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無管人生協調會】一文引起眾多反應與回響,首先,感謝大家的建議與指教,都是珍貴的提議,也謝謝大家重視鼻胃管在台灣的施行現況。
在此有幾點要向大家說明:
一、厚生會自民國105年起,組成了「鼻胃管插管及拔除評估推動委員會」,這幾年積極推動「無管人生」照護,【針對有機會能脫離鼻胃管病患個案,鼓勵病患進行「充足吞嚥及進食訓練」,再經過專業評估,確認可以拔除鼻胃管就早日拔除,恢復由口進食。若醫護與專家評估後仍需長期使用,當然以醫護評估為主。】這樣的方向我是認同的,因此參與了公聽會、協調會,與許多專家一同討論。
二、協調會中一直討論,怎樣才能讓生病的長者時減輕痛苦、更有尊嚴?若能以專業訓練來替代,希望能夠降低醫護的插管人力負擔;也希望衛福部檢討現行認定項目太過狹隘的情況,增加拔除長期管的誘因,包括增加其他照顧、清潔、營養及飲食調整…等,甚至是增加拔管給付項目,對健保資源來說,運用的空間會更大。
三、有粉絲詢問協調會是否有醫護或相關專家參與,謹附上昨日與會醫護與專家人員名單:
(1)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台灣消化系內視鏡專科醫師 郭昭宏
(2)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系復健科教授、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 王亭貴 (由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秘書長王雪珮代理)
(3)秀傳醫療體系副營運長、台灣健康產業平衡計分卡管理協會理事長 陳進堂
(4)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陽明大學醫學院部定教授 璩大成
(5)中臺科技大學護理學院院長、中臺科技大學護理學系教授 胡月娟
(6)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護理部護理長、輔英科大護理系助理教授 馮明珠
(7)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耳鼻喉部語言治療師 陳怡仁
(8)愛福家協會總幹事、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名譽理事長、台灣長照及高齡健康管理發展協會代表 涂心寧
(9)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理事長、苗栗縣海青老人養護中心執行長 賴添福
(10)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 洪淑惠
(11)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記者、公視「熟年台灣」製作團隊負責人 周傳久
另外中央部會的與會官員則有:
(1)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 周道君
(2)衛福部健保署醫管組長 李純馥
(3)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職能組長 黃俐文
(4)教育部技職司科長 陳秋慧
(5)教育部高教司代表 周君儀
四、建國曾擔任過厚生會長,一直以來為台灣醫護與醫病環境努力,鼻胃管議題是需要社會關心的重要議題,也歡迎大家多多一起參與討論。
馮明珠護理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爆發護理人員之壓力、心理困擾與緩解方式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地肆虐全球,造成第一線醫護人員工作量倍增,且在尚未有明確的有效藥物或疫苗研發狀況下,醫護人員仍持續堅守崗位提供患者專業照護,同時也須克服內心的恐懼,為醫護人員帶來前所未有的身心壓力。
(🇹🇼)此橫斷式研究採線上問卷填答,問卷含括四部分:基本資料、護理人員於COVID-19期間的壓力、心理困擾、與緩解壓力方式調查。以方便取樣方法,獲全台各級醫院共469位執業護理師參與填答。
■結果
1. COVID-19疫情期間,多數護理人員擔心疫情期間的居住問題(72.7%)。
2. 護理人員的壓力以照顧病人的負擔構面得分最高,其次是擔心與社會隔離。
3. 各細項中,以擔心親友被自己傳染最高、次為擔心感染後與家人分離。
■護理人員的心理困擾:
1. 其中感覺緊張不安得分最高。
2. 其次為易苦惱或動怒。
3. 感覺憂鬱心情低落。
■61.8%的填答者心理情緒困擾得分在正常範圍,但3.4%的填答者已達重度困擾。「接受教育訓練」是最常用以緩解壓力的方法。
■依據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提出六點綜合建議:
(一)關懷:提供心理的評估與關懷照護。
(二)支持:營造友善團隊氛圍,提供支持。
(三)徵詢:優先招募自願及有相關經驗者。
(四)告知:提供及時、公開透明的防疫資訊。
(五)裝備:提供完整適切的防疫教育訓練。
(六)協助:建立安家策略,減少後顧之憂。
(資料來源:【註1】)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於近期刊登了一項由美國史丹佛大學與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研究團隊在與69位醫護人員訪談完後,試圖瞭解其焦慮與恐懼的具體來源後發表的觀點,期望第一線醫護人員在盡忠職守同時,於職場上也能得到妥善的照顧。唯有確保醫護人員身心理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顧,才能使醫療照護體系正常運作。【註2】
研究團隊歸納出以下的8種焦慮來源:
1.是否能分配到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
2.在工作中暴露於新型冠狀病毒並將其帶回家中
3.萬一出現新冠肺炎症狀卻無法立即接受檢測,導致在工作中傳播病毒予他人
4.不確定工作單位是否會在受感染後支持/照顧他們的個人和家庭需求
5.在工作時間延長而學校又停課期間如何獲得托兒服務
6.隨著工作時間和需求的增加,是否能得到相對的個人和家庭需求支援(食物、水、住宿、交通)
7.如果部署到新區域或新領域時,是否能獲得有效的專業訓練(例如:非加護病房護士必須擔任加護病房護理工作時)
8.無法獲得最新的資訊和溝通
研究團隊指出,儘管上述的焦慮來源可能不會影響所有人,但卻會削弱在這非常時期需要安撫患者的醫護人員自信心。因此,醫療體系的管理層與相關機構應先瞭解醫護人員所面臨的問題,進而制定相關配套措施,為其醫療工作人員提供具體支持。
■台灣從1月疫情爆發至今,每日有數萬名辛苦的醫護人員在第一線默默地付出,為國人提供專業的醫療照護,守護國人。除了對醫護人員致意,更需做好防疫工作與自我健康管理,這樣就是對醫護人員最大的支持!(資料來源:【註3】)
【Reference】
1. 資料來源:
【註1】
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爆發台灣護理人員之壓力、心理困擾與緩解方式探討
■馮明珠, 武香君, 林慧姿, 雷蕾, 趙嘉玲, 陸椿梅, 楊婉萍
■台灣護理學會-護理雜誌 67 (3), 64-74
【註2】
Shanafelt T, Ripp J, Trockel M. Understanding and Addressing Sources of Anxiety Among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JAMA. 2020;323(21):2133–2134. doi:10.1001/jama.2020.5893
【註3】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正視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下醫療專業人員的焦慮來源」:https://enews.nhri.org.tw/archives/3453
2. 照片來源:
(Yahoo 新聞)「新冠肺炎防疫壓力大!和平院區負壓病房26醫護無人離職」:https://bit.ly/35XXFiC
馮明珠護理 在 鄭運鵬專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馬英九總統任內提名的18位考試委員的背景整理:
1,何寄澎:台大教師年資近30年。
2,李選:榮總、長庚、萬芳醫院護理主管。
3,張明珠:公務員年資超過30年。
4,李絞眉:中興、政大教師年資超過25年。
5,趙麗雲:公務員年資近30年。
6,蔡良文:教師及公務員年資超過35年。
7,詹中原:政大教師年超過25年。
8,黃錦堂:台大及公務員年資超過25年。
9,王亞男:公務員及台大教師年資超過35年。
10,張素瓊:成大教師年資超過30年。
11,馮正民:成大、交大教師年資近30年。
12,蕭全政:台大教師年資30年。
13,周志龍:公務員及台北大學教師年資25年。
14,黃婷婷:清大教師年近25年。
15,周萬來:公務員年資超過35年。
16,謝秀能:警察公務員年資超過35年。
17,周玉山:政大教師年資15年。
18,楊雅惠:公務員年資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