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友人夫婦帶我去探索他們住的山谷,步行半日,在曼城以南山區的伯斯活谷(Bugsworth Basin ),有一條運河,並有一個二百年前修建的水塘和堤壩。
Bill 和Sarah 加三隻貓住在山頭,在花園邊的樹蔭小徑步下山谷,有一條運河。運河盡頭也是一條荒廢的鐵軌的起點。二百年前,工業革命早期,這裏是開石灰土的一個工場,用石灰做建築材料。因此水土相傍,水塘和堤壩就此建成。
我想起香港的大潭和城門水塘。這個幽谷的水塘堤壩屬於英國的第一代。比起大潭水塘的石頭用料和建築工程,此塘壩就地用石灰混凝,都略嫌糙,至今遇雨,時有氾濫。香港的水塘有了英國人第一代的經驗,建得更為堅固精良。
建水塘的理想地理是山谷,如在香港主持建造城門水塘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殖民地輔政司傳瑞憲( John Fraser ),與金文泰總督同期,選址荃灣的城門谷, 他負責重新安置受工程影響的村民,並修葺青山禪院。太平洋戰爭期間被日軍殺害於赤柱集中營。
英國工業革命在此處孕育。無工業革命即無航海,無航海事業即無香港。英國郷間的許多隱藏的歷史,無意中也與香港的地理相呼應。香港浮現的一些趣味問題,在英國都找得到答案。住在英國,與知識的寶庫為鄰。
今日的運河邊有鄉民自購艇屋,避居於世外深隱。Bill 和 Sarah 向鄉里介紹香港來客。我還以為船民是遠東特有的現象,想不到此地也頗見規模。遠東的Boat People 往往不是投奔怒海,就是走私撞水警輪,比英國的同類更有活力和動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SHOOTANDCHOP,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ravelling Hong Kong with “HONGKONGGUIDE” was an unreal travel experience! - Looking for a guide when travelling Hong Kong? Check out Hong Kong guide...
青山禪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佛教四大名山】
居台近年,我也環台多次。台灣中部動輒都是三千公呎以上的大山,萬綠叢中,最搶眼的建築,往往都是紅墻綠瓦的寺廟,或巨大的彌勒佛雕像、釋迦牟尼佛像。果然是「世間好話佛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戰後台灣人口增加,慢慢形成所謂的「四大名山」: 東部慈濟、南部佛光、中部中台以及北部法鼓。
香港「三大名剎」寶蓮禪寺、青山禪院及凌雲寺都是指一間實體的寺廟,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也是指四座大山。而「台灣四大名山」指的「名山」,泛指佛教道場,並非限於一座真正的大山。四大名山的信眾之多、影響力之大、分支機構眾多、經營媒體包括電視台/報紙,似乎在兩岸三地的佛教道場之中, 遙遙領先。四大名山的發源地剛好分布於台灣北、中、南、東,影響遍及全台大城小鎮,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四大佛教組織。其信徒約占全台一半人口之強。
這四間道場的成立時間均為戰後。東部代表為釋證嚴法師於1966年於花蓮縣新城鄉創立的慈濟,全名是台灣佛教慈濟基金會,在台灣有7所及印尼一所慈濟醫院。南部代表為次年星雲法師於高雄市大樹區創立的佛光山,在全世界共設有200餘座別院或分院道場。北部代為法鼓山,1989年於新北市金山區創立,開山住持為聖嚴法師。最年輕的是2001年於南投縣埔里鎮創立的中台山,開山住持為惟覺法師。上期介紹的靈鷲山,雖然規模龐大,並不屬於四大名山。
台灣四大名山雖不及中國大陸四大名山歷史悠久,但時代風格也截然不同。有的強調禪淨雙修、有的更不再強調宗派之分、推廣文化教育、慈善醫療、社會救助事業等等,四大名山已經擺脫了傳統漢傳大乘佛教僧侶結廬在山中的出世思想,而深入社會人羣,皆以「佛法生活化」為宣教重點。例如,今年佛光山及慈濟就積極購買數量龐大、困難重重的新冠疫苗,這在其他地方的佛教團體實在難以想像。
四大教團除慈濟外,都屬禪宗。其中佛光山、中台山繼承臨濟宗、法鼓山同時繼承臨濟宗與曹洞宗。
@溫暖人間 574期
青山禪院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佛教在香港歷史悠久
佛誕節將至。香港言佛教一般以「三大古剎」為起點,即元朗的靈渡寺、位於屯門的青山禪院及錦田的凌雲寺。靈渡寺及青山禪院傳說為於東晉杯渡禪師所修建,已有千年歷史。凌雲寺則據鄧氏家祠,建於明朝,距今亦有600多年。可知在英國政府進駐香港之前,佛教基本上已在香港出現。有佛寺,自然有佛事活動,唯在已見的各項文獻,除關乎三大古剎的歷史發展外,其餘一無所知。本文擬從文獻考證角度,運用當代政府資料,自1842年起至19世紀末,佛教在香港的發展概況作一簡要論述。
#知史 #佛教 #佛誕節
https://www.mychistory.com/index.php/c001/2/g0013
青山禪院 在 SHOOTANDCHOP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Travelling Hong Kong with “HONGKONGGUIDE” was an unreal travel experience!
-
Looking for a guide when travelling Hong Kong?
Check out Hong Kong guides channel for more awesome Hong Kong travel guides and hidden gems: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22gRePhVXbtvnhO2CAoJyQ
-
We explored and discovered the Hong Kong temple Tsing Shan Monastery where Bruce Lee’s Enter the Dragon was filmed.
Tsing Shan Monastery is a must for anyone travelling Hong Kong, it is a secret gem that is perfect for exploring on a travel Hong Kong adventure!
Tsing Shan Monastery is Hong Kong’s oldest temple and sits at the bottom of Castle Peak. It was created in Hong Kong in the early 400s by an Indian Monk named Pui To.
Travelling Hong Kong it can be hard to find a secret nature spot but Tsing Shan Monastery can offer all of this for anyone in Hong Kong looking to do some adventure travel.
Please let me know what local secret spot I should go to next and make sure to subscribe to see more Travelling Hong Kong videos!
用“香港導遊”遊覽香港是一次虛幻的旅行體驗!
我們探索並發現了李小龍拍攝“龍爭虎鬥”的香港青山禪院。
青山禪院是香港旅遊的必遊之地,是一個神秘地方,非常適合探索香港旅遊探險之旅!
青山禪院是香港最古老的寺廟,位於青山山腳。 它是在四十年代早期由一位名叫杯渡的印度僧人在香港創建的。
在香港旅行,很難找到一個神秘的自然景點,但青山禪院可以為香港的任何人提供所有這一切,以尋求冒險旅行。
讓我知道我應該去哪個當地的秘密地點,並確保訂閱更多旅行香港視頻!
-
#travellinghongkong #hongkongtravel #hongkongvlog
▄▄▄▄▄▄▄? CHECK US OUT?▄▄▄▄▄▄▄
? - SUBSCRI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SHOOTANDCHOP
? - FOLLOW US:
www.instagram.com/shootandchop
? - LIKE US:
www.facebook.com/shootandchop
▄▄▄▄▄▄▄? More Videos ?▄▄▄▄▄▄▄
? - MACAU TRAVEL VLOG GUIDE | STREET PHOTOGRAPHY MISSION | 澳門旅遊VLOG指南 | 街頭攝影任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lVQydefT2E&list=PLFlnaEqdPFk9uDfphPZDHMCwOTyHzQswR
? - MACAU'S HIDDEN CAFES AND THEIR AMAZING STORIES | 澳門神秘咖啡館和他們的了不起的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U9WY_YMnU&list=PLFlnaEqdPFk9uDfphPZDHMCwOTyHzQswR&index=3
? - THE DELICIOUSLY RARE SNACKS OF MACAU! | 澳門令人愉快的稀有零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lkJvSTlNk&list=PLFlnaEqdPFk9uDfphPZDHMCwOTyHzQswR&index=4

青山禪院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青山禪院又名青山寺Tsing Shan Monastery,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的青山東麓,與凌雲寺及寶蓮寺合稱香港「三大古剎」。青山禪院的東面有青山寺徑通往屯門市區;而經寺旁的孝思徑和青山徑則可直上山頂旁的韓陵片石亭。青山禪院於1985年整體為評為一級歷史建築,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青山禪院內的香海名山牌樓、大雄寶殿、地藏殿、山門和護法殿維持一級歷史建築評級,而不二法門牌樓、修道者及長者宿舍、客堂、宿舍和觀音閣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功德堂則獲三級歷史建築評級。青山禪院創院主持顯奇法師於1932年圓寂以後,青山禪院與青雲觀的管理權發生糾紛。直至1998年香港高等法院宣判業權及管理權,按高等法院在2002年5月23日的判令,青山寺為一公眾寺院,並成立「青山寺慈善信託理事會」以信託形式管理青山寺(不包括青雲觀)及其相關財產。青山禪院創建於1,500年前的東晉末年,亦是「新安八景」之一的「杯渡禪蹤」所在地。自創建以來曾多次易名,包括以「普渡寺」、「斗姆宮」、「杯渡寺」、「杯渡庵」及「青雲觀」等。該寺的重建,亦與杯渡禪師有關,據中國古籍「高僧傳」所載,杯渡禪師 是劉宋時期的人,相傳他歡喜坐一隻大木杯雲遊四海,故名「杯渡」。最初的「青山禪院」,衹是一塊岩石及一間茅屋而已。「青山禪院」內,有一個「杯渡岩」,是一個大岩洞,岩洞內有一平石,是杯渡禪師最初到青山居住的地方,岩洞上的平石已建成一座小廟,廟額書「杯渡禪師」四字,這就是最初的「杯渡廟」。小寺廟旁邊,尚有一座一千年前的「杯渡」大石像。據說是由杯渡禪師 的徒弟所建,並搭茅屋於岩洞前,作為寺廟。到了唐朝末年,廣東省裡的小諸侯國稱南漢,當時南漢帝於大寶12年(969年,北宋開寶二年)封「青山」為「瑞應山」,並命人雕塑杯渡禪師的神像,在山上供奉,開始建一間「杯渡寺」,這是「青山禪院」的前身。其後曾多次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