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35] 細說分鏡 Vol.1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59
🖍攝影,表面看到的是藝術,裡面隱藏的是技術
🖍技術,包含了所有攝影中,每一個基礎的觀念與經驗的累積
記得十幾年前開始學攝影,那是學校課程的一門必修課,上課的同學不管你有沒有相機,反正你就是想辦法去借到、買到一台相機,或是跟分組同學一起共用一台相機,36 張照片一起分擔費用,還能省點錢,當時真的光把一些基本的觀念學完,確實是花了 12 堂課的時間。
🟥拍一張照片要多久
拍一張照片要花多少時間? 不是從觀察開始,而是按下快門後直到看到照片前為止,前後要花上多少時間? 最快…,你覺得可以多快? 這問題我在自己的課堂上問過不少學生,幾乎沒有人能答到「最接近的答案」
🔺三天? 五天? 七天? 還是一天,都不是,答案是約 3 小時。🔻
一捲底片差不多拍 36 張,而你裝好後也不會一直胡亂的按快門,而我快的話,差不多也要個把個小時才能把一卷底片拍完,這在當時已經算很心痛的速 – 因為貴哪,快門聲就像是從破掉的錢包,掉出硬幣砸在地上的聲音,從第一張開始拍到最後一張照片結束,快速的取出底片,此時你背對相片館轉身前進,對著老闆說「我要快洗」,這個快洗…,差不多要 60-90 分鐘不等,由於要特別洗你這一份底片,工錢、料錢與時間都特別的貴,前前後後算下來…,自你按下第一次快門直到看到成品照片,也真的差不多約 3 小時左右,當然,有人還可以更快一點。
🔺撰文的今天,需要多少時間? 3 小時不到,甚至還不用 3 秒,1 秒不到的時間,你就可以在相機螢幕上看到剛剛拍的好不好,用上述相同的心情拍完 36 張,「最快看到照片的時間」依然是 1 秒,按下快門後,每一張照片都花不到一秒的時間就能看到。🔻
🟥學習的時間
記得第一個攝影作業,是正確的將曝光三元素給適當的拍出來,我記得那時我在找會動的東西做練習,跑到了圓山兒童公園,拍攝裡頭的旋轉木馬,忘了當時快門是使用多少,最後的結果是無法「凍結」旋轉木馬上頭,以及坐在上頭的人們快樂的表情,然後再用一周內的時間,重新、重拍練習,直到這項練習 PASS。
現在使用數位相機就快多了,從十幾年前還身為學生,到現在變成學生的老師,在教導這個作業時,相同的要求,卻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當學生按下快門,立馬檢查照片…
「快門速度不夠,重來」
學生再重拍一張
「還是差一點,再來一次」
學生再摸著相機,再重新調整更適合的快門速度
「這樣子就對了,下次記得要照這方法練習,而不要死背答案」
這樣子一來一往的動作,大概…,最慢 10 分鐘就可以學好單一練習,比起我第一個練習的作業,花費數天時間,快上了不知數百倍之多。
🟥技術的定義
每學一個新的觀念,當你用相同的模式一試再試,仍需花上不少時間,但也比過去使用底片相機快上不少,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直到熟練。 同樣的一個練習,拿到不同主題,考慮的重點順序、重心又不同了,又再重複練習,直到真的練到「精髓」,我想這時可以說 – 嗯,技術已經熟練了,就算遇上陌生、第一次接觸的場合,也不容易失敗,也不會拍的讓自己失望。
到底「技術」的定義該如何定義,我還是喜歡引用維基百科裡頭的說法,比較讓大家較有討論上的共識:
🔺「技術可以指人類對機器、硬體或人造器皿的運用,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廣的架構,如系統、組織方法學和技巧。它是知識進化的主體,由社會形塑或形塑社會,如電腦等新技術的增生使人們相信技術是社會進化的決定性力量。換句話說,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
「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這句話來解釋討論攝影中最有趣的一段話,當我們學習攝影,從基本的曝光到創作,每一個動作與環節,我都認為包含了非常多的「技術」在裡頭,當我們熟練每一個技術後,這「技術能驅動改變」我們,產生一種「動力」,讓我們能組合攝影裡不同的變數,去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影像可能。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藝術的定義
🔺「藝術,指憑藉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也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是的,書讀得不多的我,在我辭窮的字典裡,維基百科總是我偷懶下依賴的來源。
藝術百百種定義,若以上述的定義裡,我留意的是「技巧、意願、 想像力、融合、平衡」這幾個關鍵字義,雖然無法確定裡頭的「技巧」是否為「技術」,但我認為我們暫不拘小節將技巧等同於前面所說的技術。
🔺細看「藝術的定義」他包含了「創作、分享」二個階段,同時藝術是個「過程」,既是創作的過程,也是分享的過程,當然我們難以透過無形的事物憑空用電波在大腦間傳遞,在我們攝影藝術「創作與分享過程」最具體的結果,自然是表視在具體的影像照片,好讓我們溝通有個開始、基礎與焦點。🔻
🟥攝影藝術
藝術定義中「……將個人或群體體驗 “沉澱與展現" 的過程」,進一步我會這麼定義攝影藝術:
🔺攝影藝術也可說是「個人技術的熟練,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 後,透過自身的意願、想像力、經驗加以融合,創作出影像的過程,並且具體表現在 “照片作品等具像物體上”,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
我會這麼解釋「攝影藝術」這個名詞。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精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做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熟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技術與藝術班車
外拍最常遇上學生的問題之一「面對這場景,光圈 (或快門) 該用多少?」,這是常見的問題,也是奇怪的問題,這問題不該問我才對,應該問問你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作品呈現」。
但這只是個外拍練習,總不會一開始就將初學學生拉到「藝術創作」的層次,我還是會說「想想光圈是做什麼,快門又是做什麼,上課都有提到」,提示一下,學生通常還是能拍出基本的作品出來。
藝術表達前,技術一定先到位,在技術培養熟練過程,同時也在觀察藝術創造的元素,技術到藝術不是一趟單行票班車,而是來來回回的過程,透過技術熟練,來欣賞、了解藝術是如何創作產生,再透過藝術的欣賞過程,回頭看看自己技術哪裡的欠缺。
在我看來,太多數的人,自認基礎觀念學會了,就一直朝著藝術創作猛衝,卻鮮少有人帶著回程的車票,坐回攝影基礎起點站,重新的想想那些攝影變數下,還能擁有什麼樣的可能,再買張車票重新朝著藝術創作出發,這也是我對現在攝影風潮下,我自己對「我自己」的反思。
🟥生命體驗的沉澱
也許我們太在乎如何讓一張照片富有可看性 (精采的構圖)、故事性 (一張照片千言萬語),只想快速拿著相機跨越了「技術、藝術之間的交集」這困難一關,想要用最快的方法達抵達「終點」,也就是一張讓人讚嘆連連的作品,然後再繼續重複下去。
在藝術的定義中還有一段話讓我非常在意「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一張作品必定是個人生命體驗的「沉澱」,這個「沉澱」真的需要時間、歷練,急也急不得,無法像自底片攝影過渡到數位攝影,彈指之間就能見到作品那樣神速,而我自認這方面我依舊欠缺,我自己也在追尋著「我認為攝影之於我生命的關係解釋」,一直找不到好的解釋,或許這追求的過程,就是為往後作品不斷堆疊的必經之路吧。
🔺最後還是想提醒自己,「攝影藝術下的照片作品,它只是個過程,不是結果,包含了 “創作” 以及 “分享” 的過程」,若要再多說一點,照片的生命不是自按下快門後就走到終點,應往外延伸,如何與他人分享情感與意義,這是攝影藝術觀念裡,作為一張「攝影下的照片作品」的定義。🔻
另一方面,技術與藝術間不是個單程車票,不是一路抵達終點就結束,這是來來回回重複的旅程,在途中同時堆疊自己對攝影與生命的體驗,當拿著相機,走了無數的路、拍了無數張的照片,此時是該停下來、看看自己與他人的作品,聽聽他人的意見,與最要的「心裡的聲音」。沉澱後再重次出發。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燕秋老師教學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何在Google Meet中分享電腦音源之方法 (更新)2021.05.31(分頁只能分享網頁) 近來很多老師詢問如何在Google Meet中分享電子書的音訊(或電腦中播放的音訊給學生),除了購買混音器(硬體設備,可以將輸出的音源整合麥克風及電腦音訊)之外,只有二個方式可以分享音訊給學生。 1...
電腦螢幕共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防疫期間在家大家應該都看了不少好片吧!?
所以今天我真的要來好好感謝一下我們防疫期間的好夥伴「中華電信MOD影劇全享包」~
(照片為示意圖,為了跟電視合照才拉近距離😂)
疫情期間剛好又遇到暑假,全家每天待在家雖然還是會安排很多親子活動,但在家唯一能看到的風景就是影集或電影裡面的美景,所以我們在這段期間真的在MOD裡看了不少好片~像是…
玩命鈔劫、拆彈專家2、蠟筆小新電影版、永生戰、哆啦A夢2、二分之一魔法、尋龍使者拉雅、加州大地震、大發不動產、直到瘋狂等等…
再加上老婆懷孕的關係,我們原本的約會行程也都要調整為比較靜態的,但唯一不變的是…晚上趁妮妮睡覺後,我們兩個就…嘿嘿嘿🤭,偷偷爬起來在MOD裡挑選一部好看的電影或韓劇,享受兩個人的甜蜜時光,像最近有「殭屍偵探」這種有趣又刺激的韓劇很適合兩人的約會時光觀看😂,(噓🤫 不要跟妮妮説我沒有找她喔)!!
而且老婆懷孕還有一個很大的改變,就是…突然愛上看猛獸型刺激恐怖的電影,不知道這跟懷男寶有沒有關係😂,但還好在MOD影劇全享包裡面什麼都有,不僅有老婆的「舊愛新歡」韓劇跟恐怖片,也有適合妮妮看的卡通以及我喜歡的動作片,所以不論是電影、戲劇、卡通(包含動漫及兒童適合收看的類別通通有)、紀錄片或是古典音樂,眾多影片主題,讓全家大小都可以找到各自最愛的影音內容,也能共享最佳親子時刻!!
不過還好妮妮喜歡看的動畫或卡通像「哆啦A夢2」這種都比較溫馨,陪妮妮一起看真的比較放鬆,才不至於讓我每個晚上天天都做惡夢🤣🤣
還有一個我覺得很方便的功能,就是可以多螢幕觀賞,除了電視之外,也可以在手機、平板、電腦上收視喔。
當然用大螢幕看劇或電影舒服又有臨場感,但有時候我在煮飯或洗碗,甚至幫老婆洗頭時還可以一邊透過平板用MOD APP看片或聽音樂,也完全不無聊~
當我自己一個人在客廳看自己喜歡的電影,老婆跟妮妮也可以用筆電舒舒服服的躺在臥室看喜歡的影集或動畫,多元的影劇內容真的符合我們家每個人的愛好~
大家趕快一起來看看,然後告訴我你們喜歡的內容,我要再來找時間把好看的電影、影集、劇一次看個夠:
https://reurl.cc/j8xE8q
還有一個很酷的,我發現紀實裡面有4K的影片,不管是小動物還是風景都栩栩如生,很適合我們一邊看一邊野餐😂😂😂
MOD影劇全享包不論是強檔電影、超夯戲劇、熱門卡通、4K紀實或古典音樂...全家愛看的全都包,通通有,真的是滿足全家最完整的影視服務選擇!
#MOD影劇全享包 #MOD #5大熱門包月影片一次看到飽
電腦螢幕共享 在 小羊老師 T.M.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給的陪伴,和孩子需要的一樣嗎?」
-
前陣子因為居家防疫的關係
孩子與家長一起待在家的時間
一下子變長好多
有家長在與我閒聊時
提到了長時間相處時的困擾之一
─孩子的陪伴需求
「老師,我真的很努力陪她了」
「可是妳知道嗎?不管我陪她多久,只要我一離開去做自己的事,她又會跑過來,一直要我陪她」
媽媽嘆了一口氣:「這樣我真的很難做事」
「我已經很努力兼顧了,但感覺我不管花多久時間陪翎翎,她都覺得不夠」
「媽媽辛苦了,這樣真的好累好無奈」
我一邊同理著媽媽,一邊好奇的提問
「媽媽通常是怎麼陪伴翎翎的呢?」
「怎麼陪嗎?」媽媽愣了一下,想了想
「就看她在哪裡玩,我就坐在她旁邊用電腦工作啊」
「但她如果叫我,我還是會先停下來回應她,再繼續工作」
-
此刻腦中浮現的畫面,讓我聯想到
過去某次從捷運出站時
看見有位貌似四歲左右的女孩
她微拉著婦人的衣角,落寞的看著她
婦人始終沒有望一眼女孩,眼睛直盯著手機
面無表情,站了有五分鐘左右
「是找不到路在看Google Map嗎?」
當我準備向前詢問,是否有我可以幫忙的地方時
我瞥見了婦人的手機螢幕 ─ 遊戲
她正在打遊戲,畫面看起來戰鬥正白熱化
「媽媽,陪我」
原來是女孩的媽媽阿
女孩拉了拉媽媽的衣角,始終望著媽媽的臉
媽媽煩躁的嚷了句:「我不是一直在妳旁邊嗎?」
女孩黯然而沉默,拉著衣角的手抓得更緊了
她的眼神依然停在媽媽的臉上
而媽媽的目光,則依舊留給了手機
-
回到與翎翎媽媽的對話
媽媽透過「人在旁邊」的方式陪伴
需要時也有適時的回應
為什麼翎翎還是一直覺得不夠呢?
是因為時間太短嗎?
但媽媽有工作需要兼顧,也需要有個人時間休息
要做到全程陪伴,真的太嚴苛了
但,還能怎麼做呢?
-
🌟也許比起聚焦在時間長短
🌟「陪伴」更重要的是
🌟「人在心也在」
我們可以一起靜心回顧
從有記憶以來
覺得自己有被好好陪伴的時刻
是什麼樣的狀態?
是對方與自己合力完成一件事嗎?
是對方給自己一個深深的擁抱嗎?
是對方靜靜坐在一旁,專心傾聽自己的發言嗎?
不管是哪一種
似乎都有一個關鍵共通點
那一刻,對方讓我們明顯的感受到
他的注意力一直放在我們身上
他能與我們此刻的情感、想法有互動
我們共享著此刻的所有
同理,孩子需要的陪伴
❤️是重質而不見得重量❤️
陪在孩子身邊的我們,心也有同時感受著孩子嗎?
待在我們身邊所擁有的安穩感
是因為感受到我們「人在這裡」
還是因為我們與孩子在此刻「眼中只有彼此」呢?
如同溝通技巧所提
與人交談時,透過眼神友善專注的對望,能讓人覺得被尊重,被認真相待
因為好好感受過,自己被溫柔且重視的相待
「自己是重要的」這樣的念頭將穩穩停在孩子心裡
並逐步建立起自我肯定和安全感
把握每一次專注享受眼中只有彼此的精心時刻
便能對孩子的內在力量產生深遠的影響呢!
-
聊完這些後
翎翎媽媽決定
把時間切割得更明確
同時也與翎翎討論
什麼時候是屬於她們的相處時間
每次時間有多長
而這些共識當然也要符合媽媽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
只要是她與翎翎的相處時間
她就會專心的陪著她玩
扮家家酒也好、積木、共讀、畫畫都好
她會參與其中,成為一位有品質的好玩伴
同時,她也會藉由這段時間,更深入的認識翎翎
-
「小羊老師,我發現,其實陪翎翎也是另類的舒壓」
媽媽笑著說:「有種自己也變回小孩的感覺」
「但我覺得最神奇的是,明明相處時間沒有之前多,但翎翎吵著要我陪的次數真的少很多」
「而且之前翎翎的爺爺奶奶來家裡聚餐時,翎翎還跟他們說,我每天都陪她玩好久好久」
媽媽有些驚訝,但語氣裡是滿滿的滿足
看來,人在心也在的陪伴
不僅能將愛分享給對方,也會豐盛了自己呢!
#質感陪伴
#享受當下的每個互動
#感受專注陪伴帶來的豐盛感
#小羊老師TML
電腦螢幕共享 在 燕秋老師教學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如何在Google Meet中分享電腦音源之方法 (更新)2021.05.31(分頁只能分享網頁)
近來很多老師詢問如何在Google Meet中分享電子書的音訊(或電腦中播放的音訊給學生),除了購買混音器(硬體設備,可以將輸出的音源整合麥克風及電腦音訊)之外,只有二個方式可以分享音訊給學生。
1.音訊來源在網頁中:像是YouTube的影片或是影片檔案丟到Chrome中,再到Google Meet中使用共享畫面中的分頁方式,就可以分享網頁式的影音。
2.音訊來源在電腦中:例如我教學時教音樂製作或影音剪輯,想要在軟體中播放音樂時,學生也能聽到,這時分頁的方式是沒有用的,共享畫面使用的為全螢幕分享,此時不是買混音器就是要安裝虛擬音源軟體。
重要!!—虛擬音源只支援電腦Win及MAC都支援,但就是不支援手機及平板
虛擬音源安裝及使用—教學影片
https://youtu.be/gyNl7SCE5tU
虛擬音源—VB Audio
https://vb-audio.com/Cable/
#燕秋老師教學頻道
#googlemeet
電腦螢幕共享 在 暴力 Violencee 生活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終於一試真4K投影機的魅力了?
真的一試回不去⋯⋯
我的銀包在哀號了!
產品資料: ViewSonic PX701-4K
https://www.projector.com.hk/product/viewsonic-px701-4k-2/
原價:$9,999
現優惠價:$6,999跟機享受原廠三年保養
(首50部跟機送出EZCast 2無線投屏器一個)
。真實的 4K HDR/HLG 視覺體驗
。4.2ms Ultra-Fast Input 技術與 240Hz 高更新率,極致遊戲體驗
。自動垂直梯形修正功能與水平/垂直梯形修正功能
。曲面變形校正功能,Projector Warping Tool多點調整
。SuperColor™️ 技術顯示寬廣的色彩範圍
。使用者使用雲端色彩設定檔交流功能,可建立專屬的色彩設定檔並與他人共享
。3,200 ANSI 流明在任何環境下均能呈現明亮影像
。畫面尺寸更大,可達100吋
。內建 USB Type-A 電源輸出 (5V/1.5A) 可用於為 連接HDMI的設備供電
。節能省電 20,000 小時燈泡使用壽命
ViewSonic X10-4K產品專頁
https://www.projector.com.hk/product/viewsonic-x10-4k-2/
0:00 前言
0:37 要介紹的4K投影機
1:25 Subscribe我啦
1:42 買投影機前必須考慮的四點
2:19 投影距離與空間好重要
4:28 擺放位置都要考慮
6:12 投影機用途確定
6:48 240Hz更新率打機畫面實測
9:10 電影畫面實測
11:12 兩部4K投影機買邊部好?
#開燈也能用的投影機 #ViewSonicPX701-4K #ViewSonicX10-4K #投影機開箱
.
加入Discord吹水
https://discord.gg/wMESTAX
.
歡迎合作:vioveevee@gmail.com
.
BGM我都用Artlist.lo
如果你也剛好想訂閱Artlist 希望你可以用我的推薦碼
你會多兩個月的同時,我也能多兩個月!一舉兩得:)
https://artlist.io/artlist-70446/?artlist_aid=VeeVlog_1217&utm_source=affiliate_p&utm_medium=VeeVlog_1217&utm_campaign=VeeVlog_1217
如果你想用任何高質Footage 可以用Artgrid!
https://artgrid.io/Artgrid-114820/?artlist_aid=VeeVlog_1217&utm_source=affiliate_p&utm_medium=VeeVlog_1217&utm_campaign=VeeVlog_1217
-----------------------------------------------------------------------------------------------------
請大家也不要忘記Follow我其他平台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veetravel/
暴力 Violencee 生活誌
Instagram:
vio_veevee
https://www.instagram.com/vio_veevee/
-----------------------------------------------------------------------------------------------------
我的器材兄弟們 My Gear :
相機 Camera-
Sony A7siii
Blackmagic Pocket CInema Camera 4K
Sony RX100IV
DJI OSMO Pocket2
DJI OSMO Action
Insta360 One R
Insta360 OneX2
iPhone 11 Pro Max
鏡頭 Lens-
Tamron 28-75mm F2.8
SIRUI ANamorphic 50mm F1.8
Sigma 16mm F1.4
Helios 58mm F2
Pentax 50mm F1.8
相機外接螢幕 Monitor:
Portkeys P6
Portkeys LH5H
燈光 Lighting-
Aputure COB 120D
Aputure COB 120Dii
Aputure COB 300D
Aputure Tri-8C
Aputure Mini-20
Aputure F7
Aputure MW
Aputure MC
Aputure B7C
滑軌 Slider-
YC Onion Chocolate Mini Slider
YC Onion Hotdog Slider
至品創造 Micro2
航拍機 Drone-
DJI Spark http://a.co/ctrbCuW
收音 Sound-
Comica Boom X-D D2
Deity D3 Pro
Deity D4 Duo
Deity S-Mic2
Aputure A-Lav
Comica Boom X-D
電腦 Editing-
2018 MacBookPro 15" with Final Cut Pro X
Hackinto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