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io liar ◎神様、僕は気づいてしまった
笑えるや 死体の山目掛けて走れ
可笑的人們如飛蛾撲火般奔向死屍堆砌的山群
どのルールも無用 情けは無いぜ 生存圏を奪え
毫無根據與憐憫地奪取生活
ハレルヤ 売れ残りに権利など無い
哈雷路亞 架上的權利無不完售
はみ出したらフィニッシュ 戻れないさ 幸福券を掴め
擠下的敗者失去獲得幸福票券的機會
Ah 人生が終わるチャイムが鳴る フェロウシップ チェックメイト
啊 結束人生的鐘聲響起 Fellowship Checkmate
言いたいだけだろ正義って そんなもん根は腐っている
正義言論的根早已腐爛
Tokio liar
東京騙子
この街が隅から隅まで憎い この街が潰れる様を見たい
憎恨從城市角落蔓延至另一個角落 如此渴望見證它的崩落
Tokio liar
東京騙子
これからの未来をどうとかより これまでの復讐だとかしたい 違いないさ
不管以後的未來是怎樣 都比不上至今為止的報復 難道不是嗎?
おかしいや 捨て猫ほど不幸を求め
真可笑 越來越多被遺棄的貓尋求不幸
そうやって募る 粗大ゴミが この街の餌となる
以此方式募集龐然垃圾 用以豢養這城市
Ah 赤信号でもしれっと渡れ フェロウシップ チェックメイト
啊 穿越紅燈 Fellowship Checkmate
さもゾンビの兵隊だった 今世紀の僕等は
這世紀的我們如同喪屍兵團
Tokio liar
東京騙子
この街の全部が全部を纏い この街に余さず乗っ取られる
這城市的一切相互糾纏 我們被它劫持著
Tokio liar
東京騙子
これ以上無いほど滑稽な街 これ以下も無いほど堕ちた僕等 お似合いだろう
在這之上沒有更滑稽的城市更適合在這之下也沒有更墮落的我們
Tokio liar
東京騙子
この街でちゃちな産声を上げ この街でミイラのように果てる
這城市扶養出的小小生命 終究成了它的木乃伊
Tokio liar
東京騙子
このまま腐った蜜柑になるなら これまでの復讐だとかしたい 違いないさ
如果就這樣成了腐爛的蜜柑 就是至今為止的報復 難道不是嗎?
Tokio liar
東京騙子
これからの未来をどうとかより これまでの復讐だとかしたい 君はどうだい
不管以後的未來是怎樣 都比不上至今為止的報復 那你呢?
-
◎作者介紹
神様、僕は気づいてしまった(中譯,神啊、我已經察覺到了),略稱為神僕,覆面系樂團,沒有四位成員的詳細資料,在MV中也以蒙面登場。於2016年開始在YouTube上發布作品,搖滾曲風加上神祕氛圍,迅速在網路上掀起話題,並以〈CQCQ〉打響知名度。
-
◎姵潔賞析
〈Tokio liar〉收錄在神僕第一張專輯《20XX》中,為吉他手東野へいと作詞。《20XX》的主軸命題為「兩種孤獨」,Alone和Solitude。在日本媒體「Skream!」的訪談中,吉他手東野へいと解釋道:「孤獨在英文裡有『Alone』和『Solitude』之分,這兩個在日文裡都被翻譯成孤獨,但是兩者有著決定性的區別。『Alone』有阻礙感和寂寞感,比較負面消極一點;然而,『Solitude』比較像是通過獨處來提升自己的個性和人性,比較正面。」。而筆者認為〈Tokio liar〉屬於前者。
旋律以輕快且強烈的節奏感作為基底,歌詞以在大城市東京生活的人們為中心,加上字句結構不斷重複排列,營造出歡快又有點百無聊賴的氛圍,更加拉大諷刺張力。而其副歌「Tokio liar」瞬間拉高的音調將所有情緒拋至最高點,像在與這城市控訴心中的憤怒與不滿。
上半段歌詞主要分成兩個部分,分別為描述都市人們生活的樣態以及作者看待東京的態度與視角。第一、二段敘述社會的無情,而人們只能不斷被剝奪生活的權利。「はみ出したらフィニッシュ(擠出後就結束了)」由此句可看出都市中因狹隘的幸福觀而產生的激烈競爭與絕望感,「戻れないさ(無法回去)」暗示被淘汰的人沒有翻身的機會,也因此人生就此「チェックメイト(將軍)」。第三段進入副歌,並直接了當的表達作者對東京的厭惡,「これからの未来をどうとかより(不管以後的未來是怎樣)/これまでの復讐だとかしたい(都比不上至今為止的報復)」這些負面情緒甚至強烈到即使讓作者放棄未來,也要期待報復與城市的崩潰以宣洩情緒。
下半段逐漸牽起人們與東京的連結與循環。第四段描述人們不斷尋求不幸而產生「粗大ゴミが(龐然垃圾)」即慾望,使城市成為慾望的聚集地,吸引更多人前來,扣回第一段「死体の山目掛けて走れ(奔向死屍堆砌的山群)」。即使知道自己可能成為別人腳下的其中一具屍體,也想獲得通往幸福的門票,然而在這的每個人都過著行屍走肉的日子。第五段說明城市中因慾望而墮落的人們在深不可測的社會、來往頻繁的人群、錯綜複雜的交通與負面情緒相互糾葛,使得我們無法動彈,並成為了城市的一部分。最後一段提到在城市中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也成為徒有虛表的空殼,以「ミイラ(木乃伊)」的白繃掩蓋自己,內在成了「腐った蜜柑(腐爛的蜜柑)」,失去生命力、一片沉寂的城市,作者認為這就是對東京的報復。
副歌裡出現數個「この/これ」為開頭的句子,重複強調時間(現今)與地點(東京),不僅使副歌變得更加洗腦,也讓人感受到作者所指涉的並不是隨意的任何城市,而是「現在的東京」。隨著歌曲迎至下半段,MV中都市裡的人逐漸戴上面具並隨著眾人狂歡,抑或擠在狹窄的電話亭裡,貼在玻璃窗上掙扎,偌大的城市,然而人們只有渺小的空間生存。
翻譯的過程中,由於網路上找不到任何此首的翻譯,自己也不是日語專業出身,因此幾乎是邊看文法邊拆解邊翻譯歌詞內容。尤其讓筆者最為苦惱的是副歌「これからの未来をどうとかより」中「どうとか」的意涵,即使拆解正確,仍搜尋無果。最後是詢問日語老師才得知是帶有鄙視意味的「怎樣、什麼的」意思,光是單字與文法的不同,就能影響整個句子給人的感覺,甚至具體表現說話者的狀態,也體現出日本的精緻文化與謹慎。
參考資料
https://skream.jp/interview/2019/05/kamiboku.php
-
美編:林泱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輩子偷偷藉由小說來偷偷抱怨自己太太公主病的費茲傑羅?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1/14/%E9%82%A3%E4%BA%9B%E5%B9%B4%E6%88%91%E5%80%91%E4%...
飛蛾撲火解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見鍾情」
年輕時代,我只相信一見鍾情,我以為其他種類的戀情都是經過妥協的結果,可能過於功利。或許因此,我談過許多起初美好,最後近乎悲劇的戀愛。
因為不知道愛情倒底是什麼,盲目摸索,感覺應該更像「疫情」,是以災難程度大小來感受強度的,有一種說法是「失去之後才知道愛得多深」,但我深以為卻是「在一起之後才知道分開比較好」。
氣質、長相、身材、打扮或者某種難以描述的「整體氛圍」,就是這樣打中你的心了,你覺得再也無法忍受見不到他,你盼望因為與他靠近,他所有美善、魅力就都屬於你,你想像與這樣的人共度晨昏,進一步說話、親密,甚至,一起生活,白頭偕老。奇怪啊不管幾歲,即使是少年少女,在一見鍾情時,也都會產生「此生非你不可」的貿然念頭,而這些更教人確定愛的神秘,愛的不可解釋,以及愛的「模糊形狀」。
面對「那個人」,我們總是太急切了,深怕一旦錯過就此永遠錯過,或者也不知道怕什麼,那種不能自制、為某人神魂顛倒,那近乎飛蛾撲火的種種行為,都讓你感到愛意充滿,行動力滿分,愛情就這樣來了,你沒多問,多想,能在一起就好。
無論多麼強烈的一見鍾情,進入愛情之後,就是二見,三見,常見,你看見他,他看見你,你們關係日益頻繁,深入,你驚訝於「這是我當初愛上的人嗎?」或者「她為什麼越來越美好,讓我越陷越深?」我就曾經在某段戀情裡,幾乎第一個星期就想要分手,簡直大夢初醒。我後悔於為什麼不認識深一點再交往,但我們已經寫了好多好多信了啊,我好像也已經知道他的這些那些過往,這個那個疾病,他為我描述過之前的瘋狂、悲傷、痛苦,然而,交往前那些只是「故事」,交往後,那些曾經瘋狂的舉措,變成了我的「生活現實」,我只想逃。
確實,觀察再久,有許多事不是戀人的時候是無法發現的,不只是那些「日常生活細節」或「人格特質」,而是在面對與人「親密」「冷淡」,面臨「選擇」「失望」「挫折」時的反應,我們會對最親密的人毫無保留地展現,甚至,我們會對她進行「感情勒索」,甚至召喚、引發自己內心也不知悉的「黑暗」與「狂暴」。
一見鍾情的危險在於,使人輕易地構想一種隱惡揚善的「愛情」,將戀人的優點放大到極限,以致於交往時失落更深,造成紛爭,或陷入自己也無法解脫的困境,甚至把生命都困住了。雖然這些過程是學習愛、學習理解人、學習面對人生並非如想像中般一帆風順的體驗,但初試愛情滋味的人,或者始終帶著少女心戀愛的人,往往因此承受超過預期的傷害,甚至失去勇氣無法再進入愛情。
我們可以做的,並不是關掉一見鍾情的機制(如果有這種裝置的話),而是,從這使我們一見鍾情的對象(有時是一種類型,你總是愛上某種類型的人,談著劇情相似,結局相同的戀愛,而只悲嘆自己命運不佳,遇人不淑),反過來認識自己,辨明自己心中的恐懼、失落、遺憾與追求,在與這個看似「命定的對象」互動的過程裡,嘗試修補自己,進而可以不需要透過特定的符碼、特徵,來尋求愛情。不再企圖透過愛情「立即」地使自己完整、或得救。
無論是日久生情也好,一見鍾情也罷,那些沒有美好結局的愛依然貴重,重點在於整個過程我們到底經歷了什麼,學習了什麼,倘若我們知道,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是設計好來「符合我的需求」「使我一定幸福」的,我們體驗各種愛的「開始」,那最神秘、最不可捉摸,最令人激動的時刻,但心裡知道,即使如此,自己的人生依然需要自己背負,這段愛情未必會以美好結局作收(誰知道結局到底在哪?),理解愛情的無常,不讓一次愛情的結果打碎自己。
我曾經期待著這世上有某個人如此美好,足以使我的人生也變得美好壯闊,曾經,有人緊抓著我不放,或者我不顧一切去追不屬於我的愛情,最後兩敗俱傷,身心破裂。經歷過許多次精疲力竭的愛情,我慢慢知道,無論遭遇再美的人,人無法透過佔有來使自己成長,真正可以使人生變得更好的人,不是他人無盡的愛,而是自己的成長,而我更期盼自己從等待拯救、期盼奇蹟以戀人的形象出現的人,轉變為可以帶給他人幸福的人。
選自《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
飛蛾撲火解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愛的懺情與剖白:關於我的這艘愛之船》
坦白說,我第一次在一階課程上看到自己的輪迴交叉是「愛之船」的時候,覺得有點失望,為什麼不是一個聽起來比較威的交叉呢?像是統領啦、張力啦、滲透啦,一個比一個有深度,又威武。
愛之船,是什麼?聽起來多像一首老掉牙的歌,歌曲描述一艘船,船上載滿了前往島嶼渡假的人。每個人的脖子上都戴了雞蛋花做成的花圈。
慢慢學到了二階三階,大致對愛之船有了基本的瞭解,某些描述也印證了自己的行為,回頭看看,自己船上的乘客蠻多。我媽撇著嘴,一臉不以為然:「真搞不懂,妳對別人的愛,用都用不完。自己的家裡人,跟你要一點點愛都嫌麻煩。跟妳老北一個樣。」
先生也抱怨過我的親疏不分,「能不能把對外面的熱情,保留一點到家裡面來。你要搞清楚,我們才是一家人。」
面對這種指摘,我曾感受到巨大的壓迫與無奈,於是向外跑得更勤快,又或者,出自補償心態替一大家子煮得更多買得更多,然而,還是會有一種不小心的、自己也控制不了的抽離飄忽感,悄悄跑出來,想要趕快藏回去的時候,冷不防被身邊親近的人逮個正著。
時間久了,我不免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情感障礙。還是選擇走入婚姻、組織家庭根本是個錯誤。我可以全神貫注地聆聽與關懷一個遊民,他說,「小姐,身為你的家人一定很有福氣。你是一個這麼有愛的人。」我只能報以羞赧的苦笑,遊民料想不到,在家裡,家人分到的關注,遠不及你的萬分之一。家門以外,我熱衷奉獻,想與社會的脈動深深連結,家門以內,我卻迫切渴望空間,活得像是閉鎖的孤島。
愛之船的四個閘門,座落在G中心的15、10、25、46,分別代表了不同形式的大愛,多元極端、包容異己的15,鍾愛自己、別無選擇的10,眾生平等、無差別心的25,以及關注身心、重視體驗的46。從行駛的軌跡來看,我越來越能欣賞自己的差異性,並且不吝惜將它表現出來,如此吸引了更多與我背景迥異的人聚集,以自己的經歷鼓舞他們回歸真我的時候,總是讓我感受到無以名狀的愛。另外一方面,我學著臣服於生命中的各種體驗,成功的、失敗的,好的、壞的,慢慢找到一種身心趨於共振的平衡,接受冥冥中自有因果,萬物相互效力。由臣服之中,我懂得了,人人皆有其妙用,不管活得多失志、卑瑣,連自大狂都有擺放在此的用途。領悟至此,似乎能觸摸到宇宙虛無又寬廣的臂膀。那種愛,不知道該怎麼形容。而我是如此真切察覺到,自己被愛。
這也是愛之船最大的悲哀,當我由立足深根的地球,走向發光發熱的太陽,身邊親近的人,很難跟上來。如果站在他們的角度設想,實在也夠諷刺的,一個廣大的愛之器(Vassal of Love),連血管裡都奔騰著愛,可以毫無保留地愛著世間眾生,但當把這樣的容器放在家裡,為什麼這麼乾涸沒用,一滴水都倒不出來?
早些年,我在關係中的失敗,都可以歸溯於大愛和小愛之間的拉鋸。成為2/4的入幕之賓以後,對方很快就發現船上並不如想像溫馨,因為我總是奔波在外,聲嘶力竭累壞了,兩人獨處時只想好好休息。能讓2/4卸下武裝,靜默休憩的人很少,我一直以為,這是極為深厚的信任和付託,如果不是出自真愛,還會是甚麼呢?但大部份的男人不能理解,覺得受騙。這不是當初那艘燈暖酒熱的愛之船,現在,趕快讓我下船。
而,要分辨自己之所以走向對方,心中究竟是懷抱著哪樣的「愛」,也同樣令我筋疲力竭。「怎麼會分不清楚啊妳?妳以為妳聖母瑪利亞嗎。」大學時代的閨蜜看不下去,時不時訓斥我糊塗。其實我不是真的糊塗。我就是沒辦法見到孤苦無依的,深陷迷航的,還有貧瘠匱乏的。想用大愛去給予對方一點支持,沒想到對向伸過來的手裡面,放的是比大愛更沉重許多的東西。他們捧上自己的心。
所以,秉持公平正義原則,我是不是也應該把心捧出來,不要辜負別人。誰知道,在愛裡,一旦說到公平正義,反而會讓人起疑,妳到底是不是愛我?有沒有真正愛過我?
我總是驚慌失措,啊該怎麼說,我愛啊,我當然愛啊。怎麼辦,但可能不是你想要得到的那種愛。結果,不想辜負,成了更大的辜負。那些年,我很清楚大家怎麼評價我,只能拼命道歉,可不真的明白錯誤在哪裡。搶著下船的人,讓我心碎,而我,讓當初以為終得愛的庇蔭的人心碎。
有人在離開甲板時留下了詛咒,願妳自食惡果,情海多波。果真,惡果不多久就嚐到了,愛之船散發的光暈,雖不至於讓人飛蛾撲火,卻催化了人性半推半就的貪圖與懶惰,貪圖溫暖,懶惰自覺,好了,這麼舒適的一定就是愛了,我們來相愛吧。是嗎?事實證明,他們才是真糊塗,愛的是船上的氛圍,從來不是掌舵的我。
學院第一堂輪迴交叉的線上講座,第一個碰觸的交叉,就是我這艘夏天的愛之船。Joyce開了一個線上調查,讓大家投票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愛之船是怎樣。很多人不熟悉,也有很多人說出我最常聽到的形容,愛之船看起來就很有愛啊。小部分的人可能深受其害,或對我們知之甚深,因而也投出「他們很虛假、很抽離」的票數,有人寫,愛之船根本恨之戰艦,我無法反駁這句話,早年我的心裡充滿了很多恨,只是被隱藏得太深,竟無從分辨那麼強烈的情緒叫做恨。不曉得該投哪個描述比較好,一直在電腦前發楞。要投以上皆非嗎?但要怎麼解釋以上皆非呢。突然很想偏激地斷線離開,因為有預感接下來會碰觸到一些、我還沒準備好要面對的事。直覺權威說,妳給我坐好。關鍵時刻耍甚麼孬。
幸好我有留下來,才聽得到Joyce的解讀,還留了一大段時間讓我分享心內的獨白。我從來沒有發橫財的幸運,大概全數兌現在此刻了。那些解讀的語句,包裹著我自以為理解的知識,而知識的輕暖撫慰,遠超乎預期,像一隻大手放在我的頭上,反覆地說,沒有關係的,我理解的,這就是愛啊,你沒有不愛家人啊。只是愛的形式不同罷了。不要太鑽牛角尖了好嗎。
嗚嗚嗚。嗚嗚嗚。擺盪在大愛與小愛之間的自我懷疑,為了想要證明自己夠格成為家人與伴侶、削足適履的疼痛,終於找到了全盤理解的人。也使我願意捐棄「愛之船就是很有愛」的外在包裝,將內容物的某些暗黑不堪,寫成了這篇懺情剖白。我的確有滿滿的愛,只不過,我的愛,可以廣泛高遠,很難聚焦集中,我願意陪你探索心靈山高水深之處,但若要求我每天為你煮飯、世界只繞你旋轉,我會發瘋。毫不考慮把你丟下船。對,就是這樣。我不得不承認,所謂至寬至廣的愛,看在真正親近的人眼裡,其實有其條件與限制,因而顯得偽善。我6/2的大女兒,只有8歲,對我說出來的話,帶有18歲的早熟超齡,「媽,我覺得你很奇怪,只愛別人家的小孩。我如果不是妳的小孩,妳應該不會對我這麼兇了對吧。」
ㄜ,一句話擊沉了愛之船。我也承認,這個部分,我還在想方設法Fix。當然,我大可以保持愛的高度,持續行使個人設計的獨有技能,但是,我想驗證一下,若內在的容器如此慈悲無垠,分一些capacity給親近的人,這種切割,要怎麼才不會碎裂整體?如果我的愛,貴重在無差異區別,那我能不能至少,把我的伴侶和家庭,列在一視同仁的名單裡,而不讓他們感覺,他們根本是化外之民。
愛,很難被言說,定義有很多,有人三個字寫完我愛你,也有人窮盡一生才發現愛在哪裡。既然愛是我的本質,也是我的賦能,我很願意先坦白這樣的愛,有其殘缺與未及,因而牽引著我,持續離港探尋。將來有一天,當我不再懷疑愛人的能力,能夠分辨言愛的初心,讓船上的人得以感受,愛的表裡與內外如一。那時,便是我這艘愛之船,真正歸港之際。
飛蛾撲火解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輩子偷偷藉由小說來偷偷抱怨自己太太公主病的費茲傑羅?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1/14/%E9%82%A3%E4%BA%9B%E5%B9%B4%E6%88%91%E5%80%91%E4%B8%80%E8%B5%B7%EF%BC%88%E9%8C%AF%EF%BC%89%E8%BF%BD%E7%9A%84%E5%A5%B3%E5%AD%A9%E2%94%80%E2%94%80%E8%B2%BB%E8%8C%B2%E5%82%91%E7%BE%85%E3%80%8A%E5%A4%A7%E4%BA%A8%E5%B0%8F%E5%82%B3%E3%80%8B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fbclid=IwAR0CRPn_h2sypklRnpQIdV4Xx-hOR28qLbHmC-tuF2f_g2KkK0GNzQAsOjs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大亨小傳 #費茲傑羅 #書單
────
那是西元一九二五年。時年二十九歲的費茲傑羅剛剛出版了《大亨小傳》──他尚且是個炙手可熱的文學新秀,娶了貌美又有才氣的名門千金賽爾妲(Zelda Sayre);同時為了揮金如土的奢華生活,他必須快速產製大量短篇小說供稿給通俗雜誌。他自己就是明星,他自己就是幻象(一個天才作家,一位美女,一對璧人,觥籌交錯,彷彿一場永恆的電影,絕無散場燈亮之時)。那想必就是出生於冰雪之鄉明尼蘇達的費茲傑羅的夢想,他的愛,他個人的顛倒夢想,他身處其間的海市蜃樓。伊格言說,沒有什麼比對熾烈愛情的執著與貪婪更頹廢更「誤事」的了,也沒有什麼比那樣的堅持更動人的了。我們很難用任何文字去再現《大亨小傳》中那世故與天真、清醒與迷醉的奇異並存──對,《大亨小傳》最厲害最深沉的地方正在於,作者費茲傑羅既無比清醒地譴責了幻象的欺騙性,同時卻又誠摯而充滿同情地讚頌了幻象的美麗迷人。
故事結尾,蓋茲比已死,豪宅人去樓空,尼克已決定離開紐約,放棄金融投機事業轉而回鄉。但放棄幻象真的是常人辦得到的嗎?不,別傻了,就算是得道高僧都不見得辦得到了。所以,為了這些,為了人類永恆的顛倒夢想,《大亨小傳》的結尾這樣寫:
我們繼續前行,像逆流而行的船隻,不斷地被浪潮推回到過去。
飛蛾撲火。這同樣可能是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小說結尾之一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飛蛾撲火解釋 在 佛跳牆Buddha Jump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佛跳牆頻道:http://neverfall.piee.pw/BuddhaJump
🎵數位收聽:https://buddhajump.lnk.to/BJ4
在這個世界上,生命不斷在消逝,遺憾之外,比起去揣測一個生命的結束答案,或許還有另一種方式能夠在心裡紀念。
佛跳牆藉由這首歌表達對許多優秀音樂人的離世,寫下心裡的紀念,沒有狂妄的自以為理解,不用三言兩語的標籤去解釋他們美好的一生,只希望美麗的靈魂不會感到孤單。
佛跳牆Buddha Jump 第四號音樂作品【BJ肆】11/7 正式發行
《刺眼 Glare》
詞曲:戴佩妮|編曲:佛跳牆
飛蛾撲火的瞬間 睜大的雙眼裡 全是火焰
無畏華麗的上演 年歲的摧毀 逆向的繁衍
不必為我掉下眼淚 我只是短暫擁有過殘缺
不必給我傾情安慰 我活過的世界不能再重演
我看得見的光 那光是多麼的刺眼
我聽得見的話 那話是多麼的敷衍
一年復一年 那月那天那燦爛的笑臉
是真切的快樂 還是一種錯覺
喔~~~喔~~~~
苟延殘喘的迷戀 平行地盤旋著 各持己見
無畏落幕的風險 畢生被溶解 希望被吞嚥
不必為我掉下眼淚 我只是短暫詮釋過完美
不必給我傾情安慰 我活著的世界不和誰重疊
我看得見的光 那光是多麼的刺眼
我聽得見的話 那話是多麼的敷衍
一年復一年 那月那天那燦爛的笑臉
是真切的快樂 還是一種錯覺
而我而我沒辦法繞過張牙舞爪的魔 奪回選擇權
沒辦法逃過萬劫不復闖的禍 異常淪陷
我看得見的光 那光是多麼的刺眼
我聽得見的話 那話是多麼的敷衍
一年復一年 那月那天那燦爛的笑臉
是真切的快樂 還是一種錯覺
喔~~~喔~~~~喔~~~喔~~~~
喔~~~喔~~~~
– Song Credit –
製作人 Album Producer:佛跳牆 Buddha Jump
編曲 Arranger:佛跳牆 Buddha Jump
詞/曲 Lyricist/Composer:戴佩妮 PennyTai
主唱 Vocal:阿妮 AH NEE
鼓手 Drums:千千 ALIBULA
鍵盤 Keyboard:牙牙 YAR
吉他 Guitars:理事長 SMH
吉他 Guitars:豪豪 HOWE
貝斯 Bass:奧迪 OD
樂器錄音室 Instrument Recording Studio:九太音響工程有限公司 Nine Tai Audio CO.,LT
配唱錄音室 Vocal Recording Studio:強力錄音室MEGA FORCE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王永鈞 Chief
錄音助理 Recording Assistant:林冠勳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s:Dan Korneff
混音室 Mixing Studio:Sonic Debris Recording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師 Mastering Engineer:Ted Jenson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Sterling Sound
– Video Credit –
製作公司 Production company:尖蚪映畫
導演 Director:吳仲倫 Chung Lun Wu
飛蛾撲火解釋 在 心聲心詩- 「飛蛾撲火」新解【說地】...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儘管它們都從前面的弟兄們的下場可知其結局會是死亡,但還是如此奮不顧身地撲向發光的燈管。沒有人解釋過飛蛾為什麼要撲火?唯一的答案很可能就是它們喜歡光明。它們需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