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電共生先行者臺鹽綠能 完成 663 公頃場域開發
臺泥綠能攜手臺鹽綠能在嘉義義竹打造國內首個大型漁電共生案,去年底進入實質工程建置階段,預計今年7月底前發出第一度電。
為協助漁民提高養殖效益及提高養殖物存活率,臺鹽綠能與資策會合作,邀集產學界專家跨域合作,打造如同漁民水中分身的「智慧水產雲」科技養殖系統,利用 AI 技術及大數據,促進傳統漁業轉型,達到「漁電雙贏」。
#漁電共生 #數位分身 #智慧水產雲 #資策會服創所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的網紅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金門縣議會第七屆第一次定期會 除了對各個縣府重要職務懸宕已久提出質疑外, 森堡另外挑選了七個主題,分別如下: 1. 基金亂象|各種基金五花八門,多數都超額編列併決算,逃避議會監督 2. 建設亂象|除了BOT案的問題以外,多項工程延宕,新的工程繼續展開,公部門能否負擔?工程品質能否兼顧? 3. 文化亂...
養殖效益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1
【經濟委員會北高雄考察-興達港】
#興達港區漁會冷鏈加工廠
#養殖生產專區劃設規劃
#情人碼頭增設露營區
#水試所總所南遷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考察第二站來到茄萣區興達港,興達港未來無可限量,趁著考察也請興達港區漁會、高雄市海洋局、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等單位進行後續建設規劃報告。
興達港區漁會有意將近海泊區原本閒置的空間,改建為冷鏈加工廠,總經費預估要5200萬元,由於興達港周邊有多達1500公頃的養殖魚塭,加工廠可以整合產銷、調控生產、培育產業人才等,我請漁會再擬定完整計畫送漁業署及國發會審查,未來我也會爭取分年分期補助,完成加工廠的建設。
而茄萣區的「興達養殖生產專區」在去年由漁業署公告後,劃定的範圍為480公頃,今天海洋局再爭取茄萣、湖內、路竹等地區共1065公頃的魚塭再劃設進專區,先期規劃經費400萬元,漁業署長張致盛也同意補助。
目前興達港區有兩件BOT案正在進行,包括新建修造船廠及遊艇觀光休閒園區,預計會新增285席遊艇泊位,加上原有的35席泊位將會是全台最大的遊艇碼頭。現在更有業者有意在遊艇觀光休閒園區一旁的情人碼頭增設露營區,將情人碼頭轉型升級為興達海洋公園,但需將規劃範圍劃設為「休閒專用區域」,我請主管機關高雄市海洋局儘速協助,劃設通過後我會再爭取交通部觀光局經費補助。
最後我在立院多次質詢、要求農委會將「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中,有關漁業生物科技的部門獨立,並設置在養殖產業密集的興達港區,水產試驗所經過評估後認為可行,也展開後續規劃並將提報計畫給農委會及國發會等,未來將研議把位於基隆的水產試驗所總所遷移至興達港。
水試所副所長張錦宜說,基隆的水試所佔地0.7公頃,腹地不足且主要研究為海洋漁業等,對於養殖科技的著墨較少,水試所評估總所遷移至興達港有腹地廣大、鄰近養殖專區等優勢,可以建立高經濟養殖示範場、整合水產科技提升養殖效益等,面積共有13公頃,預估經費需24億元。
我向水試所強調,經費的部分我會全力支持,請水試所盡快提報計畫爭取農委會、國發會的審核通過,未來漁業研發重心在興達港,將能帶動南部養殖漁業的技術發展、產業升級,地方都樂觀其成。
養殖效益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泥漁電共生案明年發電 逾1.6萬戶整年用電無虞 (11/06/2020 今周刊ESG永續台灣)
台泥今(11/06)日表示,歷時三年,子公司台泥綠能在嘉義推動的漁電共生案,將於11月下旬開始動工,預計2021年7月併網發電。
該案建置完成後,一年平均發電量達5400萬度,預估可以供應超過1.6萬家庭一整年的用電。台泥表示,該案費時三年,將於今年底前動工,裝置容量為43MW,是目前國內建置中的漁電共生案中最大。
這座43MW的太陽能電廠,將建在60公頃養殖土地上。台泥表示,在不影響原有土地使用目的下,過妥善規劃設計,建置魚塭養殖與太陽能電廠兼具的「漁電共生」場域;同時也計畫透過AI技術,對水質進行監測和分析,提升養殖效益與產能。
該案的EPC統包工程,由台鹽子公司台鹽綠能那下,近日已與台泥綠能完成簽約,承攬金額約13.98億元。工程期間,按工程進度,台鹽可陸續認列營收及獲利。
台泥近年積極佈局再生能源事業,2018年成立子公司台泥綠能,至今切入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及漁電共生等領域,手上也在規劃東部地熱電廠,並持續針對其他可行再生能源領域積極評估與研究。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0687/post/202011060029/
♡
養殖效益 在 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金門縣議會第七屆第一次定期會
除了對各個縣府重要職務懸宕已久提出質疑外,
森堡另外挑選了七個主題,分別如下:
1. 基金亂象|各種基金五花八門,多數都超額編列併決算,逃避議會監督
2. 建設亂象|除了BOT案的問題以外,多項工程延宕,新的工程繼續展開,公部門能否負擔?工程品質能否兼顧?
3. 文化亂象|瓊林風華再現案到底做了什麼,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納稅錢怎麼花的嗎?另外,請考慮文管所裁撤整併至文化局,既可均衡東西半島發展,亦可解決行政大樓興建的困難
4. 外海牡蠣養殖|裂解的保麗龍不僅破壞金門沿海的美觀,塑膠微粒侵蝕的海,食物吃下肚大家安心嗎?台南怎麼做,金門能不能仿造著做?
5. 前瞻計畫|不管是金沙溪、城鎮之心還是其他的前瞻計畫,基調真的做的確實嗎?內容真的符合需求嗎?跨局處平台的整合在哪?請不要浪擲公堂
6. 轉型正義轉什麼|除了發錢,我們的轉型正義還可以做什麼?轉型正義的同時,有沒有去思考過轉型不正義?
7. 關於金酒|人事浮編、廣告效益不彰、東北試釀案真相、打假與金酒廈門轉型,勇於面對問題尋求解決,金酒才有機會衝破困境
請讓我們金門人看得見未來!
_______
* 簡報pdf檔:https://bit.ly/2EuwPjQ
養殖效益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宏基蜜蜂生態農場」創業介紹
專訪: 賴朝賢
探索蜜蜂豐富心靈的世界,全世界近百萬種昆蟲中,最受人類重視的為何首推蜜蜂,絕不僅因牠能生產蜂蜜、蜂花粉、蜂臘、蜂王漿、蜂膠、蜂毒…等,及對人類增進營養或醫療袪病,而是蜜蜂創造了人與自然完美的結合。
農場的創立及片段的連輟,旨在敘述蜜蜂實際生活發生-地點、人物事件、背景、先人之智慧、新的科技文明,以具體的經驗,所見所聞而導向在內心的感受。
少年隨父養殖,每感蜂巢不大但學問很深,年少總積極於經濟效益,及長則重於管理與研發進而產業於使命,九二一之後更緣於蜜蜂生態啟發,慕然驚覺,心靈的感受,竟是歷經卅十餘載以來,以蜂為伍所未曾,今略述於後,期與親友共勉。
什麼是窩 ? 窩是能讓獸蟲溫暖安住的家,蜂窩是蜜蜂走遍三山五嶽都想來的家,是陪伴蜜蜂從蜂卵蛻變到老的家,不管大自然如何無情的風雨摧殘,不管外來的天敵、動物、人類對其生態如何破壞,面對巢內嗷嗷待哺的幼蟲,面對族群的延續,傷痛過後馬上重新定位整裝繼續茁壯,只因牠們懂得惟有及時收拾殘局重新開始,懂得花謝了就採不到花粉蜂蜜,沒幫雄花雌蕊授粉,就不能結果,哪有種子延續大自然,哪來的花開?
生命的意義要懂得及時的永續,不在生命的長短,即使生命只有不滿百天,卻願為世代的永遠而努力,短暫的生命懂得及時產卵,所以冬天才有足夠的族群能依賴相互取暖來度過寒冬。
粉絲頁: 宏基蜜蜂生態農場
官網:http://www.hgbees.com.tw/
住址:南投縣埔里鎮枇杷路52-1號
TEL:049-298-0851
養殖效益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早期因應台灣加入WTO,對於農業產業結構面多有調整。其中,為提升農地利用降低休廢耕面積,增加平原地區森林綠地,於91年至102年間推出平地造林政策,以造林獎勵金的方式鼓勵全民造林。
而今,平地造林林相均已完整,政策目的業已達成,但因造林樹種及相關法規的限制,使得造林地無法提升附加價值,未能有效創造農村產業升級等問題也相繼浮現。為此,立委蕭美琴今日(3)於經濟委員會中質詢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要求以提升農村產業發展之原則活化造林地,有限度開放平地造林地使用範圍。
平地造林早期因政策考量,開放造林的經濟樹種為烏心石、臺灣肖楠、樟樹、楓香、杜英、台灣櫸等,獎勵造林二十年期滿,目前均已林蔭蒼鬱。但林下空間卻因「平地造林直接給付及種苗配撥實施要點」規定,不得有規定樹種外的栽植及其他設施或農、雜作物。
蕭美琴表示,適合於林下從事的農業經濟類型多元,例如家禽畜牧養殖、林間蔬菜間作或者蕈菇類經濟作物等,均非常適合林蔭之下進行。就花蓮而言,特產山蘇即是一種非常適合於林下養殖的經濟作物,因此,礙於法規限制,未能有效作其他農業使用,對土地利用上十分可惜。
此外,林蔭景觀宜人舒適,對於整體農村產業升級也有相當助益。以花蓮瑞穗鄉富興村為例,村莊內因廣大鳳梨田成名,初級農產及加工均有穩定規模,農業發展蓬勃,村內民眾也引以為榮。而今,在農委會水保局的輔導下,造林人願釋出造林地,由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補助設置電動軌道車,使來往遊客得以低碳漫遊方式徜徉在林蔭間,飽覽農村鳳梨田景觀,對於農村產業加值有極大幫助。
因此,蕭美琴要求農委會考量林下的特有經濟模式,在不違反造林原則之下,適度開放林下空間使用,不但增加造林人經濟收入,農村內的造林地更可帶動休閒遊憩,提升農村產業升級。農委會主委曹啟鴻亦立即回應,將責成林務局重新檢討造林地之使用,以期能將土地達到最有效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