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勁 - 王建民
一年一受傷好像變成我必須面對和克服的難題,
拇指外翻手術果然還是影響了整個跑步的動作
2014年一次跑步下山時傷到髖部、
2015年澳洲比賽下坡摔車傷到左半邊神經、
2016年右腳足底筋膜炎、
2017年只有小傷勉強算是健康的一年、
2018年Kona大賽五個禮拜前急性阿基里斯腱炎...
除了三項的訓練和每週二次的重訓和紅繩訓練之外,
復健也變成每個禮拜的例行公事,
心理狀況時常處在黑暗的幽閉空間,
深信著總有一天會健健康康地完成一整個賽季
直到現在,始終為了尚未復原的身體而困擾著,
然後今天很幸運地參加「後勁 - 王建民」的紀錄片特映會,
命運彷彿暗中安排著生命每個階段會遇到的橋段,
這個橋段剛好在心情最低落的時候出現,
不刻意地完美呈現。
謝謝 Nicole Chiang 帶我參加王建民紀錄片的特映會,
猶記得王建民穿著洋基球衣,在大聯盟初登板時的風光時刻,
連續兩年19勝的紀錄,短時間內應該很難有台灣人可以達成。
看似比順風還順的球季,在一次跑回本壘的狀況下右腳掌不慎骨折,
2001年右肩受傷進行關節鏡手術,
2009年又因為肩傷再度動手術放了13支鋼釘,
從大聯盟先發,進到傷兵名單,下放3 A、小聯盟,
最後到獨立聯盟,這段過程不段打擊著王建民...
「球界裡面的經理說我手已經撕裂傷,應該不會再回來了。可是我就想要證明,我可以再站上去大聯盟。」
運動員就是一股不服輸的精神,
不要由你來說我不行,我的實力,由我自己證明。
看到這一段,推推身旁的 陸承蔚 陸姐,「加油,你也可以的」陸姊跟我都為目前身上的傷苦惱著,
王建民的故事,像他專長的伸卡球,直接投進心坎裡。
我也體會過隻身在外訓練和比賽的日子,
當王建民的父母跟他說:我們都支持你,家一直都在,累了想休息了,就回家。
這個片段,回憶瞬間湧上心頭,鼻酸了,眼眶紅了,但我經歷過的絕對沒有王建民的苦,所以沒讓眼淚流下,我可以更堅強。
2017年,王建民順利回到大聯盟,用自己的決心和努力,證明還可以再回到大聯盟投球,
鄉親啊,當你看到他肩膀的X光片和手術後的傷疤,開刀後還能再把球速練回92-93mile,
我的左腳又沒有開刀,右腳鋼釘也沒他多,他可以再回到大聯盟,那我為什麼不能8小時59??
「後勁 - 王建民」
導演陳惟揚用四年多的時間貼身紀錄,
很勵志、很感動,12/14上映,你們一定要去看!
#王建民
#1214上映
#一定要去看喔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