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張天賦:我會係咁啪...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速,好容易會造成壓力!時下嘅年輕人壓力來源又係啲咩呢?
今集佩儀出動去尋找「壓力下成長的青少年」!睇下佢哋有無咩解壓嘅奇怪方法!
即刻去片睇下而家啲後生仔女到底有幾大壓力啦!
學受訪嘅年輕人話齋,有壓力就參加有益身心嘅活動放鬆下啦:
青協賽馬會青年藝術教育計劃:「年青人有話兒」
活動名稱:「青年有話兒」What do YouTHink 街訪短片製作課程
從訪問片段中理解青少年的看法、顧慮和壓力後,計劃中的一系列活動可針對他們所提出的,進行不同面向的舒壓方法,以更準確的方法為青少年疏導情緒。
如欲了解青協賽馬會青年藝術教育計劃的詳情,請瀏覽:https://csu.hkfyg.org.hk/
主辦機構:
香港青年協會
捐助機構: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短片只代表製作人及受訪者立場及意見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青協賽馬會青年藝術教育計劃
👇Follow我哋成員啦!
佩儀 https://www.instagram.com/ppui.yee/
曉欣 https://www.instagram.com/hhiuyyan/
---------------
Follow埋我哋港實測IG睇最新搞作啦! Instagram.com/testhongkong/
#港實測 #testhongkong #年青人 #壓力 #你有壓力 #解壓方法 #放鬆 #relax #青少年 #青春期 #香港人 #讀書 #愛情 #煩惱 #壓抑 #90後 #80後 #00後 #年代 #學生 #情緒 #社工 #正面 #減壓 #實測 #輕鬆 #正能量 #後生仔 #年輕人 #街訪 #爆笑 #搞笑 #hongkong #香港 #YouTuber #香港youtuber #HKYouTuber
---------------
小測試、大反思,《港。實測》為你實測民生大小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深水埗區風物誌》記載,石硤尾原名夾石尾(甲石尾)。1940年代末期,國共內戰爆發,引起很多人逃難往香港。他們當中不少人都在石硤尾一帶自行興建木屋,作為容身之所,但這些木屋設備簡陋,衛生環境惡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所以經常發生火警。1953年12月25日,石硤尾超級大火發生,逾50,000人無家可歸...
青協賽馬會青年藝術教育計劃 在 Nowhere Boy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青協賽馬會青年藝術教育計劃 在 Nowhere Boy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青協賽馬會青年藝術教育計劃】Restpiration Online
Rest Respire Inspiration • 休憩 呼吸 思潮 @hkfyg_csu
Restpiration Online 活動將於2020年12月12日(六)進行,當日將有五個藝活頻道同時直播🤩 @nowhereboyshk 會為大家帶嚟精彩嘅演出🎤 記住叫埋朋友仔同屋企人準時睇直播🙌🏻
詳情👇
日期: 2020年12月12日(六)
時間: 下午1時至6時
活動形式: 網上直播(直播資訊請留意FB專頁hkfyg.csu)
✏️ 🔍詳情: http://csu.hkfyg.org.hk/rest/
☎️ 查詢: 2395 5753
========================
12/12 其他精彩直播節目:
👨🎤 Performing Arts 眾樂樂
🎨 ArtWorkshop 文藝創作坊
🧘🏻 Wellness Dojo 樂活體驗
🥗 DIY Foodstall@home 自家煮樂
🌄 Chillout Zone 港灣逸樂
#HKFYG #青協賽馬會青年藝術教育計劃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青協60周年 #AlwayswithYOUth #zentangle #foodstyling #foodie #vagan #擴香石 #篆刻 #和諧粉彩 #DIY #artworkshop #Zoom #Restpiration #Restpirationonline #wellness #relax #chillout #liveperformance #food #foodie #music
青協賽馬會青年藝術教育計劃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深水埗區風物誌》記載,石硤尾原名夾石尾(甲石尾)。1940年代末期,國共內戰爆發,引起很多人逃難往香港。他們當中不少人都在石硤尾一帶自行興建木屋,作為容身之所,但這些木屋設備簡陋,衛生環境惡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所以經常發生火警。1953年12月25日,石硤尾超級大火發生,逾50,000人無家可歸。期後香港政府在該區興建徙置區以安置災民,石硤尾邨成爲香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下首座落成的公共屋邨。於1953年12月25日晚,石硤尾木屋區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火,造成3死51傷,並導致58,203人無家可歸,促使政府直接介入房屋供應,市政局成立「徒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1954年2月,在災場原址興建首批兩層高的包寧平房,以安置火災災民。1954年4月,政府設立徒置專員一職,「徒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建議政府設立基金以興建多層徙置大廈,並成立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同年6月,成立徙置事務處,首8座工字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A-H座,後改稱10至13、35至41座)由聯合國捐款建造。1955年,政府決定有系統地推行徒置計劃重點為興建多層徙置大廈,安置災民的石硤尾的兩層高平房相繼被拆卸,興建21座第1型徙置大廈取代,連同1954年興建的8座,成為全香港首批共29座的六至七層高的H型徙置大廈,每個單位面積均為120平方呎,在兩翼相連的中央走廊處設有公用的廁所和淋浴設施,該等大廈於80年代初改建為有獨立廚廁的單位。這些徙置大廈大多數均分為2翼,並在兩翼中間以廁樓相連。只有較後興建的第27至29座(後來的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當中第29座為全邨唯一的第2型徙置大廈。自此以後,徙置大廈的興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基礎。除了石硤尾之外,還在大窩口、大坑東、李鄭屋、黃大仙、秀茂坪等地區興建徙置大廈,時至今日,除石籬邨10、11座外,其他徙置大廈均已完成重建。其後政府工務局於1961年推行「政府廉租屋」計劃,政府於大坑西街與南昌街交界興建7座7層高的廉租屋大廈,最初稱為「偉智街政府廉租屋邨」,於1964年落成,每兩個單位共用一廁所。當中第3座是首座採用單塔式設計的廉租大廈。第41座,美荷樓(Block 41,Mei Ho House),是現時香港碩果僅存的「H」形7層徙置大廈,獲評為一級文物的建築物。最低兩層改建為公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公屋居民的生活,上層則構思改建成青年旅舍。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The Jockey Club Creative Arts Centre,JCCAC)是一個致力推動香港創意藝術發展的嶄新藝術項目,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石硤尾白田街30號,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前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由香港浸會大學主導,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藝術中心為策略夥伴,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民政事務局作為政府支援機構。藝術中心於2008年9月末對外開放。香港政府以期限七年託管協議(Entrustment Agreement)形式把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經營權交予香港浸會大學,中心以自負營虧模式運作並對外開放,除藝術創作外,駐中心的藝術工作者及團體會合作為公眾提供藝術教育和訓練,以至與藝術有關的商業活動。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由樓高9層的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而成,可供租用面積約11萬平方呎。石硤尾工廠大廈於1977年建成,自2000年起開始空置,總實用面積8,640平方米。中心的設計盡力保留原石硤尾工廠大廈的特色,在翻新物料上也會盡量保持七十年代工廈的粗樸風格,地面也是「石屎」質地,底層樓底高度14呎9吋,上層每層為8呎3吋,負重限制為每平方呎150磅。其中約5萬平方呎提供約100個中、小型單位租予藝術工作者及藝術團體,另外約3萬平方呎提供約6至7個大型單位租予藝術機構,小單位面積由291至385平方呎;中型單位面積由483至804平方呎;大單位面積由874至1,040平方呎;最大的單位面積則由1,298至1,326平方呎,中心附設3個藝廊及1個實驗劇場、食肆、金及其他商店。中央庭園提供1個表演場地,用作舉辦小型藝術及文化活動之用。大廈每層亦設有一個共用空間,擺設雕塑及舉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