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小劇場 第71場 史上最謎的購物中心】
.
90年代初期,認知心理學家羅芙特斯(Elizabeth F. Loftus)做了一個蠻酷的心理實驗。當時,羅姨找了二十四位受試者,分別給了他們每人一本小冊子。小冊子記錄了關於受試者的四個童年事件,實驗團隊宣稱,這些事件都是由家屬提供,但裡頭的內容並不完整。
.
因此,受試者的任務很簡單,就是負責提取回憶,「補充」那些缺失的細節。
.
每個事件就像一道問答題,整本冊子須在五天內作答完畢,為了便於作答,題目開頭都會附註一些關於當時的「提示片段」,接著就是一片空白。而受試者只需要依照那些提示往下寫,補滿那片空白即可,不記得也沒關係。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其中有一個事件,是他們這輩子根本沒發生過的,那就是,
.
他們五歲時曾在某間購物中心迷了路。
.
提示片段裡寫著:「你大概在五歲時跟家人一起去了某間商場,但你一進門就衝去買思樂冰,結果迷了路,只好哭著向一位阿伯求救」之類的內容。到這裡都還算客氣,但接下來就很奸詐了,原來那間購物中心確實存在,貨真價實,只是裡頭出現的人物、時空,以及提示情節,都是實驗團隊捏造的。
.
於是幾天之後,二十四位受試者當中,有六位把這段記憶寫好寫滿,有人細緻地描述了阿伯的衣著長相,有人寫出了母親的警告,還有人記得自己淚流滿面,在外人看來,這群人簡直是用一本正經的態度進行唬爛。他們彷彿接受了一場集體催眠,然後被李奧納多植入同一段回憶,無論陀螺是否倒下,這間史上最謎的購物中心都會成為他們的童年障礙。
.
更謎的是,當羅姨揭曉其中某一段是虛假記憶時,這六人當中,居然還有五位鐵粉誓死捍衛這段迷路記憶,認定其他真實事件才是假貨。相信經此一役,這間購物中心應該會被他們寫進的自傳裡。
.
怎麼會這樣呢?
.
原因在於,某些「暗示」對我們的大腦起了作用。
.
第一個暗示,正是那段奸巧的開場白。這個實驗開頭便宣稱,所謂生活事件是從家人訪談中得到的訊息,目的是讓受試者無法質疑這段記憶的真實性。因此即便無從回憶,受試者也會傾向歸咎於年代久遠,而非質疑整場實驗是個騙局。
.
第二個暗示,則是那些捏造的提示片段。對某些受試者而言,當他被告知了一段在腦中遍尋不著的真實經驗時,認知系統便會產生某種失調感,為了彌補這種失調感,一旦出現適當的暗示,或許就能憑空製造一段「應該要記得的回憶」。
.
在這種情況下,暗示就像一塊磁鐵,一旦伸進意識,便會吸附大量的碎屑,也就是用來符合暗示的素材。這些素材包括了兒時的類似經驗、著名的社會新聞、看過的電影情節、讀過的小說,甚至從別人口中聽聞的故事等等。
.
只要這些素材的關鍵字是「走失」,即使和我們一點關係也沒有,它們都會繞著這個虛構的劇本,彼此包覆在一起。倘若再加上家人對事件真實性的背書,這一坨精華便會順利空降到你的大腦,直接在海馬迴插旗,然後你的五歲就會過得比其他人還刺激。
.
這就是暗示的後勁。
.
換句話說,同樣的事件,一旦剔除了暗示,沒有家人的開場背書,沒有提示片段的勾引,你的判斷或許就會恢復視線。而這道無解的問答題,則會被直接跳過。
.
關於「虛假記憶」(false memory)的實驗,羅姨從70年代就在進行。雖然購物中心實驗存在著諸多倫理爭議,包括欺瞞受試者、缺乏標準程序,以及樣本數不夠等問題。但綜觀整個實驗流程,我們會發現,原來人在提取記憶的歷程,或許不是進行畫面重播(replay),而是場景重建(rebuild)。
.
在某些人的認知裡,提取回憶可能就像某種「影像倒帶」的過程,需要哪段記憶,只要把時間軸拉到相對位置,畫面就會送上答案。但事實上,即便找到了相對位置,呈現出來的畫面也不會每次都一樣,箇中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的人生經驗一直在不斷地更新。
.
每一次回憶,我們都會因為人生經驗的升級或動盪,而在記憶裡添加或刪減某些素材。因此,比起按下倒退鍵讓影像再現,提取回憶更類似於動用腦中現有的資源,將場景再重新組合一次,無論是創傷的覆寫,或是歷練的堆疊,都是讓場景產生變化的素材。
.
至於暗示的作用,可能就顯得更為粗暴。自行回憶時,我們還能決定使用哪些素材來重建場景,然而暗示一登場,就等於直接將新素材一把塞進你手裡,只要踩在適當的時間點,無論是混淆既存的記憶,或是捏造虛假的記憶,人類可能都毫無招架之力。
.
遺憾的是,這過程有時也會出現在心理治療現場。
.
會談室裡最糟糕的局面之一,便是以誘導性問句(譬如:我想你以前在學校應該被霸凌過,只是你現在想不起來)進行晤談,而這往往代表了某種操弄的前奏。
.
相較於一般人,坐在我們對面的案主,身心狀態相對脆弱,而這正是被操弄的合理條件。因此當治療者過於執拗或自信時,便很容易忽略客觀訊息,心存預設立場(「我知道事情一定是這樣!」),然後藉由暗示語句,引導案主的陳述方向,直到它走進治療者心中的座標為止。
.
案主若能質疑對方,事情還不至於走偏,但若案主屈服權威,配合演出,那他得到的不會是人生的解答,而是一段虛妄的回憶。
.
對心理師而言,這是一種放棄,放棄客觀,放棄去探索案主真實的樣貌。因此我們更需要提醒自己,無論是無心的暗示,或是刻意的誘導,都只會讓案主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為對方安插一段不存在的回憶,無疑是一種覆蓋人生的做法。
.
虛假記憶,很容易被某些專業人士包裝為「被壓抑的記憶」,由於無法證實真偽,一旦涉及法律審判,在缺乏物證的情況下,它可能會成為某件冤案的轉捩點。因此羅姨的實驗目的,不是為了挑戰記憶的真實性,而是為了驗證,經過「暗示」後的回憶,其真實性是否會遭到重塑。而這樣的回憶,又是否真能送上審判台,做為定奪裁決的關鍵?
.
當然,虛假記憶的形成,並無法類推到所有人身上,實驗中也有超過一半的人不吃這一套,但哪怕只有一個人中招,這段記憶就會成為他腦中的素材,日後提取回憶時,將會造成難以預料的汙染。
.
因此最中肯的處理方式,就是「開放式提問」。
.
不只是心理師,一般人也適用。在某些時刻,我們也會想幫助身邊的人,想問出他們的心裡話,但比較理想的態度,是收起猜測或假設,當個稱職的紀錄。
.
我們可以從事發的「人時地物」問起,這是客觀的物理證據。試著幫他重建當時的場景,釐情事情的發生順序,詢問他們的感受,藉此串聯事發始末。但關於回憶的細節,情緒的連結,最終都要靠他本人陳述。
.
或許他不會太誠實,但起碼開放式提問不會讓我們成為幫兇,因此即便問不出個所以然也無妨,都比他順著旁人的暗示描出輪廓,畫上一張假的自畫像來得好。
.
倘若立場互調,我們又該如何捍衛自己的記憶?很難一語概括,畢竟這和人格特質與判斷能力有關,但我有個建議,那就是相信自己的「第一反應」。因為那通常是長期記憶的累積,也是在我們的回憶場景中,最少被重建的部分。
.
羅姨曾經說過,人都很珍惜自己的記憶,因此要區辨記憶的真實性,只能靠我們自己。因為,
.
記憶就像自由一樣,都很脆弱。
.
參考文獻:
Loftus, E.F. & Pickrell, J.E. (1995) The formation of false memories. Psychiatric Annals, 25, 720-725.
「霸凌者人格特質」的推薦目錄:
- 關於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閒妻小廚娘 吃貨二兄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女子健心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職場霸凌求生術!專業醫剖析霸凌者3大特徵,這1招讓惡同事速 ... 的評價
- 關於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被霸凌者的錯誤歸因(被霸凌者vs非被霸凌者) - 心情板 的評價
- 關於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被霸凌者特質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被霸凌者特質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會被霸凌的人有共通的人格特質? 的評價
- 關於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被霸凌者特質的推薦與評價,DCARD、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被霸凌者特質的推薦與評價,DCARD、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被霸凌者特質的推薦與評價,DCARD、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霸凌者其實很可憐?!心理諮商師怎麼說#癡驚大發現 - Facebook 的評價
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閒妻小廚娘 吃貨二兄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和孩子看了一本情緒成長繪本 毛毛兔很善良(培養善待所有人的和平能量)
現今的社會與以前已經不同了
小時候的我,很常跟弟弟、朋友一起相約騎腳踏車上下課,我也曾經下課用走路的回家(有一小段距離,走路可能約15-20分鐘)
現在哪敢讓自己的小孩這樣😮💨
(但不代表不會讓孩子獨立)
很希望全世界的人都保有一顆善良感恩的心….
這樣是不是就不會有壞人、走在路上也不怕被隨機打、殺,或者不被欺負霸凌
「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力已不容小覷
有很多研究顯示撫養我們長大的原生家庭常會影響我們日後的 情緒管理、人際互動 等等
父母的影響力無窮,不僅對孩子的人格特質有影響,也會改變人生態度及價值觀
教養的態度與心態很重要
怎麼跟孩子解釋善良是什麼?
書中說 善良就像陽光一樣,會讓人感到你的溫暖跟真心的關懷
可以去關心別人、一起分享內心美好的感覺
媽媽點頭阿~善良真的會讓人感到溫暖,可以傳遞更多溫暖🥰
簡單的跟孩子解釋,淺顯易懂!
除了善良也要懂的感恩、感謝☺️
不求孩子以後多厲害多棒,一切順其自然,我更不會想要把孩子塑造成我想要的樣子!
只要健康快樂的成長,保有一顆善良感恩純潔的心就好了
聰明只是一種天賦
而善良,卻是一種選擇。
但我覺得
善良有時候很簡單,有時候卻很難…
在團體生活,好人當到底卻會被吃夠夠的感覺🤣
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女子健心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請開聲音 曾有美國研究指出:在 COVID-19 疫情期間,#網路霸凌 的現象 #增加了七成!🤯 網路雖然給了我們方便與言論的自由,卻也相對地失去了人們之間互相尊重的界線。網路酸民造成的的霸凌現象,讓越來越多的人心靈受到創傷,甚至失去生命。現在,人人都可能成為被霸凌、或是霸凌他人的人!今天我們邀請了說說心理話的節目主持人-安 @lifeisariddle ,與董氏基金會合作推廣大家正視霸凌議題的嚴重性,並且和大家聊聊霸凌者的心態、被霸凌的話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與行動因應?建立好認知,一起共創與自己和他人的美好關係和連結!
⬇️ 本集節目內容中會和你分享
👉🏻為何需要正視網路霸凌議題
👉🏻每個人都可能無意識地成為霸凌者?
👉🏻霸凌者/酸民們的人格特質、心態與動機是什麼?
👉🏻當自己成為八卦流言的主角、被霸凌時該如何應對?
👉🏻如何走出被霸凌的陰影?
-----
#如何收聽 女子健心室 Podcast 節目 🎧
👉🏻點擊 @girl_power_room 自介bio連結🔗
👉🏻到各大Podcast平台收聽:Youtube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KKBOX | Firstory | Google Podcast | SoundOn | Mixerbox
-----------------------------
💌分享給你身邊需要的朋友❤️
👉🏻追蹤 @girl_power_room 陪你健身也健心
-----------------------------
#女子健心療書會 ,100本精選好書伴你成長✨📖⬇️
✨加入即可獲得以下豐富資源❤️
👇🏻👇🏻👇🏻👇🏻👇🏻
📖 每週2本/一年100本經典好書
🎧 15-20分鐘精華說書音頻
🗒 重點總結思維導圖
👯♀️ 專屬私密Telegram社群,每月線上Live交流讀書
⬇️ #馬上加入 ⚡️用行動支持我們,一起充實自我,共同成長吧!️💪🏻
🔗 點擊 @girl_power_room 的bio自介連結加入
🔗 https://reurl.cc/4adveL
#podcast #廣播節目 #說書 #閱讀 #好書 #書籍 #讀書 #心靈 #智慧 #成長 #自我成長 #身心靈 #身心健康 #霸凌 #酸民 #正義魔人 #療癒 #霸凌無所不在 #霸凌者
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被霸凌者的錯誤歸因(被霸凌者vs非被霸凌者) - 心情板 的推薦與評價
... 被霸凌者,-以下原文-,在求學階段大家多少有遇到過班上被人霸凌or排擠 ... 不合群」這個人格特質並不是不合群的人都會被霸凌而是被霸凌者剛好都 ... ... <看更多>
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被霸凌者特質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相反地,多數霸凌者其實自我感覺良好,霸凌只是用來彰顯膨脹自我的手段。 迷思三人格特質是招致霸凌的主因:雖然某些個人特質,例如害羞、畏怯等,的確會讓孩子成為被 ... ... <看更多>
霸凌者人格特質 在 職場霸凌求生術!專業醫剖析霸凌者3大特徵,這1招讓惡同事速 ... 的推薦與評價
反社會人格黃偉俐醫師指出,另外一種 霸凌者人格特質 是「反社會人格」,而反社會人格基本上分成兩種,一種是暴力型,例如:販毒犯罪者等;另一種是騙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