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求世 34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拉溫納的早期基督教古蹟(1996)
拉溫納太精采,要分兩篇才寫得完,接續第33篇,拉溫納作為馬賽克之都,許多教堂都有它的可看性,追溯新聖阿波理納教堂(Basilica of S. Apollinare Nuovo)的歷史,是在西元五世紀東哥德的國王狄奧多克所興建,當時是作為獻給基督的雅利安人教堂;到了六世紀,東羅馬帝國將聖阿波理納的聖骨遷移到此教堂後,教堂便改為目前的名稱。
從正門進入教堂,巴西利卡式的大殿兩排共24根大理石柱形成拱廊。上方的馬賽克分為三層,左右兩側最上方的格子裡都是聖經故事,中間一排是著白色長袍的聖人和先知,右側最底排是26個拉溫納的殉教者走向救世主。而左側最底排則是東方三賢士從克拉塞(Classe)港口出發,帶著22個處女朝拜聖母子,克拉塞距離拉溫納5公里,屋大維建立了這港口,當年就是這出發與安東尼進行海戰,後來當上了羅馬皇帝。不管是殉教者還是處女,個人意象並不明顯,呈現一致的風格性,強調對於宗教的專一與虔誠。
聖經中說,當耶穌基督誕生時,東方來了三賢士,分別帶著乳香、沒藥和黃金祝賀耶穌的誕生,馬賽克上的東方三賢士們穿著長褲,戴著弗里吉亞帽,弗里吉亞是位在土耳其的中西部,在希臘神話中,弗里吉亞國王米達斯擁有酒神戴奧尼索斯給予的點石成金術,最後他不但無法進食,連最愛的女兒經過他的觸摸都變成黃金;而他另一個有名的故事是國王的驢耳朵,他充當阿波羅和潘音樂比賽的裁判,因為判潘獲勝而得罪阿波羅,阿波羅讓他長出一對驢耳朵作為報復,米達斯只好終日戴著弗里吉亞帽把耳朵遮住。
弗裡吉亞軟帽(Phrygian cap)又稱自由之帽,羅馬帝國時,獲釋奴隸會佩戴弗里吉亞帽,這可能是弗里吉亞帽被當作自由象徵的起源。帽尖向前彎曲,典型的顏色是紅色,法國大革命時成為自由表徵,美國參議院院徽上也可見到,卡通藍色小精靈戴的帽子就是弗里吉亞帽,但出現在東方三賢士頭上,只是彰顯三個人的東方血統。
另外一座在克拉塞的聖阿波理納教堂(Basilica of Sant' Apollinare in Classe)最精彩的是後殿半穹頂的馬賽克壁畫,在穹頂門框上,鑲嵌著基督的半身像,兩側是傳教士的象徵,下面是從伯利恒和耶路撒冷出來的十二隻羊羔向基督行進。半穹頂中間是一塊藍色圓盤,藍色圓盤上有一顆鑲有寶石的十字架,十字架中心有基督頭像,十字架兩側是先知摩西和先知以利亞的半身像,聖阿波理納站在十字架正下方,草地上兩側各有六隻小羊,頭部兩側共有三隻代表聖彼得、聖雅各和聖約翰的小羊。
馬賽克鑲嵌畫是最古老耐久的裝飾方式,作為拜占庭藝術的特色,達成宗教服務目的,不惜投入大量金錢與人力,使得馬賽克技巧高度成熟,金箔及玻璃在黏貼時故意使每塊不平,如此在光線照射下更有斑爛的效果。看馬賽克我可以,但電視就請不要打馬賽克了。
馬雅各基督教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BC中文網】古城耶路撒冷為何如此神聖?
耶路撒冷這個名字,對基督徒、猶太人和穆斯林來說,同樣會引起共鳴,在他們共享和爭議的歷史中迴蕩。
希伯來文稱之為「耶路撒冷」,阿拉伯文叫它做「聖城」。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它曾經一次又一次被征服、拆毀、重建;地面以下每一層泥土都可以揭示一個歷史篇章。
雖然它是不同宗教信眾分裂和衝突的焦點,但是,他們的共通點是對這片聖地的崇敬。
耶路撒冷舊城布滿狹窄小巷和歷史建築的核心地帶,分成基督徒、穆斯林、猶太人和阿美尼亞人四個區。整個舊城區都被堡壘一樣的石牆包圍,裏面有一些被認為世上最神聖的地點。
四個區當中,兩個屬於基督徒區,因為阿美尼亞人都是基督徒,雖然他們的地區是四個地區當中最小,但是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阿美尼亞人中心之一。
這個地區獨特的是地方是,當地人在聖雅各教堂和修道院內保留著獨特的文化與文明。
基督徒的教堂
在基督徒區的聖墓教堂是全世界基督徒心目中的重要焦點。它的所在地是耶穌故事的中心:耶穌的死亡、釘十字架與復活。
根據基督徒的傳統講法,耶穌是在這裏的各各他山被釘十字架的,他的墳墓在現在的聖墓教堂裏,這裏也是他復活的地方。
聖墓教堂由不同的基督教派系聯合管理,主要是希臘正教主首,羅馬天主教的方濟各修士,以及亞美尼亞族長大主教,其他參與共同管理的還有埃塞俄比亞人、科普特人和敘利亞正教會。
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朝聖者來到這裏探訪耶穌的空墳墓,並且在這裏祈禱,尋求慰寂和救贖。
穆斯林的清真寺
穆斯林區是四個地區當中面積最大的,在穆斯林稱為「謝里夫聖地」或者「神聖避難所」的巨大平台上有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
阿克薩清真寺是伊斯蘭世界位居第三的最神聖清真寺。穆斯林相信他們的先知穆罕默德曾經從麥加夜遊到這裏,跟所有先知的靈魂一起祈禱。不遠處,圓頂清真寺藏有聖石,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從這裏升天。
全年都有大批穆斯林來到這裏,但是在拉馬丹齋月的每個星期五,都會有數以十萬計的穆斯林來到這個清真寺祈禱。
猶太人的哭牆
猶太人區有一面又稱為「哭牆」的西牆,是猶太人聖殿曾經位處的聖殿山牆體的遺跡。
聖殿內有至聖所,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地點。
猶太人相信這裏是創造世界的基石所在,又是亞伯拉罕獻祭獨生子以撒的地點。很多猶太人相信圓頂清真寺就是至聖所的所在地點。
今天,西牆是猶太人可以在距離至聖所最近處祈禱的地方。
西牆由猶太教拉比管理,每年接待數以百萬計的旅客。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會來到這裏祈禱和憑吊古蹟,特別是在猶太人重大節期的日子。
#歷史 #宗教
馬雅各基督教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物】彰化名醫 上帝美好的見證 蔡陽昆(1921〜2018)
文/陳永興
#蔡陽昆,1921年2月28日出生於日治時代嘉義朴子。他的父親 #蔡超 是早期跟隨英國傳道醫療先驅馬雅各醫師的學生黃純仁醫師習醫的台灣子弟,當時尚未有正式的醫學校,所以蔡超在日本時代是取得「限地醫」資格在朴子行醫。蔡超將三個兒子都送往日本學醫,蔡陽昆1946年從日本慶應大學醫學部畢業,返台後先前往宜蘭醫院就職從事外科。早期,台灣有很多「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的病人,蔡陽昆因手術高明為很多病患開刀治療,頗受病患的肯定。
1950年蔡陽昆轉往彰化基督教醫院外科服務,並於1954年獲蘭大弼院長推薦前往英國倫敦大學進修,專攻骨科、整形外科。回到彰基後他與中部地區的基督徒醫師組成醫療服務團,開始到中部山區及海濱的窮鄉僻壤去做義診,這也是彰基二林分院的前身由來,後來又促成「二林小兒麻痺兒童保育院」的成立。此外,他也積極參與教會的服事並關懷社會公益,例如,彰化生命線、基督教青年會的設立,他都熱心支持奉獻,他也義務擔任地方上的法醫,數十年不畏辛勞。1998年他獲得第九屆「醫療奉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