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32] 細說分鏡 Vol.0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21
🖍「猜想該用什麼曝光模式」?
🖍「光圈該用多少? 最大光圈是好嗎? 還是縮要小一點?」
🖍「快門,更沒有概念,調了半天,除了亮暗速度差別,沒了,隨便用吧」
🖍「對焦呢? 放在哪裡才是對的? 上次是對左邊,這次換右邊好了
玩相機、玩攝影這麼多年了,其實有一個設計我始終覺得「對也不對」,就是機頂上的「曝光轉盤」,這個曝光轉盤指的是像 P/A/S/M,或是「自動」「場景選擇」等功能,而這轉盤還會依不同程度使用者,有著不同的設計。
🟥曝光模式轉盤
P/A/S/M 我想就算是初學者,也會知道大概的差別,但我今天不是要介紹它們,而是談談這樣子的設計是好…,還是不好。
上面說到,對於不同程度使用者,上面這轉盤還有不同的設計,比如說針對「入門級消費者」,就還會有「自動、場景、運動、人像…」等對入門消費者更常用的功能,設計在轉盤上,好讓你可以快速的轉換拍攝模式。
而面對「進階消費者」,那些「自動、場景…」等自動模式就消失了,因為這類使用者是不需要這些功能,反倒是是多了比如 C1 自訂功能,將一些快速設定儲在相機裡,當面對到一些場合,只要快速切換到 C1 就好。
在很久前我就在想,那些自動場景模式真的會有人在用嗎? 會依照前眼的場合,轉換到適合的模式拍攝嗎? 拍出來的照片,真的有比較好嗎? 當我接觸數位相機時,我從不用這些自動模式,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反而是個問題
🟥花生醬與蘋果醬
選擇性越多,真的越好嗎? 有個著名的實驗是這樣,當桌上只有二種口味的果醬 – 花生與蘋果,經過的消費者只能從中擇一選擇,只要搭配簡單的字牌,就能賣得不錯的成果。
但如果給上消費者更多選擇呢? 加上了「巧克力」「藍莓」以及「椰子」口味」,同樣的位置,同樣的銷售手法,看起來是消費者選擇更多,應該銷售量更好吧? 反了,反而因為消費者選擇太多,產生了「選擇性障礙」,若是很明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拿了就走,這點不難,難的是左右遲疑,不知道該選哪一個最好,心裡一想乾脆放棄好了,如此一反銷售量不增反減。
而要研究那些放棄不買的消費者,「為何他們不買」的原因,五花八門,有的是不敢嚐試新口味,有的是一次只能買一瓶,但又不想買花生與蘋果,在不了解新產品下,放棄好了…,真的要談下去可又是 5000、10000 字,我們跳過吧。
🟥手機 AI 功能
近 3、4 年來,手機相機開始主打「AI 拍照」功能,第一次接觸後,直覺就想到相機上頭的曝光模式轉盤,這個 AI 拍照能自動辨識場合,看到藍天綠地幫你切換「風景」,辨識到人臉切換到「人像」,看到食物改為「美食」多麼方便呀我說,雖然一開始能辨識的場景不多,效果也不算特別突出 (看起來就像是調整色溫、飽和度、對比等等)。
但隨著硬體中央處理器的進步,辨識速度能力越來越快,表現在辨識的場景越多,越能拍出更適合眼前景像的照片,這點也是手機相機進步飛快,讓人難以相信「電腦、軟硬體搭配」能做到如此程度,真是不簡單。
🟥那些曝光參數與構圖
至於不用傻瓜模式的使用者,那就麻煩更大了,就算跳過了曝光模式的選擇,後頭你要選擇的事情可就麻煩了。
在相同的時間下,彼此距離保社防疫社交距離 1.5M,面對相同風景,視角略為有點差別,但不影響,若我們來個模仿他人作品的練習,不給你看照片,只告訴你某一得獎作品,就是在這裡拍出來的,且現在的條件與他當時可說是一樣,你會怎麼拍?
這下會讓你很傷腦筋,畢竟在場的人都不是得獎者本人,360 度視野看到的東西何其多,不同焦段所看到的視野範圍更是不同,再想到曝光變數何其多,在沒有更多線索下,這項練習根本很難達成。
但如果我將照片拿出來,哦,那就簡單太多了,照片上明確的構圖,差別是曝光參數不容易讀得出來,至少要模仿出一樣的照片機會大得多,但也沒那麼容易。
在網路上偶爾會聽到一種聲音「他還不是抄襲某某人的構圖,根本沒有創意可言」,不妨你也去「抄襲」看看,要抄到「一模一樣」或是「很像」還是需要一點功力,沒想像的簡單呢。
🟥沒有限制下更難創作
更多的限制,其實對初學者來說,反而是更好的練習,開放式的拍照練習,反而失去焦點,而所謂的「攝影眼」,就是帶著特定的觀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尋找不平凡的事物。
外拍練習我常會出一種練習就是「尋找顏色」,一開始練習是要求學生,每一張照片「只能有一種顏色」,這不難達成,第二個練習就多加一種顏色,第三個練習再加一個顏色,學生們在我的限制下,帶著這樣子的觀點四處尋找,反而拍出意想不到的練習。
這就好比果醬的例子,選擇少看起來限制多,但其實是在你腦海裡消除掉那些不必要的猜想 – 你就花生醬與蘋果醬選一個就好了,你不喜歡花生,那就只有蘋果,反之亦然,如果全世界只有這二種果醬,那或許會簡單多了。
攝影呢? 也是相同的例子,如果光圈只有「F2.8、F11」這二種選擇,快門同樣只有「1/10、1/500」二種選擇,ISO 更是全自動不讓你選,光是這樣子就有四種曝光參數組合,當所有人面對同一場景,就算是構圖不同,但在有限的曝光選擇下,作品反而變化不多,可以猜想就哪幾種可能。
但是現實是,光圈自常見的 F1.2 開始一路縮小至 F22,快門從 1/8000 一路慢至 30 秒,ISO 從 50 變化到 12800 甚至更高,可以組出多少的變數出來 – 只為了一個完全相同的構圖? 這就讓人覺得麻煩 (還是討厭?) 而人腦不擅於做選擇決定,通常會想取得最快的捷徑達成目標,此時若有老師在旁邊告訴大家「大家參考我的曝光參數 – F2.8、1/500、ISO 100」,我想當下所有的學生都會這麼做,少部分的學生再依我的數據做其它的調整嚐試。
🟥讓自己成為天線
前幾篇不斷提到一個概念,任何一張照片,都是無數的選擇中「選擇組合」出來,為何朝著這裡構圖,為何選擇這些參數拍照,我認為這是你當下對環境的感受後,受到剌激、產生靈感,在無數種變數中組合出來,每一張照片皆是如此。
在拍照練習不只是如此,還要為你所做的組合說出一些解釋,之所以這樣做、那樣決定,背後那些選擇的過程,身為老師的我更在意這些,才知道上課所教的觀念,有沒有讓你記在腦中,溶入現場加以變化與創作。
即使是相同的地點,已經來過 4、5 回,每一天的天氣也不盡相同,你做的選擇也會不同,就算是同一天、同一時刻,都還會改變一下構圖與曝光參數,因為不知道如何會是最好,反正多拍二張也不費力花錢,多拍幾張回頭再想想,這就是為何我會建議學生,照片拍完是要「回頭看、回頭想」的原因,照片的價值不是「按完快門、修好圖、分享完」就是它生命的終點。
🟥其它一般使用者
以上這些體驗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很難讓他們體驗這些故事,因為這些使用者基礎觀念不熟,甚至只是真的「只想拍照,不想花太多時間」的人,根本不想去理會上面講的這些事情,他們要做的就是「瞄準、按下快門」就拍完照片。
學會攝影,不是「學會 – 沒學會」二分法,特別是卡在中間的人,總是會多加摸索,在眾多拍攝變數下,不斷的嚐試數種組合方式,通常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但也說不出這些差別的意義在哪裡? 試著改變光圈、快門,除了景深、亮度有所不同,好像也沒別的差別的感覺,要他們解釋為何這麼做就太為難他們,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做才比較好,更別說是….,感受當下環境給他們速度,透過攝影加以回應,這麼進階的攝影體驗,對他們來說,還離的太遠了一點。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食物轉盤線上」的推薦目錄:
- 關於食物轉盤線上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食物轉盤線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食物轉盤線上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食物轉盤線上 在 吃什麼決定器|36種選擇|請按暫停得答案|隨機食物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食物轉盤線上 在 食物轉盤線上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食物轉盤線上 在 食物轉盤線上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食物轉盤線上 在 食物轉盤線上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食物轉盤線上 在 食物轉盤線上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食物轉盤線上 在 食物轉盤線上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食物轉盤線上 在 食物轉盤線上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食物轉盤線上 在 自訂轉盤 - z358z358 的評價
- 關於食物轉盤線上 在 今天吃什麼抽籤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DCARD 的評價
- 關於食物轉盤線上 在 Cold Stone Creamery 酷聖石冰淇淋 - Facebook - 登录或注册 的評價
- 關於食物轉盤線上 在 #圖#晚上要吃什麼選擇困難症app分享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食物轉盤線上 在 微波爐有轉盤無轉盤有差别嗎? - Mobile01 的評價
食物轉盤線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享了爸媽來美國打疫苗的心情
也很意外收到這麼多私訊來問我的經驗分享
包含很多認識的朋友與素未謀面的網友
大家都很擔心台灣的親友,也很積極希望邀請家中長輩來美國打疫苗才能安心
分享這篇經驗文之前
我也想先把自己的建議說在前
首先,我本身是 #不支持「疫苗觀光」的
台灣因為疫情擴大,所以現階段在出入境都非常擁擠
畢竟台灣的醫療能量與資源都有限
若是要處理這一票逃難來國外的旅行者
勢必要多出許多醫療人員來處理快篩/核酸檢測
防疫計程車、防疫旅館也將供不應求
減少移動都能為大家台灣的親友保留多一分的醫療能量
也讓真的有緊急需要返台或離台的海外鄉親可以更順利出入境
另外也必須提醒,若是順利平安抵達美國那是幸運的
但不幸在移動過程中染疫,那龐大的醫藥費用負擔你們心裡都準備好了嗎?
#總之不要為了疫苗來美國觀光
#原地好好待著更能平安渡過危機
這篇文章,是真的希望幫助到我們這些在海外有如熱鍋上螞蟻的子女
並不是真的鼓勵大家沒事就衝來打疫苗好嗎?拜託!拜託!
==================
✅ 簽證
六月初我要幫父母申請美簽,當時光面試就已經排隊到8/24
最近朋友要更新孩子過期的美國護照,也因為疫情、美國在台協會只開放少數幾天預約、八九月都不開放....
當下我直接請父母申請「旅遊授權電子系統ESTA」
https://esta.cbp.dhs.gov
這個網站有中文,所以不闇英文的長輩也能輕鬆填寫
繳付$14美金的手續費,等待72小時就通過了
獲得序號就可以順利進入美國,停留90天
(請注意是90天,不是3個月!回程機票別訂錯了)
✅ 檢測
我覺得在檢測上面,大家要注意的是 #進美國和進台灣的檢測方式與計算日期是不同的
從美國飛回台灣,要求的是核酸檢測Qualitative PCR,並且「報告」必須在上飛機前三天內收到
但是從台灣飛美國,核酸檢測或是抗原快篩 antigen test都可以,無論報告哪時候出來,但你必須在上飛機前三天內「進行檢測」
#上飛機回台灣看的是報告日
#上飛機回美國看的是檢測日
我有朋友因此而大包小包到機場卻上不了飛機
台北市新北市因為疫情告急,所以很多醫院都不太有足夠人手和時間預約檢測。我當時直接幫父母預約桃園的聯新國際醫院https://ssl.landseed.com.tw/lishin/reg/news.php
✅ 寄送防疫物資回台灣
我不誇張,當時因為忘了寄手套
台灣各大網站PCHOME、MOMO、博客來都銷售一空要等到六月底,我最後還是上網拍才買到的
台灣物資雖然充裕、但對於不熟悉網購的父母來說還是挺麻煩的,所以我決定美國寄回去。
(去年美國口罩一罩難求時,也是爸爸媽媽把實名制每天存下來的口罩寄來給我,滿滿的感恩)
我寄回台灣的主要有幾樣東西:防護衣、椅套、桌套(乾洗手、消毒濕巾與噴霧我爸媽台灣家中都有囤,所以沒有特別再寄了)
防護衣是好姐妹的愛心,爸媽穿的是「長榮航空機能防護夾克」
很舒服輕便、防護能力也很好
唯一小缺點是包覆性真的太強了,頭套和鼻子十分接近
整個頭都罩住其實很悶
而且一件真的好貴喔~~只穿一次很傷本(謝謝好姐妹相贈)
重點是台灣一下就賣光了(網路上現在很多詐騙要小心)
我建議大家可以選購 #整套拋棄式的防護衣,下飛機後上車前就消毒一下脫掉丟棄
另外可以搭配 #防護眼罩 或是 #防護面罩,這樣應該呼吸會比較舒服
#椅套 和 #桌套 建議多買幾個,因為長榮現在還是梅花座,所以我父母中間還有一個空位,可以一起包起來
一些上述有提到的產品購買連結在這邊
https://www.amazon.com/shop/robbiemama?listId=3BX6RFRYNLKSA&ref=idea_share_inf
對了,別忘了帶一卷保鮮膜(最好把盒子拆掉、我不確定有刀片讓不讓帶上飛機?),可以把螢幕、扶手這些顧不到的地方都包起來比較安心
✅ 機場與機上
其實現在台灣機場都已經挺忙碌了,長榮飛機直飛西雅圖雖然有梅花座但也是全坐滿了。
我是交代爸爸媽媽身上攜帶一些飯糰、茶葉蛋 #有飽足感的食物,盡量不要吃機上的食物、肚子餓的時候也盡量避開大家用餐的時段(全機同時拿下口罩用餐很嚇人)再吃自己帶上機的東西。
下機前沒吃完就留在機上,不然過海關會被狗狗聞到~哈哈
隨身攜帶 #吸管,過關之後買個 #瓶裝水,喝水盡量用吸管喝這樣口罩不用拿下來。(但水還是別喝太多、避免一直跑廁所)
真要去廁所,可以使用 #拋棄式的馬桶罩,一包一包裝很好攜帶(購買連結一樣在上面的Amazon link)
真心建議各位海外子女不要麻煩爸爸媽媽帶食物了,一來他們得申報、二來申報之後比較容易被問東問西耽擱出關時間。所以下飛機我就在行李轉盤直接接上爸爸媽媽、把防護衣脫掉、全身和行李箱消毒、全程戴口罩才上車。到家之後自然是另一波消毒行動。
✅ 回家之後
依照美國疾管局的規定,下機之後3-5天內建議先安排快篩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s (NAATs) and antigen tests 兩種都可以,並且待在家中自主管理7天。(下機隔天開始算,就算快篩陰性也是一樣)
當然如果不願意快篩也可以,那居家自主管理的時間會拉長到10天。這幾天也要留意有沒有任何Covid-19的症況,並且早晚量體溫。
家中如果有未施打疫苗的小孩,回家之後也要記得讓小朋友和長輩保持安全距離,長輩如果願意的話也要求他們口罩戴好戴滿、避開同時吃飯並記得公筷母匙。(有些長輩比較難勸服,這件事情考驗各位子女的耐力了)
✅ 安排疫苗施打
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非美國居民是否可以打疫苗」?
根據華盛頓州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的規定
#非美國居民一樣可以施打疫苗
https://www.doh.wa.gov/Emergencies/COVID19/VaccineInformation/FrequentlyAskedQuestions#heading62114
(我印象中全美國規定都是一樣的,但沒有找到CDC的說法,所以建議還是和該州的相關單位確認比較保險,有錯請更正~)
上哪裡預約呢?
基本上現在很多醫院、診所、藥房都可以施打。有些地方接受Walk-in有些得提前預約,我會建議提前預約可以減少等候時間。而且預約的時候網站上幾乎都會告訴你當天施打的疫苗是哪一種,大家可以依照停留的時間安排。
*Moderna(兩劑施打需間隔一個月)
*Pfizer(兩劑施打需間隔三週)
*Johnson & Johnson(只要施打一劑)
預約時,會在線上填寫一些個人資料(出生年月日、性別、聯絡方式等)與保險信息,現場並沒有再次和我們核對護照,但建議還是帶著畢竟每個單位不太一樣。
因為老人家飛來美國多有風險,我們都有安排投保與家醫。但如果沒有保險,依法也不能拒絕提供疫苗,所以不用擔心。(但我個人還是建議要保險啦~)
==================
不知道還有沒有漏掉沒補充到的,希望大家都能順利平安把爸爸媽媽打包來美國:)
有相關經驗的朋友也歡迎分享喔!
#再次提醒飛行畢竟有風險尤其是長輩 (儘管機上的人都有陰性報告)
#美國沒有醫療保險帳單非常驚人
#請大家再三評估再上路
#疫苗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食物轉盤線上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疫情嚴峻,大家的情緒普通容易焦慮,我想起去年此時的心情,每天都被外界的信息影響,心情隨著確診人數,時好時壞。
緊張、焦慮,是人類面對危機的正常反應,不用太擔心,每個人都一樣。
.
疫情之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不只是政府官員,或是辛苦的醫護人員,還有站在家庭前線,守著一家老小的你。
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
面對危機和重大事件,#日常是最好的療癒,就算孩子停課,大人在家上班,也盡可能保持正常的生活步調,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不要變動。
時間多了,不妨做做室內運動,線上影片資源很豐富,隨手就能搜到一堆。
.
也可以培養一些新的興趣喜好,如果覺得培養新的有負擔,那就做做原本就有興趣,卻一直沒時間可以做的事。
.
#新聞一天固定一個時間看就好,無限循環的新聞畫面,只會讓你的情緒,一直停留在緊張焦慮之中。
下面,和大家分享去年2020/2/10我寫下的文字。
=================
【 盡最大的努力選擇善良 】
按照原定的時間,在前天晚間回到上海。
晚上7點,桃園機場的待機室裡門可羅雀,旅客三三兩兩,以往這時候總是人潮滿滿,安靜的氛圍居然讓我有些不習慣。
.
大概是航班大多取消禁飛的原因,飛機沒有誤點,甚至提早起飛,只用了1小時20分鐘就抵達浦東機場,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為了不拿下口罩,我們一家四口沒在機上用膳,全程口罩戴好戴滿。航空公司的餐點改為瓶裝水和紙袋食物,由戴著一次性手套的空姐逐一發放。
我觀察了一下,大部分的人仍然選擇拿下口罩進食,讓我驚訝不已!
.
浦東機場在通關前有著防護衣的機場人員收集旅客的 #健康申明卡 ,所有到上海的旅客,不論是中國本國國民還是外籍旅客都必須填寫表格,可自由選擇紙張作業或掃碼線上完成。
浦東機場的人潮算正常,不多也不少,通關時排了約10分鐘左右。走去提領行李的地方,居然前腳剛到,後腳就看到我們一家四口的行李在轉盤上。
這是從未有過的情形,因為孩子不耐等,尤其經過長時間的舟車勞頓,到達時往往已疲憊不已,常常一邊等領行李一邊哀叫連連。
.
拿完行李準備叫車回家,原本有些擔心在這種非常時期會叫不到車,甚至做好叫最貴專車的心理準備(中國的出租車有分等級),沒想到順利叫到一台,而且師傅還是溫和有禮,戴著n95的小鮮肉。
一路上車潮不多,少見的沒有塞車景象,順利抵達上海租屋所在的小區。小區原本有南北兩個出入口,我們平常走慣的南門封閉,只能從離租屋較遠的北門回家。
還好我還沒下車就瞥見告示牌,不然就要拖著沈重的行李和唉唉叫的孩子繞遠路回家,感謝自己150度的老花眼(?)
.
一下車,小區的保安就從亭子裡走出來幫我們量體溫,要求留下聯絡方式,並囑咐我明日一早要到居委會報到。
想到9度c的寒冷夜晚大叔仍在戶外工作,我誠心的跟他說聲[辛苦了,謝謝],大叔苦笑回我沒事,天氣冷要我快帶孩子回家休息。
一路緊繃的情緒讓我疲憊不已,洗完澡還沒來得及整理行李就沉沉睡去,直至居委會的人來敲門,才驚醒我們一家。
居委會的人提醒我們拿證件去取出入證,一戶兩張,千叮嚀萬囑咐要我們勿將出入證隨意交由陌生人,非常時期希望大家多多諒解。
想到大叔挨家挨戶的奔走,我用力地點頭允諾,沒對防疫做出什麼偉大的貢獻,至少不要當防疫的漏洞啊。
.
上海小區採 #封閉式管理 ,所有進出人員、車輛都要登記和管制,住戶們都很配合,理解此刻的不方便都是為了防疫,所有的限制是為了保護彼此的健康平安,避免交叉感染。
我想不論身在何處,都要遵守當地的規定,畢竟病毒是全人類的公敵,沒有人能置身其外。
雖然突然從溫暖的南台灣回到冷冽的上海身體有些不適應,但此刻的心卻暖暖的,知道有人默默守護自己的健康和平安,不由得心懷感激。
.
災難是把照妖鏡,可以映照出每個人隱藏的本質。因為這場疫情,這段時間我見識了仇恨和對立,只要觀點不和就立馬成為仇敵。
疫情不會讓我們成為魔鬼,仇恨與對立才會,其中推波助瀾的除了人性之惡,最大的兇手還是嗜血的媒體,每提及此總讓我感概萬千,除了提醒自己在下筆前三思而後行,在生活中更要盡最大的努力選擇善良。
《奇蹟男孩》裡有位靈魂人物-奧吉的校長,當奧吉被同學霸凌時,校長召集全校師生進行演說,他對大家說:
「#僅僅善良是不夠的_人們應該比需要的善良更善良_做為人類_我們所擁有的不僅是善良的能力_還有對善良的選擇。」
.
無法預估的疫情讓人心生恐懼,我承認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尤其母親的身份更加深我的恐懼。
但別忘了仇恨和對立生於於恐懼,謙卑和堅強也一樣始於恐懼,17年前的SARS和如今的新型肺炎都因人類不善待野生動物而起。
只期望人類收起傲慢和殘忍,好好反省檢討,以謙卑之心平等善待所有的萬物之靈,用新眼光重新審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 疫情之下,宅在家就聽書吧!30本好書等著你:https://reurl.cc/dVVqgz
照片故事:昨天去打新冠肺炎疫苗的照片以及加謬《鼠疫》這本書的金句分享。
食物轉盤線上 在 食物轉盤線上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食物轉盤線上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等下吃什麼、要吃什麼app、食物轉盤gif有關夫妻/感情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說愛你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食物轉盤線上 在 食物轉盤線上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食物轉盤線上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等下吃什麼、要吃什麼app、食物轉盤gif有關夫妻/感情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說愛你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食物轉盤線上 在 吃什麼決定器|36種選擇|請按暫停得答案|隨機食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