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有三
奧福三十三
諾瑪也邁入第六年
不喜歡駢文賣弄辭藻
只想說些人人都懂的白話
文字
不該只是為了辛辣的專注度
2020年在考驗下掙扎向前
做了一些突破:
#諾瑪生活-線上商城
#諾瑪說瑜珈-Podcast頻道
#諾瑪御膳- 節慶伴手禮
秋季到松菸文創
進駐 #諾瑪花狂快閃教室
並正式成為-
北醫 #腦科學所研究生
感謝自己至今沒有一年安逸過
因此2020年的變動
也不算太艱難
這裡歸功於家族的戰地基因?!(歡迎約喝高梁!)
33年的人生搬過23次家
創辦並代表遊牧品牌
我想我當之無愧
專長幾乎可說是打包、搬運和斷捨離了
起起落落,聚散離合
生命的下半場
我們不再討好所有人
清楚自己所要的,
保持熱誠,
單純而快樂地奉獻所有
#跟著瑜珈往內走
把內在風景看個夠
不求一帆風順
只求志同道合
#諾瑪瑜珈,#不只是瑜珈
一個由內而外的生活風格品牌
一直是這些年來不停努力打造的療癒境地
#奧福音樂,創意的泉源
回歸生活教育的本質
在玩樂中學習,讓小孩大人都能從音樂開始重新愛上生命!
徬徨也好,困頓也罷
力量便是在千錘百鍊後得來的
誰也剽竊不走的紮實內功
用來保護所愛,友善世界
一步一步淡然前進
享受今生無限美景
再次謝謝
所有同事、家人、
親朋好友的祝福,
2021新年快樂,平安寧靜,
活在當下。
#namaste #happybirthday
#奧福音樂藝術世界
#諾瑪瑜珈
#尾牙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東漢承繼西漢再起,表面上帝國運作模式一致,骨子裡卻與西漢有著根本差異。 東漢皇后的角色與作用,顯示東漢的統治結構變成了「大姓共治」, 皇權空洞化之下,如何一步步演變為外戚、宦官、士族的大亂鬥? 世族是六朝最醒目的現象,其地位與權力甚至凌駕皇帝之上, 王朝來來去去,門第一直都在。 與華麗炫耀的貴族文...
駢文 清 代 在 486先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李天豪老師文字專欄
說到讀「文言文」,你會想到哪一本參考書呢?
我打賭,99%的人,會想到《古文觀止》。
這真是一本好書,我自己也是從學生時代就讀到今天。
那麼,這是不是中國文學的歷史上,「最好」的一本文學參考書呢?
這個問題,如果你問中文系的學生,恐怕答案會很分歧。
如果你問中文系的教授,那麼答案大概是肯定的:
「不是,前面還有《昭明文選》呢!」
在這裡,先做點文學體系的科普。
中國的文章分類,有個最簡明的分法:
「一種是駢文。」
「一種是散文。」
散文好理解,你今天看到滿大街的作文補習班,教的都是散文寫法。
那麼,什麼是駢文呢?
為什麼文章的體例,還搞個「馬」偏旁的專有字呢?
那就來說說「駢」這個字。
「駢」的本義是,兩匹馬拉著一輛車。
所以可以引申為:「並列」
再進一步引申為:「對仗」
所以,駢文就是一種對仗體的文章。
你可以簡單理解成:
「由很多個『對聯』組成的文章。」
有一句成語,最能形容這種文章,叫做「駢四儷六」
因為,駢文的句式,四字句和六字句最多。
順便提一下,「儷」是「成對」的意思。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文章?
這是一種讀起來,會搖頭晃腦的文章。
因為,駢文非常重視形式美和朗讀的節奏感。
所以,一讀駢文,自然就容易搖頭晃腦。
比如: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再比如: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
「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當然,這種文章愛的人很愛,不愛的人,則很看不順眼。
主要就是「華而不實」,很像流行歌曲的歌詞,有點無病呻吟的味道。
唐朝這種浮華的時代,當然很流行駢文。
可是,就有兩個文人很看不慣,所以提倡寫散文。
「散文」,沒有「駢文」那麼多形式上的講究,只要文從字順就好。
像我現在寫的,就是散文,很貼近口語,讀起來沒壓力,不用查字典。
因為這也很符合人性的需求,所以慢慢的也就流行起來。
這兩個人,就是韓愈跟柳宗元。
這兩位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但是,請注意!
「唐宋八大家」,是古代文章的最高水準嗎?
當然不是,他們最多只能代表「古文」的最高水準。
「古文」就是散文。
因為,先秦諸子百家的文章都是「散文」。
所以,韓愈他們的主張,在當時來說等於是:
「恢復古文寫法」
所以,韓柳二公並不是「文章」八大家。
而是,「古文」八大家。
在文學的天地裡,還有另一半屬於「駢文」。
清朝大才子袁枚有一句話:
「一奇一偶,天之道也。」
「有散有駢,文之道也。」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說到這裡,你應該就明白文章一開始的那個問題了…
要把《昭明文選》跟《古文觀止》分優劣,其實沒什麼意義。
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
這兩個選本,一個屬於駢文陣營,一個屬於古文陣營,沒有可比性。
(當然,《古文觀止》也有若干駢文經典作品,這是特例,別抬槓)
不過,不能相比,並不代表兩者的文學價值相當。
無論文學風氣怎麼變,中文世界中,地位最高的文章選本,永遠都是
----《昭明文選》
不信你去問問中文系的教授們。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研究中文的人都貴古賤今呢?
還真不是。
來聽聽白話文大家的評價吧。
魯迅說過這樣的話:
「以《古文觀止》和《文選》並稱,初看好像是可笑的」
「但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地不可輕視。」
這話意味著,《古文觀止》的影響力,確實不亞於《昭明文選》,畢竟通俗。
但是,將這兩部書相提並論,在內行看來,確實可笑。
關鍵在於藝術性。
文學的本質,在於藝術性。
我們來看看兩部選文集的對比,你就知道了。
《古文觀止》,書名聽起來氣派很大,其實還真是中文作文參考書。
是清朝的兩位私塾先生,選編的古文入門讀書,給學生當範本的。
《昭明文選》,則是國家級文獻。
由一位文化素養極高的皇太子(蕭統),帶領全國第一流的知識份子(比如劉勰),精心編選出來的文學典範。
說一下歷史背景好了。
梁朝的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品德姑且不論,文學素養沒話說。
他兒子蕭統遺傳了父親的文學興趣,最喜歡和文人雅士們談詩論文。
等蕭統做了太子,就開始想做點文學事業了。
他一方面搜集天下圖書,一方面延攬知識精英
準備再三,然後從歷代詩賦文章優中選優,編成《文選》。
(昭明是他的諡號,後人補加上去的)
這些精英裡邊,最有名的就是《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
看到這裡,你應該知道這兩部看起來並駕齊驅的文集….
背後蘊藏的差異有多少了吧。
在學中文的人心中:
補習班老師的講義《古文觀止》
跟國家級資源堆出來的《昭明文選》,是不能相比的。
當然,看到這裡你可能會不服氣:
「憑什麼太子編的就比較有藝術性?」
「沒聽說過高手在民間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你先做一道國文常識選擇題。
問題:你覺得以下哪些類型的文章會被《昭明文選》收錄呢?
(A)儒家經典節選,比如《詩經》、《春秋》
(B)諸子百家節選,比如《莊子》
(C)歷史名人演講,比如《左傳》、《戰國策》
(D)重要歷史記載,比如《史記》
如果以單純好文章就選的標準來看,以上四項都應該收錄才對。
好比說《古文觀止》,選了大量的(C)、(D)
但是, 《文選》作者蕭統在序言裡特地強調說:
「以上四項,一概不選。」
理由倒也充分。
不選儒家經典,因為這些經典是人倫典範,節選就等於褻瀆,萬萬使不得。
(這是政治原因)
不選諸子百家,因為那些著作重在立意,不重文采。
(這是藝術原因)
不選名人演講和歷史記載,因為它們不屬於文學創作。
(這還是藝術原因)
而且,這個標準還有個合理的例外,就是史書裡的評論部分。
因為這些評論都是史官深思熟慮之後的個人創作,很重視修辭,所以就入選。
(這也是藝術原因)
以這種態度跟標準來選文,內容當然沒問題。
至於《古文觀止》呢?
這本書我個人非常熱愛,爛熟於胸,當然沒有非議兩位吳夫子的意思。
但是,這就只是本參考書,還是抄來抄去之後的結果。
好用是好用,歷史性的意義就一般般。
這可不是我說的,是兩位夫子自己在序文裡說的。
古文宜選乎?
曰:「無庸也!」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則選尚已。
古文至今日,操選政者,代有其人,駸駸乎有積薪之歎矣!
尚宜選乎?
曰:「無庸也!」
詳略互見,醇疵錯陳,則選又尚已。
且余兩人非敢言選也,即焉云耳!
即之奈何?
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選而略者、詳之,繁者、簡之,散者、合之,舛錯者、釐定之,差譌者、校正之云爾。
蓋諸選家各有精思深意,以抉古人之奧,讀之者取此置彼,則美者或遺。
一概觀覽,則勞於睹記,此余兩人所以彙而集之也。
-
是為選文之論。
駢文 清 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唐宋八大家關係圖 | 長知史
唐宋八大家指唐朝和北宋推動古文運動的八位文豪,包括唐朝的韓愈和柳宗元;北宋的歐陽脩、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曾鞏和王安石。
韓愈首先提出「古文」概念,即先秦漢朝散文,提倡文以明道,批評六朝以來的駢文過於注重辭藻、排偶、聲律,窒礙創意。
北宋重視文教,透過科舉制度,選拔全國精英。家境清貧父親早亡的歐陽脩,透過苦讀,成為北宋文壇領袖,同時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歐陽脩出名愛才,眼光獨到,為朝廷招攬推薦了一批文官精英。清代蔡上翔寫到:「宋世得人,嘉佑為盛,歐公之力也。」
歐陽脩主持嘉佑二年(1057年)的科舉考試,提拔了參加考試的蘇軾、蘇轍兄弟,以及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他們成為仁宗朝的政治、文化精英。同年成為進士的有388人,除了蘇氏兄弟外,也包括曾鞏和他三個親(堂)兄弟,章淳、章衡叔侄,理學家張載及二程兄弟程顥、程頤等,人才濟濟,一時無兩。
駢文 清 代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東漢承繼西漢再起,表面上帝國運作模式一致,骨子裡卻與西漢有著根本差異。
東漢皇后的角色與作用,顯示東漢的統治結構變成了「大姓共治」,
皇權空洞化之下,如何一步步演變為外戚、宦官、士族的大亂鬥?
世族是六朝最醒目的現象,其地位與權力甚至凌駕皇帝之上,
王朝來來去去,門第一直都在。
與華麗炫耀的貴族文化相應的,是駢文的文字設計實驗,
在規律中尋找自由的審美,為唐詩鋪出了新路。
北魏有其特殊意義,它聚攏了五胡亂華的種種元素,
它帶給隋唐制度最深遠的影響,它徹底漢化甚至改造種族認同,
一種草原民族與北方漢人互動涵化的新精神由此而生。
< 不一樣的中國史5:從清議到清談,門第至上的時代──東漢、魏晉 >
< 不一樣的中國史6:從世族到外族,華麗虛無的時代──魏晉南北朝 >
作者: 楊照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0/07/29
#東漢 #世族 #魏晉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