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美食家|文人私房菜|02 >
孔子的頭銜已經很多,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社會活動家……長長的一串,但還應該再加上一個:美食家。
孔子的美食主張主要記錄在《論語》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在我看來,這是中國飲食第一次有了精品意識。
----------------------------------------
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一代聖人,但拋開這些光環,他跟平常人一樣有七情六慾,對吃喝也很講究。在我等貪食後輩看來,孔子也是中國最早、最偉大的美食家,其在美食方面的思想和細緻要求,影響深刻,或者說從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中國的美食傳統,絲毫不亞於其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影響力。
其實,不但是孔子,孔子和他的門徒所組成的儒士群體在當時都是以「貪吃」著稱的。所以,春秋戰國時代提倡節儉的墨家就曾攻擊儒家,說他們是一幫「湯食之徒」,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職業蹭飯的」。這可不是憑空詆毀孔聖人,豈不見子曾經曰過:「有盛饌,必變色而作」。也就是說,遇到飯局必須正經地當回事,正裝出席更是必須的。
孔子的美食主張主要記錄在《論語》中,特別是《鄉黨篇》中,總結起來約有20多條。最著名的一句就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現在美食界還在提倡「家常菜精做、粗菜細做」,這其實和孔夫子的主張是一脈相沿的。於是,精品意識第一次深入到了飲食中去,有了這種意識,才有了輝煌燦爛、冠絕世界的中國美食的起點。
孔子還對飲食的衛生標準第一次提出了具體要求。他說「食饐而餲,魚餒肉敗,不食」,還說「色惡不食」、「臭惡不食」。講究不吃腐爛變質變味的食物,這和現代衛生標準是相通的。在食物匱乏的時代,能有這樣見解,的確非常難得。
孔子對烹飪的火候提出了標準。他說過「失飪不食」,即火候不對、過或者不夠都不吃。還有一句叫做「失時不食」,關於這句話歷來有很多解釋,這裡我要談一下自己的理解。
食物,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長週期,不到時候就吃即是違背「天時」,比如反季節蔬菜等,這都是經過現代科學驗證過的。還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食用原本不產於這個地方的食物也是一種「失時」。
「時」還有一個要求,即按時吃飯。一日三餐,如果按時去吃,就會很香。而如果不按時吃飯,只吃宵夜不吃晚飯,不吃早飯只吃午餐,不吃晚餐以蔬果果腹等,也叫「失時」。這樣吃飯味道肯定不會比按時吃更好,而且還會引起胃病,進而更加影響胃口。
「不得其醬,不食」。孔子要求各類肉食搭配專門的肉醬,如果肉和醬搭配不合宜,也是不吃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要求,是因為在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人們烤肉吃得比較多,所以,醬的作用就更加明顯,而孔子對味道調和是很挑剔的。有趣的是,孔子兩千多年提出的標準居然和如今法國大餐的要求不謀而合。法國菜要求什麼菜配什麼酒,一般的規矩是紅肉配紅酒、白肉配白酒;烹什麼肉就用什麼湯,比如,烹雞肉用雞湯,烹牛肉就最好用牛肉湯。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這是在說飲食比例和量的控制,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體會。如果是下飯菜,份量不應該超過主食的一半,否則就奪了味,飯菜都不會那麼香了。即所謂「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食不言,寢不語」。這條準則已經被現代科學證實了,在生理和心理上均有合理性。吃飯的時候高談闊論不但不衛生(唾沫橫飛),會沖淡食物的味道,而且很危險。一個著名的例子是民國「財神爺」宋子文,他晚年就是吃飯時因為大笑而被一塊雞骨頭噎住致死的。
孔子還對飲具提出了具體要求,他甚至大喊:「觚不觚,觚哉?觚哉?」也就是說酒器不合規矩,就不能喝酒。這雖然有禮制上的要求,但也有其合理之處。比如,現在我們喝啤酒,如果用小酒盅,無疑是會影響口味的。
基本上,孔子的美食思想都可以歸結為一句話「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子美食思想的一個現代體現就是曲阜孔府著名的「孔府宴」。這一菜系融合宮廷菜、官府菜和民間菜的風味,卻又書香氣十足,堪稱中國美食文化歷史的微縮樣本。
文章來源:《中華遺產》<文人私房菜>
------------------------------------
更多精彩故事|
「知史」網站: www.mychistory.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mychistory
追蹤 Instagram: mychistory_ig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翻譯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孔子跟你我一樣
是實實在在的人
他會跟學生開玩笑
(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簡單翻譯:
孔子對治理地方超認真的子游笑說:
「幹嘛那麼認真?」
子游:
「老師你以前曾說過君子要好好愛護百姓啊!」
孔子說:
「開玩笑地(可能多補一句:幹嘛那麼認真?認真就輸了)。」)
他會憤怒
(孔子曾說:「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簡單翻譯:
人民都吃不飽了!執政者卻只想到燒一堆陶俑辦豪華葬禮?
娘的!你們這些不仁義的執政者活不了多久了!)
他甚至追求美食的小確幸
(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簡單翻譯:
當你有一定的財富時
可以追求一定的生活品質
好比,吃些健康精緻的食物,或是燒烤噴香的肉絲啊!)
(老ㄕ補充:
「古時的人,要嘛沒肉吃,要嘛直接把大塊肉烤來吃
有時肉甚至烤的外焦內生,的確不怎麼雅觀健康
所以有一定能力的人
比較喜歡吃烤得均勻的肉條,既美味又健康。」)
說實在
歷史,無非是人的故事
比起硬要扣上什麼大道理
以生活化的方式去了解孔子,甚至是歷史
真是有趣多了!不是嗎?
http://gushi.tw/archives/7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