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基恐怖秀:午夜電影和它的產地】#葉郎電影徵信社
上個月,位於曼哈頓的 IFC Center 電影院終於打開大門重新開始放映電影。
和紐約其他電影院一樣,這家歷史悠久的紐約電影院因為 COVID-19 疫情因素停業了整整一年。這是該電影院的前身 Waverly Theatre 於2001年停業三年(後來改以 IFC Center 的名字再出發)之後,放映機停機最久的一次。
最終電影院能活過 COVID-19 劫難絕對是值得敲鑼打鼓的大事,因為這個在電影史上意義非凡的重要地點正是「午夜電影」文化的原爆點。1976年4月的某個午夜,《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洛基恐怖秀》就是在同一個影廳裡開啟了電影院體驗的全新篇章。
▉ 為一個午夜限定的教派延續香火
美國波特蘭市的另一家電影院 Clinton Street Theater 這個月初舉辦了重新開門營業後的第一場《洛基恐怖秀》午夜放映。
多了口罩、少了許多觀眾(因為社交距離的售票座位限制),但久別重逢的興奮是無可取代的。尤其對 Clinton Street Theater 的老闆 Nathan Williams 來說,這一刻他整整等了54週。為了不讓持續43年的午夜場慣例中斷,他在過去一年受到政府勒令停業的期間繼續維持了每週六午夜場放映《洛基恐怖秀》的儀式,即使依法他一張票都不能賣。
「(放映《洛基恐怖秀》)這件事對此時此刻的我們來說,就好像教堂的宗教儀式服務一樣不能任意中止。所有的粉絲都有自己的祈禱文,而『祈禱文』這個字眼正貼切地描繪了粉絲在看電影的時候口中跟著唸唸有詞的歷程。」電影院老闆 Nathan Williams 說:「我自己是個天主教徒,對我來說這跟在教堂裡念祈禱文是差不多的意思。」
他透過網路募款的方式持續了54週的《洛基恐怖秀》無人放映(有時候會邀請員工或親友在社交距離下入座),就像在為一個只在午夜時分開門迎接信徒的神秘宗教延續香火一樣。
這樣的堅持使《洛基恐怖秀》繼續維持有史以來「上映」最久的電影——從1975年正式上映至今,從未真正下檔。最高峰全美有高達250家電影院放映,直到近年也都還有上百家電影院固定午夜場放映的儀式。而這部上映時被認定為賣垮的失敗之作,目前累計票房已經有1.7億美元之高。
▉ 洛基恐怖秀的第二人生
紐約電影院的重啟對於全世界的電影產業是無比重要的大事。有些人就把去年《Tenet 天能》的表現不佳怪罪在在紐約和洛杉磯電影院的缺席。紐約的影響力除了新聞媒體和影評人大量聚集之外,紐約人的電影品味也對全球觀眾具有指標性作用。
正是紐約人給了《洛基恐怖秀》第二次機會。
1975年正式上映後的《洛基恐怖秀》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迴響,不僅因為票房慘淡而被取消了全面上映的計畫,也得到多數影評人的冷言冷語(有的甚至直接跳過該片不予評論)。芝加哥太陽報的著名影評人 Roger Ebert 雖然只給兩顆半的星星(滿分是四顆星星),倒是唯一一個神機妙算地命中該片的長期運勢——他說《洛基恐怖秀》與其說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是一種長期的社會文化現象,而那些現在無視該片的人未來很可能會成為反覆觀看數百次的人。
多數電影在票房翻船之後就會永世沉沒,完全被遺忘。《洛基恐怖秀》則幸運地遇上了它的第一個貴人。
發行商 20th Century Fox 行銷部門試過很多方法試圖挽救這部電影的命運,比如把它跟 Brian De Palma 的科幻搖滾劇《Phantom of the Paradise 天堂幻象》綁在一起搭售,變成一張票看兩部的優惠方案,但也未能吸引到太多觀眾。最後,連當年萬聖節原本企劃好的特別放映活動也被取消。 Fox 年輕的行銷主管 Tim Deegan 仍不打算放棄,於是隔年的4月他決定用午夜場放映來放手一搏。
午夜電影的文化不是憑空而來。午夜場原本就很容易吸引一群完全不一樣的觀眾,關注完全不一樣的電影。1960年代快速普及的美國電視台就已經開始在午夜時段播放一些尺度比較寬鬆的恐怖電影或是非主流電影。Adny Warhol 等藝術家或創作者也都曾在電影院的午夜場找到自己的觀眾。
自己也是個午夜電影粉的 Tim Deegan 於是想起了曾經以《El Topo 鼴鼠》和《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活死人之夜》的午夜放映賺到錢的曼哈頓電影院 Waverly Theatre,決定跟他們聯絡聊聊看午夜放映的可能性......
▉ 無心插柳的粉絲參與
於是,《洛基恐怖秀》的第二個貴人—— Waverly Theatre 的電影院經理 Denise Borde 現身。
興建於1831年的 Waverly Theatre 有很長一段時間真的是作為教堂使用,一直到1937年才開始以電影院的身份開門營業。電影院所在的格林威治村從1970年代開始就是紐約最潮的年輕人出沒鬼混的熱門地點,因而使非主流電影很容易在這裡獲得賞識。
更重要的是電影院經理 Denise Borde 本人愛死了《洛基恐怖秀》。
他因此全心投入午夜場放映的宣傳:他費心佈置售票口的宣傳品;在電影院的客服電話上播放預錄的來電答鈴,告訴每一個來電者「這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電影體驗」;還在電影放映前,安排播放《洛基恐怖秀》的原聲帶來暖場,確保體驗氛圍的完整度。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第三個貴人隆重登場。
第三個貴人就是《洛基恐怖秀》的每一個粉絲。
讓《洛基恐怖秀》成為不朽的電影院體驗的關鍵就是觀眾參與互動的儀式。而這些儀式正是電影院經理 Denise Borde 的用心佈置無心插柳促成的。
電影院原本難以打破的社交規範就是不發出聲音、不干擾別人。然而因為電影院經理一開始播放原聲帶的時間是在正片放映之前,於是替一些想要發出點聲音的觀眾製造了大好機會。這時候就已經出現高喊對白、對反派噓聲、對主角歡呼的觀眾互動行為。
五個月後,一個大膽打破禁忌的觀眾立下了電影史的新里程碑:他是第一個在《洛基恐怖秀》正片放映中發出聲音的觀眾 Louis Farese Jr. 。
Louis Farese Jr.是最典型的午夜電影粉絲:白天他是一個文靜不多話的學校老師,到了深夜在漆黑的電影院裡他卻變身成為大膽喧嘩的鬧事者。他對著主角之一的 Janet 拿著報紙遮雨的畫面,高喊「去買把傘吧你這窮酸婊子」,很快地就引發其他觀眾仿效,並擴散到全美、全世界各地的午夜場裡頭。
幾個月後的萬聖節,觀眾開始扮裝出席。又過一年,開始有丟紙花、灑米等道具出現在影廳裡。《洛基恐怖秀》的觀眾參與最終變成了一場有劇本(但鼓勵即興)、有服裝、有道具的超大型互動演出。
▉ 新科技是詛咒也是祝福
Waverly Theatre 的《洛基恐怖秀》午夜放映,不僅讓這部電影變成一個感染全世界的文化現象,也促成了午夜電影文化的發光發亮。Waverly Theatre 兩年多後就如法炮製在 David Lynch 那部在上映時同樣遭到忽視的電影《Eraserhead 橡皮頭》,並在接下來一、二十年持續為這些未受到世界理解的 cult 邪典電影創造第二次上映機會。
1980年代錄影帶來了,1990年代 DVD 來了,2000年前後網路下載和串流產業先後登場。
影響所及是許多放映邪典電影和午夜電影的獨立藝術電影院陸續關門大吉,因為他們再也不是唯一一個可以讓我觀眾接觸這些非主流電影的通路。
同樣地,再也沒有任何非主流電影完全只仰賴午夜電影這個非凡體驗模式而進入粉絲視野。有些人甚至將此形容為邪典電影之死或是午夜電影之死。
另一方面,主流好萊塢片廠開始見獵心喜地佔據午夜電影這個充滿神秘中宗教氣氛的時段。
1989年 Warner 的《Batman 蝙蝠俠》就把首映辦在午夜場,把「午夜搶先看」形塑為一種忠誠粉絲的身份表徵。隨後,星際大戰、魔戒、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等系列電影都出現鼓勵鐵粉在午夜場搶先別人先看到最新一集的類「追劇」行為。
「午夜場」被主流佔據的同時,「午夜場文化」也在透過社群網路的新科技征服主流觀眾。
過去的《洛基恐怖秀》粉絲必須透過口耳相傳和粉絲刊物的傳播,花好幾年的來將這些午夜電影文化的儀式性傳播出去。社群網路則在一夜之間就可以辦到同樣效果。因此21世紀的邪典電影比如《Donnie Darko 觸目驚魂28天》仍然照常得到膜拜。
最終電影院這個午夜限定的教堂只是以連鎖加盟的形式開枝散葉到各個信眾的客廳裡。
邀請家人或朋友一起在家裡體驗這個宗教儀式,仍然有差不多的信仰純度。 午夜電影不死,只是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
---------------------------------------------------
《洛基恐怖秀》myVideo線上看:https://pse.is/3euqc7
現在免費升級豪華月租,電影戲劇看到飽:https://pse.is/3f7hxp
飛入尋常百姓家尋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前,白先勇和學者廖彥博合撰的《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出版,是為「父親與民國」三部曲壓軸之卷,出版社發採訪通知,因先前已訪問過兩次了,等於得了免死金牌,作家最寶愛的編輯鍾岳明裝死,苦主於是變成了李振豪。
訪問在作家東區巷弄住家進行。事不關己,但幸災樂禍乃天下第一等賞心樂事,熱鬧還是要去湊一下的。訪談中,作家講父親白崇禧乃當年完成北閥,如何身騎白馬揮軍進北平、如何上《時代雜誌》封面,後來徐蚌會戰又是如何如何......民國往事並不如煙,當年訪問前做功課讀一遍,訪問當下聽一遍,此刻李振豪訪問又聽一次,彷彿老唱盤反反覆覆地轉動著,不免岔出心神打量四下環境:紫檀茶几上頭觀音淨瓶插著一株紅梅,牆上的書法是董陽孜墨寶、水墨觀音畫像出自奚淞之手。舊時王謝堂前的燕飛即便飛入了百姓家,日常起居還是比尋常人文雅一些。
作家不厭其煩地講重提往事,但故事還是岔出新的支線,例如,蔣介石多疑,架空白崇禧兵權,一級上將日日夜夜被特務跟監,作家說特務的車牌,他記在心裡,至今仍能背誦。《台北人》最後一個短篇故事、《孽子》最後的章節,都是葬禮,大將軍的國葬。作家反覆地在老將軍的棺木上覆蓋國旗,寫作是自我實踐,寫作也是代父申冤,「(父親與民國)沒寫之前,會夢到爸爸那個臉色不好看,我自己也覺得guilty,拖了這麼久,二十年吧,這本書不好寫。書寫完,就不來入夢了。」作家懊悔何以要蹉跎光陰,略有點自責說,這事早就該做了,當年搞什麼現代文學呢。
心想欸欸欸你是台灣現代文學的推手欸,講那個是什麼話?沒有我的事,還是脫口而出:「啊你根本就是寶玉老成了賈政啊。」作家不以為忤,呵呵地笑了出來:「孔孟儒家也很重要啊。經史子集也很重要啊。」
他牢牢記著「先父母以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像是惦記著那塊特務的車牌,但這邊正建立新的史觀,對岸也有格式化新的歷史記憶,問他這種種努力可會是一場徒勞?作家喃喃說道,還是要去做,還是會有人懂的......
聽起來好像很淒涼,但也沒有。作家怕熱,幾十年來,都是台北加州兩地居住,可因為疫情,2020成了作家待在台灣最久的一次,他完成了「父親與民國」完結篇、也監製了《孽子》舞台劇,也催生了崑曲紀錄片《牡丹還魂》,將軍之子從事諸多文藝活動,也跟調兵遣將一樣,神氣十足。其後,去看《牡丹還魂》後制,當中有個段落受訪者講白老師把一夥人ㄉㄧㄚˇ上舞台,那個ㄉㄧㄚˇ字不知是哪一省的方言,有拎上去的意思,可字幕上打的是「嗲」。製片與導演爭論正確用字,但真的沒有哪個字比那個「嗲」字更傳神。作家從寶玉活成了賈政,那個「嗲」字又把賈政變成了史太君。
他一個人就活了一整部《紅樓夢》。
李振豪問作家活得比父親老,比筆下任何一個小說人物還老,至今會心猿意馬嗎?作家站在水墨觀音畫像前說:「唉呀,你們不要以為老人就老僧入定,老人還是人,你說老人真的要把什麼都看開,我們常常都覺得祖父輩的怎樣,錯了!老公阿嬤不好意思講,你不要忽略老人。我覺得我沒什麼變的,呵呵。」
背後觀音畫像有一副對聯:「天地同流眼底群生皆赤子,千古一夢人間幾度續黃粱。」彷彿一個彈幕說,你看,你看,把孽子活成了赤子了呢。
飛入尋常百姓家尋意思 在 汪潔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柯文哲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網紅政客退燒很快!
柯文哲曾經問姚立民老師一個問題…
他的烤肉架式的訪問會不會選上市長後消風?
#烤肉架的意思就是接受數不清的麥克風訪問,因為麥克風太多所以要做成烤肉架的模式。
看看最近的訪問,柯文哲前面的麥克風越來越少了,現在零零落落沒有幾隻麥克風了!
#畫面上的柯文哲竟然還要靠老婆罵蔡英文來搏版面。
辛苦了,柯文哲!
網紅不過就是個網紅,總是會過期…
下一位,韓國瑜。
謝謝收看,兩位不送。
其實已經不想談柯文哲,
一來沒有必要為他蹭聲量,
二來還在市長卻慢慢過期的政客。
#柯文哲就是舊時王謝堂前燕終究要飛入尋常百姓家。
可憐!
還在肖想要做總統?
真是可憐!
飛入尋常百姓家尋意思 在 俺陳烈為今天為太家介紹唐朝詩人劉禹鍚的詩組七絕金陵五 ... 的推薦與評價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當年豪門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裏。 ... 月標“舊時”,也就是“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尋味。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