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樂時代〉 ◎曾詠聰
最後賣唱的人失去了
對世界的好奇
圍觀的人被生活蒸乾
走到街上,努力與陌生人擦肩
驅散大衣上樟腦丸的氣味
輾轉回到睡了半生的床
繼續輾轉,剩下的半生
扇葉安分守己地轉動
我們卻不明不白地睡去
從何時起,我們學懂摺曲身體
緊緊包裹著跳動的脈搏
在雷電和暴雨間顫抖
第二天如常穿戴妥當
拉直腰板
擠進列車深處
點算這個鐘數的恒常乘客
記下他們相似或相同的生活姿勢
很多年以後,我才記得
那夜原來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
我們坐在月光照射的公園
恰似世界只餘下我們一種呼吸的節奏
相互訴說著沒有棱角的將來
以及令彼此無故發笑的體驗
或許在更多年以後,我們會碰面
在賣唱的人收拾行李,人群游離的一刻
熟悉的輪廓被瞳孔對上,重新對焦
我們會錯愕,時間銳利的棱角
早早已傷及彼此的腰骨,壓得佝僂
變成拼命握緊扶手的上班族
我們會寒暄幾句,不談甚麼
我們會各自繞道回家
會維持習以為常的呼吸節奏
躺在積存半生餘溫的床
傾聽扇葉和世界不明不白地轉動
然後在淡淡月光下張望
那一套掛在床邊,散發霉味的衣衫
--
◎作者簡介
曾詠聰,香港詩人,1990年10月生,煩惱詩社創社成員,浸會大學中文系。喜歡寫詩、看電影。曾獲中文文學創作獎、大學文學獎、青年文學獎等詩組冠軍。著有詩集《戒和同修》。
--
◎小編烏龍賞析
詩選主編黎漢傑曾提過,在《2014香港詩選》中,他的編選標準除了因當年香港發生較多政治事件,而增加了相關詩作的選入數目外,同時也傾向於選入年輕但未受足夠文學媒體關注的詩人。所以看到「我的快樂時代」這個題目時,或許有部分人腦中會先浮現出另一個香港人──林夕在1998年寫給陳奕迅的同名歌曲。
林夕是這麼描繪出他的快樂時代:「讓我對這世界好奇/讓我信自己的真理/讓我有個永遠假期/讓我渴睡也可嬉戲」。而幾年後,當時二十多歲的年輕詩人曾詠聰,又是如何描繪他心中的快樂時代?
從前兩段可以看到,詩人先是用了許多生活上的片段,來展現人在生活的同時,如何也被生活給壓縮。首句開始,以「失去」、「蒸乾」等詞,象徵逐漸被磨損的熱情。末四句以固定轉動的扇葉,對比相形下難以有秩序運作的人生,而這裡的輾轉既是經過許多人及地方,也是反覆在床上翻身,努力入睡以便換取下一個明日,即使有時候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在過日子,還是給日子過。在被生活消磨下,「我們學懂摺曲身體/緊緊包裹著跳動的脈搏」,即使有過多少雷與雨般的恐懼和悲傷,仍要在隔天將自己武裝成正常的樣子,繼續生活。
到了第三段才終於看到詩人正面闡述了他的快樂,「恰似世界只餘下我們一種呼吸的節奏/相互訴說著沒有棱角的將來/以及令彼此無故發笑的體驗」,彷彿整個世界只剩下詩人與對方,連呼吸的節奏都相同,甚至無須特定原因,簡單的談笑都能感到歡快。當時還沒有誰被磨損,未來還沒有確切形狀,卻在那一刻也因此令人有所期待。
然而回到此段開頭,詩人下了一個過去式的但書:「那夜原來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
詩末則揉合前三段出現過的意象。曾經那麼快樂談笑的兩人,也都緩緩得被時間稜角給刺穿,回過神來再也沒辦法挺起腰骨,像過去那樣筆直前行。他們都成了那些圍觀賣唱人、被生活給蒸乾的群眾,也成了腦海中曾經記住的恒常電車乘客,有了相似或相同的生活姿勢。
儘管彼此都以為彼此,仍與多年前的那一夜無異。
再也沒辦法恣意談笑、呼吸節奏仍是相同,卻已非唯一、多年前還沒有稜角的將來成為現在進行式,每天都更傷害自己一些。回家躺在床上,越來越不明白世界運轉的規則,只知道無論如何過生活、無論有多少痛苦不斷發生,地球仍舊持續轉動,日子持續過去。月光再度出現在詩中,然而已不如第三段那樣美好,映照的不是快樂談笑的自己與對方,而是只剩下一件發霉的衣服。
但發霉的究竟是衣服,還是本身已經被生活過得生霉,進而沾滿了身軀與衣物?
綜觀全詩,對於2014年的詩人來說,「我的快樂時代」到底是怎麼樣的時代?並不是因為過得特別好而留在記憶裡,而是因為後來的日子都被刺得遍體麟傷,那段雖然沒什麼特別,卻無疤無痕的時光,便自然浮了上來,成了最潔白光滑的快樂時代。
參考資料:
1. 楊天帥,〈怎樣選,怎樣說──評2013香港詩選〉,(來源:https://reurl.cc/mnLDvG,2016.01.05)。
--
美術設計:泱泱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9.html
同時也有39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萬的網紅JR Lee Radi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加入頻道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1jieeP7Ecpo4s-pPT9FWQ/join JR的英文學習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1255?sloc=main 影片時間標記 00:00-00:...
「香港詩選」的推薦目錄:
香港詩選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答案就在說與不說之間——以也斯〈除夕盆菜〉談其「食物詩」的蒙太奇敘事 ◎賴奕瑋
0. 也斯、九七、食物詩
0.1
如果香港詩歌如其環境在都市中聳立著層巒疊翠的群山,我想有一座容易親近但難以登頂的山,那是著名的香港本地詩人也斯(1949—2013)。也斯是香港戰後第一代作家的代表,其詩從早期的現代主義漸漸得回向以香港為題材的本土抒情,從其作品中對於香港這塊土地的認同,展現了香港文學在其複雜的文化脈絡下,亦東亦西的特性。除小說外,以詩為人所稱讚,在去年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的「香港詩選」中也曾以一週的時間介紹也斯。也斯一生的著述眾多,在出版的詩集中以書寫香港的《形象香港》、以詠物、食物詩為主其中間雜許多游詩的《帶一枚苦瓜旅行》、《東西》、《蔬菜的政治》,而〈除夕盆菜〉則來自出版於2002年的《帶一枚苦瓜旅行》。
0.2
也斯與其食物詩,或許就如黃禮孩所述:
「很少有人像梁秉鈞(也斯)一樣對食物充滿熱忱,他是一位可以與事物對話的詩人,在對食物做細膩的描述之時,他已解讀了食物與文化之間的謎語。他把養活人類地上糧食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他看到的不僅僅是日常生活,的詩意,他也看到自我的人生,他的人生,還有低層的艱辛和人間多變的世相。」
這樣的詩作可以在我們曾經介紹過寫於一九九七年的〈鴛鴦〉中看到:「還能掌握得好嗎?若果把奶茶/混進另一杯咖啡?那濃烈的飲料/可是壓倒性的,抹煞了對方?」用奶茶的製作過程寫九七回歸前夕東西混雜多元的香港文化,末句:「散漫的......那些說不清楚的味道」,香港的味道是未定的、是模糊不清,而香港學者李小良、陳清僑、王宏志(1997)以「否想(unimaged)」的懸而未決來定義香港文化無法溯源自單一源流的歷史以及未來,自身獨立於中英之間、漂浮於塵土之上的獨特過去與未來(陳國球,2016),而也斯關於九七的作品時常也透露出香港這種妾身未明的感發,而接著要介紹的〈除夕盆菜〉即完全的展現了九七回歸前夕香港的不安、未定,但又期待著遠大前程的駁雜景緻。
1. 敘事蒙太奇
1.1
「蒙太奇(montage)一詞源自法語,指一個物體或建築體被「組裝」起來、「建構」起來的意思。用於電影上,指的是特別具有藝術表現力的電影剪接手法,可以帶領觀眾跳脫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並向觀眾傳達更為深刻的情感或思想。」
1.2
文學的寫作手法時常與電影的敘事高度貼合,同時現代詩意象的經營、回行、意象的組合與敘事畫面的跳接多是在討論與分析現代詩的一環,而也斯「生活化」的詩歌主張和其散文化的句式書寫出一種介於普通話與廣東話之間可以被閱讀的書面語(周蕾,1995),這樣便於唸讀的語體使得在其詩作呈現意象與文字的蒙太奇,得以如電影畫面般順利的拼裝嫁接,在〈除夕盆菜〉這首長詩裡就可以觀察到也斯的文字如何在不同意象間流轉,同時保持言說者順暢的語法。
2.
2.1除夕家中桌上的盆菜
從一堆肉中間翻出一片蘿蔔。
不要問我九七。我回答過許多次了。
九七就在門檻外。就在進來和離去的人身上。
黄金海岸要放煙花,我們塞了四個小時的車。
村長一定已經吃過了。現在開始有人燃放爆竹。
有人拉開橫額。去年不是這樣的。
盆菜為宋代以來流行於中國珠江流域的菜餚,而香港盆菜則來自新界圍村的原居民過年過節餐桌上的傳統雜燴菜式,多用木盆或銻盆盛裝,上層多擺放名貴的魚蝦肉類,下層則擺放能吸附湯汁的菜葉類食物。這首詩的第一句描寫的就是過節團圓人們從市區回到新界屯門圍村的景況,但第二、三句寫的是「九七回歸」、第四句寫過節返鄉的塞車、第五、六句寫的是除夕時村子的氣氛,也斯的敘事策略則是藉由這幾個在不同時空的場景的拼接來充實「食物」本身的意涵,在上開提及的也斯透過詩與食物的對話,讓書寫食物本身,添加了背後的敘事結構與文化厚度,又猶如中後段的:
你在一堆深褐色的東西裏不知嚐了一口甚麼。
是肉?是菜?這裏面可有我想吃的菜?
煙花。特首。冬菇。炸頭腩。髮菜。金針。
都混在一起了。香港協會新界西地區委員會。
和航運界舉行除夕餐舞會。慶回歸。
迎九七。錦繡年華。風雲羣英會。
前段用的是畫面拼貼的蒙太奇,而到了這一段,則是利用物件的隅舉將兩個不同時空場景的畫面巧妙地如同電影的「轉場」將餐桌上的場景轉至在香江上政商歡慶九七回歸的除夕晚宴。同時,在也斯的詩作中時常去用品嚐食物的味道、色澤、作法等方式提出懸問,製造出在「說與不說之間」之間懸而未決的提問,而這樣的提問同時也連結著其詩中對於香港主體意識的提問,如本文一開始提到的〈鴛鴦〉,和「你在一堆深褐色的東西裏不知嚐了一口甚麼。/是肉?是菜?這裏面可有我想吃的菜?」那個「不知嚐了一口甚麼」的味道即是香港的味道,即是混雜在本土與東西方視野的香港文化自身的隱喻。
2.2塞車的除夕
車沿着彌敦道前行,滿街的聖誕燈飾猶未拆去。
新的排樓豎起來了。我們回答同樣的問題許多次了。
青山還是那麼塞車。屯門還是那麼塞車。
這兒是過去的十七咪半?叫做黄金海岸還是那麼塞車。
我們一直不知甚麼時候才來到你家的祠堂。
翻修的文物徑。許多代人走過,看事物換了名字。
牆上掛滿橫匾。長者都退席了。
塞車的場景若照著「直敘」的邏輯,似乎這段應該擺在詩的一開始,然而在詩的第四句已經提及了在黃金海岸塞車的場景,也斯所使用的敘事蒙太奇的技巧讓敘事的組成不再是平舖直敘,讓塞車的敘事夾在食用盆菜的動作中,這樣的扭曲敘事本身所造成的帶狀畫面為詩製造出詩意。也斯寫塞車,同時也在寫香港的街道,從九龍的彌敦道到連結新界的青山公路,從80年代開始的古蹟保育運動的挫折看到歷史的消逝,規劃於1993年的元朗屏山文物徑多了觀光,景色依舊,但人事已非。
3結語:說與不說之間的九七敘事
一個坐在車廂裏的人。一個走路的人。
一個露宿的人。一個有粉紅色勞斯萊斯和馬桶的。
一個在牆上塗鴉自稱九龍城皇帝的人。手舉起。
筷子舉起在半空。有些說不分明的甚麼就在門檻外。
造成詩意的技巧,在詩中很常以重複句式來達成,詩的最後一段以不同的面貌香港人,拼貼出共同面臨「門檻」的所有人,那門檻是什麼?是詩中開頭第三句的:「九七就在門檻外。」,「就在門檻外面。外面攤子燈火澄亮。/吃東西的人照舊吃。做買賣的人照舊做買賣。」是除夕前攤販街坊在外互動等待過年的場景,九七在即,「離開一個舊的關係。進入新的。快樂嗎?/教徒集會為香港祈禱。怡和照舊子夜鳴炮」,敘事者友人的情感關係作為香港從殖民地變成特區的新關係,詩中的「門檻」對於香港的未來意味著什麼,「應該向前看的。」「明天會更好的。」敘事者這樣說,但沒有人知道。這是在1984、1989後香港社會在九七前瀰漫的不確定感,鄧小平說「五十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整首詩也感染了這樣的氣氛。
也斯這樣蒙太奇敘事手法的跳接,除了使得「除夕盆菜」這個「食物詩」的主角在詩中仍舊處於主題的中心,但除了在描述食物外,食物本身的故事、作者自身的經驗都可以透過詩的敘事展開,然在詩的進行中破碎的片段意象經過組合後形成了有別與僅僅談論食物本身,更加展現詩人企圖在「食物」講一個更大的敘事,而那敘事就在蒙太奇的碎片裡如「說與不說之間」之間的懸而未決,這首詩所面對的即是那否想未來的香港,也斯在其詩裡從不為其發問提供解答,也斯在詩的第二句寫道:「不要問我九七。我回答過許多次了。」與其他首詩不同的是,當時也斯在寫這首詩的九七除夕,恐怕沒有人知道這鍋盆菜嚐起來是什麼滋味,這也是也斯說的:「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的原因。
4.參考資料
周蕾:《寫在家國外》(香港:牛津出版社),1995年。
谷淑美:〈香港城市保育運動的文化政治:歷史, 空間,及集體回憶〉收於呂大樂、吳俊雄、馬傑偉編:《香港・生活・文化》(香港:牛津出版社),2011年,頁89-103。
陳素怡編:《僭越的夜行:梁秉鈞新詩作品評論資料彙編:從雷聲與蟬鳴(一九七八) 到普羅旺斯的漢詩(二○一二)》(香港:文化工房),2013 年。
蕭欣浩:〈也斯的跨文化飲食地圖――以其詩作為研究核心〉,《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第 53 期(2013 年),頁 105-137。
吳風編:《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也斯卷》(香港:天地圖書),2014 年。
王家琪:〈抒情與寫實:重釋也斯的「生活化」詩歌主張〉,《中國現代文學》第 28 期 (2015 年 12 月),頁 129-148。
陳國球:《香港的抒情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6 年。
徐詠欣:〈從也斯看飲食文學的後殖民書寫 : 以《蔬菜的政治》、《帶一枚苦瓜旅行》為例〉,輯於嶺南大學中文系編,《考功集2019-2020 : 畢業論文選粹》(香港 : 嶺南大學中文系),2020年,頁249-263。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也斯 #除夕盆菜 #食物詩 #九七 #蒙太奇敘事
香港詩選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晚安 ◎ #驚雷
和她赤腳走一次
走一次她最後的一段路
那處的燈塔,有她昨夜絕望的身影
她釋出曾經呼吸的空氣
海面冒出幾個大小不一的氣泡
今夜,海上又撈起幾具無名的屍體
海水再度降溫 在吸盡它們的餘溫之後
校門外的磚塊
在大馬路蹲立,築起堤防
有些人在日常的街道被截查、盤問、毆打
有些人捍衛吃快餐的權利
換來一濯傾倒在地上的腦漿
行人仍猶豫在微雨之時是否舉傘
遮蔽雙目和潰退的黃昏
某些孤傲的槍彈不規則地
植入街道兩旁的窗戶
又固執地擊落火鳥
和屋內的麵包黴燒成共同的焦炭
海水依次湧進每條橫街窄巷
沒有被搧惑和號召。
而我只有一個卑微的願望:
平安回家、吻妳熟睡的額頭
跟妳說晚安
裝睡的人別再裝睡
在多霧的早晨
看不清被多次延誤的日出
2019.11.18
注:沉痛之詩
-
◎作者簡介
驚雷,生於香港。九十後,熱愛文學創作。作品散見於《聲韻詩刊》、《香港文學》、《自由副刊》、《乾坤詩刊》、《大頭菜文藝月刊》等。夢想出版個人電子詩集《行走的姿態》。
◎寫在前頭:
《80後十位香港女詩人:詩性家園》(2011)、《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2013)、《香港新詩80後22家》(2017) 與《聲韻詩刊》第34-35期「香港青年詩人」專輯(2017),香港八十後詩人似乎被齊齊點名各占其位,進入學院的研究視域。除了行之有年透過香港青年文學獎的機制曝光外,過去十年來 #水煮魚文化 的《 #字花 》(2006-)、#石磬文化 的《 聲韻詩刊 Voice & Verse Poetry Magazine 》(2011-)與藝發局支持的《 #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香港小學生文藝月刊》及《 大頭菜文藝月刊 》(2015-)儼然成爲香港新生代詩人發表作品的園地,近兩年催生出了線上文藝傳媒平臺《 虛詞.無形》、《 Sample 樣本》與「 書寫力量 The Power of Words」的文學計劃。蟄伏在香港電台五夜講場節目的臉書社團「 五夜講場吹水處」許久,總會看到有人談論香港的閱讀人口不足、二樓書店的式微、推廣文藝的難處,若香港文學仍舊在其困境中展現其活力,那我們得問那現在二十多歲的九十後詩人們呢?
趙曉彤在《聲韻詩刊》第 24 期〈90後,詩天空──女詩人〉點名了 #黃潤宇、#沈行舟、#梁莉姿、#李嘉儀,而在我們四月的香港新生代詩選也點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詩人 #盧真瑜、#嚴瀚欽、#韓祺疇、#梁匡哲、黃潤宇,同時我們四月進行香港詩選的主題時,RTHK香港電臺 CIBS節目也推出了由九十後的梁莉姿、#李昭駿 與 #李顥謙 主持《 #香港文學十三邀 》( Diversity of Literature Organisations in Hong Kong,粵語發音) 來介紹香港文學團體,其中第十三集中也從90後的角度談論在台港兩地投稿的現況和屬於這個世代文學參與。如果《每天爲你讀一首詩》的期許是為台灣讀者發掘更多不同的詩人與作品的話,在來篇不乏許多斬獲各大文學獎與出書的詩人投稿的三百多首作品中,如果可以再推薦一位九十後的新生代詩人,那是―― 驚雷,而這也是我選擇這首詩的原因之一。
◎小編一尾賞析
由詩去銘刻歷史、記憶事件是這類社會詩的功用之一,在反送中運動初期許多詩人亦紛紛發表對於此一運動關懷的詩作,九十後詩人與反送中的相關詩作則較少人關注,不過在《聲韻詩刊》第四十八期的「#引渡」專題則有許多九十後的詩人針對反送中的母題書寫。我們得注意的是,為何是詩來承載這個事件,不是小說和散文等能夠更鉅細靡遺書寫紀錄的文類,除了篇幅較小能夠即時書寫傳播外,詩可以做到什麼和小說、散文不一樣的事,可以接著來看這首詩。
運動發生後,維港海濱時常會發現前幾日失蹤女子浮屍,而警方都以「#死因無可疑」結案,第一段詩人透過詩中敘事者模仿女子死前可能會遇到的情景,但又不指名身份,因而詩作對於身份的模糊則成為隱喻,當所有人面對這樣的情景時,在黑警的施虐下抗爭者最終都可能成為維港浮屍,敘事者經過女子生前的路途想像絕望的身影。
詩的場景從海濱移轉到街邊,理大、浸會、港大、中大無不在抗爭中槍林彈雨,面對布袋彈的學生也僅有磚頭得以反擊,詩人以「吃快餐」的譬喻來強調抗爭所爭取的僅是那如此日常簡單能夠讓市民「#免於恐懼的自由」,而換來只是使人肝腦塗地的鎮壓。舉傘的猶疑,也象徵著在這場運動中,仍有許多人猶豫是否齊同加入抗爭的行列。警民衝突也波及了街坊的生計、槍彈掃射也破壞了市容,不過抗議群眾如黑潮般不斷襲來,無人被蠱惑,群眾是為自由而感召而來。
詩作在在前三段的敘事時間都在晚上,而詩中不同的空間在同一個時間裡被凝縮,讀者於詩作所察覺到的敘事成為一種「共時」的場景,確切時間刻度在詩中的消除,使得讀者在解讀詩作詩可以認為詩句提到的事件可以發生在同一個時間,也可以是在分別的不同的時間,進而時間在詩中產生的歧異性為詩作本身構築詩意,這也是在時間調度上詩的技藝如何與散文、小說不同的原因。接著,第三段最後三句的敘事轉向,將場景拉回抗爭者的日常,抗爭者真正想要的只是:「而我只有一個卑微的願望:/平安回家、吻妳熟睡的額頭/跟妳說晚安」。
最後一段則突來一記當頭棒喝,猶移舉傘之人、夜裡熟睡的人,如同未覺醒之人,敘事者言道:「裝睡的人別再裝睡」,於覺醒之人每夜皆是難熬,「延誤的日出」在真正的自由到來之前,或許皆是永夜。聽日係何日?但係咁講,終有一日俾香港人盼到。
要為這首詩寫賞析,本質是極為矛盾的。其一是這首詩需要賞析嗎?詩人要說的不就在詩裡了嗎?我們還不夠明白香港這一年來在困境裡為自由付出的代價嗎?另則是,刊登寫這首詩賞析的同時,我是不是也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第三十八條,刊登詩作會不會陷投稿者於不義,甚至正在看這篇賞析的你或許也觸犯了國安法。但也是如此,我們更應記住這首「沉痛之詩」,詩之所以沈痛,乃是因「#我哋真係好撚鍾意香港!#我哋真係好撚鍾意民主自由!」
-
美術編輯:@arteditor053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驚雷 #九十後 #香港 #反送中 #國安法 #死因無可疑 #我哋真係好撚鍾意香港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_19.html
香港詩選 在 JR Lee Radi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加入頻道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1jieeP7Ecpo4s-pPT9FWQ/join
JR的英文學習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1255?sloc=main
影片時間標記
00:00-00:25 帕運開幕了!
00:26-00:42 東京奧運前7-11下架成人雜誌
00:42-01:17 男人的快樂很簡單
01:18-01:32 美國泳將大跳Twice歌曲
01:32-01:50 美國鐵人Kevin McDowell
01:50-02:17 男子800m選手相撞
02:17-02:37 數學博士爆冷奪公路賽金牌
02:37-03:20 史無前例單項目兩個金牌得主
03:21-03:43 女子鐵人三項選手崩潰
03:43-03:53 南非泳將Tatjana Schoenmaker受到對手祝賀
03:53-04:29 波蘭女子標槍選手賣獎牌救人一命
04:29-05:06 奧運志工出手救了未來金牌得主
05:07-05:21 香港銀牌泳將何詩蓓
05:21-05:35 奧運銀牌主戴資穎
05:35-05:46 羽球銅牌辛度
05:47-06:05 日本雙金泳將大橋悠依
06:05-06:34 柔道銀牌楊勇緯
06:34-07:01 蝶王王冠閎
07:01-07:17 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人生的金牌得主
07:17-08:06 你喜歡今天的哪些故事呢?
-------------------------
更多正能量影片
《當你感到渺小時,看這部》►► https://youtu.be/p9IC-Ss--Aw
《這句話改變了我的人生》►► https://youtu.be/7nIo2DPdhqw
香港詩選 在 吃貨豪豪HowHowEa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Omi跟普天宮月老廟合作,提供每日戀愛運勢籤詩,月老的加持祈福幫助善男信女戀愛順利。
每日打開APP,點選抽籤手機搖一搖會自動出現當日用戶的戀愛運勢籤詩。
疫情期間,呼籲大家可以多用omi 聊天通話更安全喲!
🎁🎁🎁獎品🎁🎁🎁
普天宮月老廟的限量聯名禮盒「一拍吉盒」x3
抽3位
🎊抽獎辦法🎊
1.訂閱豪豪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Fraappuccino
2.追蹤豪豪IG➤https://www.instagram.com/martinispig
3. YouTube下方留言造句➤「七夕脫單靠 ____ 」
例如「七夕脫單靠Omi」
抽獎截止日期 8/17 23:59
8/20 會在豪豪IG公布得獎名單
祝大家中獎(。◕∀◕。)
喜歡看我吃東西記得按讚&訂閱喔
下次想看我吃什麼可以底下留言告訴我
TikTok有我的減脂紀錄;IG有我的一些生活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一下
Omi鏈接:https://omitw.onelink.me/FykD/d6d7dbed
TikTok:https://www.tiktok.com/@howhoweat?lang=zh-Hant-TW
吃貨豪豪IG:https://www.instagram.com/martinispig
Facebook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吃貨豪豪-2372478129464010/?modal=admin_todo_tour
聯繫方式:martinisgy@gmail.com
#omi 脫單神器 #安全交友不約炮
香港詩選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香港詩選 在 詩選(二) 唐代詩人- 鍾偉明先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三寶中心地址: 香港 炮台山屈臣道金都大廈商場27A地舖電話:25788727 / 28062230 website:http://www.sanbaoctr.org ... ... <看更多>
香港詩選 在 2011香港詩選編者:黎漢傑出版緣起所謂一代有 ... 的推薦與評價
Oct 29, 2013 · . Timeline photos. 2011香港詩選 編者:黎漢傑 出版緣起 所謂一代有一代的文學,環顧香港新詩,由於文學内部、文化、社會乃至政治等等的變化,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