,紙本和網路都放就好了。」的話,可以試著想想看,多一套邏輯,能用一樣的成本完成嗎?所謂的客觀寫作,平衡報導,有辦法在不同載體上面用相同的模式呈現嗎?
7.
我們與網路媒體的距離
最近我演講最常聊的題目,就是談網路媒體識讀。我們與網路媒體的距離,已經密不可分。所謂的傳統媒體,運用著他多年累積的品牌,慢慢的也在網路媒體深耕。
很多念傳播科系的學生,會對於未來感到迷惘,覺得媒體不斷的沒落。但我一直對這件事情抱持相反的想法,期望學生能好好的在這個時代發揮長才。
或許這是個傳統媒體沒落的年代,但現在絕對是人類史上「媒體傳播能量」最強的年代。隨著載體和傳播技術的改變,人人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我們有更好的傳播工具,也有更公開透明的消息來源。
很多人說「蘋果日報轉型失敗」,其實我沒有這麼同意這句話。相反的,他做了非常多的事情,讓品牌在持續在這個時代繼續發揮影響力。結束紙本的發行,或許就是面對傳播技術的改變,在這條路上的一個重要決策。
對於經歷傳統媒體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痛的事情。我自己也經歷過蘋果日報全盛時期的年代,看著星光三班上「頭版頭」時,一大早興奮的跑去便利商店買報紙的讀者。若以一個純粹讀者的角度,我會緬懷蘋果日報陪我走過的那段青春歲月。但我相信,新聞從業人員,肯定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我們無法否認的是,紙本謝幕了,品牌影響力依舊在。只是當媒體只在網路上的價值只剩下品牌,他的商業模式,人力資源分配,都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是蘋果日報紙本走入歷史的故事,他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而是給這個時代的一個標注。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經歷傳播媒體變遷重要時刻的你,多一些探討和省思的面向。
《蘋果日報紙本謝幕》
電腦數字變大寫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龔成問答信箱】(Q20401-Q20420)
Q20401:
你好龔sir, 有件事想同你分享,就係我終於開始創業啦
我係一位90後(女),幾年前考左個專業牌,可以自己接生意做啦
而且我都已經遞左辭職信,做埋今個月。
最令我開心既,就係今日接到第一單生意,賺7萬蚊,係我打工既2.8倍人工
一直以來,身邊既人都話我唔係創業既材料,包括算名先生、我個ex、佢地都話打工先岩我,話我人脈唔好,話我份人好靜,內向。即使我決定左創業,長輩都會同我講「依家經濟咁差,創業唔係咁好」
總之係有幾盤冷水淋過落嚟,如果俾著係以前既我,我會選擇相信佢地口中既「我」,同埋「認命」。因為我自己都覺得自己冇人脈,又內向,真係唔岩做生意。
不過近年來我接觸左好多唔同既資訊,開始接受「自己可以創造自己既未來」「我追求創業既路上係冇阻礙,唯一阻礙係自己」,而且每當我感到沮喪,我都會睇返呀sir既video「選擇做自己」「唔洗理其他人講咩」「要聽意見,都要聽一個成功人士既意見,唔好搵個根本唔識創業既人既意見」
老實說,以前份工唔係我鍾意做既事,但佢可以幫到我搵錢,我會繼續用 價值投資既方法,令我早日財務自由,同埋建立好事業,他日可以交俾其他人為我服務,成為我既被動式收入,咁我可以抽多d時間照顧我既未來家庭,花多d時間做運動,好好愛錫自己
龔成老師:
太好了!恭喜你!
我記得我辭去銀行工,出來做全職投資者,當時都好開心。
雖然驚,但明白方向正確,所以要踏出重要一步。
我相信你找到自己正確的方向,你一直在這方向努力就得。你講得正確,我地唔好理其他人,因為大部分人,都會對創業、做自己,會給你負面的評價。
其實,這世界真正成功的人只是少數,可以問一般人意見,我地不會得到最好的建議。
總之,做自己係最好的,我期待你不斷給我好消息,加油!
------------------------------------------------
Q20402:
睇成哥既書 知道你都係一個重視錢既人 想請教下成哥見到1211由2xx 蚊去番1xx 蚊 時金錢無左1部分, 會用咩心態去對待,好似成哥你千萬身家, 這個上落落差應有過百萬, 點樣先可以令自己心境平和d 去看待件事呢?
我都好想好似成哥咁財務自由,但眼見自己大部分既錢都靠人工儲到多,投資多數輸,令自己有感唔投資仲可以儲多d 錢,但同時明白確實輸通棖。
龔成老師:
比亞迪(1211)股價大上大落,因此一定要平常心面對股價,過往我經歷過佢由$88跌落$12。
我地要好平常心,唔好成日心掛掛股價,唔好成日睇股價,唔好成日計自己有幾多身家。
因為所謂的股價,只是這刻市場的二手成交價,如果我睇好的是企業5年後、10年後的價值,根本不用在意這刻的股價。
你可以觀察全球投資最賺錢的人,例如巴菲特,佢地都是長線持有,平常心對待短期股價,這一點你一定要做到。
如果你過往投資輸多贏少,不如用月供股票的模式,長期累積財富,會比較適合你。
------------------------------------------------
Q20403:
你好龔sir!有留意你分享唧。我想問現手上股票組合,吉利4000股31.6入嘉里物流1500股25.05入,信義光能4000股20.5入我是新手
還有小米2000股29·8入,3067入1600股21.28入藍月亮3000股17.6入我價太高入咗
希望老師可分柝一下嗎?可以長線投資。
現在投資大約40萬。如果老師有時間可以給我分柝一下。感謝您
還是沽出那一只股票
轉盈富基金好呢?
龔成老師:
現時你持有的,基本上都是有質素的股票,你可以長線投資,雖然部分股買入價少少貴,但只要你不是過份集中某一股,問題不大的。
不過,你組合潛力股類別較多,如果你本身年齡較大,又或風險承受能力不太高,可以考慮轉部分到較低風險的股票。
但如果你能承受風險,可以保持,但日後再有資金買入股票時,要建立更平衡的組合方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
Q20404:
龔成老師您好 想問一下爲何你那麽推薦盈富基金?
還有長期持有的定義是不是就算怎樣跌也不用理會?還是跌到一個低位賣出止損等趨勢回好在買入(這個動作維持長時間)?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因為盈富(2800)這是一個「平衡組合的工具」,當中有55隻成份股,對股票組合有平衡作用。
盈富不是高增長的項目,但就我過往做了10年銀行及證券行的經驗,比起散戶自行選股(輸錢),投資盈富有基本的增值,反而是更好。
因此,可說是一個平穩增長的項目,因此適合大部分散戶的。
所謂長線持有,是指一個大方向,當中都有可能進行賣出的。
例如當盈富升到貴的水平,就可以部分賣出。
又或盈富質素明顯轉差,就算下跌都要賣出止蝕。
------------------------------------------------
Q20405:
成哥你好,請問你除左金莎,比亞迪,小米,必瘦站,福壽園之外仲持有邊啲股而又值得推介的呢?
我對你的股票分析能力非佩服亦好有信心,我目前有少量資金,想從你已持有的股票之中選擇一隻買入。
如果可以的話請告訴我等我可以參考一下。另外,你認為有邊一啲行業將來的盈利能力會比較高?感謝
龔成老師:
上述的股票,我都會長線持有。
另外,你可以考慮中生製藥(1177),當我地分析時,要用長期的眼光,不要停留在這刻的情況。
中生是潛力股,人口老化令佢長遠有唔錯的增長,無論是政府投入的行業資源,又或是人民生活質素令可控制資金上升,都令人們更在醫療方面投入更多。
佢已建立一套完整的商業系統,有多個已賺錢的藥品類別,同時毛利高,可以不斷將錢投資在新藥裡,這模式運作很好。
但這類藥物企業,難免有一點風險,因此要久不久檢視,中短問題不用理會,但如果有一些核心性的問題,就要再全面分析。
就這刻來說,這股可以一直持有,因為商業模式理想,高回報,不斷再投資令股東利益快速增長。加上睇翻佢的業績,保持增長,這令企業價值有實際的上升,令股價得以支持。
現價合理區中上部,有貨可持有,分注或月供可以,這股可以長線持有的。
另外,安碩恒生科技(3067),同樣有長線投資價值。你都可以考慮。
這基金追蹤恆生科技指數之表現,而恆生科技指數,都是一些有質素的潛力股,例如阿里(9988)、騰訊(0700)、小米(1810)、美團(3690)等的新經濟類公司,長遠有潛力。所以有長線持有價值。由於基金有30隻股票,比起單一股票,風險能減低。
不過,現價都唔平,大約在合理區頂至略貴,因此,這刻不能大注投資。最好的策略,就是月供,或自行分注小注慢慢收貨(例如每月買一次、或2個月買一次),總之慢慢入,不能用盡現金,原理如同不斷儲貨,這樣就能平均買入價,減少風險。然後就長線持有。
------------------------------------------------
Q20406:
老師。本人30歲 想1年能儲到100萬
我月薪$40000
每個月能儲2萬
我應該 怎樣投資
現有10萬現金
我常常聽你講月供盈富基金 點解呢
請老師幫幫我理財
及現有300股呀里
1000股小米
龔成老師:
你這個年齡,是財富增值的黃金時期,要好好把握,盡你一切的力量去儲蓄、投資、學投資知識。
現時你持有的股票,都是有質素的,可長線。
盈富(2800)這是一個「平衡組合的工具」,當中有52隻成份股,對股票組合有平衡作用。
盈富當然不是高增長的項目,但就我過往做了10年銀行及證券行的經驗,比起散戶自行選股(輸錢),投資盈富有基本的增值,反而是更好。
所以,我一般會叫網友,以盈富作中心,加上其他股,這就是一個穩中求勝的策略。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小注好了。做月供股票,每月$10000。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4000。
另外再加幾隻(每隻$20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比亞迪(1211)、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部分要等回少少先入。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20407:
感謝老師,平安好醫生賺緊唔少
老師瑞聲$35先係合理價中部?
現價合理頂?
龔成老師:
太好了!平安好醫生(1833)值得長期持有的!
瑞聲科技(2018)不差的,本身有一定的規模與技術,長遠發展正面,不過,佢增長力不是好強,只能視為平穩增長類別。
$35合理價中間,現價合理區中上,大約是,可以分注投資,長線持有。
------------------------------------------------
Q20408:
老師,我做緊中國鐵塔0788嘅企業評估表,當中有一啲數據有疑問,煩請賜教。
中國鐵塔嘅流動資產遠低於流動負債,但計埋非流動資產又遠勝於非流動負債,整體嚟講係正數,但分開嚟睇,佢算唔算係現金流低而影響營運呢?
我做到資產負債表分析嘅現金嗰一part,應該點樣去演繹呢?中國鐵塔算唔算係資產型企業?
龔成老師:
你說得正確,中國鐵塔(0788)的資動資產少過流動負債,因此這方面我地會扣左分。
我地會首先唔理非流動資產,只集中計算佢流動情況,以了解佢的流動性,這方面的確唔算好穩健。
但不代表這企業會倒閉,我地可以從另一角度分析,如果你睇郵佢過往的「流動資產淨值」,會見到佢每一年都是負數,即是與你現時見到的情況一樣,但你見佢多年來都無事,營運正常,反映佢的財務情況就算如此,也不會倒閉,這是由於佢的客是3大電訊商,現金流十分穩定,對佢來說流動性風險不高,你會見到佢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保持理想正數。
因此,這不代表佢會有問題,只是我地從投資者角度分析,知道佢風險度高左。
另外,中國鐵塔算係資產型企業。
------------------------------------------------
Q20409:
龔sir 我看到新世界發展 市盈率是82 身為一間地產公司 82市盈率如此之早是什麼原因? 看了財報也看不明白 是因為合了股的原因嗎? 可以幫忙分析嗎
同時 我想最近有留意 愛康醫療和中遠海控 你認為兩只都是優質股嗎?
因為愛康醫療是做3d骨科的 相信長遠都是有發展的 加上他是首間中國商業化的品牌公司 有一定的護城河 也有定價力 因為身為病人和醫院角度 一定是買最好的 所以多貴也會買 這想法有問題嗎?
中遠海控 是因為我看到海豐國際跟他相比之下 似乎是低股了 加上拜盈上任 相信是會利好 中美關係又會緩和 長遠或中期內應該是不差的?
我投資中遠海控這種追落後的想法是有錯嗎?因為有些行業 往往是贏家全取
龔成老師:
新世界發展(0017)有兩個因素出現這情況。
第一,這類有「物業重估」因素的企業,你在分析市盈率時,要作出調整。
例如佢一年盈利$10億,而物業重估有$90億,就會令到佢盈利變成$100億,市盈率數字會變細左。
第二,因為疫情因素,企業中短期的盈利大跌,盈利數字變得好低,令到佢市盈率數字變大左,比起正常情況大左好多。
愛康醫療(1789),以長遠業務分析,正面的。
佢以「愛康」品牌從事設計、開發、生產及銷售骨科植入物,並專注於髖關節及膝關節置換植入物。
睇翻佢的資料,佢的產品包括用於初次手術的骨關節植入物,以及為置換、修復或升級前次手術的植入物或部件的翻修手術而專門設計的骨關節植入物。都是有前景的業務。
這股業務不差,有增長潛力,盈利增長,這反映企業有實際的價值提升。
不過,這股經常處於少少貴的水平,投資時要考慮價格風險。
中遠海控(1919)主要從事提供集裝箱航運、集裝箱碼頭管理與經營服務。
整體的質素算是不過不失,雖然在行業有一定的規模與優勢,但行業整體的賺錢能力無過往咁強。
經濟好轉會對佢有利,因為始終是對經濟較敏感的行業,現時的股價已反映相關利好因素。預佢之後只能平穩增長,未必是高增長類,現價合理。
------------------------------------------------
Q20410:
龔sir,我見你提及1357,但我見佢呢3年既毛利同收益都減少緊,點解會覺得佢潛力既?
Zoe Lam
同埋見股東應佔溢利係連幾年負數,所以吾太明
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美圖公司(1357)近幾年的虧損,正不斷收窄,你唔能夠單睇財務數據,要配合佢業務分析,佢過左最差時期,現時慢慢向好。
佢主要從事提供在線廣告及其他互聯網增值服務;以及開發、製造及銷售智能硬件產品。
見佢財務數據改善,這企業仍有發展力,有長線投資價值。不過業務變化始終大,不建議大注投資。
------------------------------------------------
Q20411:
想問 VOO 同QQQ 咩價位會便宜?
我見呢兩隻由之前到宜家都一直上升,其實係咪之後下跌機會不大?
QQQ 同3067 相比,邊隻會優質啲?
龔成老師:
VOO現價已在合理區中上部至頂,要跌3成以上先算平。至於QQQ,已在合理區頂至略貴,要跌翻4成以上先算平。所以,如果投資,要用月供,或慢慢分注模式去入,唔好一次過入,就能避開風險。
無人知佢地會唔會跌的,我地只能從投資值博率角度考慮,平衡風險。
安碩恒生科技(3067)同樣可長線。
這基金追蹤恆生科技指數之表現,而恆生科技指數,都是一些有質素的潛力股,例如阿里(9988)、騰訊(0700)、小米(1810)、美團(3690)等的新經濟類公司,長遠有潛力。所以有長線持有價值。由於基金有30隻股票,比起單一股票,風險能減低。
不過,現價都唔平,大約在合理區頂,因此,這刻不能大注投資。最好的策略,就是月供,或自行分注小注慢慢收貨,原理如同不斷儲貨,這樣就能平均買入價,減少風險。然後就長線持有。
QQQ就美股,3067就中資股。我相信10年、20年後,中美都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因此都可以考慮,無話邊個一定較好。
------------------------------------------------
Q20412:
老師,楓葉教育近期盈利率下跌,負債率高企,但它是因為疫情影響,以致幼稚園倒閉、留學生下跌、夏令營取消。
我看這些因素都會因為疫情過去而慢慢重回正軌。
現在是不是一個投資的好時機?但負債率提升左咁多,我有D 15、16。
龔成老師:
楓葉教育(1317)不是無質素的,但教育類股票增長力比過往略有減慢,加上政策因素,成為不確定性,始終市場都會擔心之後不少有甚麼政策。
佢的賺錢能力,確的有影響。
睇翻近幾年,教育行業的政策,中國政府都有少少偏向收緊,無論在學費收費上及發展上。
由於市場擔心企業之後的增長力,令這股的股價較弱。因為佢過往曾經增長不差,但在政策風險下,最影響的不是現時的業績,而是之後的發展,令增長力減慢。
以一間平穩增長的企業來計,近期都算合理價中下部,但就唔建議投資太多,始終政策風險難估,但都算有質素的。
另外,再加上你上述所講的因素,都令佢中短期不利,不過,我地最重要是分析企業的長期情況。
整體來說,這股仍是有質素的,中短期會弱,長遠會好轉,但好轉後都不能預期是爆升類。現時股價合理,投資價值都有,但就要控制好注碼。
------------------------------------------------
Q20413:
老師,1 發覺尋找優質潛力股真的頗有難度,請問有冇更快及更有效的方法去搵?
2. 老師最近又有冇搵到新的潛力股可以參考一下?
龔成老師:
1)你可以睇《選股勝經》,有具體教你選股方法。
我地要比市場早一步去找到優質股,就要用自行選股的方法,例如股票班所教的5大選股法,我會利用這些方法,快速選「有可能成為潛力股」的股票,然後再在當中睇下邊D較有機會的,再深入分析。
選潛力股不易的,無話特快的方法,要花時間,但可以找到的。
2)有兩隻風險類潛力股:雷蛇(1337)、美圖公司(1357),見佢財務數據與發展正改善中,不過,仍有一定的風險,我仍然未能完全確定佢地的質素,只見發展已過左最差時期,這些股投資要控制注碼。
------------------------------------------------
Q20414:
老師,有事想請教你,我係一個行動力強的人,呢個性格有好有唔好,有時我決定買入一隻股票長期持有,諗好等佢回調後買入
自己亦會設想好合理價格,但當佢越升越有時就會忍唔住入,經常破壞自己設想好價格,我應該要如何能培養好耐性,可以遵守設定好嘅規則呢?謝謝
龔成老師:
你只要用紙筆寫低投資策略就得。
我在股票班裡,都會派一份6頁紙的「企業評估表」,當中除了要學生在買入股票前,要仔細分析企業外,亦要完整去填寫投資策略。
佢地要在買入股票前,填好「投資策略」,即是甚麼價入市,用怎樣的投資策略,月供?分注?一次過入?總投資金額多少?
你可以參考這些方法。
------------------------------------------------
Q20415:
龔sir,如果我想先睇你著作,應該睇邊本先?
<<80後百萬富翁>>? <<50優質潛力股>>? <<財務自由行>>?
另外,月供為:
2800 (盈富基金), $3000
2382 (舜宇光學), $2000
2318 (中國平安), $2500
388 (港交所), $2500
可以嗎?
龔成老師:
《80後百萬富翁》是最入門的,你可以睇這書先。
月供部分,有質素的,你可以進行,長期就得,就算部分股現價唔平,但長遠始終不面,你可以長線的。
最重要是長期,以及你每月仍有一定的現金剩。
------------------------------------------------
Q20416:
1211想買,但都是放棄,太高喇
如果長城汽車及吉利,邊一隻值博率較好?或應買邊一隻?
另外,點睇992
謝謝你,祝你身體健康!
龔成老師
你可以考慮吉利(0175)本身的質素不差,擁有一定的銷售網絡及品牌,不錯的市場策略及定位,而又能把握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的機遇。
長遠來講,佢的品牌與發展在中國仍理想,2018年,吉利透過旗下海外企業,動用超過$500億人民幣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股份。由于戴姆勒股權結構分散,所以吉利已經成為了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這不單有利佢有中國發展,同時長遠,可能加快了海外發展速度。
現時價位在合理區頂,甚至有少少貴,股價波動,有貨可長線。最好回少少,或這刻小注等跌再加。
另外,你亦可考慮GX中國電車(2845),這基金的目標是追蹤Solactive中國電動車指數NTR「相關指數」表現緊密相關的投資回報。
持股中最重就係比亞迪A股(002594),中國因為能源問題,長遠一定要發展電動車,這是大方向,故此股有一定投資價值。
由於近期不少車股被炒起,此股現價略貴。無貨可以現時入少少,到有明顯回調才再慢慢加注。
潛力度是有的,但會比較波動,如投資宜慢慢分注,可長線。
至於聯想集團(0992),都是有質素的企業,但增長力不算好強,產品的競爭大,如果講個人電腦市場,過往多年來價格都無乜上調。
近期因為疫情,需求大左,所以整體正面,發展力都提高左。
長遠都有發展的,始終有些業務都有增長力,整體是平穩增長型,但未必是高增長,現價合理區中上部。
長遠都是正面,但要睇疫情過後,真正的市場情況。算是平穩增長類,但不是高增長類。
------------------------------------------------
Q20417:
龔sir,最近的大上大落的環境令自己覺得組合升得太慢,想更取得更高回報,有小小想急追科技股。
大型科技港股可像只有9988在合理範圍,其他的都太瘋狂,但好多人都說升市莫摸頂,令我想為手上1/3的現金有所增值。提外一話,應怎樣為一個指數作出估值評估呢?
龔成老師:
高增長股當然是吸引的,特別是你會見到身邊可能有人,買這類股而大賺,但我地都不能無視風險,我20年前投資科網股,正正見到這情況,美股的納指,升到5000點當時歷史高位後,因科網股爆破,而跌翻去1000點,要過左15年後才上翻5000點水位。
你會見到大市是可以跌8成的!
我並不是說現時會出現這情況,但我地投資,一定要明白這點,所以,最好是建立平衡的組合,新經濟舊經濟股都有,新經濟股不能太過多。
不過,部分新經濟股的確有實力的,所以我地要從「質素」去分析,以分注模式去入,同時留一定的現金,你唔好用現金用得太快。
至於估值,新經濟股是難的,因為「預期因素」是核心,例如之後的銷售、盈利等,利用這作為基礎估值。但估值出來的數,不能盡信,只作參考。
------------------------------------------------
Q20418:
老師,以往MPF均選增長力高(高風險)基金,已經升了30%,現年44歲,是否應該先將部分/全部基金轉移到保本或低風險基金?
龔成老師:
強積金會以「年齡及個人的風險度」等因素,作為整個配置的大方向,年輕時進取,中年平衡,年長保守,這是大方向。
至於市況,可以作為小調節。
如果你過住100%集中在進取,現時你44歲,加上大市升左,你可以部分轉到較平衡的基金,但就不需要全部轉。
由於44歲仍有增長力,因此不用轉到保守,只要部分轉為平穩型類別就得
記住,強積金不會轉來轉去,而是長期的調整。
------------------------------------------------
Q20419:
龔sir 本人26 剛買左6百幾既樓 放租
預計4年後 再儲多120萬 加上家人可能會有150萬資金給予
到時想換同區一線900幾既樓 之後先再儲錢投資
定換800幾既樓 留有資金投資但咁好大幾會會 養車玩
投資角度邊個好?(單身 無家庭負擔 同家人住)
換左樓有機會自住
龔成老師:
最好當然是股樓平衡,物業是資產項,你當然可以持有,到日後換樓,如果用盡現金及借貸,而你又無股票,就是將所有財富都集中在一個物業,這就會出現集中風險。
比較好的做法,當然是物業、股票、現金都有,股票的增長力較快,流動性較強,你在財富配置上,有一定股票較好。
加上你日後可能自住,如果你全部資金都投資物業,你就再無資金利用股票增值。
當然,如果你日後換樓,好想轉$900萬,另一個方法,就是不要太急做這動做,令你做到時,可以留有部分現金及股票。
你26歲,是財富增長的黃金期,要好好把握,同時投資較有增長力的項目。
------------------------------------------------
Q20420:
龔sir, 有點概念的嘢想問。如果買入了某隻股票,但股價跌了例如多過5%甚至更多,其實係咪都無需要沽出,係點判斷是否需要沽呢?
但,驚唔驚升唔翻上來呢?
龔成老師:
我持有比亞迪(1211)12年,過往見過佢由$88跌到去$12,我都一直持有,有10年佢的股價都只是$40-$70,我只是一直持有,間中見佢跌得多加注,到近一年先大升。
如果你用跌5%就賣出,你會錯過了比亞迪、港交所(0388)、騰訊(0700)這些大升股。
我地最重要,不是睇短期股價,而是睇「企業的長期價值」「企業質素」。
只要企業有質素的,你就值得守,甚至加注,如果無質素,就算蝕都要盡快走。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電腦數字變大寫 在 請問imac鍵盤數字鍵可以固定半形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 我打完中文要換一下英文然後數字又要改一下半行既然要切換哪我又何必花三千多買鍵盤(沒有事前做功課的錯誤)剛剛去搜尋...(Mac桌上型電腦第1頁) ... <看更多>
電腦數字變大寫 在 電腦白癡學電腦-06-Shift、Caps Lock、Num Lock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