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犯罪了嗎:韓愈怎麼死的?
韓愈,字退之,768 年生、824 年逝世,他的文學造詣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在他死了一千多年後,以為台灣作家寫了文章描述韓愈怎麼死的,結果就被法院認為犯誹謗死者罪。難道韓愈過了一千年有辦法從墳墓裡爬出來、甚至游過台灣海峽嗎?
——
► 韓愈怎麼死的
1976 年,台灣作家郭壽華,以筆名「干城」,在他發行的《潮州文獻》半月刊以「韓文公蘇東坡給與潮州人的觀感」為題寫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寫道:
「韓愈為人尚不脫古文人才子怪習氣,妻妾之外,不免消磨於風花雪月,曾在潮州染風流病,以致體力過度消耗,及後誤信方士琉璜鉛下補劑,離潮州不久,果卒於琉璜中毒。」
文章刊出後,韓愈的第三十九代孫韓思道非常生氣,覺得他的超級曾祖父名譽受損,於是提起自訴,主張郭壽華涉嫌犯「誹謗死者罪」。
——
► 一定誹謗死者?
刑法第 312 條第 2 項是這麼規定的:「對於已死之人犯誹謗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
韓思道為了證明他真的是韓愈的子孫,拿出了韓氏家譜、韓文公後裔家族世系表。當時的警大圖書館有一本《河南省孟縣誌》,也真的記載「韓思道是韓愈的第三十九世孫」。另外,韓思道也提出「韓文公後裔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關防」,法院請故宮鑑定後,確認是真品。
綜合這些證據,法院認定自訴人韓思道真的是韓愈的第三十九代子孫。
被告郭壽華則主張,「風流病」兩個字不是現代的「性病」,而是指中國古代文人的浪漫習氣。不過,法院認為,「染風流病」會讓一般人有個大膽的想法,郭壽華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所以認定郭壽華有誹謗韓愈的故意。
1977 年,台北地方法院判決郭壽華有罪,處罰金三百元。郭壽華不服上訴,也被高等法院駁回,全案確定。
——
► 已經有罪?
法院的判決,邏輯上來說沒有錯,因為刑法真的就這麼規定。
不過很多人可不這麼想。
當時著名的法學者薩孟武投書聯合報質疑,「韓思道是不是韓愈子孫的正當性」這件事在法律上的正當性。畢竟韓愈也死了一千多年,在這一千年間的中國動亂非常嚴重,傳到韓思道手上的族譜,可靠性非常值得懷疑。
薩孟武更質疑,「直系血親」的認定,必須要有醫師開立的證明文件。韓思道手上的家譜,是 1913 年編修的,上面甚至還註記「自唐迄今千有餘年,屢遭兵火,家譜無存,相傳文公二十四代孫玉珍」,韓思道到底是不是韓愈的「直系血親」,更值得懷疑了。
撇除這些,侮辱死者罪是 1930 年代制定的法律,目的是保護「遺族或社會對先人的虔敬情感」,字面上來說,死了一千多年的太祖當然是法條規定的「先人」,如果被侮辱或是誹謗,子孫提告似乎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有需要動用到刑法來處罰嗎?
——
#法律白話文運動 #韓愈 #搶救國文大作戰
韓愈古文運動主張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宋代以前理學已萌芽? | 歷史驚奇
理學是中國思想史上一個重要主流,主要討論理氣、心性等問題,興盛於宋明時期,又稱道學。在學習中國思想史時,老師都會說理學產生於北宋,成熟於南宋與元、明時代。然而,一套哲學思想必然是有一個演化過程,宋代以前理學的萌芽過程,值得大家關注。
簡單而言,宋明理學的根源就是唐代儒學面對「信仰危機」所作出的回應和復興。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輝煌時期,文治武功都是赫赫有名,而文化、宗教等的發展更呈現百花齊放的景象。在唐代中期,儒家學說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對儒學進行了佛老化改造,對僵化的儒學注入新的信仰元素。在這個大背景下,唐代大儒韓愈(768-824)明確提出「道統」之說,在《原道》中他認為「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
他本人更以孟子「繼承者」自居:「韓愈之賢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於未亡之前,而韓愈乃欲全之於已壞之後。」這種道統意識,對宋代理學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南宋理學家陸九淵曾表示:「竊不自揆,區區之學自謂孟子之後,至是而始一明也。」(見《陸九淵集》)也就是自覺具有接替及傳承孟子而中絕的儒家道統意識。
除了韓愈的道統論外,韓愈的學生李翱對理學思想發展也有重要的影響。李翱在其著作《復性書》中,主張「復性」,發揮《中庸》中「天命之謂性」的思想,認為成為聖人的根本途徑是復性,他又主張人的言行應以儒家的「中道」為標準。最特別之處,是他的主張是以儒為主,綜合佛、道二家的思想,形成了一個較有系統的心性理論,填補了古代儒家思想一些不足。往後,心性問題的討論也成為後世儒學的核心議題。
不難發現,宋代理學思想的根源,早於唐代已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但南宋理學家朱熹(1130-1200)把韓愈排除在外,認為北宋程顥、程頤二程兄弟才是繼承孟子的道統。朱熹說:「千百年來無人曉得,後都黑了。到程先生後,說得方分明。」
韓愈古文運動主張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駢文—典雅還是浮誇? | 長知史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政權迭變,頻繁的改朝換代反映了混亂失序的政治環境。在這種亂世當中,卻意外地創造了獨特的文化土壤,在文學、藝術等領域裡,有長足的發展。
以文學為例,南北朝大盛的駢文成為了我國文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駢文又稱駢儷文,是魏晉開始興盛的一種文體。自魏晉以來,文人寫信、著書、立碑,甚至朝廷發號施令,均多使用駢文。
駢文興盛的原因是自魏晉後儒學衰微,士人階層漸漸盛行追求高超藝術技巧的風氣,因此文學創作上也傾向較重文辭修飾。駢文最主要的特點是講究對仗,因句式兩兩相對,猶如兩馬並駕齊驅(《說文解字》:「駢,駕二馬也,從馬並聲。」),故稱之為駢體。句子與句子的對仗,不但字數相同,而且在聲韻平仄、修辭以及用典上也講求對稱工整,故此駢文基本都是典雅精鍊。
然而,由於駢文注重形式技巧,因此在內容的表達上往住受到束縛,也因為用詞浮誇,或未能明確表達作者原意,甚至為求文體工整而胡亂用詞及堆砌用典,以文害意。
駢文之風至唐朝時仍甚為盛行,但唐代時已有文人對此有所質疑,最為人熟悉就是中唐時期韓愈、柳宗元等人提倡「古文運動」,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古文,以對抗華而不實的駢文。例如韓愈主張「文以載道」,改變了當時浮誇綺靡的文風。儘管如此,駢文對我國文學發展仍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思考問題:
1.駢文反映了魏晉南北朝士人階級的哪些狀況?
2.唐代「古文運動」與駢文有何關連?
韓愈古文運動主張 在 搶救教甄國文特訓粉絲團的帖子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一)唐代古文運動是韓愈、柳宗元領導的一次散文革新運動。 ... 主載道之說,文體上取法周、秦、兩漢之散文;主張以群經子史為文學典範,一以求其涵蘊教化,一以求其 ... ... <看更多>
韓愈古文運動主張 在 国际儒学发展报告.2014-2015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推薦與評價
郭烟认为,在经学系统活力不足的情况之下,唐代古文运动主张为文要以儒道为根本、以儒经为源泉, ... 周静的博士论文《韩愈经学考》( 54 )系统地研究了韩愈的经学主张。 ... <看更多>
韓愈古文運動主張 在 高中國文|師說:韓愈及唐宋古文運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高中國文|師說: 韓愈 及唐宋 古文運動. 16K views · 4 years ago ...more. 臺北酷課雲. 90.6K. Subscribe. 90.6K subscribers. 138. Share. Sav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