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宅之路〉第一集—馮紐曼架構】
登愣~我開新系列了!
就算看完了晶圓代工爭霸戰系列,相信你還是搞不懂:
IC 的用途具體來說是什麼?為什麼都說電腦的世界只有 0 與 1?電晶體開開關關的任務是為了什麼?
組成電腦的處理器、記憶體、螢幕,元件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這個系列就叫〈硬體宅之路〉,共有六、七集,會陸續在每週日晚上解鎖,專門解答這些問題。
\\
今天就要來介紹馮紐曼是誰。等等,你說你不知道?!你現在一定!是在用電腦或手機平板看到這篇 PO 文(有人不是的嗎囧)
這些電子產品全都是採用馮紐曼架構啊!!!你還能不知道嗎?!
(身邊沒工具人嗎?沒關係,搞懂基本電腦元件在幹麻,自己當自己的工具人吧)<-顯示為養不起工具人的小編
#馮紐曼 #世紀天才 #自己的工具人自己當
馮紐曼天才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完被喻為政治諷刺經典的「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嚴格來說,撇除了切合當年那如箭在弘的核戰背景,此作只能算是上佳的黑色喜劇,距離經典還有一段距離;但正正由於它把當時美國與蘇聯陷於「誰被先發制人誰就一敗塗地」的囚徒困局,那種近乎被迫瘋的壓力下故作冷靜的荒謬,才是全片精華所在。
「核子第一擊」的迷思,其實早在蘇聯發展出核子武器前經已出現。當年包括我的偶像,博奕論、數學與物理學天才馮紐曼、以及後世被稱為「和平主義者」的哲學家Bertrand Russell其實都曾熱衷於推廣先發制人的概念,這班人甚至發明了一個名詞去美化這個有可能讓世界毀滅的主意,叫做「防禦性侵略」,和《1984》的名句「戰爭即和平」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由當你明白美蘇之間就是基於既怕出手讓地球毀滅,又怕遲出手被對手先發制人,你才能領略到戲中美國總統、將軍、蘇聯大使為何每一個都神經兮兮,為何奇愛博士此等瘋狂科學家會堂而皇之充當「國師」。
電影另一個賣點是Peter Sellers一人分飾三角,不知在當時來說是否一項創舉;可是單從普通觀眾角度來看,其實也不是那麼特別;原以為是主打的Dr. Strangelove的出場太少了,反不及飾演神化將軍的George C. Scott(即係後來嘅《巴頓將軍》)來得搶鏡。Anyway對我來說,可看到《Fallout 3》、《Watchman》受影響的影子,找到一堆佳作的源頭,這才是最大的得著。
馮紐曼天才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學家名句】
約翰.馮紐曼:「如果有人不相信數學是簡單的,只因為他們沒有發現生命是何等複雜。」
"If people do not believe that mathematics is simple, it is only because they do not realize how complicated life is." - John von Neumann
約翰.馮紐曼 (1903-1957) 是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亦被稱為電腦之父和博弈論之父。他曾與奧本海默和費曼等人參與美國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是費曼的上司。連天才之中的魔術師費曼也說過,馮紐曼非常聰明。有人說過,在哥德爾發表不完備定理的演講裡,只有馮紐曼一人明白哥德爾在黑版上寫的東西,而且在哥德爾剛寫完最後一條數式時,只有馮紐曼一人說:「這就完了。」
#JohnvonNeumann #vonNeumann #physics #mathematics #computer #gametheory #science #phycat #余海峯
=======================================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Blog: phycat.wordpress.com
Instagram: instagram.com/phycat
YouTube: youtube.com/user/sptfung
Facebook: facebook.com/davidyu.phy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