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種低碳飲食死亡率最低?]
過去許多碳水比例跟死亡率的爭議,生酮派強調「極低碳 #高動物性脂肪跟蛋白質」,素食者則是「低動物性蛋白質跟脂肪還有高碳水」,而生酮派認為素食者不健康,素食者認為生酮者不健康,究竟 #誰才是低死亡率飲食?
答案可以從今年四月發表在《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揭曉:這個研究是用 #日本人來進行大規模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分析死亡率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LCD)之間的關係。
比起過去以歐美國家為對象,此研究 #更適合亞洲人作為參考。其中納入了45-75歲,43008名男性和50646名女性日本人進行長達16.9年的追蹤研究。這個研究將蛋白質、脂肪的比例做積分, 分數越高表示碳水越少,蛋白質跟脂肪越高,分數越低表示碳水越多,蛋白質跟脂肪越少,其中動物性跟植物性的蛋白質/脂肪也有分開來探討。
‼️結果發現:
1️⃣動植物混在一起看,低碳飲食(LCD)與全因死亡率(all-causes morality)、心血管疾病(CVD)和心臟疾病的死亡率相關性呈現U型
➡️表示無論「高碳+低蛋白脂肪」或「低碳+高蛋白質脂肪」都會有較高的死亡率。
2️⃣那我們將 #動植物分開來,若單純看 #動物性蛋白脂肪計算的LCD積分,會發現與全因死亡率的相關性也呈U型
➡️表示不止「高碳+低動物性蛋白脂肪」有高死亡率,低碳水若搭配的是較高的動物性蛋白質跟脂肪,那 #死亡率也會上升。
3️⃣若單純看 #植物蛋白脂肪計算的LCD積分,發現與 #較低的全因死亡率、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死因 #呈線性相關。
➡️越低的碳水搭配越高的植物性蛋白質跟脂肪,死亡率越低;高碳水+低植物性蛋白脂肪,死亡率高。
⚠️結論:高動物蛋白/脂肪的LCD飲食方式和低動物蛋白/脂肪的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都與 #較高的死亡率相關,而 #富含植物性蛋白質/脂肪的LCD與 #較低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等死亡率相關。
所以過去生酮飲食的研究 #會有錯覺好像很健康,是因為過去研究沒把動植物分開來看,若只看到「高碳水+低動物性蛋白脂肪」的結果,就會錯誤解讀成:「碳水越低越好+動物性蛋白質脂肪要多吃」,而事實上,低碳比高碳好是確定的,但是前提是動物性蛋白質跟脂肪不能高,太多死亡率一樣升高,而真正能 #降低死亡率的是高植物性蛋白質跟脂肪。
為何植物性蛋白質/脂肪能夠降低全死亡率呢?
因為豆類食物的蛋白質有較少的甲硫胺酸,減少代謝產物對身體的負擔,也沒有高磷的問題。而且植物的脂肪通常富含「植物固醇」(Phytosterol)可以降低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降低「低密度膽固醇」而不影響「高密度膽固醇」的量,另外也有 #抑制腫瘤和調節免疫的作用。(所以擔心乳癌的不要再問我豆漿豆腐了,吃肉都不怕了怕吃豆?豆類是抗癌食物第一名!)
而這樣的結果已被2018年《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期刊證實跟植物固醇可增加一群有益的腸道微生物,進而阻斷身體對膽固醇的吸收有關。
另外 #植物性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 α-亞麻酸)都跟死亡率和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 #風險降低相關。動物性飽和脂肪的壞處就不用贅述了,隨便在Pubmed 搜尋關鍵字都可以跑出一堆有害身體的研究。
所以生酮這種狂吃肉的低碳只會增加全死亡率,但素食者也要注意,如果是吃高碳水或是一堆加工食品(素料、百頁豆腐),這種過度加工的豆類製品的植物性蛋白質很低,一樣高全因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地球的生態系要維持平衡,草食性動物一定要多於肉食性動物,這是 #食物鏈的自然準則。身體的腸道菌生態系亦然, #植物性來源的食物多於動物性來源的食物,才能維持生生不息。
R2飲食,就是非常典型的高植物性蛋白質/脂肪、低碳水、低動物性蛋白質/脂肪的飲食,還加上了高纖維又杜絕過度加工食品。
這些研究雖然沒有做腸道菌的比對,但是可以發現,能夠有益腸道菌的飲食方式,的確就是最能夠降低全因性死亡率的飲食呢!
3年前我review腸道菌跟所有營養學的期刊研究結果,而創立了4+2R代謝飲食法,這幾年來陸陸續續出來的國際研究,也越來越證實我當初的假說跟推論完全就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呢☺️
#低碳低飽和脂肪高植物性蛋白質脂肪才是王道
Reference: AKTER, Shamima, et al. Low carbohydrate diet and all 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Clinical Nutrition, 2021, 40.4: 2016-202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5的網紅一家好食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家之煮】豆腐雞蛋薄餅 時間:45mins 難易度:易 份量:3-4人 ⠀⠀⠀⠀⠀⠀⠀⠀⠀ 養生必讀: 豆腐含有高植物性蛋白質,它的蛋白質價值可與魚肉相媲美;同時豆腐亦含豐富植物雌激素,對防治骨質疏鬆症有良好作用 ⠀⠀⠀⠀⠀⠀⠀⠀⠀ 材料: 豆腐 150克 雞蛋 2隻 黑胡椒粉 1茶匙 鹽 1茶...
高植物性蛋白質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TGIF,給自己來碗喝了會微笑的銀耳桃膠湯
煲湯好簡單喝了好療癒連結:https://p3.groupbuyforms.tw/gzaea
#姐的開心姐自己給
#舒心解悶良方
#目前銷售排行第一
我從小就愛甜食,精確地來說,應該是甜品/湯。冬瓜露、黑糖蜜、蓮子/綠豆/紅豆/銀耳湯、紅糖麵疙瘩、仙草米苔目......是小時候奶奶常準備給我們這些孫子吃的課後點心。也似乎從那時,甜湯與被愛、療癒自然的被畫上等號。
長大,雖然開始了解甜食對身體的老化相關連,我還是戒不了甜食,與其逼自己戒斷,然後在某一刻報復性補償的大吃,不如好好幫自己選擇吃了不會有損健康也讓自己能開心的甜品。
而銀耳桃膠湯,則是我愛的幾款養生甜湯之一。一來它幾乎零熱量。二來是它們的營養價值。桃膠富含高纖、高植物性蛋白質,銀耳則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三來它們可以依照時令或體質需求,搭配不同的中藥材一起煲煮,除了喝甜甜,又有溫補的功效。
今天分享的是芍品軒的棗花金釧糖水藥膳包。裡面除了我愛的銀耳桃膠外,中醫師還調配了桂花跟東洋蔘,並用甜菊葉帶出天然的甜味,如果是螞蟻人也可以再加包裝內附的冰糖,我覺得甜度調配的很恰到好處的舒服。
特別一提的是,以往我買桃膠,都會請中藥房特別幫我選台灣產的,雖然比較貴,但比較乾淨品質也比較好。而芍品軒的桃膠,幾乎泡開就可以直接煮,品質超好超乾淨,桂花的香氣也很足,重點是白木耳完全沒有可怕的硫磺味。泡開後是完整漂亮的一朵,看得出用料的講究。
煮法也很簡單先把糖水包裡的銀耳跟桃膠洗淨後泡涼水八小時(我前一晚睡前泡好)。再把泡好的銀耳桃膠跟其他的材料一起放入鍋中,加1500-1800CC的水,煮開後轉小火,湯面微滾的狀態煲兩小時(或是電鍋電子鍋煮兩小時),煮好後依個人喜好添加冰糖。我自己覺得放隔天甜味更明顯,桃膠跟銀耳也更入味好吃。
下單連結:https://p3.groupbuyforms.tw/gzaea
棗花金釧|桂花東洋蔘甜湯(2-3人份)
➣適合:氣虛、男性族群也適合飲用的一款。*請避開經期間食用➣中藥材清香,加上桃膠白木耳口感層次增加有飽足感。讓愛美的你養顏美容、調理體質、營養補給、青春美麗。
➣是一款大人小孩可一同飲用的甜品
➣不計成本使用高品質台產桃膠,更容易清洗,料理起來方便,成品口感也很棒
高植物性蛋白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5 點避開藜麥禁忌和壞處 - Winnie Wong
藜麥好處多、營養高,大人小孩也可吃,但或許你在不為意時已觸碰到藜麥的食用禁忌,甚至引起副作用如胃痛、胃賬、肚瀉,甚至便秘。腎病及胃腸患者、長期服藥、穀物過敏人士、懷孕中的女士適合吃藜麥嗎?原來想要避開藜麥壞處和禁忌,你更要知以下烹調、吃用藜麥的小訣竅:究竟一天吃多少藜麥最好?藜麥和水比例是多少?藜麥煮幾耐?欲避關藜麥壞處和禁忌,請記底以下 5 點。
為何吃藜麥飯可助減肥?
藜麥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少分量的藜麥就可以帶來飽足感。藜麥的蛋白質含量,直逼蛋、豆及魚,代替白飯適合不過。此外,藜麥亦可抑制碳水化合物和卡路里的攝取。樂壇天后 Beyoncé 便是成功以藜麥減肥的人辦。誕下女兒後,她靠吃藜麥瘦身,在短短 3 個月間減去了 26 公斤。
藜麥禁忌
雖然藜麥好處如此多,但過量食用都會帶來壞處。藜麥蘊含豐富的膳食纖維量,當消化能力弱、常有胃氣或是容易便秘的人吃用藜麥時,便較容易引起副作用如腸胃不適、胃痛、胃氣賬、肚瀉或便秘。
1. 藜麥一天吃多少?
對一般人來說,一天藜麥吃 100-150 克左右,即成年人兩個拳頭便足夠。但對於糖尿病、心胸血管疾病、癡肥患者,他們需要完全以低升糖值的藜麥來取替白米,才可發揮到最大功效,因此每天吃用藜麥的份量可再增加。
「藜麥一天吃多少」這個問題,答案其實亦因人而異,一方面要考慮自己的體質,另一方面是飲食習慣。最簡單的測試方法,是不要一下子完全用藜麥取白飯,可以先份量各半,或是將熟藜麥添加到各種菜式中如沙律,再循序漸進地將增加分量,及加入每日三餐中。記住突然加減分量,也有可能引起腸道不適。
2. 藜麥和水比例?藜麥煮幾耐?
煮藜麥飯的藜麥、水的比例約為 1:2, 比方說 1 杯藜麥、2 杯水,煮前可先浸泡 30 分左右,用手反複搓洗 2-3 分可減短浸泡時間。藜麥滾起煮 10-15 分鍾即可吃用。可因應個人喜好的軟硬度來調節藜麥的浸泡、煲煮時間。可一次過煮較多份量的藜麥,存放於雪櫃分幾次吃用。
藜麥有時附帶一絲苦澀味,這是由於藜麥表面的「皂角苷」所致,若想把這味道徹底清除,清洗前要要預先浸過夜。而這亦是藜麥和白米要分開煮的原因。1 比 3 的藜麥白飯比例最容易受普羅大眾歡迎。
3. 藜麥要與細糧搭配得宜
吃用藜麥前,多加留意粗糧和細糧的搭配,還要搭配營養豐富多元的食物:如高植物性蛋白質的豆類、大豆製品、深綠色蔬菜、穀類、堅果,又或高礦物質的蛋、菠菜、牛奶、奶類製品,透過均衡膳食幫助吸收營養。
4. 吃藜麥後要多喝水
藜麥中含大量纖維素,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確保腸道正常運作。
5. 紅、白、黑三色藜麥的分別
藜麥可以顏色來分類:白、紅、黑。白藜麥亦即黃藜麥,最常見,質感最軟,屬性最溫和,常被取代白米;紅藜麥則介於兩者之間,較白藜麥有嚼勁,煮熟後能保持顆粒外型,故多用來做冷盤、沙拉;黑藜麥營養價值最高,但口感偏硬。建議購買混合 3 色的藜麥,煮熟後口感較適中,不會過軟或過硬而引致消化不良。
藜麥哪裡買?
在一般超級市場便能買到藜麥,而藜麥的網購選擇就更加多了,主要產地為南美洲的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爾。
為何胃腸患者不宜吃藜麥?
對於胃腸受損、有炎癥的人士來說,吃用藜麥可能會帶來壞處。在白、紅、黑 3 種藜麥中,紅藜麥與黑藜麥的籽粒外膜較硬,一般人吃來覺得很有嚼勁,但對於患胃腸道疾病、胃潰瘍的人士來說,會帶來消化上的負擔,造成胃痛問題。比較之下,白藜麥的籽粒最軟,性質亦較溫和,對胃部的負擔相對少。
為甚麼腎病患者不宜吃藜麥?
以鉀含量的多少來順序:藜麥、黑麥、大麥、燕麥、小麥、白米;藜麥最高,白米最低。而其中紅藜麥的鉀含量尤其高,是燕麥的 12 倍。吃用高鉀的藜麥,對於一般健康的人不會構成問題,但若換成腎臟功能不好的人士,他們的身體較難排出多餘的鉀,經常吃用藜麥或有可能導致高血鉀症,建議食用前先請教醫生或營養師。
為何長期服藥人士不宜吃藜麥?
藜麥是眾多常見的粗糧之一,含大量纖維素,吃用過多會影響消化和吸收,可導致腸道阻塞、脫水等急性症狀。另外,纖維素還具有干擾藥物吸收的作用,並有降低某些降血脂藥和抗精神病藥的藥效。
懷孕及受乳中女士可否吃藜麥?
暫時沒有研究指出,懷孕及授受乳中的女士是 100% 安全吃用藜麥。為了個人安全起見,避免過量吃用,適否而止便是。
穀物過敏人士可否吃藜麥?
藜麥是一種植物,它的種子跟其他穀物的種子一樣如小麥被吃用,但事實上藜麥並不是真正的穀物,又比一般穀物含更高的蛋白質,而不含麵筋。儘管如此兩者並不同,穀物過敏的人士吃用藜麥前,應先向家庭醫生或營養師咨詢。
原文:Harper's Bazaar
#飲食 #健康
高植物性蛋白質 在 一家好食譜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家之煮】豆腐雞蛋薄餅
時間:45mins 難易度:易 份量:3-4人
⠀⠀⠀⠀⠀⠀⠀⠀⠀
養生必讀:
豆腐含有高植物性蛋白質,它的蛋白質價值可與魚肉相媲美;同時豆腐亦含豐富植物雌激素,對防治骨質疏鬆症有良好作用
⠀⠀⠀⠀⠀⠀⠀⠀⠀
材料:
豆腐 150克
雞蛋 2隻
黑胡椒粉 1茶匙
鹽 1茶匙
春卷皮 3塊
橄欖油 適量
熟培根(煙肉) 2片
芝士碎 適量
蔥粒 適量
⠀⠀⠀⠀⠀⠀⠀⠀⠀
步驟:
1. 把豆腐壓成泥狀,備用
2. 混合雞蛋、黑胡椒粉、鹽,攪拌均勻製成蛋液,備用
3. 於春卷皮表面塗上橄欖油,共3層舖在平底鑊上
4. 開小火,加入蛋液
5. 慢慢加入豆腐泥,然後加入適量鹽調味
6. 加入熟培根(煙肉)碎、芝士碎,蓋上鍋蓋以小火煮15分鐘
7. 撒上蔥粒,完成
⠀⠀⠀⠀⠀⠀⠀⠀
#豆腐雞蛋薄餅 #豆腐 #雞蛋薄餅 #健康食譜 #1familyvideo #1familycooking
Follow us on
Website: http://1family.co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1family.co
Instagram: http://www.instagram.com/1family.co
高植物性蛋白質 在 健身必看 8款植物蛋白粉大PK!!為何選擇植物蛋白粉?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抽獎於文末) 植物性蛋白質 大比拚來啦 vegan健身族必看太多小維根問要怎麼選蛋白粉補充品了,今天要做全面PK大解析,市調台灣買的到的植物蛋白粉, ... ... <看更多>
高植物性蛋白質 在 林雨薇營養師- [#植物性蛋白食物在哪?]發酵植物蛋白營養價值 ... 的推薦與評價
植物性蛋白 食物在哪?]發酵植物蛋白營養價值高{文章同步刊登} : 健康遠見- 對身體好!林雨薇營養師專欄你或你身邊的親友有以下飲食習慣,這篇文章歡迎閱讀了解~ 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