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小孩後,真的會更在意水的品質!
而且邦妮從小就是很愛喝水的小孩!
水有什麼雜質都會被她發現!!
.
在台南真的很常看到加水站~
為什麼會這麼多人勤勞去買RO水呢?
因為南部的水屬於硬水!
而且越往南部~ 硬度越高,
導致家裡熱水瓶滿滿懸浮物跟水垢!
我們家原本只裝傳統三道淨水器和電解水機,
後來兩三個月更換一次軟水濾心才能解決!!
買水或經常換濾心都超麻煩,
而且也不是喝到最乾淨水的解決方案!
.
最近家裡換了櫻花最新的雙效RO淨水器,
無儲水桶薄型機身設計,美觀又省櫥下空間~
採用雙管濾心多層過濾,深度淨化,可安心直接飲用。
機身上有燈號會提醒濾心需要更換,
專利設計一扭即可換濾心~ 不用工具超方便!
.
一機擁有可生飲的新鮮純水,同時提供洗滌用的淨水,
銀色把手出水為淨水,保留礦物質,可洗菜、洗碗、洗水果,
金色把手出水為純水,透過RO膜精密過濾,供新鮮生飲,
一開水龍頭就能現濾現喝到新鮮的純水~
水不只要喝的乾淨,更要喝的新鮮!
我們喝完都覺得比以前的水順口很多,
邦妮也說家裡水變的好好喝~
全家人一起喝新鮮的水,是最美好的事。這就是 #我的新鮮宣言
.
妳的宣言是什麼呢?現在就到 櫻花 粉絲團參加活動,
得到妳的新鮮宣言,還有機會將淨水器帶回家喔!
https://bit.ly/371G6gR
#櫻花淨水器 #現濾現喝 #新鮮才是好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C2食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過年忙錄準備年菜的時間,冷盤是不可缺少的。提前一,二天 把冷盤準備起來,需要時切一切就可以體面上桌了。 ----------------------------------------------- 「營養師的貼心小叮嚀」-by 陳小薇營養師 牛腱分為前腱、後腱、花腱、腱子心以及邊腱,與其他部位的...
電解水 雜質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一篇蠻持平客觀的分析、說明..... 電動車和你想的不一樣:只是炒作?真的會造成缺電嗎?專家一次說清楚(12/30/2020 風傳媒)
"你應該知道的是:豐田汽車社長痛批,電動車若更加盛行,可能造成日本大缺電,此一說法引發外界熱烈討論。如果電動車滿街跑,到底會不會缺電?電動車只是炒作的話題嗎?作者以專業背景解釋,電動車對解決大城市嚴重空氣污染將有顯著成效,但能源轉型困境並未因此紓緩,能源問題人人有責,不能把責任推給政府。"
作者:曲建仲 / 台大電機博士,知識力專家社群創辦人
近年來空氣污染讓大家忍無可忍,溫室效應造成的氣候暖化日益嚴重,讓世界各國政府推出新的碳排放法規,不約而同喊出 2030或2040 年禁售燃油車的口號,許多車廠被迫積極開發電動車,彷彿電動車能夠解決人類的空氣污染與能源問題,豐田社長怒批世界各國政府力推電動車只是炒作,許多人可能認為那是豐田(Toyota)眼見特斯拉(Tesla)股價節節高昇而吃醋,所以電動車真的是未來環保的新希望嗎?事實恐怕和你想的不一樣?
電池的構造與原理
所有的電池都具有陽極(負極)與陰極(正極),基本上都是由陽極(Anode)發生的化學反應產生電子(Electron)與陽離子(Ion),電子流入元件可以推動元件工作,也就是我們所稱的電能,如圖一(a)示;陽離子則經由電解質穿越多孔性的隔離膜到達陰極,如圖一(b)所示;最後陽離子與電子在陰極(Cathode)結合,如圖一(c)所示。
電池的陽極(Anode):是我們所稱的「負極(Negative electrode)」。電池的陰極(Cathode):是我們所稱的「正極(Positive electrode)」。
兩者恰好相反,千萬別弄錯了唷!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會恰好相反來造成大家的困擾呢?因為化學家定義放出電子的叫「陽極」;而陽極放出電子,代表陽極必定帶負電(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所以物理學家稱陽極為「負極」。
不同的鋰電池主要是陰極材料不同
不同的鋰電池其實主要是使用的陰極材料(正極材料)不同,目前最常用的陰極材料共有四種:鋰鈷氧化物(LiCoO2)、鋰鎳氧化物(LiNiO2)、鋰錳氧化物(LiMn2O4)、鋰鐵氧化物(LiFePO4),其中大家常聽到的「三元鋰電池」其實是陰極材料使用鈷鎳錳酸鋰三元化合物的鋰離子電池,其中三元是指包含鈷(Co)、鎳(Ni)、錳(Mn)三種金屬的化合物,而電解質主要是使用六氟磷酸鋰液體,負極材料一般是使用石墨。
固態鋰電池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由於現在的鋰電池所使用的電解質是液體,容易發生漏液汙染、易燃爆炸等問題,而固態鋰電池的電解質是固體,不會因為隔離膜破損就導致陰陽極接觸短路爆炸,而且固態鋰電池的密度和結構可以讓更多帶電離子聚集傳導更大的電流提升電池容量,此外固態電解質不可燃、無腐蝕、不揮發、不漏液等特性,不像傳統鋰電池的液態電解質含有易燃有機溶液,需要降溫、防撞擊、防穿刺等安全裝置。
電極材料與液態電解質容易完全接觸,但是和固態電解質接觸不如液體,造成介面阻抗過高,影響整體電池效能,而且固態電解質製程良率低價格高,仍然有許多困難。日本Toyota公司預計2022年推出全固態鋰電池的電動車,美國Fisker公司為固態鋰電池申請專利,能量密度可達傳統鋰電池的2.5倍,法國Bollore公司已經量產固態金屬鋰聚合物電池,德國Bosch公司收購美國Seeo公司研發固態鋰電池技術,QuantumScape公司的鋰固態電池號稱15分鐘可以充飽80%股價大暴漲,由於廠商投入資源研發未來發展可期。
電動車的普及有賴電力基礎建設
電動車要充電,但是如何充電是個大問題,像Gogoro的電動機車一個電池只有9公斤,使用者可以到電池交換站自行更換電池,但是Tesla電動車的電池重達500公斤以上,只能以定點充電的方式進行,即使目前的規格要求在1小時內完成充電,使用者是否能在加電站等1小時卻是個問題。
如果必須把車開回家在停車場充電,最大的問題是目前的電力基礎建設不足,假設大樓停車場有100個停車位,每個都設置插座,當100台電動車同時充電時,大樓的變壓器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電流,因此整個電力基礎建設,包括:變壓器、變電所、高壓電塔都必須重新設計才能達成,聽起來就不是短期內可以做到的事,可能的解決方法是在大樓停車場建置大型儲能電池,當大量電動車充電時可以由大型儲能電池供電,考慮到成本與安全,大型儲能電池使用釩電池或鋁電池是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電動車不會排放廢氣 更環保而且節省能源?
由於我們的發電廠是以高壓交流電(AC)傳送到使用者家中,再以「電源供應器(PSU:Power Supply Unit)」轉換為直流電(DC)才能對鋰電池進行充電,如果使用的是交流馬達,則鋰電池供電時要再轉換為交流電(AC)給馬達供電,每一次的電源轉換效率大約80%~90%,因此這樣轉來轉去其實浪費許多能源。根據德國慕尼黑經濟研究院(IFO: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考慮電動車的碳排放量時,如果將鋰電池的生產製造、能量轉換,以及供電過程中發電廠發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算進去,電動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會比傳統燃油汽車高。
根據IFO的資料,最環保的能源形式是使用「甲烷」,也就是我們家裡用的天然瓦斯,它與一般的「瓦斯車」類似,差別在目前瓦斯車使用的「液化石油氣」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以甲烷為主要動力的內燃機(引擎)可以使汽車減少碳排放量,而且甲烷裡含有的氮化物、硫化物等雜質更低,是汽車製造商可以採用的環保能源,搞了半天最環保的竟然是瓦斯車,看來豐田社長怒批電動車只是炒作算有幾分道理,不過瓦斯車還是會排放二氧化碳,無法解決溫室效應的問題。
電動車只能改善空氣污染 無法解決能源問題
充電站裡的電是那裡來的呢?還是由發電廠來的,說來說去,又回到了最原始的火力、水力、核能發電來提供,核能目前被社會接受的可能性很低,在台灣想蓋水庫都很困難了更別說水力發電廠,因此又回到最原始的火力發電,不論是使用天然氣或煤碳,最後還是免不了要造成空氣污染的,因此有人說電動車只是把城市裡的空氣污染,轉移到郊區發電廠而已。台灣目前全力推動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這是應該做的,只是核能電廠要除役,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只怕用來補上這個電力缺口都不夠,沒辦法多出來給電動車使用。
汽柴油車與火力發電廠最大的差別,在於對污染物的控制,汽柴油車滿街跑到處噴廢氣,只能使用觸媒轉化器進行處理,由於價格與體積的限制,無法對廢氣有效回收處理;而發電廠是將廢氣集中處理,可以使用更昂貴體積更大的工業設備對廢氣有效回收處理,污染的確變低,因此使用電動車一定會減少城市的空氣污染,再加上近年來電池從製造方式到回收技術都快速進步,發展電動車仍然是重要的選項之一。
氫能與燃料電池被視為終極環保能源但是困難重重
傳統電池直接使用化學反應產生能量,優點是能量轉換效率很高(80%以上),但是充電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使用燃料以內燃機(引擎)進行燃燒反應產生能量,優點是可以直接補充燃料,但是使用內燃機的能量轉換效率很低(30%以下),科學家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方法同時具有「電池」與「燃料」的優點呢?於是燃料電池從此誕生了。
燃料電池和傳統電池的原理相同,都是將活性物質的化學能轉換成電能,但是傳統電池的電極本身是活性物質,會參與化學反應;而燃料電池的電極本身只是儲存容器而已,並不會參與化學反應(觸媒只用來引發化學反應),必須將活性物質加入電池內,就好像我們的汽車補充燃料一樣,才能產生化學反應形成電能,是一種要補充燃料的電池,故稱為「燃料電池(Fuel cell)」。
儲氫技術價格偏高目前仍然無法擺脫石油
燃料電池使用氫氣與氧氣反應產生水,反應後排放的氮化物或硫化物極少,幾乎沒有任何污染,因此被視為終極環保的再生能源。但是燃料電池必須使用氫氣做為燃料。高壓儲氫技術如何把又大又重又危險的氫氣鋼瓶放在車上是個大問題;因此有國外公司開發出可以承受700大氣壓的航太複合材料儲氫瓶,可以取代氫氣鋼瓶,Toyota公司更在推出氫燃料電池車款Mirai,創下單次加滿氫氣可以行駛500公里的紀錄,已經是成功的商品了,那麼它的問題到底在那裡呢?
首先車上放了一個壓力這麼大的儲氫瓶是否安全是個問題,氫氣的來源則是更大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電解水可以產生氫氣與氧氣,問題是電解水產生氫氣的成本很高,而且這些電還是來自發電廠。為了降低成本,目前工業上主要是將碳氫化合物 (石油)以「 蒸氣重組」(Steam reforming)的方式分解生產氫氣,搞了半天還是要以石油做為原料,看起來人類要擺脫石油還真困難。
為什麼世界各國都訂定2030或2040年禁售汽柴油車?
很有趣的現象,世界各國都訂定2030或2040年全面禁售汽柴油車,為什麼是這個時間呢?主要還是覺得前面介紹的這些問題,包括充電站建置、電力基礎建設、新建大型發電廠,或是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新能源開發,大約需要20年時間,因此選擇了這個時間點,問題是如果時間訂定了,卻沒有看到政府加蓋發電廠,那時間到了要怎麼辦呢?
不過各國政府爭先恐後這樣「宣誓」,還有一門不可言傳的心思,那就是老百姓對空氣污染已經忍無可忍,但是眼見要解決這個問題困難重重,宣誓「2040 年」禁售汽柴油車,等於是給老百姓一個交代,反正2040年是 20 年以後的事了,到時候站在台上的一定不是現在宣誓的這個人,這種只靠嘴巴說說就可以成功的「政績」,何樂而不為呢?
能源問題人人有責 不能把責任推給政府
經過前面的介紹,大家一定發現人類的能源問題沒有這麼簡單,政府該做的不只是靠嘴巴宣誓禁售汽柴油車,而是必須認真開始發展綠色能源。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電價太便宜,造成使用者沒有節約用電的習慣,各種價格較高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乏人問津,電價如果真的大漲又會造成物價波動,受限於選舉與政治因素,要讓電價上漲也是困難重重,只能靠我們自己養成時時節約能源的習慣,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責任編輯/周岐原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340151?mode=whole
♡
電解水 雜質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水 + 電 = 消毒水?
產品宣稱:
產品網頁話:透過水+電可造成消毒水,其能消毒的原因是因為製成品有高活性氧,包括雙氧水、hydroxyl radical及superoxide[統稱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網頁指原料是水超安全,沒有致癌、皮膚炎及過敏等問題。
筆者想法:
#有關電解
大部分讀過化學的人,都知道水加上電,即係電解水(用電黎將水分解)。根據倫敦南岸大學一個寫電解水寫得好詳盡嘅網站(http://www1.lsbu.ac.uk/water/electrolysis.html),電解水係有機會出到產品宣稱的雙氧水、hydroxyl radical及superoxide的,但濃度應該唔高,只是intermediate或by products。
純水的導電能力非常低,電解會變得十分緩慢;產品的廣告亦宣稱可用自來水,而每個地方的自來水雜質也不一樣,如何可以確保製成品的消毒成份的濃度一樣,以至消毒水是否有效?再者,自來水裡的不同雜質在電解過程會變成甚麼化合物,這個是無從得知的。
於是,原料是水超安全,成品是否安全呢?尤其是產品自己指水加電會出雙氧水,難道雙氧水沒有毒性的嗎?而你還完全不知道雙氧水在電解過程後的濃度呢?
#有關radicals
產品宣稱其消毒的主要成份是hydroxyl及superoxide radicals或雙氧水;Radicals係非常之reactive的,所以半衰期十分之短,hydroxyl radicals會係短過億份之一秒無咗一半(https://www.healthcare.uiowa.edu/…/ed…/2001/1/HuJ-paper1.pdf),咁究竟佢電完啲水可以放幾耐仲有用?
係一個KOL度落嘅廣告,佢話72小時後就會變返做普通水。咁係立即變?定係逐漸變?照常理應該逐漸變吧?咁72小時後還剩下多少active可消毒的ingredients?
再來就是產品的測試,究竟係用新鮮剛電完的消毒水定係電完過咗72嘅消毒水?如果係前者,佢嘅殺菌報告結果就未必可以代表電完72小時後的消毒水的殺菌能力了。
#有關安全性
有不少研究的結果都指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與癌症的發展與惡化有關係(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cddis2016105),而偏偏這個產品的主要殺菌成份就係ROS,又指產品沒有致癌,那他們如何得知產品沒有致癌?做了些甚麼實驗呢?
至於雙氧水對皮膚的毒性,亦已被不少文獻記載。低濃度的雙氧水對皮膚的毒性較低,但高濃度的雙氧水卻是腐蝕性的(https://www.atsdr.cdc.gov/MMG/MMG.asp?id=304&tid=55),究竟佢部機用咗佢話patent咗嘅方法電啲水15分鐘後,會釋出幾多雙氧水?唔同嘅水又會唔會電出唔同濃度嘅雙氧水?
#有關產品測試報告
產品在其網頁列出不少殺菌及病毒的報告,這些報告應該可信吧,但除了剛才筆者提出的「啲水電完幾耐」才做消毒實驗之外,測試的control都是用PBS(即係生理鹽水),並無用上我們常用來消毒的酒精或漂白水來做control,所以這個電加水的消毒水與酒精或漂白水的消毒成效,其實並無法比較。
今日何栢良醫生先講,一滴芝麻大的鼻涕有10萬粒病毒,殺少幾粒係咪真係無所謂先?
#筆者建議
當然,筆者只是想藉以上的討論,提出對產品的疑問,如果產品供應商能一一用科學研究的數據來解答,釋除大家的疑慮後,也許這個產品將會是之後諾貝爾獎的大熱,但在這些疑慮還未能被釋除前,我會建議用番傳統的梘液洗手、酒精搓手、漂白水消毒等等。
#暫時唔會寫有關其他產品的文章
#太辛苦
#全部claim都無Reference
#一個都無
#全部實驗都無清楚嘅protocol
#用乜水?
#電完啲水放咗幾耐?
#乜都無!
電解水 雜質 在 C2食光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過年忙錄準備年菜的時間,冷盤是不可缺少的。提前一,二天
把冷盤準備起來,需要時切一切就可以體面上桌了。
-----------------------------------------------
「營養師的貼心小叮嚀」-by 陳小薇營養師
牛腱分為前腱、後腱、花腱、腱子心以及邊腱,與其他部位的牛肉相比較,牛腱除了有精瘦的肉,還含有連接、支持功能的結締組織,在結締組織裡頭,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因此,牛腱適合用滷煮的方式來料理,經過滷煮後會產生膠質般的口感,同時因為膠質的關係,也能保留水分維持肉質的柔嫩。
透過這道料理跟大家介紹膠原蛋白這個成分,是屬於大分子蛋白質,無法經由塗抹方式,進入人體內,而當人體補充適量胺基酸、小胜肽…等後,身體有充足原料便會啟動膠原蛋白合成,輔以補充適量維他命C,體內膠原蛋白合成也會更順利。
以營養來看,每百公克牛腱熱量約140大卡,蛋白質含量高達19.8g,還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葉酸以及鐵質,非常建議運動健身的朋友,運動後透過食用滷牛腱補充蛋白質以及補充流失的電解質!
-----------------------------------------------
Ingredients:
2 pieces of tendon
2 young onions
3 ginger
1 red pepper
7 to 8 clove garlic
12 tbsp soy sauce
2 tbsp oyster sauce
3 tbsp Shaoxing wine
30g crystal sugar
25g cumin
1 pcs Tsaoko Amomum Fruit
5 star anise
3 to 4 dried chili
dried Tangerine Peel 5g
1 bay leaf
1 tsp salt
-----------------------------------------------
食材:
牛腱2條
蔥2根
老薑3塊
辣椒1支
蒜頭7~8瓣
調味料:
醬油12大匙
蠔油 2大匙
紹興酒3大匙
冰糖30g
鹽1小匙
滷包材料:
小茴香25g
草果1顆
八角5粒
辣椒乾3~4片
陳皮5g
月桂葉1片
步驟:
1.冷水1.5公升將清洗過的牛腱放入冷水中小火煮15分鐘左右浮出雜質浮泡後撈出洗淨備用
2.蔥切成幾段,老薑拍過,蒜頭剝除皮不切,辣椒不切拍過即可。
3.加入一匙油,將香料全部放入油鍋中小火爆香,鍋中放入牛腱,準備好的滷包,醬油,冰糖,紹興酒,水淹過牛腱香料,加入鹽一小匙。中小火燉煮1小時。
4.完成後先連同滷汁與牛腱一起放入冰箱冰鎮使肉質有肉汁不會乾柴,食用時取出切片,撒上蔥花,淋上滷汁。
更多影片:
鍋燒意麵:https://youtu.be/sGcFWtJvJo0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2FoodChannel/
#年菜 #HalogenTendons #牛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