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日·搶先讀 #擁有搖擺風的畫家_桑貝】
我們該為人生的選擇感到歡喜,還是歎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曾經在幾千幅畫作上署名的尚-雅克・桑貝,毫不猶豫地說他寧願當音樂家。
一切跡象卻又讓人不得不相信。自從那天晚上,他偷聽了爸媽的收音機,聽到廣播裡的保羅・米斯哈基(Paul Misraki),自從他「瘋狂、驚呆地」迷上德布西的〈月光〉(Clair de lune),自從他成了艾靈頓公爵的「瘋狂情人」,自從他在每波爾多,在個禮拜都會去的少年之家的鋼琴上,成功彈奏出蓋希文(Gershwin)的〈我愛的男人〉(The man I love)後,這個少年就開始夢想他的人生,想像有一天可以加入雷・旺圖拉的樂隊。
家庭環境讓他無從選擇,他一路嘗試在巴黎的報刊上發表幽默畫,後來終於出版了畫冊,也為著名的《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工作。「我們總在挑選職業的時候心煩意亂,無法像擁抱自己的爺爺那樣擁抱工作。」安德烈・霍恩涅(André Hornez)如是唱著。
成功不會將熱情抹去,尚-雅克・桑貝依然忠於「拯救了他的生命」的這些人:艾靈頓公爵、德布西、拉威爾,他也樂於承認他對夏勒・特內、保羅・米斯哈基、蜜黑葉(Mireille)或米榭・勒格杭(Michel Legrand)的喜愛。
若有讀者困惑,本書選圖的方向為何如此專斷,如此不可動搖?這些未曾發表的畫作可以讓人明白。桑貝的才華和他喜愛的音樂之間有著非常深刻的關係。書中處處可見讚美之情牽引著畫作的線條,輕盈以甜美的方式降臨,歡樂制伏了絕望。幻想和夢,在前方守候。
該為桑貝的藝術之路感到歡喜,還是發出歎息?
漫畫家斯坦伯格(Steinberg)喜歡說自己是「一個畫圖的作家」。請容我藉此作答:桑貝,可說是個「畫圖的音樂家」,一位擁有搖擺樂風(swing)的畫家。(本文作者,是本書採訪者 #馬克勒卡彭提耶。)
🎼更多桑貝畫音樂,意會比言傳更美妙......
📌線上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bit.ly/2HWHyFK
誠 品 http://bit.ly/2IhCydP
金石堂 http://bit.ly/2Wi2tH3
讀 冊 http://bit.ly/3194glF
馬克勒卡彭提耶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桑貝 是國際知名的漫畫/插畫家,但是他卻在新書《#擁有搖擺樂風的畫家_桑貝》中說:「其實,我真正的夢想,是成為音樂家。」⁉️
他在書中對馬克這麼說:「我親愛的馬克!就算這說法似乎令您驚訝,但是沒當成音樂家確實讓我深感遺憾。每次我輕輕敲著我鋼琴上的琴鍵,就會覺得悲慘,還有一點慚愧。啊,音樂,是的,對我來說,世界上沒有比這更美好的東西了!」
《#童年》道出了孩提時期的無憂無慮,《#誠摯的友誼》以細緻感性的目光闡述人際關係,這一次,桑貝要來歌頌音樂和音樂家。在他和馬克・勒卡彭提耶的對話裡,桑貝透露了自己對爵士樂的熱情,對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的喜愛,以及對雷・旺圖拉(Ray Ventura)樂隊的崇拜,#這些人拯救了他的生命。
#他是夢想成為鋼琴家的幽默畫家,在書中,他娓娓述說他如何與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拉威爾(Maurice Ravel)、德布西、薩提(Erik Satie)共進幻想的晚宴;他在波爾多一家店裡第一次聽唱片時多麼感動;他對保羅・米斯哈基(Paul Misraki)或夏勒・特內(Charles Trenet)的喜愛永不枯竭,因為他們的歌曲「觸及優雅,在輕盈隱約出現之前」。
#你也有特別喜歡的音樂或音樂家嗎?
👉 新書活動這邊參加:http://bit.ly/2wv9qu4
#擁有搖擺樂風的畫家_桑貝 6/5 即將登場❗️❗️❗️
馬克勒卡彭提耶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3.01。桑貝,尉遲秀譯,《童年》,新經典文化,2017。
.
·非常厲害的一本畫冊,紙質、印刷都很細緻
.
·書中收錄桑貝的訪談,桑貝不愉快的童年和他畫中的幽默、諷刺和童心恰恰形成強烈的對比
.
·出書時有配合在華山藝文園區展出桑貝的複製畫,以及設有數位互動裝置。入口特別設計了矮門,讓人彎腰走回童年。展場佈置是以兒童遊樂區常見的四方木製攀爬架來設計,並用大報夾夾著數張《童年》內頁,供參觀者翻閱。互動裝置是以封面這張畫作設計,人們踩上感應處後,湛藍畫面上的海鳥就會撲翅飛起又飛回,可說是童趣和懷舊感十足。展覽結束後,這些攀爬架也送給有需要的網友,充分利用。
.
·在此放上完整的前言: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尚-雅克・桑貝都沒有早睡。小小年紀的他,住在波爾多,每天夜裡,他都試著以收音機來平靜他父母吵吵嚷嚷的夜晚帶給他的焦慮。他聽著雷・旺圖拉的爵士樂隊,遁入想像的天地,虛構平行的世界,夢想自己的人生,以此撫慰痛苦的現實帶來的失望。
今天,尚-雅克・桑貝自己這麼說(一切跡象也顯示他說的是真的):儘管他一直努力想長大,卻始終無法擺脫這種奇怪的逃脫特質──他的心永遠在別處,就算他給人的感覺是他在那裡,彬彬有禮。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一個人有這樣的天性,人生應該不會容易。可是讀者不得不為這種挪移的天賦感到慶幸,它引領桑貝寧可無視自己推銷牙粉或白蘭地蒸餾計量器的天分,而將自己的韌性用在幽默的畫作,悠悠漫步在他崇拜的那些美國大師的身畔。
桑貝筆下的孩子什麼年紀都有:經常是小女孩,有時是小男孩,但也可能是幻想自己會飛的高階主管,或是騎腳踏車買菜回來的怪大嬸。
在過度規格化的世界裡,這些人渴望天馬行空,所以有時會厭倦,但我們也感受得到,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他們都有辦法忘記當下的重力,想像自己是一名賽車手,駕著破舊的老爺車在荒地競速,他們可以想像自己是法國足球隊的中鋒,在主場的草坪上踢球。他們不懂無聊大人裝模做樣愛說教的那一套,他們知道如何逃逸,在靈光熠動的那個瞬間,他們逃離殘酷的世界。
他們害怕自己的影子,他們在沙灘上奔跑,他們夢想著調皮搗蛋的勾當──桑貝筆下的孩童,從開始的幾幅就讓人驚喜,他們清清楚楚訴說著無憂無慮的幸福。
他們靈巧地拿著嘲諷的鏡子,映照我們過度正經的心,他們邀請所有人帶著溫柔和感性,在暫停的瞬間,觀照人性。
馬克・勒卡彭提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