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共屋邨
香港公共屋邨是香港公共房屋最常見的類別,由政府或志願團體興建,出租予低收入市民。現時香港提供出租公營房屋的機構有三個,分別是香港房屋委員會、香港房屋協會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另有兩間現況不明的建屋團體,他們目前的情況就連房委會和房協也不清楚:
香港模範屋宇會:原本興建和管理鰂魚涌模範邨,後來於1979年11月由房屋委員會接管。[1]
香港經濟屋宇會:原本興建和管理大角咀葛量洪夫人新村,後來因興建西九龍走廊,1977年1月1日起部分單位須由政府接管及拆卸。直到1982年再交予房協接管後不久,餘下單位也因應房協「市區改善計劃」而被拆卸,這些單位的現址為頌賢花園,於1988年落成。
Leave a message or double tag ❤️
.
🇭🇰🌤️📸 follow me @nickkwanhk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城寨 Singj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梁瑋鑫 William Leung 《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專頁創辦人 題目:《從照片紀錄香港公共房屋的變遷》 逢星期三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香港公共房屋」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香港公共房屋 在 Nick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香港公共房屋 在 東森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公共房屋 在 鏡週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香港公共房屋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公共房屋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公共房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香港公共房屋 在 50 2040年的香港公共房屋ideas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香港公共房屋 在 其實這是一個過... - Charles Lai 黎雋維- 香港建築歷史| Facebook 的評價
香港公共房屋 在 鏡週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怎麼會到這種狀況啊...
#吳佩慈
★ 全新改版App新聞不漏接 iOS ➜ goo.gl/bWvmsn
★ 全新改版App新聞不漏接 Android ➜ goo.gl/2Ctu8A
香港公共房屋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梁瑋鑫 William Leung 《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專頁創辦人
題目:《從照片紀錄香港公共房屋的變遷》
逢星期三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嘉賓梁瑋鑫八十年代在沙田新市鎮度過童年,每日經過沙角邨從此愛上了公共屋邨的建築秩序。從九十年代的中學生涯開始探索屋邨,曾遊走200多條新舊屋邨,千禧年代透過攝影,建立了「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網誌平台,從「小」人物到「大」屋邨,以影像記錄尋常屋邨中獨有的人文風景點滴。攝影作品中《天梯》更獲得「2017國家地理會德豐青年攝影大賽」佳作獎,而2018 年出版了「邨越時光」香港公共屋邨的書籍。
香港公共房屋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梁瑋鑫 William Leung 《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專頁創辦人
題目:《從照片紀錄香港公共房屋的變遷》
逢星期三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嘉賓梁瑋鑫八十年代在沙田新市鎮度過童年,每日經過沙角邨從此愛上了公共屋邨的建築秩序。從九十年代的中學生涯開始探索屋邨,曾遊走200多條新舊屋邨,千禧年代透過攝影,建立了「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網誌平台,從「小」人物到「大」屋邨,以影像記錄尋常屋邨中獨有的人文風景點滴。攝影作品中《天梯》更獲得「2017國家地理會德豐青年攝影大賽」佳作獎,而2018 年出版了「邨越時光」香港公共屋邨的書籍。
香港公共房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深水埗區風物誌》記載,石硤尾原名夾石尾(甲石尾)。1940年代末期,國共內戰爆發,引起很多人逃難往香港。他們當中不少人都在石硤尾一帶自行興建木屋,作為容身之所,但這些木屋設備簡陋,衛生環境惡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所以經常發生火警。1953年12月25日,石硤尾超級大火發生,逾50,000人無家可歸。期後香港政府在該區興建徙置區以安置災民,石硤尾邨成爲香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下首座落成的公共屋邨。於1953年12月25日晚,石硤尾木屋區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火,造成3死51傷,並導致58,203人無家可歸,促使政府直接介入房屋供應,市政局成立「徒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1954年2月,在災場原址興建首批兩層高的包寧平房,以安置火災災民。1954年4月,政府設立徒置專員一職,「徒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建議政府設立基金以興建多層徙置大廈,並成立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同年6月,成立徙置事務處,首8座工字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A-H座,後改稱10至13、35至41座)由聯合國捐款建造。1955年,政府決定有系統地推行徒置計劃重點為興建多層徙置大廈,安置災民的石硤尾的兩層高平房相繼被拆卸,興建21座第1型徙置大廈取代,連同1954年興建的8座,成為全香港首批共29座的六至七層高的H型徙置大廈,每個單位面積均為120平方呎,在兩翼相連的中央走廊處設有公用的廁所和淋浴設施,該等大廈於80年代初改建為有獨立廚廁的單位。這些徙置大廈大多數均分為2翼,並在兩翼中間以廁樓相連。只有較後興建的第27至29座(後來的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當中第29座為全邨唯一的第2型徙置大廈。自此以後,徙置大廈的興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基礎。除了石硤尾之外,還在大窩口、大坑東、李鄭屋、黃大仙、秀茂坪等地區興建徙置大廈,時至今日,除石籬邨10、11座外,其他徙置大廈均已完成重建。其後政府工務局於1961年推行「政府廉租屋」計劃,政府於大坑西街與南昌街交界興建7座7層高的廉租屋大廈,最初稱為「偉智街政府廉租屋邨」,於1964年落成,每兩個單位共用一廁所。當中第3座是首座採用單塔式設計的廉租大廈。第41座,美荷樓(Block 41,Mei Ho House),是現時香港碩果僅存的「H」形7層徙置大廈,獲評為一級文物的建築物。最低兩層改建為公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公屋居民的生活,上層則構思改建成青年旅舍。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The Jockey Club Creative Arts Centre,JCCAC)是一個致力推動香港創意藝術發展的嶄新藝術項目,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石硤尾白田街30號,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前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由香港浸會大學主導,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藝術中心為策略夥伴,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民政事務局作為政府支援機構。藝術中心於2008年9月末對外開放。香港政府以期限七年託管協議(Entrustment Agreement)形式把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經營權交予香港浸會大學,中心以自負營虧模式運作並對外開放,除藝術創作外,駐中心的藝術工作者及團體會合作為公眾提供藝術教育和訓練,以至與藝術有關的商業活動。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由樓高9層的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而成,可供租用面積約11萬平方呎。石硤尾工廠大廈於1977年建成,自2000年起開始空置,總實用面積8,640平方米。中心的設計盡力保留原石硤尾工廠大廈的特色,在翻新物料上也會盡量保持七十年代工廈的粗樸風格,地面也是「石屎」質地,底層樓底高度14呎9吋,上層每層為8呎3吋,負重限制為每平方呎150磅。其中約5萬平方呎提供約100個中、小型單位租予藝術工作者及藝術團體,另外約3萬平方呎提供約6至7個大型單位租予藝術機構,小單位面積由291至385平方呎;中型單位面積由483至804平方呎;大單位面積由874至1,040平方呎;最大的單位面積則由1,298至1,326平方呎,中心附設3個藝廊及1個實驗劇場、食肆、金及其他商店。中央庭園提供1個表演場地,用作舉辦小型藝術及文化活動之用。大廈每層亦設有一個共用空間,擺設雕塑及舉辦活動。
香港公共房屋 在 其實這是一個過... - Charles Lai 黎雋維- 香港建築歷史|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常說1953年石硤尾大火是香港公共房屋政策的開端,其實這是一個過於籠統的講法。早在1930年代,就曾經有人提出以公共房屋,來解決環境衛生及肺癆病的問題。 ... <看更多>
香港公共房屋 在 50 2040年的香港公共房屋ideas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2020-12-1 - Explore Lam's board "2040年的香港公共房屋" on Pinteres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