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課前提問
Q: 低碳飲食與空腹訓練可以達到酮適應的效果嗎?還是要嚴格生酮呢?
鄭匡寓 :『當然可以,只是效率不夠好,而且轉換時間會拉長。』
#酮適應是低碳飲食運動員的目標
『許多耐力運動員從原本的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轉換成低碳、生酮飲食』對這些運動員而言,重點不是在減脂,『而是透過飲食調整增加運動能力、提升自體精神,保護腸道等。』
#低碳飲食跟空腹訓練之於酮適應轉換
『如果一開始不採用生酮飲食,而是採用低碳飲食或空腹訓練,要到達酮適應的轉換期會非常地長、而且困難。』
『起初就以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為主,在碳水化合物耐受度尚未確認之前,隨著飲食轉換的葡萄糖(過多)都可能會打斷生酮迴路、致使酮適應轉換效率偏低,但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空腹訓練雖然也可以做為生酮的另一者方法,但同樣的,如果訓練後的飲食是高碳水化合物,轉換葡萄糖就可能會打斷產酮迴路。』
一般用餐之後,從胰島素提高血糖直到回復空腹血糖基礎,總共時間大概是兩到三小時,如果一天進食三餐大概就有9小時處於血糖波動狀態,你只有15個小時能維持在空腹血糖狀態下,但通常身體需要12小時才能耗盡肌肝糖、意味著你只有剩下幾個小時的脂肪分解足以生產酮體。更別談有些人空腹血糖值很高、或是用餐頻率過高、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等。唯一看過讓我訝異的實證運動員,大概就是美國的Anita Ortiz,她一天只進食一餐,代表除了血糖波動的三小時以及肝糖耗盡的12小時(她有運動可能會更快用完),她還有非常多的時間讓生酮迴路持續運轉。
當生酮迴路持續運轉,體脂肪會陸續被分解,本身的飢餓感就會消失。這也是為什麼生酮或是低碳運動員到逐漸酮適應之後,吃得很少或是發現進食頻率、進食量下降。我們都知道,脂肪的熱量比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都高,那當個體不進食時,從脂肪提煉出的酮體也更不容易讓個體感受飢餓或是因為飢餓而死。熊的冬眠長達六個月,脂肪分解讓熊能在不進食狀態維持生命。
全文詳見:
http://goo.gl/YxpXwf
#駕馭體脂肪台南講座
時間:2017年7月15日(六) 2pm~5pm
地點:奇遇果人文行旅2F
台南市北區西門路四段341巷16號
接受第二波報名,早鳥價800元/人,名額倒數中
報名+匯款點這裡>>>https://goo.gl/forms/0Imq191MUx2j1XuH3#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