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拍照搬出塵封許久的高跟鞋,暗暗忖思,我這愛鞋癖真的就此不藥而癒了嗎?
好幾年前發生過一件因鞋而起的糗事,被老爺小姐取笑了許久。
週日午後,一家三口踏進誠品書店,我的手機響起,是某家精品店的專櫃小姐來電通知調貨的鞋子到了。才放下電話,就看見眼前的新書平台上赫然有本《幸福不在於多一雙鞋》。老爺瞥我一眼,我心虛地說:「好啦,好啦,這書是專門寫給我看的。」
順手拿起這本書,嗯,是翻譯書,有職業病的我,第一個就看譯者名字,咦,「這譯者和我同名同姓耶!」我對老爺說。翻開折口的譯者簡介,什麼,也是政大外交系畢業?這誰啊?把整本書翻來覆去看個仔細,天哪,原來是我譯的書《Tout Sweet》。一旁的老爺小姐早已笑彎了腰。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真實故事,作者是位英國時尚記者,某天突發奇想,在法國鄉下買了一棟房子,從時髦的倫敦客,搖身成為每日為柴米油鹽團團轉的村婦。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是,作者赴巴黎工作,經過她的愛牌Roger Vivier櫥窗前,看見一雙美麗的銀色高跟鞋,於是開始對自己細數不該買下這雙鞋的原因,包括在法國鄉間,這銀色細跟鞋的功用差不多等同於一雙鞋底破洞的防水靴。於是她告訴自己:「幸福不在於擁有一雙鞋。」十分鐘之後,她提著購物袋,帶著那雙銀色高跟鞋回家。
這樣的滋味,真的只有鞋癡才懂啊。看著我的裸色高跟鞋,幸福或許不在於多擁有一雙鞋,但少了一雙鞋,我的幸福肯定少了那麼一點點。
鞋底破 洞 進 水 在 靜靜讀一本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鞋子」與「幸福」
女人為什麼需要那麼多的鞋子?這問題我始終回答不了。
有個晴朗的週日午後,一家三口出門逛書店,腳才剛踏進誠品,手機就響了,是專櫃小姐來通知我訂的鞋子到貨了。收起電話,一眼就瞥見新書平台上有本書:《幸福不在於多擁有一雙鞋》。老爺意有所指地對我笑笑。
好啦,我知道,我知道,這書是專門寫給我看的啦。
拿起新書來瞧瞧。咦,這譯者和我同名同姓耶?怎麼這麼巧。連忙把書遞給老爺小姐看。再翻開譯者簡介:「政大外交系畢業,政大外交研究所…」越看越狐疑,天底下哪有這麼巧的事?
「這明明就是你啊!」老爺小姐已經笑得直不起腰來了。
哎,真的是我?原來是凱倫•惠勒(Karen Wheeler)的《Tout Sweet:Hanging up My High Heels for a New Life in France》!
原本是英國時尚記者的惠勒,有天突發奇想,決定告別倫敦華麗多彩的生活,搬到法國鄉下展開新生活,那裡沒有精品店,沒有時尚派對,只有一幢待修的破房子和稀奇古怪的新體驗等著她。愛鞋成癡的她,為了工作走訪巴黎,站在名牌鞋店櫥窗前,被一雙銀色高跟鞋給迷住了。她理智地告訴自己:「幸福並不在於多擁有一雙鞋」,甚至一一列舉不該買這雙鞋的理由,包括在法國鄉下,一雙細跟高跟鞋的功用等同於鞋底破了洞的防水靴。但十分鐘之後,她的手裡多了一個提袋,這雙銀色高跟鞋跟著她回鄉下去了。
惠勒的這段描述,讓也有愛鞋癖的我心有戚戚。幸福不在於多擁有一雙鞋,但是少了一雙鞋,我的幸福肯定會少了那麼一點點啊。
鞋底破 洞 進 水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幸福不在於多擁有一雙鞋。」我對自己說,著迷地站在巴黎佛布-聖多諾黑路 Roger Vivier精品店的櫥窗前。
幸福不在於多擁有一雙鞋。可是,這雙銀色飾扣的鞋子,高倨在粉紅糖果色的櫥窗裡,魅惑十足地對我眨眼,它們的聲聲呼喚讓人很難招架。 在腦海裡,我一一細數不該買這雙鞋的理由:
1.買這雙鞋的錢,足夠裝一套新的浴室設備。
2.我已經好幾個月沒進帳,信用卡都快刷爆了。
3.一雙新鞋之於我,就好比蠹蛾之於喀什米爾毛衣店一樣。
4.在法國鄉間,螺旋細跟的銀色高跟鞋,功用差不多等同於一雙鞋底破洞的防水長靴。
幸福不在於多擁有一雙鞋。十分鐘後,我離開這家店,手裡提著一只硬挺光滑的購物袋,裡頭裝著那雙銀色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