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長照程咬金:老人跌倒後遺症與嚴重性」
每天夜裡,許奶奶都要經歷一段冒險。今年72歲、患有糖尿病的她,夜裡總要摸黑下床、扶著牆壁尋找一個個電燈的開關、穿過廚房……上洗手間。去年初,許奶奶在廁所裡跌倒撞到馬桶,額頭到眉骨之間腫了好幾個星期,所幸沒有造成嚴重的傷害。
三個月前,她又被路邊攤販的傘架絆住跌倒了,這次左手臂骨折,痛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血糖值起起伏伏…到現在還沒有復元。
根據美國的統計,跌倒是65歲以上老人意外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台灣則是第二大死亡原因。綜合國內外的研究結果,每年老人跌倒的發生率約為15~40%,並且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
由於老人常有高盛行率的共存疾病(Comorbid Diseases),例如:骨質疏鬆症、器官功能退化,即使輕微的跌倒也可能造成很大的危險。國外的研究指出,老年人的跌倒每十次就有一次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包括髖關節骨折、其他部位骨折、硬腦膜下出血、軟組織傷害或頭部外傷。另外,有些老人會因為害怕再次跌倒,而限制自我活動,漸漸失去了獨立活動的能力,使得身體功能愈來愈差,也造成家人的負擔。(資料來源:【註1】)
跌倒往往造成骨折、頭部創傷,就以髖關節骨折而言,根據榮總高齡醫學中心資料,有2成會在一年內死亡,3成造成永久失能,4成無法獨力行走,高達8成至少會失去一項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
難怪骨折是失能的主要成因之一,說得更直白一點,骨折長者往往是「失能預備軍」。因此很多醫生會一再叮嚀「保命防跌」,其實想保命要防跌,想避免被「長照」更要防跌。(資料來源:【註2】)
■每6個老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
107年死因統計中,跌倒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位(每十萬人25.7人)。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自述過去一年曾跌倒者有495人(15.5%)。
依據上述統計資料,也就是說每6個老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嚴重跌倒可能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國民健康署」呼籲長者,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切勿輕忽跌倒的傷害,規律運動、維持居家環境及用藥安全,都是防跌的好方法。
■跌倒是銀髮族第二大日常風險
歷年來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發現,跌倒為造成老人事故傷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根據2013年的調查,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跌倒比率為16.5%,而老人發生跌傷的地點54.5%在住處,41.8%在室內。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最常在自宅發生跌倒的地點,第一名是浴室/廁所,發生機率為26.6%,第二名是客廳,有22.9%的發生機率,第三名則是臥室(13.7%),其他地點包含天井/庭院(13.5%)、樓梯(6.1%)、廚房(5.4%)、餐廳(1.2%)、其他(10.6%)。(資料來源:【註5、6】)
■國民健康署提出防跌三招
針對長者跌傷的地點及原因,因應天氣逐漸轉涼且清晨、黃昏視線較不明,國民健康署提出防跌三招,呼籲長者規律運動、維持居家環境及用藥安全。
第1招:規律運動不能少 遵循醫囑來用藥
第2招:居家環境要注意 照明、防滑要小心
第3招:起身、外出要留意反光標誌 馬路行走不要急
(資料來源:【註3】)
■12招預防老人跌倒
1. 適當的照明
經常協助規劃年長者居住環境的台大醫院醫療復健輔具中心職能治療師紀宙認為,「充足的照明是最基本的要求,」因為老年人的視力漸漸退化,對於光線的調節能力不如當年。所以,在年長者的活動範圍內保持明亮的光線,是預防跌倒的第一步。
2. 淨空的動線
銀髮族環境布置的基本原則就是「空間規劃愈簡單愈好」,紀宙提醒規劃前要先了解老人家的生活作息,然後針對平常的動線範圍「清空所有障礙物」,包括門檻、堆放的雜物、家具、電線,因為老人家的動作比較不靈活,再加上視力不好,很容易被障礙物絆倒。
3. 明顯的標示
「當障礙物無法清除時,就加上明顯的標示,」紀宙多年的經驗發現「顏色比文字容易辨別」,建議在障礙物(例如門檻、階梯)貼上顏色鮮豔或強烈對比的膠帶(或塗油漆),有助於提醒。
4. 防滑的地板
可參考長庚養生文化村的設計,在起居室的地板全面鋪上粗糙面的塑膠地磚,浴室地板也使用抓地力好、無拋光的材質。
5. 穩固的扶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醫師梁偉成等人在「社區老人跌倒機轉與傷害嚴重度」一文中表示,走道、樓梯及洗手間,均應設有扶手,若跌倒時老人即時抓住扶手,可以減緩跌落時的衝力,避免嚴重的傷害。
另外,在椅子、馬桶及床邊加裝扶手,可以幫助老人家起身及坐下,減輕腿部的負擔;在門檻及浴缸旁加裝扶手,幫助單腳抬起時保持身體的平衡。
6. 貼心的浴室:
浴室是最容易濕滑的地點,也是預防老人跌倒的重點,止滑的地面及必要的扶手是基本的要求。
7. 友善的樓梯
研究統計,70%以上的跌倒發生在家中,而其中約10%是在樓梯間,尤其是下樓梯時。
當樓梯是不可避免的設計時,馬偕醫院物理治療師李映琪呼籲,「老年人居家的樓梯設計必須達到『階面踩得穩』、『階高抬得高』、『扶手抓得牢』的目標。」
8. 合適的家具
太低、太軟的椅子(例如沙潑)並不適合老年人,「因為起立、坐下對老人而言是比較困難的動作,」紀宙表示,最好有扶手的設計。
為了減輕跌倒時的傷害,可以在家具的尖銳處加上防撞條或泡綿。
9. 合身的衣著
林頌凱醫師認為,太長或太寬的衣服褲子、鞋子老舊或磨損嚴重、鞋子的防滑能力太差,都可能造成老人跌倒的風險。
為家中長輩選購一雙合腳且具有防滑功能的鞋子,就像為他的每一個步伐都加了保險。
10. 適當的室溫
一般人在攝氏29.4~32.2度時是處於最機警的狀態,當室溫低於攝氏12.8度則精神運動性活動將會發生障礙。
11. 安全的用藥
林頌凱指出有些藥物可能會引起頭昏眼花的副作用,而增加跌倒的風險,例如降血壓藥、鎮靜劑、安眠藥、肌肉放鬆劑、利尿劑、感冒藥、抗組織胺……等。
12. 增強腿力的運動
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CollegeofSportsMedicine,ACSM)在1998年的聲明中指出,平衡訓練、阻力運動、走路以及重心轉移的綜合性運動,有助於降低跌倒的風險。
(資料來源:【註1】)
跌倒引起的身體傷害,重則骨折或頭部外傷,會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有些長輩因有跌倒經驗而害怕再跌倒,因此自我限制行動,導致功能和活動能力逐漸喪失。國民健康署呼籲長者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居家環境、規律運動及用藥,都是可以預防的方法,切勿輕忽跌倒的傷害,也千萬別因噎廢食!(資料來源:【註4】)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天下雜誌「12招預防老人跌倒」:https://bit.ly/3d4bkqc
∎【註2】
元氣網「長照有五大元兇,其中一種會在瞬間毀掉畢生所學」:https://bit.ly/30FjwrU
∎【註3】
衛生福利部「每6人就有1位老人曾跌倒 國健署傳授防跌妙招」:https://bit.ly/3leQOG4
∎【註4】
衛生福利部「驚!1/6的老人有跌倒經驗;防跌從日常生活做起」:https://bit.ly/34vV25t
∎【註5】
Philips lighting「改善居家照明對長者之影響」:https://www.smart-lighting.com.tw/csr/report.htm
∎【註6】
蔡益堅、葉純志、藍祚運、張文瓊、曾德運(2007年)
1999 年與2005 年台灣地區老人跌倒狀況之比較。
https://www.hpa.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6541/File_521.pdf
➤➤照片
∎【註5】
∎ 衛生福利部- 健康九九網站「長者防跌海報」:https://bit.ly/3jAynv4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老人防跌 #老人 #銀髮族 #跌倒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髖關節骨折 走路 在 無良護理師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可以,請幫忙分享。
有打掃需求,可以參考喔。
更新內文(109/7/4)
家母
今年年近70歲
4/29騎車暈倒(雲林土庫)
5/02開刀置換人工髖關節
(雲林若瑟醫院)
5/09出院
5/20再次急診(雲林若瑟醫院)
肺水腫/無法呼吸/插管/加護病房
6/03再次出院/安排療養院
家母
不願意開刀
(心臟二尖瓣脫垂/中重度)
不願意住療養院
憑著對我哥姊棄養她的
「不·甘·願」
(說是要活著看哥姊的未來🤔)
吃飽了吃藥/睡好了走路復健
身體神速的好轉
(意志力好厲害)
目前已停下重費用的看護
改以長照2.0支援生活
(雖也是一筆中程度開銷
與個人看護費比較
便宜一半了)
這期間
謝謝廣眾大家關心/愛護
給我許多工作機會
讓我在生活與醫療支付
能暫且倚靠勞力支持
更多工作相關說明👇🏻
「Line@官網」點連結加入
https://lin.ee/kNJiVY4
感謝 神醫治/看顧/保守
讓我在軟弱裡得著剛強
阿們
敬告
關於某位客戶
與某幾位我不認識留言者
發現這些不實攻擊貼文與留言時
當下馬上請教民間律師
並且聽從指示:
1.留下揭露私德證據
(螢幕拍照/對方家址/電話..)
2.應完全不予任何回應
3.並且找尋相關單位協助
早前
已經與法扶律師約好諮商時間
現在就是等待時間
再看是否討論出結論
是人
都會有情緒
妳也跟我訴說許多
關於妳的幾段感情與工作
所以我願意體諒妳的情緒
但是妳越發無可遏止
更在我的其它貼文不善意留言
妳若只是寫工作方面
我是願意向妳更多說明的
可妳除了文字單方偏見論述工作內容
連我們的說話隱私
妳都自顧自地寫出
如果網上寫字不用負責
愛寫什麼是什麼
或是只述寫單方有利
那麼這不叫「公評」
您放上來的兩張照片
第一張
是經過我收納清潔後的照片
為什麼不放上
卡了多年灰塵/菸油
與收納前有各類物品的
原形照片呢
第二張
是我還來不及整理到的桌面
妳說是我把妳桌面擺成這樣
妳要不要拍上這張桌子其它角度
讓大家更仔細看看
是要多少年的累積
才能把桌上桌下空間
完全填(塞)滿呢
還有那未收納清潔過的
浴室/廚房的照片
讓大家公正的知道
因妳的多年生活習慣
所造就的一日羅馬?
用來推算客廳那面玻璃酒櫃
在多年未收納清潔與菸油下
該有的面貌
花幾年累積的髒亂
就要花程度時間恢復
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
我的孩子年幼且須早療
再加上母親重病
我其實是該沒有心力理會妳
妳還說爛用愛心!
請問我向妳募款嗎?
我靠著勞力
每天早出晚歸
在各地奔波趕時間
在工作與照顧孩子/母親之間
忙碌接送打轉
妳到處貼文抹黑我
這就是妳所謂的爛用愛心
至今
我未關閉所有留言功能
是希望妳自制
事盡其圓
若你想要公義
那麼你得先學會慈愛
(共勉勵)
- - - - - - - - - - - - - - - -
更新內文(109/5/20)
早上07:00鬧鐘響
拿起手機
看到若瑟醫院的未接來電
心窩一緊
媽媽今半夜四五點
因心臟二尖瓣膜脫垂
造成嚴重呼吸急促
緊急插管進加護病房
後來與醫師通話
瞭解病情
目前穩定/意識也清楚
如果順利出院
要持續籌看護費
若出不了院
不敢想
沒路了
只剩禱告
求耶穌寶血遮蓋/醫治
阿們
- - - - - - - - - - - - - - - - -
更新內文(109/5/9清晨)
感謝大家關心家母
母親今日準備出院
由媽媽的朋友(阿姨)
與失散多年重逢的姊姊接應
因孩子今天還有早療課
有了阿姨與姊姊照應
(謝謝阿姨與姊姊)
我就不犧牲孩子上課機會
明日一早我再帶孩子回去
再次感謝大家
這兩天已經陸續有工作
配合我們時間預約的客戶
竟主動願意先匯款部份當訂金
當時母親出事
需要緊急開刀時
原本母親把僅存的幾仟元
請看護幫忙
先緊急匯給我當車資
我也厚顏
先跟教會姊妹週轉幾仟元
(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現在
因您們的友善給我工作支持
我們陷入經濟危機的困境
頓時改善許多
(也感謝姊姊
願意與我一起負擔)
感謝 神
祢醫治的大能臨到母親
祢慈愛看顧憐憫孤兒寡母
謝謝耶穌愛我們家
阿們
再次感激大家
願意配合因照顧家母
與孩子早療課程
可以工作的天數與時數
其實不多
(但我真心很知足)
目前預約到六月
不急趕的客戶
歡迎您與我預約
(因工作與趕時間接孩子
回家忙完孩子
會趕緊回應您
謝謝您願意等候我
給我工作機會)
還無法走路的母親
未來的路還很長
感激您願意支持我們家
謝謝您們
謝謝💕
- - - - - - - - - - - - - - - - - - -
更新內文(109/5/9零晨)
常常聽/常常看
人們說
臺灣最美的是「人」
我總算親身感受
也就這一兩天
您們「分享」「1000次」
我何德何能..
(代母親謝謝大家厚愛💗)
感謝 神
謝謝祢愛我
阿們
感激大家友善
願意等我哄孩子睡著了
半夜回訊息
願意等我安排工作行程
排到六月了
如果我在工作上需要改進
請告訴我
我將虛心受教
謝謝您💕
- - - - - - - - - - - - - - - - - - -
原文
各位好友
我目前遇上困難
需要向大家請求幫忙
如果您願意
再幫忙我轉傳
謝謝
我的母親(接近70歲)
上星期三(4/29)傍晚
在雲林土庫騎機車時突然昏倒
跌到田邊水溝裡
第一時間無人發現
後來被好心人發現
幫忙叫119(感謝他)
送到虎尾若瑟醫院
到院時血紅素剩3(正常值14)
上星期六(5/2)已經開刀
大腿髖關節骨折
預計下星期出院
住院期間請看護費用
開刀某些自費費用
(事前有告知醫院
盡量使用健保耗材)
目前已累計接近5萬元
有申報弱勢/老人急難救助
但社工說
只能盡量大部份補助
無法全額補助
出院後的前期
也需要看護照顧
雖已申請長照2.0
還是有自付額
加上南北奔波車資
(幾個月跑不掉)
需要不少費用支出
我的兒子(4歲)
原就固定上早療課
為配合孩子課程時間
我選擇專職做「居家清潔/收納」
(多年經驗/非新手)
我想拜托大家
給我工作機會
讓我有收入支付醫療費用
(因疫情工作量大大減少)
(您可幫忙轉傳群組/社團)
不需要捐款給我
不需要捐款給我
只需要給我工作機會
(您可幫忙轉傳群組/社團)
舊客戶若覺得我服務不錯
也請求幫忙幾個字見證
讓大家願意信任我
居家清潔/收納服務
清潔與收納可同時進行
不再細分居家環境區域
600/時(含用品/工具/用餐時間)
總價外加交通費100-300
(多年經驗/非新手)
我住臺北松山南京三民
臺北市/雙北市
捷運公車可達皆可服務
配合孩子早療時間
目前可工作時間為
(七月尚有多日可預約)
一、08:30-17:30
二、08:30-16:30
三、08:30-17:30
四、08:30-17:00
五、08:30-16:30
更多工作相關說明👇🏻
「Line@官網」點連結加入
https://lin.ee/kNJiVY4
請直接Line留言
若慢回,一定是工作中
請給我機會,等等我
忙完會趕緊看訊息回覆
謝謝您
打擾了
謝謝大家
髖關節骨折 走路 在 鄭丞傑醫師健康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了 不一定就會衰弱
身體硬朗的老頭子
我早上起床,會去我家後面崇德街山路走六到八公里。
一路上,慢跑的,騎車的,散步的會慢慢熟悉,成為跑友,車友或是山友。有位看顧墓園的老先生,一大早會沿路掃落葉,大概一兩個小時,八、九點後,才開始去做他墓園整理的工作。他屬虎,八十歲。
有位跑友,他剛跑玩柏林馬拉松,全馬在四小時內完全,六大馬就只剩波士頓馬拉松沒能參加,因為那要有成績證明,還有名額限制。他屬羊,七十五歲。事實上,我以為他六十歲出頭,身體硬朗的看不出來是個老頭子。
這在我朋友圈,不是罕見的,爬完百岳,跑完百馬的,兩項都來的,還不算少。最近就安排去鞍馬山莊迎接一位山友,他即將完成他百岳的最後一座 - 中雪山,他希望65歲前完成他的夢想。我六十歲時完成百岳,已經蠻勉強,需要協作幫忙背食物帳篷等,他卻可以一切自理,果然高手在民間。
老了,就一定衰弱?
當然,年紀大了,各項功能都會衰退,有些功能二十歲就開始衰退,有些四十歲才開始。但是個人差異性非常大,有人六十五歲退休時已經無法行動自如,有人八十五歲,還是到處趴趴走。個人差異性至少二十年以上。
到底衰弱指的是什麼?
衰弱Frailty,就是身體功能逐漸退化,它不像是疾病,疾病總會有些明顯的致病因子,而衰弱就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只是快慢人人不一,太早的衰弱可以看成是疾病,自然隨著老化而來的衰弱應該不是疾病,但是卻跟疾病一樣會造成失能和死亡。
老人醫學學者從疾病診斷的觀點,對衰弱症下了定義,肌力下降,走路緩慢,倦怠感,體重減輕,低活動量,五個有三個以上,就是衰弱症。
然後呢?
延遲失能和死亡
老人醫學的目標,是預防疾病,早期治療疾病,避免失能和死亡。一旦被診斷為衰弱,可能比診斷為癌症還嚴重,癌症可以治療,衰弱幾乎沒法恢復,因為診斷確定時已經太慢了。衰弱發生之前,比許多疾病有更長的時間可以預防或是處理,等到衰弱症發生,真的還能做什麼?
適度的運動和均衡飲食,是預防衰弱,保持活動力的不二法門。
其中,肌力,骨密度,膝關節的保養是重點。保養不一定會讓你更好,但至少不要繼續惡化或是加速惡化。不過,永遠不會嫌太遲,不管幾歲開始,都還是值得的。
三個重點,注意保養
肌肉群,肌肉有十二大群,訓練各群肌肉的肌力,肌耐力。下半身肌肉最重要,特別是膝關節支撐肌肉。背肌無力加上姿勢不對,是腰酸背痛的主因。頸部肌肉,也需要注意,頸椎是最負重、最脆弱的骨頭,更需要頸部肌肉來保護它。
骨質疏鬆,主要是靠運動,讓重力刺激長骨,加速骨頭造骨細胞生長、抑制破骨細胞,鈣質,維生素D, 陽光都只是原料和輔助。我通常比喻造骨細胞是水泥工人,其它是水泥原料和工具,沒有工人,哪來的房子?
髖關節骨折就是骨質疏鬆加上平衡力不好造成的。平衡能力,除了肌力,還牽涉好多功能,是退化最快的功能之一。
膝關節 最多毛病的關節,保養的方法還是適度的運動。劇烈運動會造成十字軔帶斷裂或受傷,長期過度跑步,半月軟骨會磨損,臏骨外翻會磨到骨骼或是軟組織,都不動,關節腔黏滑液不夠,一運動就受傷。骨刺是軔帶軟組織纖維化鈣化的結果。適當的運動,才能保持膝關節的正常運作。
什麼是適當強度的運動? 事實上是因人而異的,林義傑的絲路長征,跑了一萬公里,每天跑一百公里,他的腿夠強壯,膝關節居然沒有任何受傷,我如果跑十公里以上,關節就開始會痛,痛就是警訊,有問題就不要勉強。
保有活力,延遲衰弱的到來,中年就要開始,免得到老年,後悔都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