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iTalking 第188集】
哈佛商業評論x人資小週末 聯名合作講座 ✍️8月主題:招募的關鍵價值-尋找企業未來「潛力」股
🎤主講人:許景貞 老師
🕖時間:8/23(一) 20:00-21:00
💻平台: 人資小週末 社群/社企x緯育TibaMe
留住優秀人才都是現在企業最重要的工作,然而,辨識優秀人才則是這一切的基礎。
面對本就變換快速的VUCA時代,再加上措手不及的疫情,勞動力市場以不曾想像過的速度迅速地轉變。在不確定的時代,我們更應該重視招募的關鍵價值,並瞻望遠方看見企業真正所需。
現今,招募的重點已經不在於員工是否具備完整優秀的能力,更在於他們是否有潛力學習新技能,抑或是否能快速適應環境。然而,您是否了解何謂所謂的「潛力」?高潛力人才有哪些常見的關鍵指標?而身為人資的我們,又該如何在短短一小時的面談中識別出適合企業的潛力人才?
本次,哈佛商業評論與人資小週末聯合舉辦『招募的關鍵價值-尋找企業未來「潛力」股』聯合講座,邀請到了許景貞老師,帶我們一同探討現今招募的關鍵價值。我們將在下周一的晚間八點與您在「人資小週末 社群/社企」中相見!敬請期待!!
同時也有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FcYCZg-grk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高潛力人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5 大思維模型 - 解鎖個人高速成長的潛力】
以下這三點,是你希望進步的方向嗎?
〖 突破認知盲點 〗
由內檢視過去阻礙自己進步的成因、釋放成長的機會,幫助你為解方做出更好的判斷
〖 強化學習成效 〗
講師全程結合問答互動體驗、線上小組討論,引導你積極挖掘、詮釋問題,並應用思維框架的能力
〖 掌握未來機會 〗
高潛力人才最想學的未來思維,這系列課為你鍛練內功,讓你自信應對未來的風險、機遇與成長機會
親愛的,這門課將帶你認識「#提升格局的地圖」,辨識自己在成長歷程的發展位置,開創思維的格局。
我們有專業的師資『Philip Chan 詹正哲』透過「#引導式教學」幫助你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掌握更高維度的思維方式,不被時代的浪潮擊退,隨著世界不斷成長!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提升格局的地圖 >>>
高潛力人才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所謂的人才,是要去管理他人的人,要能夠吸收「日月精華」,再不斷展延、產生效益。如果樣樣東西都要人家教,就不能算是人才。尤其,很多年紀輕輕就成為菁英分子的人,往往到後來都無法成為真正優秀的領導人。
有一句話叫做「小時侯胖不是胖」,依照我的觀察,很多所謂的「青年才俊」,最後往往都無法成為真正優秀的領導人。原因在於他們只是學了一個「形」便拿來套用,並沒有真正地內化。所以,倘使這些「青年才俊」年紀輕輕就願意努力學習,尚能學到一些東西,成為組織中的中間幹部;最糟糕的是當他受到大家的鼓勵,稱讚他是菁英分子,產生自己很行、很優秀的認知,反而降低持續體驗與學習的努力,最後無法勝任工作,遑論成為卓越的領導者。
「形」就是外顯。西方的理論比較強調外顯的部分,希望人們表現出有自信的一面;但是這樣的人,雖然看起來很耀眼,卻很容易淹沒在掌聲之中。相反地,有些人看起來沒什麼自信,但是他內部有某些東西持續成長,當內涵累積到某一種程度的時候,就像大家說的「開竅」,他便會開始慢慢發光,內涵才是真正的能力。
我們在衡量人才時,往往只從他外顯的學歷、工作經驗等等角度來看,可是還有一些能力本身並不那麼耀眼,但它就像一種催化劑,讓事物可以從內部不斷醱酵,這些反而是更為根源、更重要的根源能力。如果沒有這些根源能力做為基礎,其餘的能力條件將無法長期、持續不斷的產生。
因此,了解這幾項根源能力,有助於領導者與主管真正有能力讀人識人,找到真正的高潛力人才。
一、涉務性
首先,就是「涉務性」。涉務性強調的是一個人必須養成涉及一般事務的習性,習慣去瞭解自己所接觸到的東西,而不是因為它目前對自己沒有價值,就視若無睹。
效用1:幫助學習
隨著年齡增長,見到外面的世界,你接觸的事物愈來愈多,不管是報紙新聞,還是你自己實際接觸到的事物,都會愈來愈多元,這些東西都不是什麼特別重大的項目,可是點點滴滴累積起來,就變成一種常識。專業能力你可以透過學習而學會;但是「常識」,它的範圍太廣泛,那是從每個人自出生以來便一點一滴累積下來,變成一種習慣,沒有辦法在企業裡面教會一個人要有什麼樣的常識。
常識可以幫助你學習,當你在課堂上學到某樣東西的時候,可以連結到實務的世界,知道可以跟什麼東西互相對應;否則的話,如果是在「真空」裡面學習,不曉得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實際應用的、可以用在哪裡,學用若無法合一,學習效果也不不會太好。然而,很多人把書唸得很好,卻始終沒辦法做到學用合一。
真正的領導者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指的其實是他要知道天文的存在,而不是很狹隘地對於其他事物完全外行,連聽都聽不懂,邊也沾不上;但是,他也不需要變成所有事物的專家,他只要知道那些事物的存在就好。
效用2:瞭解實務
涉務性對於個人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可以增加對實務的瞭解。因為你平常就有涉獵,當你在規劃、執行的時候,可以從自己的資料庫裡面搜尋出來,融入其中一併考量,於是你就比較能夠知道可能遭遇那些狀況,才不會變成「不食人間煙火」。
甚至,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有些東西,無論你再怎麼樣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解決方案。這種時候,管理學上往往會告訴我們,應該要「異業學習」。可是,我們不能為了異業學習而去異業學習,不能等到需要的時候才去做,那樣能夠學到的東西很有限。現在這個年代,我們有很多機會接觸不同的事物,像是看報紙、看電視都是一種方法,即使你不是演藝界的人,你可能也知道他們有一些什麼樣的潛規則、又或者你不是做DRAM的,但你也知道DRAM是什麼。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種習慣,對於碰到的事物都會去嘗試瞭解。
其實,涉務性關係到我們一種最根本的能力,就是「好奇心」。在人腦的結構當中,我們透過五感獲得的東西,傳到腦子裡,如果以往不曾接觸過,杏仁核就會開始運作,啟動腎上激素,直到搞懂為止。這種研究精神會讓我們在問題解決之後,腦中產生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分泌物,也就是俗稱的腦內嗎啡,自己感覺很開心,因為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於是成為一種興趣,想要主動瞭解一些事物,慢慢形成你的「觀察力」。
涉務性並不用特意花費許多時間,但是卻很重要;它是一種習慣,你走到哪裡、碰到什麼,就瞭解到哪裡。
二、與人互動
其次,學習不能只是自己關在家裡學,那樣很容易變得偏頗,所以還必須要與人互動。有人認為,與人互動就是具備團隊精神、很會跟人家聊天,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有些人,他不一定很喜歡跟人家講話,甚至可能是看起來沈默寡言的,但是他喜歡「言及義」;所以,我覺得,與人互動的重點不是頻度的高低,而是在講話的過程中,談的都是真正有意義的東西,而且也會把自己知道的東西拿出來跟人家交換意見。
效用1:辨證學習
在互動的過程當中,你會去思考過去的觀念和認知是什麼,如果不一致,就會拿出來跟對方討論進行辯證。這時候,你可能會發現,原本以為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其實還是有應該調整的地方;反之,如果沒有這樣與人互動的過程,很有可能你會逐漸產生偏執,甚至在學習事物的時候,學錯了也不知道。可是,藉由不斷地交流、修正,一方面讓你學到的東西更為正確,另一方面也更加豐富。
效用2:學會傾聽
不僅如此,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可以讓你學會傾聽。否則,雖然我們都知道傾聽很重要,但如果只是機械式地告訴你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效果其實很令人懷疑。可是假若在這樣的過程中,你發現多聽別人的話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識、擴充自己的資料庫,就比較容易真正做到主動傾聽。
我們常會說:「這個人很怪」,可能你也說不出什麼道理,就是覺得他跟大家不一樣,可能就是他不擅長與人互動;可是,如果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人,會有一種無意識的學習,譬如到北京三天之後,因為他高頻度的跟當地人互動,與當地人產生了共鳴,自然而然講話就開始有一點捲舌。
人跟人在一起,會產生互動,產生觀念的共鳴。所以,與人互動可以避免「自閉」,當你在和人互動的時侯,聽到別人說什麼,就可以放到腦袋裡,跟自己既有的認知比對,如果覺得對方講得很有道理,就把它記下來;反之,如果你覺得對方說得不對,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講出來。最後的結果,可能沒有100%同意這樣的說法,但是其中可能有20%,是你認為有道理的,就可以吸收進來變成自己的東西。同時,這也改變了自己原本有20%不正確的地方。
以我自己來說,雖然我是O型,理論上是「外向」,但我覺得我也是一個思考型的人,談事情的時候很嚴肅,不喜歡參加很多活動,一群人談一些言不及義的事情。我覺得,一個人應該要把自己培養成一個能靜能動的人;該動的時候動,但不要一天到晚都在動,或是從頭到尾都很靜。
就像孔子說的「中庸之道」,它不是一個「點」的概念,而是一個範圍;西方的哲學比較是傾向於兩個極端,就是0和1的概念,但東方的思維並不是0與1,而是在0.6~0.4之間,過與不及都不好。我們常會說,要教育小孩子成為一個「全人」,一個五育均衡發展的人,也是相同的道理,就是不要偏執。當你開始思考這些事,你就會去拿捏、修正你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怎麼做,動態地調整自己的做法。
二、自律性
最後,很簡單但也是最根本的一種能力,就是你必須要有自律性。很多時候,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改變很痛苦,所以,當你知道怎麼做之後,還得要讓自己願意付諸行動,願意去改變,讓事情變得更好。否則,就像你知道關燈可以省電,但是你因為懶惰而不願意動手去關,結果還是沒有用。
能夠要求自己去做,就是自律性。這種自律性,是一切的源頭,所有的事物,不管是要有涉務性或與人互動,如果這些道理你都懂,卻不願意有所行動,那就變成「光說不練」,還是沒有用。
我覺得,在一個公司裡面,真正的A級高潛力人才只有5%,其餘15%是B級人才,10%是未來有可能成為A或B級人才的待觀察名單,其餘70%都是一般人。這所謂的5%的A級人才,可能是公司的中高階主管,但並不是中高階主管就一定具備這些特質,因為在我們的社會當中,「人才錯置」的現象是非常嚴重的;其中的原因,除了人本身就很難以瞭解之外,要怎麼分辨人才也是非常複雜的,可能出現掛一漏萬的情形,很可能有一個問題人物放在那裡,你都還不自知。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培養人才,不能只看這個人的學歷或工作經驗,而是首先得確定我們所找到的人,是不是具備這三項基礎的能力;如果沒有,就應該要淘汰掉。所以,能夠成為高階主管的人,本身都或多或少具備這些特質,並且假使他可以認知到這一點,就會有意識地強化這些特質;回過頭來,當他在讀人識人的時侯,也會注意那些人是否具有這樣的特質。
我們受西方影響很深,一般人從小到大的教育,會要求自己表現出「我是青年才俊」的樣子,可是即使他很有才華、很有自信,也可能長不大。才華是現階段的才華,但我們在看人才,不是只看他現在可以做什麼工作,還要看他的才華能不能再成長、可以成長到多大。如果只是外顯的自信,會讓他畫地自限;如果他能真正體認到自己有所不足,自然而然會想要去彌補不足,對他的成長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所以,如果你是主管,當你看到這樣一個「青年才俊」,你要心裡有數,知道怎麼用這個人,不要過度期待;相反地,如果是一個比較不外顯的人,但是具備人才的三種特質,好好地培養,你獲得的回饋會更好。涉務性、與人互動、自律性,是每個人從小時候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透過工作訓練,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專業能力,但是企業沒有辦法再造一個人。(本文摘錄自《哈佛商業評論》;羅玳珊採訪整理)
#連結閱讀
1.杜書伍用人心法 突破職場三盲點
https://bit.ly/3zDjxM6
2.談紀律不如談自律
http://bit.ly/3q4W2WL
3.專業能力=(專業知識)×(專業經驗)×(專業紀律)
https://bit.ly/3dMqQaD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高潛力人才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FcYCZg-grk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上周發表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下跌兩級,降至第7位,雖說疫下經濟表現欠佳是主因,然而近幾年香港競爭力持續下滑,亦是不爭事實,港府強調年報列舉的四大競爭力範疇,香港在「政府效率」方面的排名,仍然維持榜首,然而年報所提的「政府效率」,傾向側重便利營商的政策,而非一般市民最關心的施政效率;受過去兩年政治變化影響, 本港一些政治、社會環節的評價亦無復舊觀。香港長遠競爭力面對不少變數,需要固本培元,除了吸引資本,更要在吸引人才方面多下工夫。
蘋果頭條
房屋委員會上月底宣佈拆卸4幢工廈,料興建4,800個單位。有受影響的九龍灣業安工廠租戶指該廈大部份單位涉及重型機器,但政府津貼連裝修及搬遷費都不夠,若要領取提早遷出津貼更要租戶在農曆年期間搬遷,而重建公佈後鄰近工廈隨即加租或封盤,房署卻只提供60個空置單位予2,000租戶競投,「畀露宿者都唔夠啦」。有宏昌工廠租戶坦言日日在60、70°C高溫下工作只為糊口,亦希望守住父親留下來的60年鐵器老字號,但無力搬遷只能結業,「為咗四千幾個單位,隨時打爛成萬人飯碗。」
東方正論
經濟下滑,劏房林立,全港近21萬人蝸居於9萬多個劏房單位內,生活環境惡劣,面對衞生、治安以及消防問題,更製造危樓及播疫危機,是城市計時炸彈,對整體社會構成沉重壓力,唯獨是劏房業主損眾人而利己,本報今日揭露荃灣樓宇平台變劏房地帶,幫兇正是懶執法的屋宇署!荃灣享成街一幢近50年樓齡的大廈,平台僭建近20間劏房出租,若按照每戶劏房月租逾4,000元計算,估計單位業主年收入近百萬元,而業主在承租前隱瞞大廈停電問題,更濫收電費,收費較電力公司費用高出五成,租戶肉隨砧板上。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回穩,本港連續十五日沒有本地源頭不明個案。隨著社交距離措施周三到期,消息指,新一輪社交距離措施可放寬,放寬重點將為食肆以外、經營較艱辛的行業,當中包括酒吧業及卡拉OK業界,考慮在有接種疫苗的前提下放寬同枱人數、營業時間等限制。至於食肆方面,由於父親節期間較多市民會外出用餐,為免惹來下一波疫情爆發,故未必會有大改動。本港僅新增一宗新冠肺炎確診輸入個案,為一名三十六歲男機組人員,前日由俄羅斯抵港,沒有病徵,帶有L452R變種病毒,初步確診少於五宗。
經濟社評
粵港澳大灣區框架協議簽署將屆4周年,中央會否再出台新措施,備受關注。無論如何,香港須善用中央所賦予的新舊8個中心優勢,對接好大灣區所帶來的巨大機遇潛力,更要巧妙利用大灣區與東盟關係中的漏斗效應,將經濟效益輻射到東盟,從而打好世界波。大灣區研究督導小組主席馮國經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強調,大灣區發展潛力大,但香港目光不應限於大灣區,應放眼全球,故角色要有所改變,由昔日的服務「橋樑」角色,擴展為「門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cYCZg-grk4/hqdefault.jpg)
高潛力人才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疫情無阻一手、二手樓市交投暢旺,今集《#致富解碼》邀請《龍市樓論》作者、祥益地產總裁 #汪敦敬(Lawrance)由宏觀局勢、政策至香港樓市現況,分享對今年樓市看法,意見極具份量,去片!
【第37集主題:#香港樓市】
主持:天窗文化集團 CEO #李偉榮、資深 iBanker #蕭少滔
業界嘉賓:祥益地產總裁 汪敦敬(Lawrance)
➤ 【投資Hotspot】與你捕捉環球及香港市場投資先機 00:00
00:10 金融財資市場最近有甚麼熱點?
00:27 美國市場有何新猷?
01:35 港股最近的表現如何?
03:00 港交所新CEO帶來甚麼新作風?
05:05 今集邀請樓市專家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
➤ 【致富解碼】 邀請業界人才暢談財經金融,深入淺出與你配置Smart Money 05:28
06:15 「龍市理論」如今如何應用?
07:08 移民潮如何影響樓市?
07:59 柏傲莊適合哪種業主?
08:17 晉環適合哪種業主?
09:07 名鑄適合哪種業主?
10:08 汪敦敬分享最近物業交易動向,有何板塊適合撈底?
11:09 近來二手樓交易傳出壞消息,是否不利住宅物業市場?
14:27 買樓有甚麼好處?
15:59 第二季至第四季樓市有何正面力量及不利因素?
21:06 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對樓市有何影響?
23:40 現時大興土木對經濟有甚麼好處?
28:49 樓市辣招的銀行按揭是否減少以往樓市的活動量?
31:08 現時是否年青人的上車好時機?
======================================================
龍市樓論(汪敦敬)
實體書: https://bit.ly/3hQmtvl
電子書:https://bit.ly/3kb4Yr1
牛熊巿周期在樓巿不復見,香港樓巿的「龍巿模式」乘勢而起,
撥開雲霧,看通「龍巿」的升降規律,你的財富才能「飛龍在天」!
「龍巿模式」非常強勢,作者於書中詳細解說支持其運行的四大因素:
高現金流:資金續創新高,2020年是97年的5倍以上;
低借貸率:香港貸存比率低於1,遠較97年高位健康;
供應不足:整體一手供應下降及二手放盤量大跌;
財富效應:供滿樓人士、換樓客、「加按」套現等人再成樓巿新力軍。
作者亦傳授逾30年物業投資的真知灼見,提醒年輕人如何做好準備,捕捉「龍二」時機上車,才能成為擁有資產的贏家。另外,基建發展預視樓巿未來,作者亦分析香港未來多個大型基建,剖析值得預早部署的潛力區段,以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與龍共舞。
「《龍巿樓論》絕對是投資初哥及資深投資者的入巿秘笈!」—— #黎永滔 /百億舖王
「著作所彰顯的創見、膽識和自信,已足夠令人動容!」—— #王文彥 /中原地產創辦人
「匯聚了汪敦敬博士38年的地產智慧,讀完這本書,你就會明白甚麼是『書中自有黃金屋』!」—— #蔡志忠 /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會長
聯同
#張炳強、#黃雍盛、#張翹楚、#邵志堯、#方文彬、#Ann姐、#Anthony、#KingSir葉景強、#葳葳、#諗sir、#法子、#亮劍、#PP
強勢推薦
======================================================
【更多推薦影片】
➤蔡金強:未來兩季最關注哪些板塊? https://youtu.be/ypPwkc79lTg
➤蕭少滔:2隻必留意疫市爆升REITs https://youtu.be/ZBvjG1ncYUI
➤林浩文:英國樓未來5年升值潛力是多少? https://youtu.be/kj_sL3JOsco
======================================================
【追蹤 WealtHub睿富,即可獲得最新財經金融資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ub.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althub18/
YouTube: http://bit.ly/3938XAx
Website: http://www.wealthub.hk/
LinkedIn: WealtHub 睿富
投資涉及風險。本節目純為嘉賓個人意見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招攬或建議。本節目對閣下因援引有關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MDgYZGx4wM/hqdefault.jpg)
高潛力人才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股頻寫新高,傳金電輪流滾動推升行情,現在應該找不到同時具備基本面且股價位階仍低的族群了吧?
非也!沉寂兩年的工具機族群訂單已逐漸回溫,正步入2-3年行情的初升段!
🔴機械之母!製造業的基石
🔴工具機產業復甦四大結構因素解析
🔴內行人才知道的神秘指標洩天機
🔴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台廠盼再進化
🔴兵家必爭,各國管制的戰略性設備有多重要?
🔴不藏私潛力個股解析
⭐️本集提到的個股:程泰(1583)、亞崴(1530)、瀧澤科(6609)、東台(4526)、大詠城(4538)
🎤 主持人:
🔹MoneyDJ產業記者 以忠
主跑路線: 電子組裝、零組件、觀光等等
🎤來賓:
🔹MoneyDJ產業記者 盈芷
主跑路線: 工具機、系統整合、電子零組件等等
🎧收聽我們的Podcasts:
Apple https://reurl.cc/0O6Wd9
Spotify https://reurl.cc/bRGEbl
YouTube https://reurl.cc/ldZexA
🎯訂閱我們的Telegram頻道 最新節目不漏接
https://t.me/moneydjnews
📩歡迎留言給我們
理財露桃社https://www.facebook.com/moneythebes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mD7C_UJgz0/hqdefault.jpg)
高潛力人才 在 天下雜誌- 【高潛力人才的五大特質】... - Cafe World 的推薦與評價
【高潛力人才的五大特質】 潛力,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人才大戰的最新關鍵字。潛力是「適應不斷變化的經營環境,並讓自己勝任愈來愈複雜的角色的能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