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冒雨跟公路總局工一段、警察局、新竹縣交旅處、峨眉鄉公所前往台三線89K-90K會勘,這一段從去年12月開始至今已經發生4起A1事故,所謂的A1事故就是事故發生當下或是24小時內死亡往生者,而每一次的A1事故後,就有一個家庭破碎,每一次A1事故後都有檢討,為何還會再發生?
前幾次的檢討後改善的部份為:
⚠️1. 加上黃字慢
⚠️2. 移開路邊電桿+消防栓
⚠️3. 加強測速照相(7月份A1事故後要再加一支,未來可能兩公里內有兩隻)
😭😭都是they 的錯?
大家可以看出,之前處理的方式是以增加測速照相、向民眾宣導不要超速為主,這兩個處理方式顯現的是,發生事故是民眾自己的問題。當事故發生在同路段且一再發生,表示該路段可能有道路上、視距上、行車上導致事故的原因,需要工程上的改善才有可能改變現況。
請問大家開過往內灣、五峰的山路嗎?開山路時,大部份民眾即以時速30-50 左右行駛,即使速限訂在70也絕對不會有人超速,因為道路僅一車身寬(甚至有時候對向車非常緊貼),自然會以低速行駛。但台三線以雙向四線道,一個車道約1.5車身寬的方式劃設,幾乎 #全線無縮減路寬,給予用路人他可以用高速行駛的空間,但在多彎路段僅以速限提醒+測速給予限制,而非以工程引導改變路型去做降速,而在彎角處因為道路邊線過於內貼,導致 #視距阻擋,所以讓轉彎的用路人一過彎,看到對向來車速度快時會嚇到、導致滑出。
而在本次會勘中苗栗縣台三線,公路總局工二段管理段,做出以下改良:
✅1. 將雙向四線道縮減為,單向一機慢車優先道+內側不禁行機車,減為單側1.5車道。
✅2. 增加視覺上中島雙黃線。
✅3. 實際減少路寬。
而很感謝公路總局工一段,峨嵋89-90K將採相同設計,而我另外將建議:
✅把內彎處的車道邊線向外車道調整,拉出更大的內彎角,讓用路人可以有更好的視距以及反應時間。
非常感謝公路總局開始以道路工程改善用路人安全,也希望未來新竹縣交旅處有更好的協調空間。測速照相絕對不是減少事故的最佳解,工程先行、以更為科學的方式去解決交通事故頻發的問題,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也是我們該給民眾的保障。
#綠黨 #交通安全
本次會勘資料,特別感謝聲音磁性性感的火花羅先生、交通安全協會有力幫手林志學先生協助。
「高速公路車距照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余筱菁 客家好妹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第四維度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許添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Re: [分享] 高速公路真的不要跟太緊- 看板car 的評價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天地測速照相- 國道取締未保持車距地點 ... - فيسبو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關於高速公路上未保持車距的疑問!!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怎麼量? 需保持53.5公尺車距駕駛遭罰3千 中視新聞20190402 的評價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討論] 高速公路上抓車距違規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討論] 高速公路上抓車距違規PTT推薦car 的評價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問題] 請問這有機會申訴成功嗎?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問題] 國道上高架橋真的有警察在偷拍- 看板ca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高速公路車距照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高速公路車距照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高速公路車距照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高速公路車距照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未保持安全距離罰單申訴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未保持安全距離罰單申訴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經濟學人107個全球搜密:看網路約會、開車靠右和YouTube審查如何影響生活與消費 的評價
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第四維度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歡迎轉發客委會 #力抗區間測速的奮力一搏
#最底下有新台幣支持連結 #也歡迎安駕講座洽詢
應該有不少朋友看過火花羅之前拍的『苗栗台三線三大死亡路段』的安全呼籲影片,今天早上9:40要到120K會勘啦!歡迎刁民們自行前往一起監督公務單位會勘時(應該會一路往北)
火花羅花了一整晚,參考交通死亡率只有台灣1/5的歐洲所繪製出來的改善工程圖底加,希望這套系統有機會在台三落地生根,成為台灣郊區道路通過人口密集區的示範道路,這樣的工程設計具備下列先進減速 / 人本工程:
1.車道數量縮減
2.車道寬度縮減
3.路側導入避車彎與停車彎設計
4.導入行人庇護島
5.導入折線減速標線與英式行穿設施(黑白相間燈柱)
台三線的每日車流量只有5000輛,如果你對這個數字沒概念的話,那可以參考台64快速道路每日車流量則是4萬輛,換句話說台三線苗栗段寬度跟台64快速道路都是14米的四線車道路寬,但是車流量卻只有1/8,因此車速自然會相當高,同時也根本沒有必要因這個超低流量而犧牲在地居民的行人設施
因此在苗栗台三線的兩個視距不足的『人口密集路段』火花羅認為下列工程法可以有效保護在地居民,同時達到駕駛人自然減速的效果,而且這樣的工程效果會遠比插智障區間測速好上一萬倍!
🔧1.車道數量與車道寬度縮減:
苗栗台三線根本沒有必要使用到四線車道,尤其是觀光人潮都是集中在大湖、三灣跟南庄,且觀光客還是以高速公路接快速道路直達大湖,三灣到大湖即使是草莓季車流量依然不高,那麼即使市區路段短暫的縮微雙向各一線車道依然可以有效負擔車流,且這樣的第一階段工程可以有效大幅降低現有的車速,並且透過車速的降低而自然地減少噪音產生
-
🔧2.路側導入避車彎與停車彎設計:
透過車道寬度縮減後,自然可以騰出路側空間,可以加入約1.2公尺寬的人行道(綠色區域)跟2米的路邊停車空間(黃色區域),把現行侵佔外側車道的停車需求合法、合理化,同時拉開住家門口與車道的距離,避免重演蘇花公路和中段男童被車輛撞死的事件
同時你可以看到停車彎、行人穿越處外凸的設計可以進一步騰出車輛視距,行經的車輛絕對能遠遠的就看到行人,而在地居民也能夠安全地走出門到鄰居家串門子,孩童也能夠在人行道上安全地玩耍,這才是真正的人本交通
而且你會發現,只有路側設施設計得彎彎曲曲有條有理,車輛才能開直線,反而越筆直的路側設施車輛的行駛路線會有更多障礙物要閃而越開越難開(顏色只是示意區域劃分不需要真的上色漆)
-
🔧3.導入行人庇護島:
台三線在地居民都已經高齡化,老人家過馬路速度慢,透過1.2-1.8公尺的行人庇護島讓老人家可以一次只看一側方向慢慢前進,進一步保護弱勢用路人安全,同時可以進一步壓縮道路車寬到3米,這樣的第二階段減速工程又可以進一步壓縮駕駛本能行駛速度
-
🔧4.導入折線減速標線與英式行穿設施(黑白相間燈柱):
減速折線標線是英歐式體系人本交通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透過視覺心理學讓駕駛人產生不確定感而自然的減速,台北之前試辦後也測出就算是台灣的雞腿駕駛人行經該路段,平均速度也能減少3-10公里,但是卻不會產生實際的危險,這樣一來可以成為第三階段的減速工程
-
本來火花羅還想導入行穿線結合減速丘的設計來做到第四階段的減速工程,但是考量到台三線大車數量不少,而這些路段都並非外環穿越型道路,若使用減速丘則可能導致噪音問題,故暫且作罷
但是光是這些設計就可以看出英、歐、日本等國(不要講美國美國交通世界公認的爛),對於市區道路的設計有多少巧思,『減速』兩個字至少會搭配4種以上工程手段去達到,絕對不是靠亂插測速照相就能達成,而是可以靠超低成本的工程設計就能夠有效將車流速度從70減少到50甚至40,大幅增加弱勢用路人的安全
#不用測速照相
#不用區間測速
#不用紅綠燈
#駕駛人自然會踩煞車
#重點是還省下一大筆號誌維護經費
🏁離開了這些路段,用路人要怎麼拉轉飆車是他的事情,摔車撞死也算是達爾文式駕照回收機制,但是不相關的第三者跟在地居民,絕對能透過這一套系統達到安靜、安全的居住環境
千萬不要聽信那些失敗主義 / 井底之蛙整天掛在嘴邊的國情不同、台灣路太小、台灣人就是愛違規愛飆車等言論,說穿了就是相關單位不會教、懶得教,交通3E(教育、工程、執法)全面失敗的結果,講成台灣人好像先天基因內就有一個違規基因一樣,他們都只想把道路安全的責任推給用路人,然後把自己該做的事情推得一乾二凈,你看我隨便畫了三個小時就畫出接近日本的街道設計,你還相信這是台灣人的本性使然嗎?
-
我們不一定能成功阻止台三線區間測速普及化,但是火花羅絕對能保證如果這套工程系統落實到台三線各個市區路段,我們不需要區間測速就能達成車友行車舒適度跟居民安全的平衡,這就是一套兼顧車輛駕駛安全與行人安全的工程系統
#這才叫人本交通
然後,看到這邊,你就知道那些交通隊、警察的安駕課程講的什麼不要闖紅燈、不要超速等安駕教育有多八股,只有當你了解到世界最先進的交通工程體系是怎麼運作的,你才會知道台灣交通到底問題出在哪
#所以快來找火花羅辦安駕講座吧
#真正用心為台灣道路安全付出的人需要你的支持
#近期會有勁爆好消息敬請期待
💰林北刁民貼紙用力支持啦!
https://sho.pe/SE7SB
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許添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要變成東方瑞士,觀光強國,聽聽「觀光教父」嚴長壽的話應該沒錯。(請參考商周2020.6.8做的專訪重點如下)
等了數月,國內旅遊終於解禁!交通部觀光局正式公布安心旅遊國旅補助方案,將從7月1日起正式上路;不只國內旅宿業者摩拳擦掌,等著搶攻這塊國旅大餅,國人也「悶」壞了等著出遊,可預見下半年全台將掀起「國旅熱」。不少人將之視為國旅發展的大好機會,但人稱「觀光教父」的前亞都麗緻董事長嚴長壽,卻憂心忡忡。認為,此刻既是台灣觀光旅遊業的機會,卻也可能是災難,「我怕(台灣)錯過這次機會,產業又會走錯路⋯⋯。」
為什麼他認為,現在這個機會點,若觀念不對,反變成災難?以下為商周專訪摘要:
商周問(以下簡稱問):因為疫情讓國人無法出國旅遊,是否恰好是國內旅遊發展的大好時機?
嚴長壽答(以下簡稱答):現在是個機會點,但也可能是個災難!十年前,兩岸開放,讓台灣突然多一堆旅館,但他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花了幾年建造出旅館,結果兩岸關係又惡化。早期(政策)追求陸客快速成長,就是個錯誤觀念。
台灣如果只用觀光來賺大陸人錢,我都看不起我自己。我們應該要讓他們看到台灣的文明、民主跟自由;反過來說,你應該(吸引)讓對的人來台灣,而不是只把台灣當成一個觀光景點。我們更要讓對方帶著感動回去,覺得台灣是文明的地方。
一條高速公路,就能帶來客源?
問:為什麼會說可能是災難?
答:這是素養問題,如果你沒有美學、文化素養,你看不到生活文化,那你只是一個住宿跟觀光旅遊的「提供者」而已,然後又開越來越多的停車場、設施,或辦一大堆觀光活動像熱氣球、馬拉松⋯⋯。
我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時代都去被邀請去總統府演講,從產業東移到蘇花高,我一直阻擋的原因是:為什麼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你認為一條高速公路就可以帶來客源,但如果客人水準沒有準備好,只會讓他們快速來、快速走,製造一堆垃圾,或讓一堆人來買土地,讓花東的人被取代。
快速來、快速走,這叫觀光、走馬看花,他們去一趟太魯閣,就覺得「我已經到過花蓮」,那他不會再來。
宜蘭雪隧開通前,前縣長劉守成找我去演講,我說宜蘭人必須要在路開之前,了解自己的優點在哪?什麼地方該開發、什麼地方要保護?你最棒的是蘭陽平原、溫泉、太平山這些自然風貌,不能重度開發,應該要創出不一樣的特色。但最後雪隧一開,就全毀了,田中央都是農舍。
同樣情形,九二一地震後,我去南投演講,我跟當地業者說,你們不要只賣茶,可以學納帕郡(Napa Valley,酒莊)一樣,做品茶的地方,每人都要打坐、禪修再品茶⋯⋯,還有音樂、古琴環繞,旅人看到的就是非常優雅莊嚴的環境,以及一眼望去的一片茶園,此時你不是在賣茶,是在賣文化。你想想,住在當地民宿的人會多感動?他如果住在那邊,會不會跟你買茶?會不會再來?
可惜,我去講了兩次,也沒有效果。
金門戰地要開放前我也去演講,當時戰地風光是他們最好的資產,把碉堡變成生活體驗不是很好?結果金門現在變成了賣高粱酒的地方⋯⋯。
你要知道什麼是你的優點,這就好像一群牛群要趕著衝破你的圍籬,但在打開圍籬前,你要把水源、花草圍籬好,他們衝進來才不會踐踏到你的花草水源。
每個地方我「無役不與」,但最後我發現,這是素養教育,是社會整個基礎的素養教育問題。
體驗生活、漫遊,跟觀光不一樣
問:你的意思是政府與業者都要有「素養」,如果具備這個,我們旅遊產業就會不一樣?
答:我分享台東長濱、豐濱的故事。(編按:豐濱、長濱剛好是花蓮最南、台東最北的地方,從花蓮跟台東過去都有一段距離,非大眾景點,但也因為這樣當地保存完整文化與地景風貌。)
我們有個群組,裡面一共147個人,各種行業如炒海鹽、種稻、經營民宿的都有,他們彼此串在一起,他們推崇體驗生活、漫遊,(跟旅客)分享部落與在地人文化,跟景點式的觀光不一樣。
不只這樣,長濱、豐濱海岸沿線有很多原住民藝術家,(藝術家)江賢二藝術園區就在金樽,最快後年可以對外開放;這邊又是亞洲最棒的衝浪點,日本、香港、國際旅客可以來台東體驗生活、衝浪、泡溫泉,他們往北是太魯閣,往南是墾丁,去蘭嶼、綠島都要在這邊才有飛機、輪船可接駁,這裡就成了樞紐,如果政府看不到這點,這裡就只是個「偏鄉」。
其實我當年在八八風災後,就建議政府推香港飛台東(航線),幾乎快成功了!但正好,兩岸剛好開放,一開放,所有飛機都往大陸飛了⋯⋯。
問:如果政府真的想做,可以怎麼設計?
答:你要因勢利導,設計成雙城(旅遊),讓香港人來台東生活、去日本觀光;日本人可到台東生活,再去香港觀光。
現在正是時候,因為第一,兩岸關係還是不會太積極,飛機空著,(業者)就會比較願意開發這種路線。第二,我們不是去歐洲紐約推廣,而是要在亞洲對所有外國人推廣,例如上海、東京、香港有多少外僑?從這邊就可以看到機會。
問:政府需要有素養、扮演整合者的角色;那業界想發展這種深度旅遊,我們是否有足夠具備素養的人才?
答:(搖頭)很遺憾,我們的教育沒有教這些(素養),這是文化教育的問題。
瑞士是小國,發展成一流的觀光勝地、有一流的餐旅學校,我當時也促成高雄餐旅學院
等(高雄餐旅大學前身),但後來很多學校轉型⋯⋯,因為全台灣都虛榮著要變成科技大學,每校都爭取要變學院。其實,給廚師給專科訓練是最紮實啊,但他們說,要變學院,否則連排隊照相都要排到後面去;然後又要有3個學院才能變大學,因為他們說,不變大學會被看不起,結果就是現在一堆大學,卻都招不到學生。我們應該教人做「匠」(職人),但沒有辦法⋯⋯。
我也跟他們(指大型旅遊業者)都說過,甚至帶他們去台東,但大陸一開放,還是都去了。我從以前講到現在,但現在,或許在危機時講,才可以讓大家聽進去。
我從1970年代一路見證(產業發展)到現在,我當時在美國運通,掌握全台60%的出境市場,大型旅行社的也把客人交給我們,因為當時美國運通在全球有分公司、信用卡、旅行支票,我因此躬逢其盛;當時最多的是歐美客人,來亞洲就是去日本東京、京都,再到台灣、香港,然後就回去了,也是導遊最賺錢的時候,是個黃金時代。
第二波是日本客來,那時台灣人也慢慢出國去了。第三波,正好是我離開,雄獅王文傑剛好進入,那正是台灣人大量出國的時候,雄獅也因此在網路興盛時開始爆發。現在因為疫情,要重新再來(一波),旅行社一定要轉型。
想發展深度國旅,永遠別提觀光
問:如果從現在開始培養素養,以期發展有深度的國旅,大家要怎麼轉念?
答:我都跟花東夥伴都說,永遠不要提「觀光」,重要是與旅人分享生活與文化。
花東不缺土地,而是缺整合。花東人其實很富有,台東人有全台十分之一的土地、百分之一的人口,每人都是大富翁。我曾跟長濱人說,昨日的蘭陽平原,可能是今日的長濱;明天的長濱,也可能是今日的宜蘭。你想想,池上如果變成這樣(蘭陽平原的豪華農舍),會不會心痛?
要發展這種(深度旅遊),就要讓青年願意返鄉。我的total solution(完整方案),就是青年、老人、教育要綁在一起,像宜蘭的不老部落,是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創生案例。
他們最大特色就是「不貪」,但也不會因為自己是原住民就(把旅遊體驗產品)價格拉低,對客人收費兩千多元,但一天只接待30人,不讓人自己開車上山,怕外人破壞環境,現在預約已經客滿到半年以後。同時,他們把部落中輟孩子帶來,找志工教授英文、財經等課程,讓孩子有高中學歷。
問:所以之前國旅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國人寧可去琉球也不願去墾丁?
答:這是雞生蛋、蛋生雞,如果旅客只有週末去,那就會促成業者只想短短的撈一筆錢,平日沒有生意。
台灣旅遊習慣需要改變。國外真正的度假是兩、三週到一個月,國外企業也鼓勵員工得到完整休息、預先規劃;但台灣喜歡把假期零碎、拆開,大部分都是圍繞週末並前後多幾天,作為休假方式,最後就變成觀光。國外旅人都是固定去一個地方,讓自己放鬆漫遊,了解當地文化跟生活文明。
這是我覺得台灣有待推廣的「旅遊文明」,台灣正在逐步改變,但需要時間。這樣才真正讓人有完整的休假,也才能衍生出完整的商機、提供服務品質。
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天地測速照相- 國道取締未保持車距地點 ... - فيسبو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高速公路 取締未保持車距地點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在經過高速公路天橋下,而且高速公路上畫有十一條白色的距離線,每條距離線相距十公尺。根據交通法規規定:車輛在 ... ... <看更多>
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關於高速公路上未保持車距的疑問!!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前後兩車間之行車安全距離,在正常天候狀況下,依下列規定: 一、小型車:車輛速率之每小時公里數值除以二,單位為公尺。 二、大型車:車輛 ... ... <看更多>
高速公路車距照相 在 Re: [分享] 高速公路真的不要跟太緊- 看板car 的推薦與評價
借串討論一下
我真的覺得高工局在宣導安全距離的算法應該更新了
小型車安全距離 = 時速/2
大行車安全距離 = 時速-20
到底誰能在高速狀況下抓與前車距離啦
看標線間距一黑一白等於10公尺,所以要五組標線
看旁邊的反光標誌每10公尺一處,所以要5顆反光標誌
說真的,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上面這兩個東西
安全距離就宣導成3秒法則:
與前車保持3秒的車距
https://youtu.be/jwgmOR8C7ak
也就是前車通過A點後,要過至少3秒你才可以通過A點
拿小型車來算一下:
高工局宣導算法 = 3秒法則算法
v/2 = 1000v*t/3600
移項後得到t=1.8sec
也就是至少保持1.8秒車距,就能達到高工局建議的安全距離
再加上反應時間,保持3秒以上的車距應該是綽綽有餘
大型車也算一下
高工局宣導算法 ≦ 3秒法則算法
v-20 ≦ 1000v*t/3600
把t=3sec代入,得到當V≦120km/h都能符合高工局建議的距離
而台灣大型車的速限也只到100km/h
就算超速20km/h,也剛好還在適用3秒法則的範圍
數三秒,總比數距離容易得多吧
--
綿羊騎士來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0.172.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74819457.A.2D0.html
※ 編輯: kaho894 (61.220.172.19 臺灣), 11/27/2019 09:51:37
的確開車開久大概都會有感覺,而且誰沒事開車會數秒數和標線XD
我自己是有實驗性地數過幾次,大概都在2~2.5秒左右,也有數過標線,我自己是覺得數秒數比較容易啦
至於ACC…我的車沒有ACC啊QQ
還是誰要贊助我換車XD
... <看更多>