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滾吧男孩》續作《#翻滾吧男人》,紀錄 #李智凱 和 #黃克強 繼續在體操路上的奮鬥。相較於《翻滾吧!男孩》,我其實更愛《翻滾吧!男人》。
.
一,不同於《翻滾吧!男孩》的純真可愛,《翻滾吧!男人》更現實、更高壓、更殘忍。年幼時還能把體操視為興趣,到了二十歲的年紀,必須更嚴格地面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如果繼續練下去,卻沒做出成績,該怎麼辦?放棄或再堅持一下?放棄覺得可惜,不放棄又怕會後悔。小時候參加比賽,是國家級賽事,長大後面對的不只是自己的同胞,而是一整個世界,對於技術的要求更刁鑽,訓練時數更長、更辛苦、更看重自律、如何突破自我,不原地踏步、如何把握每一次的比賽,爭取成績並磨練自信、如何在受傷後爬起來繼續努力,而不是害怕與退卻...每一個成功選手的背後,故事都是落落長,有歡笑有淚水有挫敗有成長,每一個成功選手的背後,#都藏了顆害怕失敗的心和一顆好想衝破極限追求更強大的自我的期許。
.
二,「你才二十歲,你可以進步很多,也可以從此就沒了。就是你自己抗壓性沒有辦法提升,技術完全一流,比賽的抗壓就是做不出來啊,不管你用什麼方法,那是你的心理層次的問題,我們都沒有辦法去打開這個問題,假如這個心理層次永遠壓在你身上,你永遠就不能做出更優秀的東西。」林教練
.
智凱在葡萄牙大獎賽上表演失誤,教練希望智凱心態上要能改變,不要教練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要有自己的想法,要知道怎麼去面對難關,怎麼去克服心理的障礙,因為在比賽場上,最完美的技術都怕碰到內心最深沉的恐懼。
.
看著林教練對選手的叮嚀與付出,既是感動也是敬佩(他犧牲與家人的相處時光,傾全力訓練選手),但看到選手在賽場上失誤時,教練又急又氣的責備,又會替選手感到心疼。台灣從 2000 年後,相隔 16 年才又有體操選手進入奧運殿堂。智凱在里約奧運賽前一個月韌帶受傷,他選擇開刀,並在兩週內恢復訓練。好不容易來到奧運會,實現兒時的夢想,卻在鞍馬預賽落馬,提早結束他的奧運之旅。賽場就是這麼地殘酷無情,一個失誤,就只能再一個四年的等待(並且要再次爭取奧運門票)。
.
踏出體操場館,林教練在鏡頭前說他看到智凱落馬時,差一點暈倒,教練的話語盡是失落,可是林育賢導演卻偷偷將鏡頭對準了智凱,他臉上落寞、悲傷的表情,讓我看了超心疼,很想衝進銀幕給他一個擁抱。太鬆懈無法激發選手的潛能,太嚴苛又會給選手很多的壓力。怎樣算是一個好教練?從《翻滾吧!男孩》到《翻滾吧!男人》,我其實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
.
不過,這兩部影片在經過時間的考驗後,發現林教練看人與事相當精準。例如他在《翻滾吧!男孩》說最後能夠留下來的選手,可能只有兩三人、教練在十年前就覺得湯瑪士動作會成為取分的關鍵,很早就在訓練李智凱朝這個方向努力、教練在《翻滾吧!男人》說個人全能體操的最後一個項目是鞍馬,由於是最後一個項目,非常看重選手的體力和抗壓性,林教練說:「#世界冠軍常常無緣無故就會掉落(鞍馬)」而李智凱在東京奧運上,剛好就在個人全能的鞍馬項目落馬。幸好這次智凱的心態調整快速,個人鞍馬決賽便交出完美的表現,順利在東京奧運摘銀,不讓里約奧運遺憾重演。
.
三,「我發現你時不時就會觀察李智凱那邊。」導演
「只要他有做我就會看啊。」黃克強
「為什麼?」
「我不知道。」
.
黃克強是林教練和智凱眼中的天才型選手,小時候拿獎無數,只是國中時父母親跟林教練有了衝突,克強離開林教練,另外找人訓練。多年過去,智凱在林教練的督促(磨練)下,成為台灣體操選手的第一把交椅,而克強卻慢慢從領先集團退下,差一點無法選入國家隊中。面對小時候的勁敵,愈發強大,克強內心一定有很多感觸吧。是什麼讓他們兩人漸漸走上不太一樣的路?不夠認真?不夠努力?或是機運總是差了一點?
.
「那世大運再過關,下一關是什麼?」導演
「亞運。」克強
「那18年的亞運再過關呢?」
「應該就準備奧運了。」
「嗯,就2020,你想去嗎?」
「當然想。」
「你們一起去。」
「一起去喔?可以,假如我們可以台灣體操隊進去奧運,我覺得更棒。」
「那要有四個人。」
「對啊,就一起去比一個團體,因為台灣體操好像沒有進過團體,我們應該要成為第一批。」
.
《翻滾吧!男人》片中,克強和導演的這番對話,在幾年後重看,又是一番感慨。克強在 2017 年生了病(EB病毒,身體瘦了六公斤),不得不退出世大運比賽,而在東京奧運選拔前,右手舊傷復發,也讓他無緣成為台灣體操團隊的一員(台灣體操團隊終於進入到奧運殿堂),克強想要跟小時候一起練體操的智凱一起去奧運比賽的夢想,暫時無法達成。
.
想來,如果 2024 年台灣體操團隊能夠再次進入奧運比賽,而且克強和智凱都是成員之一,我應該會感動萬分吧!
韌帶鬆掉怎麼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像有2週沒分享書單了
.
❌如生靈雙身之物
我對三津田信三的耐心,大概在年輕時已經用盡
這本其實不差,在刀城言耶系列來說算比較好的了
但是這些年下來,認清自己真的不喜歡他的文字
終於看到一半決定了,再也不碰這人的書
.
🔺九歌108散文選
我還是偏愛小說,散文真的很難有打入心的
整本看完只喜歡彭樹君、葉儀、夏夏
連這裡頭的黃麗群都無法喜歡
但卻很期待她主編的109會如何選文
.
🔺自拍殺機
懸案密碼系列大約是3年前追過一段時間
因為千禧年三部曲讓我對北歐的作者多了幾分喜愛
所以開始看懸案
但這個系列跟Tess相比其實差了一截
屬於那種可看但沒必要追的
出書速度慢之外,後面總是太多跟主線無關的劇情
到現在已經7集了,主線到底有沒有走100公尺蛤
如果沒有要走主線,就不要一直埋伏筆啊!!!!
.
🔺歡迎光臨康堤紐斯大飯店
人物設計很有趣,推理的部份有點鬧
但整個看下來會有點像新年賀歲電影那樣
活潑歡樂又荒謬
不要以推理小說的期待來讀,
會覺得是很輕鬆的故事
但我就是抱著錯誤期待......
.
⭕🔺呼吸:姜峯楠第二本小說集
平常不大看科幻小說的
但這本,很不錯
好幾個短篇組成,很像未來版的伊索寓言
看完會想再找他的其他著作來讀
結果這人快30年來,只出了2本小說集!!!
非常誇張的產量
.
⭕🔺百花
我是先看了封面決定借這本書
閱讀時才發現,原來是川村元氣
他的文字也是跟我頻率不合的
尤其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
真的不懂為什麼會那摸紅
百花雖然也還是有著他獨特的淡淡文(ㄜˇ)青(ㄌㄢˋ)感
可是因為是親子關係、老人長照的主題
就覺得這本還不錯
.
⭕🔺我是黃也是白還帶著一點藍
這本很意外,有點像是報紙專欄的讀者投書
也很像教育類書籍的那種個案故事
可是讀起來非常清透,即便明明是很沈重的議題
種族歧視、社會階級、性別認同等
透過作者的文字,能讓人更進一步去思考
.
⭕🔺懂也沒用的神秘旅行
雖然都在講旅行,但這是一本很好看的散文集
即使透過翻譯,都還是能感受到作者用字之靈巧
韓國小說我看的不多,可是閱讀這本書之後
會想要看他寫的小說!!
喜歡旅行的人來閱讀這本會有趣
.
⭕🔺膝痛預防保健手冊
過年前扭傷腳踝,醫生叫我要多泡腳
於是每天都會有15分鐘在泡腳機上待著
想到如果換膝蓋爆掉,該怎麼辦呢
所以就找這種工具書來看了
但這本前面實在寫得太像骨科教科書
我們這等凡人不可能看過一次
就把什麼骨什麼韌帶記起來
而後面保健的部份雖然比較有參考價值
可與其自己看書亂做,還是應該找專業的人指導才好
所以有些底子了,可以買這回來輔助
但若只是想閱讀的話,幫助不大就是
.
⭕🔺鳶人
科幻小說我不大看,但奇幻小說可以
鳶人這本整個背景設定非常有趣
作者文筆也很好,相當引人入勝
可是整個故事的感情戲份太重,
一直在愛到死去活來,就覺得煩
我也想知道其他種族的國度啊
也想知道戰爭的之前與之後
雖然12國記很拖,可至少閱讀時是磅礡滿足的
鳶人的格局太小了,非常可惜
.
唔
寫到有點累了,
推薦的部份先送上書單,改天再介紹喔
⭕我哥的名字是潔西卡
⭕純潔國度
⭕天橋上的魔術師
⭕⭕單車失竊記
⭕⭕大武山下
韌帶鬆掉怎麼辦 在 好好睡覺,好好吃飯 - 李承翰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做了這個咬合板,關節就能不痛嗎?」一位在不動產代銷當高管的女病患問我。
⠀⠀
老實說,我無法保證。
更正確地說,在顳顎關節症候群面前,#我想沒有一位醫師敢保證治好。
⠀⠀
⠀⠀
——
⠀⠀
「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第一次發現顳顎關節不舒服的呢?」我問。
⠀⠀
她微微傾頭,若有所思:「從公司接下這個建案...不對...更久之前也有一次...」
⠀⠀
「...應該是 #從我成為大人的時候吧。」最後她開玩笑地說,但這個答案卻令我印象深刻。
⠀⠀
⠀⠀
細聊之後,我了解到她的症狀是從上大學開始,熬夜趕報告、期末考、弄營隊的那些夜晚,關節的不適就偶爾會出現,但通常一段時間會稍微緩解,她就不以為意。
⠀⠀
畢業進入職場後,接踵而來的會議馬拉松、老闆的善意關心、聳入天際的銷售目標,也偶爾會讓她有短暫的身體不適:偏頭痛、肩頸痠痛、暈眩、耳鳴、想吐之類,各式各樣。前後看了很多醫生,但這些症狀仍然反反覆覆出現。
⠀⠀
⠀⠀
直到去年,惡魔終於現形。
⠀⠀
⠀⠀
那天,當她打算匆匆吃下漢堡,開始一早的銷售會議時,#突然發現自己的嘴巴卡住了,無法張到最大,平常幾口就能解決的漢堡,要分好幾層才能勉強吃完。
⠀⠀
之後的半年,耳朵前方痛、咀嚼疼痛、張閉口有怪聲、無法隨心打哈欠的狀況越來越常發生。在一連串的看診、轉診、看診、轉診循環之後,終於到我這裡,這才確診她患有「#顳顎關節症候群」。
⠀⠀
⠀⠀
類似這樣的故事,我已經聽了不下百次。
⠀⠀
⠀⠀
〖#顳顎關節是什麼?〗
⠀⠀
它是位於耳朵前面的一個關節,現在你可以試著把雙手食指跟中指按在耳朵前方(約鬢角的位子),當嘴巴張合的時候,會感覺有塊骨頭上下跑動,那就是顳顎關節。
⠀⠀
顳顎關節連接著頭顱骨跟下顎骨,可以前後左右移動、旋轉,主要負責咀嚼、說話等需要開閉口的運動。
⠀⠀
⠀⠀
〖#顳顎關節出問題會有什麼不適?〗
⠀⠀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症狀非常多樣化,但隨著嚴重度不同,蠻常見一個發生順序:(但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所有症狀)
⠀⠀
1. 兩側或單側下巴轉角附近痠痛
這是咀嚼肌用力過度的疲勞。有人早上比較明顯,也有人是晚上,兩者成因不同。(關於晚上痠痛可以參考之前我寫的那篇日間磨牙,有很大關聯。)
⠀⠀
2. 顏面肌肉、肩頸肌肉痠痛、偏頭痛
當我們的咀嚼肌無力或疼痛的時候,其他的肌肉會好心加入幫忙,協助我們做到想做的動作,但幫久了,它們也會累。
⠀⠀
3. 張閉口或咬東西時會出現喀喀聲
顳顎關節內部有一塊緩衝用的關節盤,時不時發生脫臼,離開它該在的位置,但這時候還有機會自己跑回去,滑回去的時候就會『喀』一聲。
⠀⠀
4. 耳內疼痛或耳鳴
緩衝用的關節盤跑掉之後,下顎骨直接壓到頭顱骨,這中間夾著一塊富含血管、韌帶跟神經的組織,造成疼痛。
⠀⠀
5. 張口時下巴偏斜、張口只能開 1~3 個手指寬
到了這個階段,這塊關節盤脫臼後已經不回家了,不只離家出走,還擋在關節開口時要經過的路上,導致張口幅度變小。如果只發生在單側就會導致張口程度不對稱,下巴偏一邊。
⠀⠀
⠀⠀
可以明顯的看出,顳顎關節症候群可以大致分為【#肌肉問題】跟【#關節問題】兩種,其中【#肌肉問題】是比較常見且早期的。
⠀⠀
⠀⠀
〖#顳顎關節症候群發生時怎麼辦?〗
⠀⠀
通常急著想來看我的患者分為【痛】跟【喀喀聲】兩種:
⠀⠀
如果是【痛】的狀況:
你可以冰敷疼痛處 (每二十分鐘休息五分鐘),會得到快速的疼痛緩解;但如果已經是長期都會痛,則改為每天定期的熱敷(可以洗澡時順便用熱毛巾敷),搭配疼痛區周圍肌肉的按摩。
⠀⠀
如果是【喀喀聲】的狀況:
請辨認出會讓你發出那個聲音的動作(例如打哈欠、張大嘴、單邊咀嚼),然後在你看到牙醫師之前,都盡可能都不要再做那個動作。因為每發生一次關節盤脫臼,都會讓這個問題更難被治好,時間拖得太久更是。
⠀⠀
⠀⠀
至於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牙醫師有各種方法,包含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咬合板、針灸、注射玻尿酸、肉毒桿菌、手術...等等。
⠀⠀
然而,就像開頭所說,上述治療都無法保證讓顳顎關節百分之百康復,只是盡可能降低不適感。
⠀⠀
因為顳顎關節症候群牽扯到太多的因素,不單純只是生理因素,還有 #心理因素。
⠀⠀
⠀⠀⠀⠀
〖#為什麼顳顎關節會發炎?〗
⠀⠀
顳顎關節需要許多結構合作來發揮功能,如果任何一個部分破壞了平衡,就有可能導致症狀,包含:肌肉過勞、關節異常負載、咬合不正、磨牙、韌帶過鬆、離子失衡、腦神經放電異常、高敏感族群、自律神經失調...... (還有很多打不完)
⠀⠀
有些,是牙醫師能處理的;有些,是內科醫師能處理的...
但有些,只有你能處理。
⠀⠀
以開頭的女高管來說,最後導致她顳顎關節發炎的方程式,就包含了:
—【肌肉過勞】+【咬合問題】+【完美主義者】+【工作壓力】
⠀⠀
如果各自都還在能負荷的範圍內,就相安無事;但當若 #當工作壓力急遽增高 時,或 #對自己的要求過高 時,平衡就可能會被打破了。
⠀⠀
從這個案例來看,我身為一個牙醫師,能做的只有將【咬合問題】處理好。剩下的幾項,我最多只能陪她談談心,或教她一些冥想技巧了。
⠀⠀
⠀⠀
『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須繫鈴人。』 -《紅樓夢》
⠀⠀
⠀⠀
——
研究發現:顳顎關節症候群患者中,有三成與精神狀況有關,五成會伴隨睡眠問題。
⠀⠀
其實,「顳顎關節症候群」是一個很好的 #壓力警報器。當症狀突然出現時,就試著問自己:『我最近是不是太累了?這些事真的這麼重要嗎?』
⠀⠀
還記得這位患者說,症狀是從她『成為大人』的時候開始的嗎?
⠀⠀
⠀⠀
『成為大人』的時候,其實就是『肩上開始要扛責任』的時候;
而當『顳顎關節痛起來』的時候,可能就是你該『#稍微放下』的時候了。
⠀⠀
——
願你能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口腔健康,少看牙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